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圖似的。

     莊虎臣從他們門口經過,停住腳搭話:“這鋪面你們租下了?” 汪兆銘走到門口:“我們租下了,您是……” 莊虎臣指了指榮寶齋:“你們隔壁,榮寶齋的掌櫃。

    ” 汪兆銘伸出手:“幸會,幸會!” 莊虎臣先是一愣,随即醒過味兒來,也伸出手去:“您這是洋派,怎麼辮子也不留了?” “我們剛從日本回來,那裡不講究留辮子。

    ” “日本?”莊虎臣心裡掂量了一下,“那地方好像是專出革命黨。

    ”汪兆銘笑了:“您的消息很靈通啊,不過,我們不是革命黨,是老實的生意人,您貴姓?” “老實就好,我姓莊,莊稼的莊。

    ” “莊掌櫃,咱們是鄰居了,以後還請您多多關照。

    ”說着,汪兆銘又來了一個日本式的鞠躬。

     莊虎臣不習慣在國人之間來這個,他慌忙拱拱手:“您甭客氣,您貴姓?” “免貴姓汪,您就叫我汪先生好了。

    ” “汪先生,您這鋪子打算賣什麼呀?”這是莊虎臣最關心的。

     “不賣東西,開照相館。

    ” “照相館?這可是好買賣,你們剛開頭兒,有什麼需要我幫忙兒的就說一聲兒。

    ” 照相館跟榮寶齋的生意風馬牛不相及,這下兒莊虎臣就放心了。

     守真照相館隆重開業,鞭炮聲響罷,張幼林正好從門口經過,他好奇地打量着照相館的招牌和櫥窗裡擺放的照片,照相館内,潘文雅和汪兆銘正在熱烈地交談,她看見張幼林,向他招手:“張先生!” 張幼林見潘文雅在裡面,就走了進去。

    潘文雅熱情地介紹:“這位是我的朋友,留日歸來的汪兆銘先生;這位就是我跟你說過的同門師哥、榮寶齋的少東家張幼林生,我的老師查理先生在十年前也是他的老師。

    ” 張幼林露出驚喜的神色:“新來的鄰居原來是潘小姐的朋友?太巧了。

    ” 汪兆銘和張幼林握手:“早就聽潘小姐提到過你,張先生冒死抗擊八國聯軍,令人欽佩!” “這都是過去的事兒了。

    ”張幼林輕描淡寫。

     潘文雅看着他:“沒來中國之前,我還以為張先生是個剽悍粗犷的西部牛仔,見了面才發現,不過是個白面書生,和我想象的差得太遠了!” 張幼林有些尴尬,汪兆銘連忙說道:“潘小姐從小在美國長大,性情奔放、口無遮攔,張先生不必介意;哎,你是京城的世家子弟,我們剛到這裡,人生地不熟,還請老兄多多關照。

    ” “不必客氣,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請汪先生盡管直言。

    ”張幼林很是誠懇,他們就這樣認識了。

     在清末,照相是件時髦的新事物,守真照相館的生意很快就興隆起來。

    不過,汪兆銘可不是來做買賣的,他要在京城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的戀人、馬來亞華僑巨富陳耕基之女陳璧君小姐也來到了京城,他們經過周密的策劃,決定在前門火車站刺殺攝政王載沣派到歐洲訪問歸來的特使——攝政王的弟弟載濤貝勒和載洵貝子。

     一大早,汪兆銘、黃複生和陳璧君就坐上馬車,向前門火車站出發了。

    馬車一路上颠簸着,陳璧君擔心地看着裝有炸彈的皮箱,用日語悄聲問黃複生:“這裡面的炸彈不會颠炸了吧?” 黃複生用日語回答:“這種振動,不會。

    ” 馬車繼續向前行駛着,汪兆銘吩咐:“璧君,到了車站,你在車上等着接應,我們兩個過去。

    ” 陳璧君點點頭:“好,你們注意安全!” 他們等待的那列火車不久就進站了,出站的人流開始向外湧動,汪兆銘和黃複生裝做接站的人站在一旁,皮箱的皮帶已經解開,随手就能取出炸彈。

    他們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重點放在了戴紅頂子官帽的人身上。

    他們反複多次看過載濤和載洵的照片,隻要這兩個人出現,他們立刻就會尋找時機引爆炸彈。

     那時,攝政王載沣代替自己的兒子、年幼的宣統皇帝行使國家領導權,他派出的特使是代表大清國的,但出乎意料,載沣對自己這兩個年輕的弟弟要求異常嚴格,這次出使不但沒有安排隆重的送、迎儀式,甚至連随從、侍衛也沒有派,他是有意要鍛煉他們,同時由于每年大量的賠款等,朝廷的國庫早已空虛,載沣要從自己的親屬做起,給世人做個榜樣,以此來推行他的縮減開支、整頓朝綱的遠大抱負。

