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老紅衛兵的曆次活動他都參加了,成立紅衛兵糾察隊,以”聯動”的名義沖擊公安部等。
大串連開始後,他聯絡了幾個日本孩子,也扛了面紅旗徒步去”長征”。
在延安棗園,杜衛東向接待方提出,他們是日本左派,是來中國取經的,回去就準備在東京進行武裝起義,推翻日本反動派的統治,在未來的戰鬥中,他們可能會犧牲,在犧牲之前他想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了一夜。
對于一個馬上就要犧牲的人來說,這個要求并不算過分,接待方同意了他的要求。
但由于有這類要求的外國人太多,所以做了一些限制,每人隻能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兩個小時,杜衛東睡了兩個小時還覺得不過瘾,又花了兩天時間排隊,再度體驗了一次毛主席住窯洞的峥嵘歲月。
從延安出來,他們又徒步”長征”去了韶山,他神情肅穆地對身邊的幾個日本哥們兒說:“如果毛主席當年不走出韶山去革命,中國還像今天的日本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這都是杜衛東六六、六七這兩年的表現,他是個喜歡跟潮流的人,既然杜衛東也屬于”老兵”圈子裡的人,那”老兵”們幹什麼杜衛東當然也幹什麼,時間進入1968年,當年的老紅衛兵們在政治上早已失勢,他們心灰意冷地遠離了政治,幹起了打架拍婆子的勾當。
此時的杜衛東自然也不會閑着,他也弄了身将校呢穿上,他父親杜源平五郎的工作關系歸外國專家局管理,于是杜衛東也象北京大院裡的孩子一樣,對外交談時總要有個歸屬問題,所以他自稱是”外交部的”,也成了地地道道的京城玩主。
鐘躍民有時碰見杜衛東就拿他開心∶”衛東,你丫怎麼還沒走?” 杜衛東說∶”我他媽走哪兒去?” 鐘躍民說∶”有你這麼辦事兒的嗎?咱們那東京武裝暴動的計劃可是兩年前就制定好了,怎麼現在還沒動靜?要都象你這樣磨磨蹭蹭,世界革命還幹不幹了?咱不是最後還要到美國打白宮麼?” 杜衛東說∶”狗屁,那不是兩年前的作戰計劃麼?早他媽改戲啦,攻打東京那樣的大城市,咱們的力量夠嗎?這分明是左傾盲動主義,萬一給革命事業造成了損失算誰的?咱還是得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世界革命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兒,着什麼急呀,我現在的工作性質變了,主要是發動群衆,等待革命高xdx潮的到來。
” 這些套話都是從當時的廣播中學來的,成了鐘躍民等人窮開心的語言。
杜衛東到底是大和民族的種兒,打起架來心毒手狠,骨子裡有種嗜血的渴望,他和鐘躍民合夥打過幾次群架,杜衛東總是帶着刀子,出手便見血。
鐘躍民從杜衛東身上體會到老爸當年和日本鬼子打仗的确很不容易,這小鬼子真是挺強悍的,難怪當年戰争打了八年才慘勝。
冰場的一角,兩夥青年正準備進行一場厮殺,冰場的各個角落仍然有人流湧向這裡,人越聚越多。
杜衛東穿着一件黃呢子軍裝上衣,他最近喜歡剃光頭,大冬天的故意光着刮得泛青的腦袋,顯得很是與衆不同,他正和一個穿棉軍大衣的青年在對峙。
穿軍大衣的青年從袖子裡掣出了一柄日本軍用刺刀,刺刀在水銀燈下閃着寒光,他沉着地提刀在手問:“哥們兒怎麼稱呼?” 杜衛東接過手下人遞來的一把斧子漫不經心地回答:“外交部杜衛東,你呢?也報報名嘛。
” 那青年笑了笑說:“和平裡的,人稱‘地雷‘。
” 杜衛東嘲諷地說:“綽号倒挺唬人的,幹嗎不叫原子彈?” 地雷冷冷地回答:“哪兒這麼多廢話?咱是單練呢還是一齊上?” “随便,我奉陪就是。
” 鐘躍民帶着袁軍等人從圈子外面擠進人群,杜衛東微笑着向他點點頭打招乎∶”躍民,咱們可有日子沒見了,你丫最近忙什麼呢?” 鐘躍民問:“衛東,怎麼回事?” 地雷輕蔑地上下打量着鐘躍民。
