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藏龍卧虎的什刹海冰場,國際主義戰士、日本玩主杜衛東。
特殊年代的時髦小說《基度山恩仇記》。
著名的音樂評論家鐘躍民先生論《船歌》。
誰說鮮血和浪漫無法統一?這就叫血色浪漫。
鐘躍民,一個背着菜刀的詩人…… 什刹海冰場是當年最時髦的去處,到了這裡你就别太張揚了,因為這裡可是藏龍卧虎之地,”份兒”大的主兒有的是,你要是在冰場上看見一個不起眼的家夥向你叫闆,可千萬不要 輕敵,鬧不好這家夥在他家門口那一帶就是個赫赫有名的玩主。
鐘躍就見過一位,這位老兄每晚必到,他穿得衣衫褴褛,頭戴紹興式的破氈帽,腰上還紮了個破藍布圍裙。
他的冰鞋也很奇特,居然是一雙東北地區常見的氈靴,一副”黑龍”牌球刀用麻繩橫七豎八地綁在氈靴上。
此人的滑冰技術極好,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做出各種高難動作,引來一群群的圍觀者。
有一次他和鐘躍民一夥打冰球,他單手持冰球杆帶球象泥鳅一樣滿場亂竄,在鐘躍民等七八個人的圍追堵截下如入無人之境,在此之前鐘躍民從來認為自己是高手,這回可把他打傻了,打了半天連球也沒摸着。
後來他得知,此人綽号”三元子”,西單一帶的玩主,他是個垃圾清掃工,每次冰場散場後他還要去上夜班,他的工作是用鐵鍬将垃圾鏟到卡車上,然後跟車到郊外的垃圾場卸車。
此人很有些”垮了的一代”風範,以破爛的工作裝為時髦,在一片将校呢軍裝之間顯得标新立異。
别看這三元子是個垃圾工,”老兵”和流氓們都買他的帳,有一次冰場上來了一夥初來乍到的玩主,他們見三元子穿得象個乞丐,便想拿他尋開心,結果犯了衆怒,被百十号玩主打得抱頭鼠竄。
1968年的北京玩主要是不去冰場的話,那他就沒有資格自稱玩主。
冰場除了具備玩耍和拔份兒的功能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社交。
玩主們既是江湖道中人,總要結交四方好漢,你認識的人越多,”份兒”就越大。
想做玩主中的成名人物,除了講義氣,結交人廣,自己也要心毒手狠,不然誰服你?象《水浒》裡的宋江,光知道練嘴假仗義,自己沒半點兒拳腳功夫,這種人到1968年可吃不開了。
鐘躍民每次來冰場,頭半個小時不能去滑冰,他得先應酬,他的熟人太多,禮數得盡到了,和這位握握手,和那位抽根煙,要是有他同時認識的兩夥玩主喳起架來,他得去做和事佬,給雙方說說和。
他的自尊心比較強,要是有一方不給他面子,執意要打,鐘躍民就會覺得對方不太懂事,連鐘躍民的面子都不給?這不是找揍麼?他往往是勸着勸着就參加了戰鬥,幫助一方和另一方幹起來。
袁軍是個純粹的好戰分子,一見别人喳架他就激動得難以自抑,至于跟誰打并不重要,若幹年後的那句口号∶重在參與。
袁軍早就身體力行了。
鐘躍民在冰場的入口處碰見幾個住在紅霞公寓的哥們兒,正在寒暄。
鄭桐興沖沖滑過來∶”躍民,那兩個妞兒又來了。
” 鐘躍民連忙向那幾個哥們兒告辭∶”哎喲,對不起了,我那兒有點兒正事兒,一會兒見吧。
” 紅霞公寓的李延軍開玩笑道∶”你丫能有什麼正事兒呀?不就是拍婆子麼?留神點兒,别拍炸啦。
” 周曉白和羅芸互相攙扶着,正在小心翼翼地練習滑冰。
鐘躍民一夥人從遠處以沖刺的速度飛馳而來,在姑娘們面前猛地橫過冰刀驟停,冰刀在冰面上刮起一道道白色的冰霧。
周曉白擡頭看見鐘躍民,微微一愣,繼而又露出了頑皮的笑容。
上次耍了鐘躍民一把,她有些不好意思。
鐘躍民看着周曉白搖搖頭,歎了口氣:“不夠意思,真不夠意思。
” 周曉白假裝不明所以,笑着問:“怎麼啦?” “那天連個招呼也不打就走了,好歹我也算是你們的教練吧?我的學生受人欺負,我這當教練的能不管嗎?結果教練挺身而出,差點兒挨了一頓揍,可學生呢,卻連影兒都沒有了。
