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瞧着汪掌櫃他們文绉绉的,哪兒像刺客呀。
” “人不可貌相。
”莊虎臣坐下。
雲生奉上茶來:“掌櫃的,他們是怎麼被巡警發現的?” 莊虎臣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報上說,汪掌櫃的是中了朝廷的計了,巡警在銀錠橋下發現炸彈以後,立馬兒就明白是革命黨幹的,朝廷怕革命黨跑了,有意向報社放出風兒來,說這是朝廷内部争權奪利,還說兇手已經逮着了。
” “巡警怎麼就查到汪掌櫃他們就是行刺的革命黨呢?”王仁山皺着眉頭問。
莊虎臣贊賞地看着他:“這話問到點兒上了,巡警是幹什麼的?從銀錠橋底下取出炸彈,懂行的一瞧就瞧出來了,炸彈裡的炸藥是外國造,可有幾顆鐵釘是咱們這兒的,就這麼着,順藤摸瓜,可着北京城的銅鐵鋪子查了個六夠,騾馬市兒大街的鴻太永鐵鋪認出那幾顆鐵釘是他們做的,訂貨人就是守真照相館的掌櫃汪兆銘。
” “巡警可真夠能個兒的!”雲生感歎着。
莊虎臣繼續說道:“巡警找到了線索,可也沒輕舉妄動,你們還記得,前些日子守真照相館着了火以後裝點門面吧?雇的人裡頭兒就混進了巡警廳的密探。
” 王仁山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見那人了,還心說:這工匠幹活兒怎麼心不在焉的?鬧了半天敢情是密探。
掌櫃的,他都查着什麼了?” “搞暗殺的機密文件呀,證據确鑿了,巡警廳這才把汪掌櫃他們抓走。
” “原來革命黨就在咱們隔壁,這回可真開了眼了!”雲生還沉浸在其中,莊虎臣站起身:“得了,就說到這兒吧,你們該幹嗎幹嗎去。
” 夥計們散去,開始各忙各的,莊虎臣也來到後院北屋,他定了定神,這些日子懸到嗓子眼兒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上午,何佳碧正在卧室裡整理衣物,用人進來,小心翼翼地問:“太太,老爺呢?” “剛出去。
” 用人猶豫着:“出去了……” “有事兒嗎?”何佳碧擡起頭。
“有人找老爺。
” 何佳碧沒在意,繼續整理衣物:“誰呀?” “不認識,是個洋派兒的小姐,打扮得跟花蝴蝶兒似的。
” 何佳碧立刻停了手,臉上露出了不悅:“你讓她進來啦?” “客廳裡等着呢,我沒敢告訴老太太,要不然……您去見見?” 何佳碧走進客廳,隻見潘文雅淚流滿面,她迷惑不解:“潘小姐這是怎麼了?” “何大姐,汪兆銘、黃複生他們被巡警抓起來了。
”潘文雅站起來,哽咽着回答。
這時,張幼林手裡拿着報紙邁進門檻:“我知道了。
” 潘文雅轉過身,淚眼蒙胧地望着他:“張先生,求你幫忙救他們,據我所知,他們京城裡沒有别的熟人了。
” “先别急,慢慢想辦法。
”張幼林安慰着。
“潘小姐你坐。
”何佳碧又招呼用人,“沏壺好茶來。
” 三人一起商議了很久,何佳碧留潘文雅吃過晚飯,才把她送走。
這一晚上,張幼林一直眉頭緊鎖,直到将近午夜,躺在床上還在沉思。
何佳碧給他掖了掖被角,憂心忡忡地說道:“這可不好辦,刺殺攝政王可不是銀子能擺平的事兒。
” “是啊,朝廷已經宣布準備立憲,據說法部将按照文明國家的辦法開庭審理這個案子,所以不會像戊戌六君子那樣匆匆就斬首結案,這就有時間想辦法。
” 何佳碧看着他:“幼林,我說句話,也許你不愛聽,這弄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兒,忙兒沒幫上不說,連你也搭進去,你跟汪兆銘非親非故的,值當的嗎?” 張幼林坐起來:“這事兒我仔細想過,值當!汪兆銘他們是在用個人的流血犧牲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大多數人的幸福,這裡面也包括你、我;雖然我沒有他們那樣的勇氣,但是,我欽佩他們那種獻身精神。
佳碧,你放心,我會權衡利弊,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幫助他們。
