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到琉璃廠的時候,隻見沿街的鋪子幾乎都遭到了搶劫,夥計們正在收拾殘局,不少鋪子的門口挂出了“本店搶劫一空”的條幅,這些條幅在初春的寒風中瑟瑟抖動着,如同店主們的心在哀鳴。
榮寶齋内,地面上已經清理幹淨,張喜兒、王仁山、宋栓和雲生都是滿頭大汗,他們一起用力,把貨架子從地面上豎起來,貼着牆根兒擺穩當了。
雲生給大家遞上手巾:“你們都歇會兒吧,剩下的我就能幹了。
” 張喜兒接過手巾抹了一把頭上的汗:“不要緊的,咱們争取在掌櫃的到之前,把鋪子恢複原樣兒。
” 話音未落,莊虎臣進了鋪子。
他先打量了一下夥計們,見人都在,輕輕舒了口氣,然後才把目光投向供放“狻猊”墨的格子,見裡面是空的,不覺心中一緊:“‘狻猊’墨呢?” “在。
”張喜兒從櫃台裡拿出來,遞給莊虎臣。
莊虎臣仔細看了看,“狻猊”墨完好無損,他閉上眼睛,喃喃自語:“佛菩薩保佑,真是佛菩薩保佑啊!”放下“狻猊”墨,莊虎臣四處察看着,張喜兒跟在他身後:“掌櫃的,和那些古玩鋪子相比,咱們的損失算小的。
” “人沒傷着就好。
” “賬櫃裡的銀子都被搶了,貨架子上的瓷筆筒,差不離兒都摔碎了。
”莊虎臣從牆角撿起一塊碎墨,湊在鼻子底下聞了聞,沒吱聲兒。
過了一會兒,他轉過身問宋栓:“帖套作那邊兒怎麼樣?” 宋栓皺着眉頭:“嗨,甭提了,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這麼多當兵的,把沿街的那幾家兒鋪子全搶了,還放火燒了房子,估摸着是死人了,他們沒往裡走,我聽着外面不對頭,鎖上門,趕緊就繞道兒過來了。
” “栓子哥到的時候,咱這鋪子剛被搶完,您那邊兒呢?”王仁山倒上茶。
“沒搶到那一塊兒,我來的這一路上,瞧見不少人在撿昨兒夜裡土匪落到街上的東西。
” “他們可是撿着便宜了。
”雲生很是羨慕。
王仁山則不以為然,他搖搖頭:“這世上可沒有白撿的便宜,瞧着吧。
” “幸虧仁山腦子快,當兵的一砸門,仁山先想到的是藏‘狻猊’墨,不然也被當兵的砸了。
”張喜兒說道。
莊虎臣拍拍王仁山的肩膀:“好樣兒的,仁山,你給咱店裡立了一功,我給你記着!” 王仁山思忖着:“掌櫃的,這是哪兒的兵啊?怎麼敢在北京城裡明搶啊?” “是不太對勁,除了鬧八國聯軍的時候,北京城的鋪子還沒被這麼搶過,當兵的怎麼有那麼大膽子,敢公開地搶鋪子?”莊虎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昨晚陪堂哥聊天的時候,他說起想吃月盛齋的醬羊肉,張幼林今天一大早就爬起來,他要親自到戶部街給堂哥采買――堂哥的日子不多了,張幼林希望盡量為他做些事情。
從母親的卧室門口經過,張李氏聽到動靜,撩開棉門簾走出來:“幼林,出去呀?” 張幼林站住:“媽,我去給我哥買點兒吃的。
” “繼林這幾天好點兒嗎?” “還那樣兒。
” “唉。
”張李氏停頓了片刻,說道,“昨兒個吵吵嚷嚷地鬧騰了大半宿,也不知道外頭是怎麼了,你順道兒打聽打聽。
” 張幼林一愣:“我怎麼沒聽見?” “你睡着了,像是離咱們這兒挺遠的。
” 寒風夾雜着雪花吹過來,張幼林側過身子為母親擋住:“外頭涼,您還是進去吧。
” 張繼林家的院子裡,張山林放下鳥兒籠子和手裡的幾件洋落兒正要往外走,張幼林端着浸在老湯裡的醬羊肉進來了,他皺了皺眉頭:“叔兒,街上這麼亂,您幹嗎去呀?” 張山林依舊是興高采烈的:“瞧熱鬧去呀,嘿,幼林,你不知道吧?昨兒個夜裡頭,外頭的土匪進來啦,把北京城裡的鋪子差不離兒的都給搶了,今天早晨我出去遛鳥兒,真給我吓傻了,你猜怎麼着?滿大街上淨是土匪落下的東西,還有成匹的布呢,都沒來得及拿走,早起的人算是撿着便宜了。
” “您沒到榮寶齋去看看?”張幼林此時是心急如焚。