太讓人寒心了,以後誰還敢做好事?” 羅芸笑道:“你們不是說要給人家辦學習班嗎?又不是去打架,怎麼會挨揍呢?” 袁軍解釋說:“我們和那幾個壞小子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幫助他們改邪歸正,可這幾個小子根本就油鹽不進,還要揍我們,沒辦法,我們隻好奮起自衛了。
” 周曉白十分不解:“說了解半天還是打架嘛,我真鬧不懂,你們這些男孩子究竟是怎麼啦?簡直把打架當成一種樂趣,還特别殘忍,動手還不算,還要動刀,我想問問,你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鐘躍民搔搔頭皮想了想:“這個問題沒想過,因為大家都是這樣,你要是老老實實的,别人就會來欺負你,你要不想打架就隻能選擇挨揍,比方說,你走在大街上,對面過來一群人,你看了他們一眼,你猜他們會怎麼說?” “怎麼說?” “犯他媽什麼照?找抽呢是不是?你聽聽,這是人話麼?” 周曉白歎了口氣:“真野蠻,現在的男孩子怎麼都象好鬥的公雞?我記得以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在學校裡大家都比誰功課最好,誰品學兼優,談得最多的是将來的理想。
” 鐘躍民心中暗笑,這傻妞兒,這都哪年的黃曆了,這年頭誰還談理想?他冷笑道:“那不是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統治學校的時候嗎?現在誰要是說我是乖孩子,我聽着就跟罵人差不多。
” 袁軍也擺出一副曆經世事的樣子:“現在講的是誰能打架,誰敢玩命,誰手黑,誰就有份兒。
” 鐘躍民接着說:“當然了,打架是我們的專業,我們還是挺敬業的,業餘時間我們可以聽聽音樂,看看書,你看過《基度山恩仇記》嗎?那本書寫得絕了,不看一輩子後悔。
” 周曉白點頭表示贊同:“我看過,我們家有這本書,是挺好看的。
” 鐘躍民一聽,眼睛一亮:“你們家有?太好了,能借我看看麼?” “你不是剛說你看過嗎?你到底看過沒有?” “有個哥們兒借這本書給我,隻能看一夜,第二天早晨就得還,我看了整整一夜,隻看了一大半,後面的故事就不知道了,急得我直拿腦袋撞牆。
” “噢,是這樣,那我可以考慮,要是你表現好,我就借給你。
” 鐘躍民是真喜歡這本書,不過,這可不是他的目的,借書是個最好的借口,有借就有還,這一來二去的,什麼事都能辦了。
他做出興奮狀∶”真的?那我一定好好表現,請黨和人民在鬥争中考驗我,對了,《紅色娘子軍》的芭蕾舞劇要公演了,你看不看?”他使出最後一招”殺手锏”,按他的推算,隻要把如此緊俏的芭蕾舞票亮出來,這妞兒就算擺平了。
果然,周曉白興奮得臉都紅了:“你有票?太好了,我從小就喜歡芭蕾舞,還去少年班學過呢。
” 鐘躍民得意地說:“你看,我這個教練沒白認吧?又教你滑冰,又帶你看芭蕾舞,好事都讓你趕上啦,那本書……” “别臭美了,不就是兩張破票嗎?不帶我去我還不稀罕呢,哼,我最煩别人和我講價錢。
” 鄭桐不愛聽了:“什麼?破票?這票來得容易麼?我們排了整整一宿隊,凍得哥幾個跟孫子似的,後半夜我和袁軍困得實在扛不住了,在一個商店門洞裡剛眯一會兒,鐘躍民這孫子拎着塊磚頭就過來了,一磚頭就把人家商店的玻璃……” 鐘躍民連忙打岔:“我說時間不多了,還一個小時就散場了,你們得抓緊時間練練,現在我正式授課,你們要好好學,說句不好聽的,就你們倆這水平可真夠給我丢份兒的,到時候人家一問誰是教練?有人說是鐘躍民,讓我這老臉往哪兒擱?沒辦法,就這水平我也得教,誰讓我有責任感呢?” 周曉白嘴一撇:“鐘躍民,你貧不貧呀?誰稀罕你這破教練?” 袁軍匆匆滑過來∶”躍民,那邊有兩拔人碴起來了,是外交部的杜衛東和和平裡的地雷他們。
” 杜衛東是鐘躍民的哥們兒,他不能不管,這邊已經初戰告捷,無須留戀,擡腳就要走。
周曉白知道他們又要去打架,連忙試圖制止:“鐘躍民,你怎麼走了?還教不教我滑冰了?” “一會兒回來再教。