杜衛東懶洋洋地說:“誰知道怎麼回事,有個小子不長眼撞了我一下,我給他兩個嘴巴,這哥們兒就不幹了,說我打狗欺主,我打了又怎麼樣?誰讓他不長眼?” 地雷露出一臉兇相:“我看你是活膩了。
” 杜衛東說∶”躍民,你用不着出手,在旁邊看會兒熱鬧,等我剁了丫的,一會兒請你去老莫吃飯。
” 鐘躍民伸手攔住杜衛東,轉身問地雷:“你是和平裡的?吳平津你認識嗎?” 地雷繃着臉道:“别跟我提這個,我誰也不認識,就認識我這把刀。
” 袁軍從挎包裡抽出菜刀:“給臉不要臉是不是?我剁了你丫的。
” 鐘躍民攔住袁軍:“冰場上不是打架的地方,誰把誰放倒了也脫不了身,我看咱們約個地方怎麼樣?” 地雷把刺刀揣回袖子,無所謂地說:“好啊,那咱們就約個地方,後天上午十點在月壇公園怎麼樣?” 杜衛東收起斧子道:“就這麼說定了,誰不去誰是孫子。
” 鐘躍民向圍觀的人群說:“行啦,不是說好了嗎?大夥都散散,都别紮在這兒,冰面都快壓塌了。
” 人群漸漸散去。
杜衛東鐵青着臉對鐘躍民說:“躍民,明天帶上你的人給我助助威,我非剁了這小子。
” 鐘躍民大包大攬道:“沒問題,我肯定去,這小子叫地雷?和平裡有這一号麼?我怎麼沒聽說過?我看這孫子是欠收拾,明天你能叫多少人去?” 杜衛東回答:“有個百十号人就夠了,再多了就耍不開了。
” 鐘躍民說:“人多了就打不起來了,這我有經驗,兩拔人裡肯定有互相認識的,一打招呼,得,說合吧。
” 杜衛東咬牙切齒地說:“去了再說吧,我倒希望和那個地雷單練一場。
” 袁軍見這場架沒打起來,覺得很掃興,便埋怨鐘躍民多管閑事∶”你跟他廢什麼話?上去一菜刀剁了丫算了,還和他約什麼?沒準到了後天我還懶得去了呢。
” 鐘躍民忽然想起了什麼∶”咦,袁軍,你還欠我一頓飯呢,好象是新僑飯店吧,你怎麼連提也不提啦?裝糊塗是不是?” 袁軍一臉的無辜∶”是嗎?我怎麼一點兒印象也沒有?你是把夢裡的事當了真吧?” 鐘躍民抓住袁軍的胳膊一擰問道∶”看來我得提醒你一下,再仔細想想,想起來沒有……” “哎喲,你丫輕點兒,想起來了,我終于想起來了,好象是有這麼回事,明天……明天就去,行了吧?” “這就對了,年輕輕的記性怎麼這麼差?看來提醒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 1968年的北京,偌大的一個城市,隻有兩家對外營業的西餐廳,一家是北京展覽館餐廳,因為北京展覽館是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當時叫蘇聯展覽館,它的附屬餐廳叫莫斯科餐廳,經營俄式西餐。
中蘇關系惡化以後才改成現在的名字,但人們叫慣了以前的名字,一時改不過口來,北京的玩主們幹脆叫它”老莫”。
另一家西餐廳是位于崇文門的新僑飯店,經營的是法式西餐,不過這種法式西餐已經完全中國化了。
這兩家西餐廳是當時京城的玩主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其中的新僑飯店用餐環境還算是比較考究的,牆壁上挂着裝飾性的油畫,内容也不顯得很激進,餐桌上鋪着雪白的桌布,每張餐桌上都擺放着精緻的桌牌和一種玻璃制成的調料容器,椅子都是帶彈簧的軟椅,椅墊和椅背都套着米黃色的布套。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裡的女服務員都很年輕,而且沒有太醜的。
袁軍自從賣古瓷瓶得了筆錢後,一直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說話都比以前氣粗了,感覺上已是一覽衆山小了。
他的這種感覺得到鐘躍民、鄭桐等人的慫恿,大夥兒巴不得袁軍保持這種富人的感覺,直到這筆錢花完為止。