” 謀刺攝政王的案子很快就開庭審理了,由于此案非同小可,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親自擔任了主審官,張幼林、潘文雅、趙翰博等關注此案的各界人士都早早地坐在旁聽席上等待旁聽,巡警廳還特别加強了警力,以防發生意外。
獄卒把汪兆銘和黃複生帶上來,善耆問汪兆銘:“姓名。
” “汪兆銘,别号精衛。
”汪兆銘神色坦然。
“對,的犯罪事實有異議嗎?” 汪兆銘高昂着頭,大聲說道:“對我的行為沒有異議,但是,我不承認它是犯罪。
” “啪”的一聲,善耆把驚堂木拍在桌子上:“放肆!謀刺攝政王,不是犯罪是什麼?” 汪兆銘慷慨激昂:“在東京的時候我是《民報》的主筆,生平宗旨都刊登在《民報》上了,這裡恕不多言。
孫中山先生起事兵敗以後,我自願來到北京,為的是尋找機會刺殺朝廷的高官,以振奮天下革命黨之人心,鼓勵同志們為推翻腐敗的朝廷而繼續奮鬥!我就沒有打算活着離開這裡,該怎麼處置,請便吧。
” 審判庭裡鴉雀無聲,沉默了片刻,善耆又問:“你的同黨是誰?” 汪兆銘斷然答道:“我沒有同黨。
” “你們倆誰是主謀?”善耆機警的目光在汪兆銘和黃複生的臉上來回掃視着。
黃複生搶着回答:“我是!” 汪兆銘趕緊否認:“不,主審官大人,我是主謀。
” 黃複生使了個眼色:“兆銘,你就别争了。
” “主審官大人,請不要相信他的話,行刺攝政王,我是主謀……”汪兆銘還要再說下去,善耆站起身,大吼一聲:“大膽!”随即拂袖而去。
法庭宣布休庭,潘文雅感到很意外,回去的路上,她問張幼林:“怎麼不接着審了呢?” “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主審官好像很欣賞汪兆銘。
” 潘文雅搖頭:“沒注意,這個主審官是誰呀?” “現任的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
善耆的祖上是大清國的開國元勳、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豪格,由于是世襲罔替,所以,傳到善耆這一代還是親王,謀刺攝政王是件大案,由他親自審理。
”張幼林思忖着,“善耆拂袖而去我看是件好事兒,說明他不想立刻就把汪兆銘他們斬了,這就有回旋的餘地。
” “你有辦法了?”潘文雅驚喜地看着他。
“還沒有,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力而為吧。
”其實,張幼林此時已經有了營救汪兆銘、黃複生的思路。
幾天之後,張幼林在鴻興樓的一個雅間裡請肅親王的手下、民政部的右參議陳光啟吃飯。
陳光啟經常光顧榮寶齋,和張幼林也算是熟人了。
席間,張幼林問道: “陳大人,我聽說肅親王同情汪兆銘他們,這是真的嗎?” 陳光啟放下筷子:“是真的,肅親王讀了汪兆銘發表在《民報》上的文章和在守真照相館裡搜出來的其他手稿,激動不已,非常佩服他的人品和遠見卓識。
”陳光啟湊近了張幼林的耳邊,壓低了聲音,“其實,肅親王對朝廷的腐敗也早就深惡痛絕了,他甚至私下裡說出這樣的話: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皇族,也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 張幼林聽罷,心中大喜過望,不過,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
“要說咱們這個朝廷啊,唉,讓人窩心的地方兒太多了!”陳光啟感歎着。
“肅親王同情汪兆銘,這對判決有什麼好處呢?” 陳光啟搖頭:“現在還不明朗。
” 張幼林給陳光啟布菜:“陳大人,您在肅親王身邊多年,肅親王都有什麼愛好?” “要說愛好,肅親王喜歡書法,他的字寫得很不錯。
”陳光啟注視着張幼林,“老弟,守真照相館就開在榮寶齋邊兒上,我知道你跟汪兆銘他們關系不錯,你是有什麼打算吧?” “我有什麼打算也得通過陳
