黃巾起義

關燈
惱羞成怒,将其下獄打算處死。

    不過也是他命大,當時鄧盛恰好官拜并州刺史,聞聽此事大為稱奇,快馬傳文辟他為别駕從事,這才僥幸救他一命。

    此後的仕途王允一路頂撞而來,卻越犯脾氣越有人緣,引得三公并辟,擢升侍禦史。

    今日曹操口稱王兄不過是一句客套話,他卻以同僚之義不敢實受;鄧盛與他的交情有公有私,但連一句玩笑都開不得,足見王允為人之刻闆。

     鄧盛有些尴尬:“子師,不必太過呆闆。

    這位乃是議郎曹操曹孟德。

    ”介紹完怕他說三道四,又補充道,“昔日棒殺蹇碩叔父的洛陽縣尉就是此人。

    ” 王允聽罷點點頭:“好,為官自當如此。

    ” 鄧盛趕忙解釋道:“孟德你千萬不要與他計較,他言道‘自當如此’已經算是最好的評價哩!” 曹操一笑而置之,王允卻有些不耐煩:“鄧公,咱們還是趕緊處理要緊事吧。

    ” 鄧盛清了清喉嚨,這才進入正題:“我今奉聖命請二位前來是因為朝廷将有重任授予你們。

    不過這兩項差事有萬般風險,皆要出生入死,所以你們量力而為,可以應允也可以不奉诏。

    先說孟德你的事,今朱儁、皇甫嵩兩路人馬被困,若不相救,久之糧草斷絕,則王師不複矣。

    而今朝廷幾無人可派,現勉強募兵三千。

    ”說到此,他目光炯炯看着曹操,“孟德,你可敢領這三千人去颍川解王師之圍嗎?” “敢!”曹操幹脆地答複。

     “好!”鄧盛一拍大腿,“果然諸人眼光不錯。

    你還不知,朱儁臨行曾對我盛贊于你。

    日前又有馬公與崔烈、張溫、張延、樊陵、許相、賈護、任芝、江覽等大臣相繼舉薦……” 曹操聽着這串良莠不齊的人名暗自好笑:這些大臣派系各異、有正有邪、有老有少,但皆是平素與爹爹多少有些交情的,想必老人家沒少費口舌。

    “總之,萬千重任皆負你身。

    你既敢受命,即刻擢拜騎都尉,明日都亭面見大将軍,領軍出關!” “諾。

    ”曹操起身施禮,朗聲道:“不才既受诏命,必定為國盡忠死而無怨。

    ” “大軍未動何言死字?”鄧盛接過令史捧來的印绶,親自交到他手裡,“年輕人,老夫在此靜候你的捷報。

    ” 曹操這才歸座,又見鄧盛接過另一份印绶,對王允道:“子師,你為官二十餘載,心如鐵石劫難不屈。

    如今有一份更兇險的差事非你莫屬。

    ”一臉嚴肅的王允突然笑了:“王命所緻,何談兇險?要命的大禍我闖過多少?能活到今天已經是便宜。

    ” 鄧盛卻笑不出來:“豫州乃河南之門戶,萬分沖要之地。

    自波才兵至,一州皆亂,刺史生死不明,各地書報斷絕。

    現有诏命,任你為豫州刺史,收攏州郡殘兵,恢複建制,外抗賊衆,内修吏治,這差事可不簡單呐。

    ” 王允未接印绶,開門見山道:“入豫州赴任不難,但朝廷可遣多少人随我前去?” 鄧盛伸出一個指頭:“隻有一百人。

    ” 曹操吓了一跳:“黃巾賊幾乎占領豫州全境,單波才的主力便有十萬之衆,以百人随同王大人前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鄧盛苦笑一陣,無可奈何地道:“你來時也看到了吧,皇宮守衛皆靠蹇碩所領宦官,羽林軍已經盡數遣出,你那三千軍兵已是強弩之末,守城的全是百姓和囚犯,河南之地已無兵可征了,再派隻怕就得靠各府的家丁蒼頭了。

    ” 王允卻一笑而置之:“事已至此,允與朝廷共存亡便是。

    這差事我領了,不過還需應我一件事。

    ” “你但言無妨。

    ” “一百人還是太少,且容我星夜趕回祁縣,家鄉尚有宗族男丁可用。

    另外我還有一好友宋翼,頗有資财仆僮,若是順利還可湊出一二百鄉勇來。

    ” 鄧盛很感動:“子師呀,老夫實在是無計可施,連累你把全族和朋友的身家性命全都押上了。

    ” “無國哪裡還有家啊!”王允接過印绶。

     曹操頗受觸動:“我也願意動員家丁充軍一并前往救援颍川。

    ” “好好好!國難顯忠臣,你們一個是中流砥柱、一個是後進英才,受老夫一拜。

    ”鄧盛起身便要施禮,二人趕忙架住…… 曹操與王允出皇宮時天色漸晚,二人拱手而别。

    曹操坐上早已準備好的青蓋兩幡官車,感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