” “别去打架,好嗎?” “不行,杜衛東是我朋友,我能不管嗎?” “鐘躍民,你要非去,以後就别理我。
”周曉白賭氣地說, 鐘躍民隻當是廢話,這妞兒腦子有病,還沒怎麼着呢,就管起人來了,這會兒就是鐘躍民他爹在他也不能不去。
他沒理周曉白,轉身和袁軍等人向人聲喧鬧處滑去。
在京城衆多的玩主中,杜衛東算個另類人物,首先他的來路很成問題。
在幹部子弟的圈子裡,誰家老頭兒是哪個山頭的,這很重要,這關系到你是什麼來路的問題。
譬如兩個以前并不認識的幹部子弟,笫一次見面要”攀道”,首先的問題就是問問你爸爸當年是哪部分的,這一般都是指抗戰時期他們的父輩屬于哪個部隊,幹部子弟們把時間的座标定在抗日戰争時期是有道理的,因為抗戰時參加革命的幹部到了建國後已成氣候,到了**前,他們的級别一般是在司局級以上。
至于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參加革命的幹部,一是年齡較輕,二是級别較低,在一些高幹子女眼裡,解放戰争期間參加工作的幹部是不值得一提的,因為那會兒共産黨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其規模已成了氣候,軍隊也達到上百萬人。
幹部子弟們一開口”攀道”,侃得都是抗戰或紅軍時期的家世。
他們的”攀道”是有些規矩的,如果你的父親是新四軍系統的,對方先要問問是幾支隊或是幾師的,這種問法是很内行的。
你要是張嘴就說我父親1938年在新四軍五師,那就是找挨罵呢,因為新四軍的建制以1941年的”皖南事變”為分水嶺。
”皖南事變”之前軍部以下的建制為四個支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宣布為”叛軍”被撤銷了番号,是共産黨自己重建的,重建後的新四軍擴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所以說1938年的新四軍還沒有師的建制。
如果他們的父輩是八路軍系統的,則要問問是屬于哪個軍區的,幾分區的,原因是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大多集中于晉察冀一帶,晉察冀軍區是八路軍于1938年4月在華北完成了戰略展開後組建的第一個軍區,下轄若幹個軍分區。
可别小看了這不起眼的軍分區,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當年的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上将軍銜,成了手握重兵”封疆大吏”。
老百姓家的孩子都覺得幹部子弟們腦子有毛病,兩個不認識的人一見面,張嘴就是∶你爸是幾分區的?這不是傻B是什麼?由此看來,幹部子弟這個圈子不是誰都能進入的,就這麼幾句簡單的對話,你要是沒有點兒黨史軍史的基礎知識,馬上就會露餡,大部分幹部子弟們對黨史軍史都是無師自通。
杜衛東的出身和”幾分區”也不搭界,他壓根兒就不是中國人,是個純粹的日本人。
他的父親杜源平五郎是外文編譯局請來的外國專家,常期在中國工作,杜衛東從小就生長在北京,說得一口京油子話。
**前他不叫杜衛東,叫什麼誰也想不起來了,反正是日本名字。
1966年紅衛兵運動崛起時,北京的大學、重點中學,都有外國留學生。
這些外國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
在北大附中讀初二的杜衛東表現得比他的中國同學還要激進,他把自己的日本名字給改了,叫做”杜衛東”,意思自然是要保衛毛澤東了,他很執着,不管毛澤東 是否需要他保衛,反正他是打算保衛到底了。
**開始後,杜衛東也和中國的紅衛兵一起造起反來。
不知為什麼,他莫名奇妙地把自己也劃為”幹部子弟”,愣說他爸爸享受司局級的待遇,勉強也算是”高幹