” “人不可貌相。
”莊虎臣坐下。
雲生奉上茶來:“掌櫃的,他們是怎麼被巡警發現的?” 莊虎臣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報上說,汪掌櫃的是中了朝廷的計了,巡警在銀錠橋下發現炸彈以後,立馬兒就明白是革命黨幹的,朝廷怕革命黨跑了,有意向報社放出風兒來,說這是朝廷内部争權奪利,還說兇手已經逮着了。
” “巡警怎麼就查到汪掌櫃他們就是行刺的革命黨呢?”王仁山皺着眉頭問。
莊虎臣贊賞地看着他:“這話問到點兒上了,巡警是幹什麼的?從銀錠橋底下取出炸彈,懂行的一瞧就瞧出來了,炸彈裡的炸藥是外國造,可有幾顆鐵釘是咱們這兒的,就這麼着,順藤摸瓜,可着北京城的銅鐵鋪子查了個六夠,騾馬市兒大街的鴻太永鐵鋪認出那幾顆鐵釘是他們做的,訂貨人就是守真照相館的掌櫃汪兆銘。
” “巡警可真夠能個兒的!”雲生感歎着。
莊虎臣繼續說道:“巡警找到了線索,可也沒輕舉妄動,你們還記得,前些日子守真照相館着了火以後裝點門面吧?雇的人裡頭兒就混進了巡警廳的密探。
” 王仁山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見那人了,還心說:這工匠幹活兒怎麼心不在焉的?鬧了半天敢情是密探。
掌櫃的,他都查着什麼了?” “搞暗殺的機密文件呀,證據确鑿了,巡警廳這才把汪掌櫃他們抓走。
” “原來革命黨就在咱們隔壁,這回可真開了眼了!”雲生還沉浸在其中,莊虎臣站起身:“得了,就說到這兒吧,你們該幹嗎幹嗎去。
” 夥計們散去,開始各忙各的,莊虎臣也來到後院北屋,他定了定神,這些日子懸到嗓子眼兒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上午,何佳碧正在卧室裡整理衣物,用人進來,小心翼翼地問:“太太,老爺呢?” “剛出去。
” 用人猶豫着:“出去了……” “有事兒嗎?”何佳碧擡起頭。
“有人找老爺。
” 何佳碧沒在意,繼續整理衣物:“誰呀?” “不認識,是個洋派兒的小姐,打扮得跟花蝴蝶兒似的。
” 何佳碧立刻停了手,臉上露出了不悅:“你讓她進來啦?” “客廳裡等着呢,我沒敢告訴老太太,要不然……您去見見?” 何佳碧走進客廳,隻見潘文雅淚流滿面,她迷惑不解:“潘小姐這是怎麼了?” “何大姐,汪兆銘、黃複生他們被巡警抓起來了。
”潘文雅站起來,哽咽着回答。
這時,張幼林手裡拿着報紙邁進門檻:“我知道了。
” 潘文雅轉過身,淚眼蒙胧地望着他:“張先生,求你幫忙救他們,據我所知,他們京城裡沒有别的熟人了。
” “先别急,慢慢想辦法。
”張幼林安慰着。
“潘小姐你坐。
”何佳碧又招呼用人,“沏壺好茶來。
” 三人一起商議了很久,何佳碧留潘文雅吃過晚飯,才把她送走。
這一晚上,張幼林一直眉頭緊鎖,直到将近午夜,躺在床上還在沉思。
何佳碧給他掖了掖被角,憂心忡忡地說道:“這可不好辦,刺殺攝政王可不是銀子能擺平的事兒。
” “是啊,朝廷已經宣布準備立憲,據說法部将按照文明國家的辦法開庭審理這個案子,所以不會像戊戌六君子那樣匆匆就斬首結案,這就有時間想辦法。
” 何佳碧看着他:“幼林,我說句話,也許你不愛聽,這弄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兒,忙兒沒幫上不說,連你也搭進去,你跟汪兆銘非親非故的,值當的嗎?” 張幼林坐起來:“這事兒我仔細想過,值當!汪兆銘他們是在用個人的流血犧牲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大多數人的幸福,這裡面也包括你、我;雖然我沒有他們那樣的勇氣,但是,我欽佩他們那種獻身精神。
佳碧,你放心,我會權衡利弊,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幫助他們。
