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大人您哪,來,喝酒!”張幼林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從鴻興樓回到家中,李媽和何佳碧正在卧室裡哄着小璐,見張幼林回來了,李媽站起身,把小璐從何佳碧手裡接過去:“走喽,小寶貝兒,今兒個讓你媽睡個踏實覺” “來,讓爸爸親一口。

    ”張幼林湊到兒子紅撲撲的小臉蛋上親吻了一下。

     “您可給他蓋嚴實了,這小東西夜裡老踹被子。

    ”何佳碧叮囑着。

     “少奶奶,交給我您就放心吧。

    ”李媽抱着小璐出去了。

     張幼林關上門:“佳碧,你得給我幫個忙兒,我打算用《西陵聖母帖》救汪兆銘他們。

    ” 何佳碧聽罷,沉默了半晌才開口:“有把握嗎?” “不好說,但我想試一試,《西陵聖母帖》是咱媽的寶貝,要把她老人家說動了,就全靠你了!”張幼林注視着自己的妻子,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在這個世界上,何佳碧是最了解張幼林的人,别看他平時一天到晚吃喝玩樂,表面上看着沒什麼心思,但内心卻如明鏡一般,尤其在大事上,泾渭分陰,從不含糊,他要是想好了做什麼事,一定有他這樣做的理由。

    盡管何佳碧對拿出《西陵聖母帖》來救人心裡犯嘀咕,但她還是依了丈夫:“我怎麼跟媽說呢?” 這一點張幼林已經想好了,他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詳盡地教給了何佳碧。

     第二天吃過早飯,張幼林借故離開了家,何佳碧把小璐交給了用人,自己捧着張報紙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佳碧,瞧什麼呢?我看你都入迷了。

    ”張李氏覺得兒媳今天有些怪,連孩子都不看了。

     何佳碧的眼睛沒有離開報紙:“報上說的都是汪兆銘他們的事兒。

    ” “汪掌櫃的和那個照相先生被砍頭了嗎?”張李氏也挺關心這事兒。

     “沒有,開庭審了一次,現在休庭了。

    ” “朝廷也學新派兒了,謀刺攝政王這麼大的事兒,要是擱在從前,皇上一句話,早斬了。

    ”張李氏看了看牆上挂着的全家福,歎了口氣,“唉,汪掌櫃的一表人才,照相先生也文绉绉的,要是真斬了,怪可惜了的。

    ” “媽,這上面有汪兆銘寫的詩,還真有文才。

    ”何佳碧贊歎着。

     “你給我念念。

    ” 何佳碧挑了一首《被捕口占》念給婆婆聽: 街石成癡絕,滄波萬裡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

     姹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寫得好哇!”張李氏頻頻點頭,“看來,汪掌櫃的不是一般人。

    ” “這首詩在京城都傳遍了,眼下,各路人等正在想辦法救他們呢,連這個案子的主審官肅親王都動了心,肅親王對汪兆銘是欽佩有加,幼林也在跟着一塊兒忙乎呢。

    ”何佳碧把事先準備好的話說出來。

     張李氏很驚訝:“幼林也跟着忙乎?” “無罪釋放是不可能的,但隻要肅親王下決心免除他們的死罪,先留下性命,别的以後再說。

    ” 張李氏思忖着:“肅親王不是佩服汪掌櫃的嗎?他又是這個案子的主審官,他發話不斬他們不就得了?” 何佳碧搖頭:“沒這麼簡單,謀刺攝政王畢竟是個大案,得從各方面促使肅親王下決心,據幼林打聽,肅親王喜歡書法,幼林想把咱家的《西陵聖母帖》拿出來送給他,促一促這件事兒。

    ” 何佳碧說得輕描淡寫,張李氏卻一下子就火兒了:“等等……你說什麼?幼林打《西陵聖母帖》的主意?他倒是真敢想,你告訴他,門兒也沒有!想打《西陵聖母帖》的主意,先把我這條老命拿走。

    ” 何佳碧給婆姿的茶碗裡續上茶:“媽,您先别着急,我們不是正想和您商量嗎?這當然得您同意才行。

    媽,您了解自己的兒子,幼林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難得佩服什麼人,可我看得出來,幼林是真正佩服那些革命黨,佩服汪兆銘先生。