特殊年代的時髦小說《基度山恩仇記》。
著名的音樂評論家鐘躍民先生論《船歌》。
誰說鮮血和浪漫無法統一?這就叫血色浪漫。
鐘躍民,一個背着菜刀的詩人…… 什刹海冰場是當年最時髦的去處,到了這裡你就别太張揚了,因為這裡可是藏龍卧虎之地,”份兒”大的主兒有的是,你要是在冰場上看見一個不起眼的家夥向你叫闆,可千萬不要 輕敵,鬧不好這家夥在他家門口那一帶就是個赫赫有名的玩主。
鐘躍就見過一位,這位老兄每晚必到,他穿得衣衫褴褛,頭戴紹興式的破氈帽,腰上還紮了個破藍布圍裙。
他的冰鞋也很奇特,居然是一雙東北地區常見的氈靴,一副”黑龍”牌球刀用麻繩橫七豎八地綁在氈靴上。
此人的滑冰技術極好,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做出各種高難動作,引來一群群的圍觀者。
有一次他和鐘躍民一夥打冰球,他單手持冰球杆帶球象泥鳅一樣滿場亂竄,在鐘躍民等七八個人的圍追堵截下如入無人之境,在此之前鐘躍民從來認為自己是高手,這回可把他打傻了,打了半天連球也沒摸着。
後來他得知,此人綽号”三元子”,西單一帶的玩主,他是個垃圾清掃工,每次冰場散場後他還要去上夜班,他的工作是用鐵鍬将垃圾鏟到卡車上,然後跟車到郊外的垃圾場卸車。
此人很有些”垮了的一代”風範,以破爛的工作裝為時髦,在一片将校呢軍裝之間顯得标新立異。
别看這三元子是個垃圾工,”老兵”和流氓們都買他的帳,有一次冰場上來了一夥初來乍到的玩主,他們見三元子穿得象個乞丐,便想拿他尋開心,結果犯了衆怒,被百十号玩主打得抱頭鼠竄。
1968年的北京玩主要是不去冰場的話,那他就沒有資格自稱玩主。
冰場除了具備玩耍和拔份兒的功能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社交。
玩主們既是江湖道中人,總要結交四方好漢,你認識的人越多,”份兒”就越大。
想做玩主中的成名人物,除了講義氣,結交人廣,自己也要心毒手狠,不然誰服你?象《水浒》裡的宋江,光知道練嘴假仗義,自己沒半點兒拳腳功夫,這種人到1968年可吃不開了。
鐘躍民每次來冰場,頭半個小時不能去滑冰,他得先應酬,他的熟人太多,禮數得盡到了,和這位握握手,和那位抽根煙,要是有他同時認識的兩夥玩主喳起架來,他得去做和事佬,給雙方說說和。
他的自尊心比較強,要是有一方不給他面子,執意要打,鐘躍民就會覺得對方不太懂事,連鐘躍民的面子都不給?這不是找揍麼?他往往是勸着勸着就參加了戰鬥,幫助一方和另一方幹起來。
袁軍是個純粹的好戰分子,一見别人喳架他就激動得難以自抑,至于跟誰打并不重要,若幹年後的那句口号∶重在參與。
袁軍早就身體力行了。
鐘躍民在冰場的入口處碰見幾個住在紅霞公寓的哥們兒,正在寒暄。
鄭桐興沖沖滑過來∶”躍民,那兩個妞兒又來了。
” 鐘躍民連忙向那幾個哥們兒告辭∶”哎喲,對不起了,我那兒有點兒正事兒,一會兒見吧。
” 紅霞公寓的李延軍開玩笑道∶”你丫能有什麼正事兒呀?不就是拍婆子麼?留神點兒,别拍炸啦。
” 周曉白和羅芸互相攙扶着,正在小心翼翼地練習滑冰。
鐘躍民一夥人從遠處以沖刺的速度飛馳而來,在姑娘們面前猛地橫過冰刀驟停,冰刀在冰面上刮起一道道白色的冰霧。
周曉白擡頭看見鐘躍民,微微一愣,繼而又露出了頑皮的笑容。
上次耍了鐘躍民一把,她有些不好意思。
鐘躍民看着周曉白搖搖頭,歎了口氣:“不夠意思,真不夠意思。
” 周曉白假裝不明所以,笑着問:“怎麼啦?” “那天連個招呼也不打就走了,好歹我也算是你們的教練吧?我的學生受人欺負,我這當教練的能不管嗎?結果教練挺身而出,差點兒挨了一頓揍,可學生呢,卻連影兒都沒有了。
太讓人寒心了,以後誰還敢做好事?” 羅芸笑道:“你們不是說要給人家辦學習班嗎?又不是去打架,怎麼會挨揍呢?” 袁軍解釋說:“我們和那幾個壞小子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幫助他們改邪歸正,可這幾個小子根本就油鹽不進,還要揍我們,沒辦法,我們隻好奮起自衛了。