“這還用你說?”張山林掀開湯盆的蓋子嗅了嗅,“挺香,繼林就惦記這口兒,中午咱們用它澆面。
”他又把蓋子蓋上:“我連鳥兒都沒顧得上遛,一溜煙兒似的先到了琉璃廠,還好,莊虎臣在那兒呢,咱那鋪子貨架子讓土匪推倒了,砸了點兒筆筒什麼的,加上毀了的東西,賠個幾百兩銀子,和那些古玩鋪子比算好得多,你待着,我再出去看看。
” “叔兒,我勸您還是别去了,剛才我過來的時候看見當兵的正在抓人呢。
” “抓人怕什麼的?我又沒招他們沒惹他們的,正好看熱鬧,你去陪陪繼林吧,我走了啊。
”張山林出了院子。
張幼林看着他的背影,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吃午飯的時候,張山林沒有回來。
不過,這也是常有的事,說不準他逛到哪家館子門口就進去吃了,他的話,不能實打實的信。
下午,張幼林去了榮寶齋,他和莊虎臣一起清點了損失的文房用品,又在後院北屋聊了很久。
莊虎臣憂心忡忡:“皇上退位沒多長時間就鬧成這樣,不是說請走了皇上有好日子過嗎?好日子在哪兒呢?” “您不能這麼說,推翻封建統治,走向民主自由是世界性的潮流。
” “幼林,你是洋學堂裡出來的,大道理我講不過你,可是,要照這麼個鬧法兒,不分青紅皂白的上來就把鋪子搶了,帶不走的就毀了,說句你不愛聽的,我看還不如皇上在的時候。
” 張幼林眉頭緊鎖:“先得想辦法打聽清楚為什麼搶鋪子,要是一家兩家的好辦,沒準兒是仇人報複,可好幾千家的鋪子一夜之間都被搶了,我琢磨這裡面肯定有名堂。
” “你的意思是……” 莊虎臣的話還沒說完,張喜兒進來了:“東家,繼林老爺差人找您來了,問您知不知道他父親去哪兒了。
” 張幼林一愕:“我叔兒還沒回家?” 張喜兒點頭:“好像是,繼林老爺挺着急的。
” 張幼林的火兒一下子就蹿上來了:“我叔兒也是,繼林的病就怕着急,這都一天了,他幹嗎去了?”張幼林站起身:“師傅,我過去一趟,要是我叔兒到您這兒來,趕緊讓他回家。
” “去吧。
”莊虎臣歎了口氣,“唉,就沒見過這樣兒當爹的,兒子病得起不來炕,他還到處串,到點兒不着家,讓病人為他着急。
” 張幼林走到門口,又回過頭來:“鋪子的事兒您就多費心了。
” “操心受累我不怕,以前的關系沒了,咱可以再找新的,我怕的是飛來橫禍。
”莊虎臣說的是實情。
“您放心,不會總這樣的。
”張幼林撩開門簾,身影轉瞬之間就消失在夜色中了。
張幼林可着北京城把張山林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了一遍,但是一無所獲,直到後半夜,他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京城的琉璃廠曆來就是個卧虎藏龍之地,那時候就業的機會不多,平民百姓能在琉璃廠謀個差不易,要想混出個人樣兒來,就全憑自己的本事了。
宋懷仁從小就鬼主意多,和他那些笨頭笨腦的兄弟相比簡直是鶴立雞群,他父親在東四牌樓賣菜,全家艱苦度日,為了讓這個唯一有可能出人頭地的兒子有份好前程,老宋不惜血本,給一個遠房親戚白送了三年的菜,這才由親戚幫忙,托人把宋懷仁送到茂源齋學徒。
學徒期滿之後,宋懷仁的心眼兒又活泛了。
這些年,茂源齋的生意半死不活、勉強維持,沒什麼前途;榮寶齋是京城南紙店的老大,他一剛出徒的夥計,還沒什麼業績,惦記不上;宋懷仁左思右想,把目标瞄準了在經營上比茂源齋強得多的鄰居慧遠閣。
大兵搶鋪子對宋懷仁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那天晚上,宋懷仁謊稱回家,實際上他是偷着到八大胡同逛窯子去了。
半夜裡鬧騰起來,他飛快地跑回琉璃廠,隻見大兵們正從東頭開始,挨着家地砸門、搶劫,眼瞧着這條街上的鋪子是在劫難逃了,他剛要敲茂源齋的門,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宋懷仁繞到後面,翻牆跳進茂