于是大夥兒見了袁軍就拚命吹捧,都說袁軍是個仗義疏财的漢子,什麼叫玩主?首先是仗義,一擲千金,拿錢不當錢。
鄭桐說他平生最煩的就是摳摳縮縮,有點兒錢就在貼身褲衩上縫個兜兒,把錢藏進褲裆裡,那叫爺們兒麼?袁軍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哥幾個為什麼突然對他這麼客氣,但是不管真的假的,互相吹捧總比互相诽謗要好,何況這筆錢明擺着得花光了算,不然他們能饒了你?總之,無論他們是吹捧你還是诽謗你,結果都一樣,不如主動點兒,落個仗義疏财的好名聲。
鐘躍民、袁軍、鄭桐、二毛子等人圍坐在新僑飯店的餐桌前鬧鬧嚷嚷地點菜,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女服務員站在一邊準備記菜名。
鄭桐問:“同志,有鹵煮火燒麼?” 大夥兒都壞笑起來。
女服務員一愣:“對不起,這是西餐廳,不賣鹵煮火燒。
” 袁軍學着山東腔說:“同志,您這裡有帶料加工服務嗎?俺這兒還帶着烙餅哩,能給俺燴燴麼?” 女服務員惱怒地盯着他們,不說話。
袁軍嘻皮笑臉地說:“同志,俺不讓你們白服務,俺給加工費,俺那地界的大車店都有帶料加工,這同志,看不起俺鄉下人。
” 鐘躍民息事甯人地說:“同志,您别理他們,這都是我家親戚,從鄉下騎着毛驢來的,沒見過世面,您多包涵,我也煩他們,可誰家沒幾個窮親戚呢?不怕您笑話……”他用手指着袁軍∶”這是我表弟,好幾年沒來了,您猜給我家帶了什麼禮物?您猜不出來?我告訴你吧,他拎了一個整豬頭……” 鄭桐等人大笑起來。
袁軍笑道:“躍民,你丫就擠兌我吧,這頓飯哥們兒還不吃啦。
”他站起裝做要走。
” 鄭桐等人一擁而上把他按坐下:“别價,你走了誰結帳呀,這不明擺着威脅哥幾個嗎?” 鐘躍民一本正經地開始點菜:“不說了,不說了,點菜,第一道菜,嗯?奶油少司圓肉餅?這樣吧,這肉餅每人照着半斤上。
” 鄭桐等人又大笑起來。
女服務員大概是經常遭到玩主們的騷擾,她一副見怪不怪的神态:“這是一道菜,不是肉餅。
” 鐘躍民故做驚訝:“不可能,這明明寫着是肉餅麼,還是圓的。
” 女服務員輕蔑地瞪了他一眼扭頭走了。
鐘躍民一夥更得意了,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袁軍迅速地把一套餐具裝進挎包,然後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
鐘躍民摸摸軟椅的布面稱贊道:“這椅子不錯,坐着挺舒服的,我那兒正缺把椅子呢。
” 鄭桐說:“順幾套餐具就得啦,你丫還惦記上椅子了?” 一個中年男服務員走過來:“幾位小同志,我們如果有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多提寶貴意見。
” 袁軍若無其事地說:“沒意見,就是剛才那位女服務員太粗心,少擺了一套餐具。
” 男服務員轉身去拿餐具了。
鄭桐小聲地罵袁軍:“你丫真是賊不走空,每次來都順人家東西,上次把人家桌牌都順走了。
” “哥們兒喜歡新僑,想留點兒紀念品,怎麼啦?” 桌上的菜已經上滿,鐘躍民等人開始你争我搶,狼吞虎咽起來。
鐘躍民嘴裡塞滿了食物,口齒不清地問:“袁軍,照這麼吃,咱們還夠吃幾頓?你還有錢嗎?” 袁軍回答:“還夠吃幾頓的,那天我和鄭桐去委托店賣東西,差點兒讓人家把我們扣下,鄭桐這孫子挂相兒,一看就不象好人,我好說歹說,還拿出戶口本,人家才沒把我們當賊抓起來。
” 鄭桐說:“委托店那老東西真孫子,一對明代官窯瓷瓶,才給我們五十塊錢,袁軍丫整個一農民,一聽就樂得找不着北了,緊着高呼毛主席萬歲,我心說毛主席要是知道你偷家裡的東西賣,非抽你丫的。
” 正說着,燈突然滅了,餐廳裡一片黑暗。
這是常事,這兩年城市供電不足,經常停電。
袁軍等人鼓噪起來:“怎麼回事?沒電啦?哎喲,我的嘴呢?我把面包塞鼻子裡去啦……” 男服務員在黑暗中喊