” 周曉白十分不解:“說了解半天還是打架嘛,我真鬧不懂,你們這些男孩子究竟是怎麼啦?簡直把打架當成一種樂趣,還特别殘忍,動手還不算,還要動刀,我想問問,你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鐘躍民搔搔頭皮想了想:“這個問題沒想過,因為大家都是這樣,你要是老老實實的,别人就會來欺負你,你要不想打架就隻能選擇挨揍,比方說,你走在大街上,對面過來一群人,你看了他們一眼,你猜他們會怎麼說?” “怎麼說?” “犯他媽什麼照?找抽呢是不是?你聽聽,這是人話麼?” 周曉白歎了口氣:“真野蠻,現在的男孩子怎麼都象好鬥的公雞?我記得以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在學校裡大家都比誰功課最好,誰品學兼優,談得最多的是将來的理想。
” 鐘躍民心中暗笑,這傻妞兒,這都哪年的黃曆了,這年頭誰還談理想?他冷笑道:“那不是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統治學校的時候嗎?現在誰要是說我是乖孩子,我聽着就跟罵人差不多。
” 袁軍也擺出一副曆經世事的樣子:“現在講的是誰能打架,誰敢玩命,誰手黑,誰就有份兒。
” 鐘躍民接着說:“當然了,打架是我們的專業,我們還是挺敬業的,業餘時間我們可以聽聽音樂,看看書,你看過《基度山恩仇記》嗎?那本書寫得絕了,不看一輩子後悔。
” 周曉白點頭表示贊同:“我看過,我們家有這本書,是挺好看的。
” 鐘躍民一聽,眼睛一亮:“你們家有?太好了,能借我看看麼?” “你不是剛說你看過嗎?你到底看過沒有?” “有個哥們兒借這本書給我,隻能看一夜,第二天早晨就得還,我看了整整一夜,隻看了一大半,後面的故事就不知道了,急得我直拿腦袋撞牆。
” “噢,是這樣,那我可以考慮,要是你表現好,我就借給你。
” 鐘躍民是真喜歡這本書,不過,這可不是他的目的,借書是個最好的借口,有借就有還,這一來二去的,什麼事都能辦了。
他做出興奮狀∶”真的?那我一定好好表現,請黨和人民在鬥争中考驗我,對了,《紅色娘子軍》的芭蕾舞劇要公演了,你看不看?”他使出最後一招”殺手锏”,按他的推算,隻要把如此緊俏的芭蕾舞票亮出來,這妞兒就算擺平了。
果然,周曉白興奮得臉都紅了:“你有票?太好了,我從小就喜歡芭蕾舞,還去少年班學過呢。
” 鐘躍民得意地說:“你看,我這個教練沒白認吧?又教你滑冰,又帶你看芭蕾舞,好事都讓你趕上啦,那本書……” “别臭美了,不就是兩張破票嗎?不帶我去我還不稀罕呢,哼,我最煩别人和我講價錢。
” 鄭桐不愛聽了:“什麼?破票?這票來得容易麼?我們排了整整一宿隊,凍得哥幾個跟孫子似的,後半夜我和袁軍困得實在扛不住了,在一個商店門洞裡剛眯一會兒,鐘躍民這孫子拎着塊磚頭就過來了,一磚頭就把人家商店的玻璃……” 鐘躍民連忙打岔:“我說時間不多了,還一個小時就散場了,你們得抓緊時間練練,現在我正式授課,你們要好好學,說句不好聽的,就你們倆這水平可真夠給我丢份兒的,到時候人家一問誰是教練?有人說是鐘躍民,讓我這老臉往哪兒擱?沒辦法,就這水平我也得教,誰讓我有責任感呢?” 周曉白嘴一撇:“鐘躍民,你貧不貧呀?誰稀罕你這破教練?” 袁軍匆匆滑過來∶”躍民,那邊有兩拔人碴起來了,是外交部的杜衛東和和平裡的地雷他們。
” 杜衛東是鐘躍民的哥們兒,他不能不管,這邊已經初戰告捷,無須留戀,擡腳就要走。
周曉白知道他們又要去打架,連忙試圖制止:“鐘躍民,你怎麼走了?還教不教我滑冰了?” “一會兒回來再教。
” “别去打架,好嗎?” “不行,杜衛東是我朋友,我能不管嗎?” “鐘躍民,你要非去,以後就别理我。