榮寶齋内,地面上已經清理幹淨,張喜兒、王仁山、宋栓和雲生都是滿頭大汗,他們一起用力,把貨架子從地面上豎起來,貼着牆根兒擺穩當了。
雲生給大家遞上手巾:“你們都歇會兒吧,剩下的我就能幹了。
” 張喜兒接過手巾抹了一把頭上的汗:“不要緊的,咱們争取在掌櫃的到之前,把鋪子恢複原樣兒。
” 話音未落,莊虎臣進了鋪子。
他先打量了一下夥計們,見人都在,輕輕舒了口氣,然後才把目光投向供放“狻猊”墨的格子,見裡面是空的,不覺心中一緊:“‘狻猊’墨呢?” “在。
”張喜兒從櫃台裡拿出來,遞給莊虎臣。
莊虎臣仔細看了看,“狻猊”墨完好無損,他閉上眼睛,喃喃自語:“佛菩薩保佑,真是佛菩薩保佑啊!”放下“狻猊”墨,莊虎臣四處察看着,張喜兒跟在他身後:“掌櫃的,和那些古玩鋪子相比,咱們的損失算小的。
” “人沒傷着就好。
” “賬櫃裡的銀子都被搶了,貨架子上的瓷筆筒,差不離兒都摔碎了。
”莊虎臣從牆角撿起一塊碎墨,湊在鼻子底下聞了聞,沒吱聲兒。
過了一會兒,他轉過身問宋栓:“帖套作那邊兒怎麼樣?” 宋栓皺着眉頭:“嗨,甭提了,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這麼多當兵的,把沿街的那幾家兒鋪子全搶了,還放火燒了房子,估摸着是死人了,他們沒往裡走,我聽着外面不對頭,鎖上門,趕緊就繞道兒過來了。
” “栓子哥到的時候,咱這鋪子剛被搶完,您那邊兒呢?”王仁山倒上茶。
“沒搶到那一塊兒,我來的這一路上,瞧見不少人在撿昨兒夜裡土匪落到街上的東西。
” “他們可是撿着便宜了。
”雲生很是羨慕。
王仁山則不以為然,他搖搖頭:“這世上可沒有白撿的便宜,瞧着吧。
” “幸虧仁山腦子快,當兵的一砸門,仁山先想到的是藏‘狻猊’墨,不然也被當兵的砸了。
”張喜兒說道。
莊虎臣拍拍王仁山的肩膀:“好樣兒的,仁山,你給咱店裡立了一功,我給你記着!” 王仁山思忖着:“掌櫃的,這是哪兒的兵啊?怎麼敢在北京城裡明搶啊?” “是不太對勁,除了鬧八國聯軍的時候,北京城的鋪子還沒被這麼搶過,當兵的怎麼有那麼大膽子,敢公開地搶鋪子?”莊虎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昨晚陪堂哥聊天的時候,他說起想吃月盛齋的醬羊肉,張幼林今天一大早就爬起來,他要親自到戶部街給堂哥采買――堂哥的日子不多了,張幼林希望盡量為他做些事情。
從母親的卧室門口經過,張李氏聽到動靜,撩開棉門簾走出來:“幼林,出去呀?” 張幼林站住:“媽,我去給我哥買點兒吃的。
” “繼林這幾天好點兒嗎?” “還那樣兒。
” “唉。
”張李氏停頓了片刻,說道,“昨兒個吵吵嚷嚷地鬧騰了大半宿,也不知道外頭是怎麼了,你順道兒打聽打聽。
” 張幼林一愣:“我怎麼沒聽見?” “你睡着了,像是離咱們這兒挺遠的。
” 寒風夾雜着雪花吹過來,張幼林側過身子為母親擋住:“外頭涼,您還是進去吧。
” 張繼林家的院子裡,張山林放下鳥兒籠子和手裡的幾件洋落兒正要往外走,張幼林端着浸在老湯裡的醬羊肉進來了,他皺了皺眉頭:“叔兒,街上這麼亂,您幹嗎去呀?” 張山林依舊是興高采烈的:“瞧熱鬧去呀,嘿,幼林,你不知道吧?昨兒個夜裡頭,外頭的土匪進來啦,把北京城裡的鋪子差不離兒的都給搶了,今天早晨我出去遛鳥兒,真給我吓傻了,你猜怎麼着?滿大街上淨是土匪落下的東西,還有成匹的布呢,都沒來得及拿走,早起的人算是撿着便宜了。
” “您沒到榮寶齋去看看?”張幼林此時是心急如焚。
“這還用你說?”張山林掀開湯盆的蓋子嗅了嗅,“挺香,繼林就惦記這口兒,中午咱們用它澆面。
”他又把蓋子蓋上:“我連鳥兒都沒顧得上遛,一溜煙兒似的先到了琉璃廠,還好,莊虎臣在那兒呢,咱那鋪子貨架子讓土匪推倒了,砸了點兒筆筒什麼的,加上毀了的東西,賠個幾百兩銀子,和那些古玩鋪子比算好得多,你待着,我再出去看看。