老紅衛兵的曆次活動他都參加了,成立紅衛兵糾察隊,以”聯動”的名義沖擊公安部等。
大串連開始後,他聯絡了幾個日本孩子,也扛了面紅旗徒步去”長征”。
在延安棗園,杜衛東向接待方提出,他們是日本左派,是來中國取經的,回去就準備在東京進行武裝起義,推翻日本反動派的統治,在未來的戰鬥中,他們可能會犧牲,在犧牲之前他想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了一夜。
對于一個馬上就要犧牲的人來說,這個要求并不算過分,接待方同意了他的要求。
但由于有這類要求的外國人太多,所以做了一些限制,每人隻能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兩個小時,杜衛東睡了兩個小時還覺得不過瘾,又花了兩天時間排隊,再度體驗了一次毛主席住窯洞的峥嵘歲月。
從延安出來,他們又徒步”長征”去了韶山,他神情肅穆地對身邊的幾個日本哥們兒說:“如果毛主席當年不走出韶山去革命,中國還像今天的日本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這都是杜衛東六六、六七這兩年的表現,他是個喜歡跟潮流的人,既然杜衛東也屬于”老兵”圈子裡的人,那”老兵”們幹什麼杜衛東當然也幹什麼,時間進入1968年,當年的老紅衛兵們在政治上早已失勢,他們心灰意冷地遠離了政治,幹起了打架拍婆子的勾當。
此時的杜衛東自然也不會閑着,他也弄了身将校呢穿上,他父親杜源平五郎的工作關系歸外國專家局管理,于是杜衛東也象北京大院裡的孩子一樣,對外交談時總要有個歸屬問題,所以他自稱是”外交部的”,也成了地地道道的京城玩主。
鐘躍民有時碰見杜衛東就拿他開心∶”衛東,你丫怎麼還沒走?” 杜衛東說∶”我他媽走哪兒去?” 鐘躍民說∶”有你這麼辦事兒的嗎?咱們那東京武裝暴動的計劃可是兩年前就制定好了,怎麼現在還沒動靜?要都象你這樣磨磨蹭蹭,世界革命還幹不幹了?咱不是最後還要到美國打白宮麼?” 杜衛東說∶”狗屁,那不是兩年前的作戰計劃麼?早他媽改戲啦,攻打東京那樣的大城市,咱們的力量夠嗎?這分明是左傾盲動主義,萬一給革命事業造成了損失算誰的?咱還是得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世界革命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兒,着什麼急呀,我現在的工作性質變了,主要是發動群衆,等待革命高xdx潮的到來。
” 這些套話都是從當時的廣播中學來的,成了鐘躍民等人窮開心的語言。
杜衛東到底是大和民族的種兒,打起架來心毒手狠,骨子裡有種嗜血的渴望,他和鐘躍民合夥打過幾次群架,杜衛東總是帶着刀子,出手便見血。
鐘躍民從杜衛東身上體會到老爸當年和日本鬼子打仗的确很不容易,這小鬼子真是挺強悍的,難怪當年戰争打了八年才慘勝。
冰場的一角,兩夥青年正準備進行一場厮殺,冰場的各個角落仍然有人流湧向這裡,人越聚越多。
杜衛東穿着一件黃呢子軍裝上衣,他最近喜歡剃光頭,大冬天的故意光着刮得泛青的腦袋,顯得很是與衆不同,他正和一個穿棉軍大衣的青年在對峙。
穿軍大衣的青年從袖子裡掣出了一柄日本軍用刺刀,刺刀在水銀燈下閃着寒光,他沉着地提刀在手問:“哥們兒怎麼稱呼?” 杜衛東接過手下人遞來的一把斧子漫不經心地回答:“外交部杜衛東,你呢?也報報名嘛。
” 那青年笑了笑說:“和平裡的,人稱‘地雷‘。
” 杜衛東嘲諷地說:“綽号倒挺唬人的,幹嗎不叫原子彈?” 地雷冷冷地回答:“哪兒這麼多廢話?咱是單練呢還是一齊上?” “随便,我奉陪就是。
” 鐘躍民帶着袁軍等人從圈子外面擠進人群,杜衛東微笑着向他點點頭打招乎∶”躍民,咱們可有日子沒見了,你丫最近忙什麼呢?” 鐘躍民問:“衛東,怎麼回事?” 地雷輕蔑地上下打量着鐘躍民。