”周曉白賭氣地說, 鐘躍民隻當是廢話,這妞兒腦子有病,還沒怎麼着呢,就管起人來了,這會兒就是鐘躍民他爹在他也不能不去。
他沒理周曉白,轉身和袁軍等人向人聲喧鬧處滑去。
在京城衆多的玩主中,杜衛東算個另類人物,首先他的來路很成問題。
在幹部子弟的圈子裡,誰家老頭兒是哪個山頭的,這很重要,這關系到你是什麼來路的問題。
譬如兩個以前并不認識的幹部子弟,笫一次見面要”攀道”,首先的問題就是問問你爸爸當年是哪部分的,這一般都是指抗戰時期他們的父輩屬于哪個部隊,幹部子弟們把時間的座标定在抗日戰争時期是有道理的,因為抗戰時參加革命的幹部到了建國後已成氣候,到了**前,他們的級别一般是在司局級以上。
至于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參加革命的幹部,一是年齡較輕,二是級别較低,在一些高幹子女眼裡,解放戰争期間參加工作的幹部是不值得一提的,因為那會兒共産黨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其規模已成了氣候,軍隊也達到上百萬人。
幹部子弟們一開口”攀道”,侃得都是抗戰或紅軍時期的家世。
他們的”攀道”是有些規矩的,如果你的父親是新四軍系統的,對方先要問問是幾支隊或是幾師的,這種問法是很内行的。
你要是張嘴就說我父親1938年在新四軍五師,那就是找挨罵呢,因為新四軍的建制以1941年的”皖南事變”為分水嶺。
”皖南事變”之前軍部以下的建制為四個支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宣布為”叛軍”被撤銷了番号,是共産黨自己重建的,重建後的新四軍擴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所以說1938年的新四軍還沒有師的建制。
如果他們的父輩是八路軍系統的,則要問問是屬于哪個軍區的,幾分區的,原因是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大多集中于晉察冀一帶,晉察冀軍區是八路軍于1938年4月在華北完成了戰略展開後組建的第一個軍區,下轄若幹個軍分區。
可别小看了這不起眼的軍分區,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當年的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上将軍銜,成了手握重兵”封疆大吏”。
老百姓家的孩子都覺得幹部子弟們腦子有毛病,兩個不認識的人一見面,張嘴就是∶你爸是幾分區的?這不是傻B是什麼?由此看來,幹部子弟這個圈子不是誰都能進入的,就這麼幾句簡單的對話,你要是沒有點兒黨史軍史的基礎知識,馬上就會露餡,大部分幹部子弟們對黨史軍史都是無師自通。
杜衛東的出身和”幾分區”也不搭界,他壓根兒就不是中國人,是個純粹的日本人。
他的父親杜源平五郎是外文編譯局請來的外國專家,常期在中國工作,杜衛東從小就生長在北京,說得一口京油子話。
**前他不叫杜衛東,叫什麼誰也想不起來了,反正是日本名字。
1966年紅衛兵運動崛起時,北京的大學、重點中學,都有外國留學生。
這些外國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
在北大附中讀初二的杜衛東表現得比他的中國同學還要激進,他把自己的日本名字給改了,叫做”杜衛東”,意思自然是要保衛毛澤東了,他很執着,不管毛澤東 是否需要他保衛,反正他是打算保衛到底了。
**開始後,杜衛東也和中國的紅衛兵一起造起反來。
不知為什麼,他莫名奇妙地把自己也劃為”幹部子弟”,愣說他爸爸享受司局級的待遇,勉強也算是”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