” 謀刺攝政王的案子很快就開庭審理了,由于此案非同小可,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親自擔任了主審官,張幼林、潘文雅、趙翰博等關注此案的各界人士都早早地坐在旁聽席上等待旁聽,巡警廳還特别加強了警力,以防發生意外。
獄卒把汪兆銘和黃複生帶上來,善耆問汪兆銘:“姓名。
” “汪兆銘,别号精衛。
”汪兆銘神色坦然。
“對,的犯罪事實有異議嗎?” 汪兆銘高昂着頭,大聲說道:“對我的行為沒有異議,但是,我不承認它是犯罪。
” “啪”的一聲,善耆把驚堂木拍在桌子上:“放肆!謀刺攝政王,不是犯罪是什麼?” 汪兆銘慷慨激昂:“在東京的時候我是《民報》的主筆,生平宗旨都刊登在《民報》上了,這裡恕不多言。
孫中山先生起事兵敗以後,我自願來到北京,為的是尋找機會刺殺朝廷的高官,以振奮天下革命黨之人心,鼓勵同志們為推翻腐敗的朝廷而繼續奮鬥!我就沒有打算活着離開這裡,該怎麼處置,請便吧。
” 審判庭裡鴉雀無聲,沉默了片刻,善耆又問:“你的同黨是誰?” 汪兆銘斷然答道:“我沒有同黨。
” “你們倆誰是主謀?”善耆機警的目光在汪兆銘和黃複生的臉上來回掃視着。
黃複生搶着回答:“我是!” 汪兆銘趕緊否認:“不,主審官大人,我是主謀。
” 黃複生使了個眼色:“兆銘,你就别争了。
” “主審官大人,請不要相信他的話,行刺攝政王,我是主謀……”汪兆銘還要再說下去,善耆站起身,大吼一聲:“大膽!”随即拂袖而去。
法庭宣布休庭,潘文雅感到很意外,回去的路上,她問張幼林:“怎麼不接着審了呢?” “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主審官好像很欣賞汪兆銘。
” 潘文雅搖頭:“沒注意,這個主審官是誰呀?” “現任的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
善耆的祖上是大清國的開國元勳、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豪格,由于是世襲罔替,所以,傳到善耆這一代還是親王,謀刺攝政王是件大案,由他親自審理。
”張幼林思忖着,“善耆拂袖而去我看是件好事兒,說明他不想立刻就把汪兆銘他們斬了,這就有回旋的餘地。
” “你有辦法了?”潘文雅驚喜地看着他。
“還沒有,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力而為吧。
”其實,張幼林此時已經有了營救汪兆銘、黃複生的思路。
幾天之後,張幼林在鴻興樓的一個雅間裡請肅親王的手下、民政部的右參議陳光啟吃飯。
陳光啟經常光顧榮寶齋,和張幼林也算是熟人了。
席間,張幼林問道: “陳大人,我聽說肅親王同情汪兆銘他們,這是真的嗎?” 陳光啟放下筷子:“是真的,肅親王讀了汪兆銘發表在《民報》上的文章和在守真照相館裡搜出來的其他手稿,激動不已,非常佩服他的人品和遠見卓識。
”陳光啟湊近了張幼林的耳邊,壓低了聲音,“其實,肅親王對朝廷的腐敗也早就深惡痛絕了,他甚至私下裡說出這樣的話: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皇族,也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 張幼林聽罷,心中大喜過望,不過,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
“要說咱們這個朝廷啊,唉,讓人窩心的地方兒太多了!”陳光啟感歎着。
“肅親王同情汪兆銘,這對判決有什麼好處呢?” 陳光啟搖頭:“現在還不明朗。
” 張幼林給陳光啟布菜:“陳大人,您在肅親王身邊多年,肅親王都有什麼愛好?” “要說愛好,肅親王喜歡書法,他的字寫得很不錯。
”陳光啟注視着張幼林,“老弟,守真照相館就開在榮寶齋邊兒上,我知道你跟汪兆銘他們關系不錯,你是有什麼打算吧?” “我有什麼打算也得通過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