杜衛東懶洋洋地說:“誰知道怎麼回事,有個小子不長眼撞了我一下,我給他兩個嘴巴,這哥們兒就不幹了,說我打狗欺主,我打了又怎麼樣?誰讓他不長眼?” 地雷露出一臉兇相:“我看你是活膩了。
” 杜衛東說∶”躍民,你用不着出手,在旁邊看會兒熱鬧,等我剁了丫的,一會兒請你去老莫吃飯。
” 鐘躍民伸手攔住杜衛東,轉身問地雷:“你是和平裡的?吳平津你認識嗎?” 地雷繃着臉道:“别跟我提這個,我誰也不認識,就認識我這把刀。
” 袁軍從挎包裡抽出菜刀:“給臉不要臉是不是?我剁了你丫的。
” 鐘躍民攔住袁軍:“冰場上不是打架的地方,誰把誰放倒了也脫不了身,我看咱們約個地方怎麼樣?” 地雷把刺刀揣回袖子,無所謂地說:“好啊,那咱們就約個地方,後天上午十點在月壇公園怎麼樣?” 杜衛東收起斧子道:“就這麼說定了,誰不去誰是孫子。
” 鐘躍民向圍觀的人群說:“行啦,不是說好了嗎?大夥都散散,都别紮在這兒,冰面都快壓塌了。
” 人群漸漸散去。
杜衛東鐵青着臉對鐘躍民說:“躍民,明天帶上你的人給我助助威,我非剁了這小子。
” 鐘躍民大包大攬道:“沒問題,我肯定去,這小子叫地雷?和平裡有這一号麼?我怎麼沒聽說過?我看這孫子是欠收拾,明天你能叫多少人去?” 杜衛東回答:“有個百十号人就夠了,再多了就耍不開了。
” 鐘躍民說:“人多了就打不起來了,這我有經驗,兩拔人裡肯定有互相認識的,一打招呼,得,說合吧。
” 杜衛東咬牙切齒地說:“去了再說吧,我倒希望和那個地雷單練一場。
” 袁軍見這場架沒打起來,覺得很掃興,便埋怨鐘躍民多管閑事∶”你跟他廢什麼話?上去一菜刀剁了丫算了,還和他約什麼?沒準到了後天我還懶得去了呢。
” 鐘躍民忽然想起了什麼∶”咦,袁軍,你還欠我一頓飯呢,好象是新僑飯店吧,你怎麼連提也不提啦?裝糊塗是不是?” 袁軍一臉的無辜∶”是嗎?我怎麼一點兒印象也沒有?你是把夢裡的事當了真吧?” 鐘躍民抓住袁軍的胳膊一擰問道∶”看來我得提醒你一下,再仔細想想,想起來沒有……” “哎喲,你丫輕點兒,想起來了,我終于想起來了,好象是有這麼回事,明天……明天就去,行了吧?” “這就對了,年輕輕的記性怎麼這麼差?看來提醒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 1968年的北京,偌大的一個城市,隻有兩家對外營業的西餐廳,一家是北京展覽館餐廳,因為北京展覽館是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當時叫蘇聯展覽館,它的附屬餐廳叫莫斯科餐廳,經營俄式西餐。
中蘇關系惡化以後才改成現在的名字,但人們叫慣了以前的名字,一時改不過口來,北京的玩主們幹脆叫它”老莫”。
另一家西餐廳是位于崇文門的新僑飯店,經營的是法式西餐,不過這種法式西餐已經完全中國化了。
這兩家西餐廳是當時京城的玩主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其中的新僑飯店用餐環境還算是比較考究的,牆壁上挂着裝飾性的油畫,内容也不顯得很激進,餐桌上鋪着雪白的桌布,每張餐桌上都擺放着精緻的桌牌和一種玻璃制成的調料容器,椅子都是帶彈簧的軟椅,椅墊和椅背都套着米黃色的布套。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裡的女服務員都很年輕,而且沒有太醜的。
袁軍自從賣古瓷瓶得了筆錢後,一直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說話都比以前氣粗了,感覺上已是一覽衆山小了。
他的這種感覺得到鐘躍民、鄭桐等人的慫恿,大夥兒巴不得袁軍保持這種富人的感覺,直到這筆錢花完為止。
于是大夥兒見了袁軍就拚命吹捧,都說袁軍是個仗義疏财的漢子,什麼叫玩主?首先是仗義,一擲千金,拿錢不當錢。