” “叔兒,我勸您還是别去了,剛才我過來的時候看見當兵的正在抓人呢。
” “抓人怕什麼的?我又沒招他們沒惹他們的,正好看熱鬧,你去陪陪繼林吧,我走了啊。
”張山林出了院子。
張幼林看着他的背影,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吃午飯的時候,張山林沒有回來。
不過,這也是常有的事,說不準他逛到哪家館子門口就進去吃了,他的話,不能實打實的信。
下午,張幼林去了榮寶齋,他和莊虎臣一起清點了損失的文房用品,又在後院北屋聊了很久。
莊虎臣憂心忡忡:“皇上退位沒多長時間就鬧成這樣,不是說請走了皇上有好日子過嗎?好日子在哪兒呢?” “您不能這麼說,推翻封建統治,走向民主自由是世界性的潮流。
” “幼林,你是洋學堂裡出來的,大道理我講不過你,可是,要照這麼個鬧法兒,不分青紅皂白的上來就把鋪子搶了,帶不走的就毀了,說句你不愛聽的,我看還不如皇上在的時候。
” 張幼林眉頭緊鎖:“先得想辦法打聽清楚為什麼搶鋪子,要是一家兩家的好辦,沒準兒是仇人報複,可好幾千家的鋪子一夜之間都被搶了,我琢磨這裡面肯定有名堂。
” “你的意思是……” 莊虎臣的話還沒說完,張喜兒進來了:“東家,繼林老爺差人找您來了,問您知不知道他父親去哪兒了。
” 張幼林一愕:“我叔兒還沒回家?” 張喜兒點頭:“好像是,繼林老爺挺着急的。
” 張幼林的火兒一下子就蹿上來了:“我叔兒也是,繼林的病就怕着急,這都一天了,他幹嗎去了?”張幼林站起身:“師傅,我過去一趟,要是我叔兒到您這兒來,趕緊讓他回家。
” “去吧。
”莊虎臣歎了口氣,“唉,就沒見過這樣兒當爹的,兒子病得起不來炕,他還到處串,到點兒不着家,讓病人為他着急。
” 張幼林走到門口,又回過頭來:“鋪子的事兒您就多費心了。
” “操心受累我不怕,以前的關系沒了,咱可以再找新的,我怕的是飛來橫禍。
”莊虎臣說的是實情。
“您放心,不會總這樣的。
”張幼林撩開門簾,身影轉瞬之間就消失在夜色中了。
張幼林可着北京城把張山林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了一遍,但是一無所獲,直到後半夜,他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京城的琉璃廠曆來就是個卧虎藏龍之地,那時候就業的機會不多,平民百姓能在琉璃廠謀個差不易,要想混出個人樣兒來,就全憑自己的本事了。
宋懷仁從小就鬼主意多,和他那些笨頭笨腦的兄弟相比簡直是鶴立雞群,他父親在東四牌樓賣菜,全家艱苦度日,為了讓這個唯一有可能出人頭地的兒子有份好前程,老宋不惜血本,給一個遠房親戚白送了三年的菜,這才由親戚幫忙,托人把宋懷仁送到茂源齋學徒。
學徒期滿之後,宋懷仁的心眼兒又活泛了。
這些年,茂源齋的生意半死不活、勉強維持,沒什麼前途;榮寶齋是京城南紙店的老大,他一剛出徒的夥計,還沒什麼業績,惦記不上;宋懷仁左思右想,把目标瞄準了在經營上比茂源齋強得多的鄰居慧遠閣。
大兵搶鋪子對宋懷仁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那天晚上,宋懷仁謊稱回家,實際上他是偷着到八大胡同逛窯子去了。
半夜裡鬧騰起來,他飛快地跑回琉璃廠,隻見大兵們正從東頭開始,挨着家地砸門、搶劫,眼瞧着這條街上的鋪子是在劫難逃了,他剛要敲茂源齋的門,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宋懷仁繞到後面,翻牆跳進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