    ” “佩服?”張李氏反問着。

     “媽,他們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所做的事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救國救民。

    我聽說,他們都是些世家子弟,如果不參加革命黨,他們本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們就這麼抛家舍業,甚至把性命搭上也無怨無悔,就憑這點,我和幼林就佩服。

    ”何佳碧娓娓道來。

     張李氏本就是個極明事理的老人,聽兒媳這麼一說,火兒也消去了一大半:“佳碧啊,你說得有道理,照你這麼說,革命黨都是些好人,可話又說回來了,世界上好人有的是,可咱張家隻有一幅《西陵聖母帖》,要說救人,世上該救的人多了,我們哪兒救得過來呀?” “照我說,《柳鹆圖》、《西陵聖母帖》是張家的寶貝,就算在您手裡完好無損,可您百年之後會怎麼樣就難說了,就算幼林把它保護得好好的,可等幼林百年之後呢?萬一落到不肖子孫手裡,與其仨瓜倆棗兒的抵出去換銀子,不如我們現在就用它做點兒正事兒。

    媽,這也是幼林的意思,他說您是信佛之人,不是有這種說法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對這些革命黨人,我們無論如何不能見死不救啊。

    ”何佳碧句句話都說到了裉節兒上。

     張李氏站起身:“别忙,佳碧,你和幼林也别逼我,我說不過你們,這不是件小事兒,容我好好想想。

    ”老太太眼睛裡含着淚水離開了。

     何佳碧勸說母親的當口,張幼林本來想到鋪子裡轉轉,可剛拐進琉璃廠,遠遠地看見陳璧君在被封了門的守真照相館前徘徊,張幼林趕緊跑過去,悄聲問道:“陳小姐,你怎麼還敢在這兒?” 陳璧君擡起頭來,淚流滿面。

     對面有一個空的洋車過來,張幼林伸手攔住,吩咐車夫:“送這位小姐到明遠樓茶館。

     陳璧君剛在茶館的一個角落裡坐定,張幼林随後就趕到了,他擦着頭上的汗:“陳小姐,守真照相館你千萬不能再去了,朝廷的密探經常茌門口出沒,太危險了。

    ” 陳璧君哽咽着:“張先生,您是京城的世家子弟,關系多,人脈廣,能否幫我托托人?我想見汪兆銘。

    ” 張幼林吃了一驚:“汪先生是朝廷的重犯,恐怕……沒那麼容易吧?” 陳璧君站起身來,給張幼林跪下:“我在京城人地生疏,請你幫這個忙,花多少銀子都不在乎,隻要能讓我見他一面……”陳璧君說不下去了。

     張幼林連忙把她扶起:“陳小姐,汪先生是我的朋友,你們的事我豈能不管?” 送走了陳璧君,張幼林回到榮寶齋,他左思右想之後,差人到帖套作去找宋栓。

    眼下,莊虎臣已經把帖套作交給了宋栓來打理,他平時很少過這邊來。

     宋栓聽到召喚趕緊趕過來,張幼林把他帶到後院的僻靜處,悄聲問道:“得子師哥在的時候,和刑部大牢裡一個看守挺熟,那人我也認識,叫什麼來着?” “他叫劉一鳴,是額大人的跟班三郎的老鄉……” 宋栓還要往下說,張幼林打斷了他:“對,是叫劉一鳴,你和他熟嗎?” “挺熟的,他和三郎是老鄉,每次我請三郎吃飯都叫上他,這人也挺爽快的。

    ” “等等,你經常請三郎吃飯?為什麼?”張幼林有些詫異。

     “額大人不是管着宮裡文房用品的采購嗎?掌櫃的早就交代了,讓我們經常請三郎吃個飯什麼的,三郎雖說是個跑腿兒的,可額大人那兒有個風吹革動的,三郎就傳過信兒來。

     “哦,師傅的心可真細。

    ”張幼林暗暗稱道。

    片刻,他又問:“劉一鳴還在法部大牢嗎?” 宋栓點頭:“在呢,歲數也不小了,怕是也幹不了多久了,早先得子師哥在的時候,由他和三郎、劉一鳴他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