鄭桐說他平生最煩的就是摳摳縮縮,有點兒錢就在貼身褲衩上縫個兜兒,把錢藏進褲裆裡,那叫爺們兒麼?袁軍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哥幾個為什麼突然對他這麼客氣,但是不管真的假的,互相吹捧總比互相诽謗要好,何況這筆錢明擺着得花光了算,不然他們能饒了你?總之,無論他們是吹捧你還是诽謗你,結果都一樣,不如主動點兒,落個仗義疏财的好名聲。
鐘躍民、袁軍、鄭桐、二毛子等人圍坐在新僑飯店的餐桌前鬧鬧嚷嚷地點菜,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女服務員站在一邊準備記菜名。
鄭桐問:“同志,有鹵煮火燒麼?” 大夥兒都壞笑起來。
女服務員一愣:“對不起,這是西餐廳,不賣鹵煮火燒。
” 袁軍學着山東腔說:“同志,您這裡有帶料加工服務嗎?俺這兒還帶着烙餅哩,能給俺燴燴麼?” 女服務員惱怒地盯着他們,不說話。
袁軍嘻皮笑臉地說:“同志,俺不讓你們白服務,俺給加工費,俺那地界的大車店都有帶料加工,這同志,看不起俺鄉下人。
” 鐘躍民息事甯人地說:“同志,您别理他們,這都是我家親戚,從鄉下騎着毛驢來的,沒見過世面,您多包涵,我也煩他們,可誰家沒幾個窮親戚呢?不怕您笑話……”他用手指着袁軍∶”這是我表弟,好幾年沒來了,您猜給我家帶了什麼禮物?您猜不出來?我告訴你吧,他拎了一個整豬頭……” 鄭桐等人大笑起來。
袁軍笑道:“躍民,你丫就擠兌我吧,這頓飯哥們兒還不吃啦。
”他站起裝做要走。
” 鄭桐等人一擁而上把他按坐下:“别價,你走了誰結帳呀,這不明擺着威脅哥幾個嗎?” 鐘躍民一本正經地開始點菜:“不說了,不說了,點菜,第一道菜,嗯?奶油少司圓肉餅?這樣吧,這肉餅每人照着半斤上。
” 鄭桐等人又大笑起來。
女服務員大概是經常遭到玩主們的騷擾,她一副見怪不怪的神态:“這是一道菜,不是肉餅。
” 鐘躍民故做驚訝:“不可能,這明明寫着是肉餅麼,還是圓的。
” 女服務員輕蔑地瞪了他一眼扭頭走了。
鐘躍民一夥更得意了,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袁軍迅速地把一套餐具裝進挎包,然後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
鐘躍民摸摸軟椅的布面稱贊道:“這椅子不錯,坐着挺舒服的,我那兒正缺把椅子呢。
” 鄭桐說:“順幾套餐具就得啦,你丫還惦記上椅子了?” 一個中年男服務員走過來:“幾位小同志,我們如果有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多提寶貴意見。
” 袁軍若無其事地說:“沒意見,就是剛才那位女服務員太粗心,少擺了一套餐具。
” 男服務員轉身去拿餐具了。
鄭桐小聲地罵袁軍:“你丫真是賊不走空,每次來都順人家東西,上次把人家桌牌都順走了。
” “哥們兒喜歡新僑,想留點兒紀念品,怎麼啦?” 桌上的菜已經上滿,鐘躍民等人開始你争我搶,狼吞虎咽起來。
鐘躍民嘴裡塞滿了食物,口齒不清地問:“袁軍,照這麼吃,咱們還夠吃幾頓?你還有錢嗎?” 袁軍回答:“還夠吃幾頓的,那天我和鄭桐去委托店賣東西,差點兒讓人家把我們扣下,鄭桐這孫子挂相兒,一看就不象好人,我好說歹說,還拿出戶口本,人家才沒把我們當賊抓起來。
” 鄭桐說:“委托店那老東西真孫子,一對明代官窯瓷瓶,才給我們五十塊錢,袁軍丫整個一農民,一聽就樂得找不着北了,緊着高呼毛主席萬歲,我心說毛主席要是知道你偷家裡的東西賣,非抽你丫的。
” 正說着,燈突然滅了,餐廳裡一片黑暗。
這是常事,這兩年城市供電不足,經常停電。
袁軍等人鼓噪起來:“怎麼回事?沒電啦?哎喲,我的嘴呢?我把面包塞鼻子裡去啦……” 男服務員在黑暗中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