     載濤和載洵身着便裝,自己拎着皮箱随着普通人一前一後下了火車,載濤回過頭招呼弟弟:“你快點兒!” 載洵緊走幾步跟上來:“來了!這箱子太沉了,我得叫個人拎箱子。

    ” “不是早說好了嗎?這次出門輕車簡從,凡事都自己來,眼瞧着就到家了,怎麼最後這點兒苦倒吃不了?”載濤不滿地看着他。

     載洵趕緊認錯:“哥哥教訓得是,我以後改,其實這事兒怨我,我在巴黎從一個擺地攤兒的藝術家手裡買了座雅典娜女神的青銅雕像,這東西好是好,就是太重了。

    ” “你呀,就是喜歡這些洋玩意兒,這叫玩物喪志,懂不懂?” “人家洋人的玩意兒咱也得學學,在有些方面,咱就是不如人家。

    ”載洵辯解着。

     “什麼時候都别忘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最終還是老祖宗的東西可靠,洋人的玩意兒嘛,不過是用用,不可走火入魔……” 載濤和載洵夾在人流中向外走,這邊,黃複生等得心急:“他們應該有人護送,怎麼還沒出來?” “别急,也許還在後面,我們的消息絕對可靠。

    ”汪兆銘悄聲安慰着。

     終于見到前門樓子了,載濤長歎一聲:“總算到家了!說了半天還是家裡好,那洋人的鬼地方沒什麼意思,我可是再也不去了。

    ” 載洵仿佛還沒過夠瘾:“去過的地方就算了,沒去過的,大哥再有安排,我還去。

    ” “那往後,你替我得了……” 他們二人從汪兆銘、黃複生面前擦肩而過,革命黨精心策劃、準備的一次刺殺行動就這樣因為攝政王的廉潔而流産了。

     這當口,張幼林帶着母親、妻子,還有他們剛滿一歲的兒子小璐來到守真照相館照“全家福”,隻見鋪面上着闆兒,大門緊鎖,張李氏皺起了眉頭:“今兒個是什麼日子,怎麼沒開門兒呀?” “媽,别着急,洋學生都起得晚,沒準兒還睡懶覺呢,咱們得等會兒。

    ”張幼林安慰着。

     莊虎臣從榮寶齋裡出來,看見他們,緊走幾步迎上去:“老東家,您怎麼在這兒站着呀?” 張李氏看了看照相館:“我們來照相,可都這時候了,還不開門兒。

    ” 莊虎臣搖着頭:“唉,這些留過洋的,沒法兒說,夜裡挺老晚的不睡,早晨不起,要不是他們照相的技術好,我看這買賣早該關張了,要不,您鋪子裡等吧?” “師傅,不用了,他們來了。

    ”張幼林指着遠處。

     馬車停下,汪兆銘、黃複生和陳璧君先後從車上下來,張幼林迎上去:“汪先生,你們出門兒啦?” 汪兆銘陰沉着臉:“嗯。

    ” 張幼林覺出氣氛不大對頭,小心地問:“你們這鋪子,今兒還開門兒嗎?” “開門,請稍等。

    ”黃複生說着把皮箱放在地上,掏出鑰匙打開了大門。

     陳璧君招呼着:“老人家,請進吧。

    ” 張李氏抱着小璐端坐在前排,張幼林、何佳碧站在他們身後,攝影師黃複生給他們糾正姿勢:“張先生,頭向右歪一點兒,再來點兒,好,行了!大家都别動,小朋友,看這裡。

    ”黃複生手裡搖着一個撥浪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啪”,閃光燈一亮,相機快門按下,一張“全家福”拍完了。

     “相片兒什麼時候取?”張幼林問。

     黃複生略有猶豫:“這兩天我手裡有點事情,您要是不着急,過幾天怎麼樣?” “沒問題,相片兒洗出來,你放到榮寶齋就行,省得萬一你們有事出去,我白來一趟。

    ” “好!”黃複生把張幼林全家送走後,挂出了“暫停營業”的牌子,關上了大門。

     三個人圍坐在桌子旁,沉默了良久之後,黃複生才感歎地說道:“真沒想到,這兩位王公貴族還挺廉潔,居然沒有随從前呼後擁的,自己就出來了。

    ” “是啊,要從他們的身份、地位來說,木應該随着一般的平民百姓出站。

    ”陳璧君附和着。

     汪兆銘堅定地揮揮拳頭:“這次行動沒有成功,我們再謀劃下一次!” 數日之後,張李氏惦記着全家福,催兒子去取,張幼林在路上買了份《帝國日報》,進了榮寶齋後就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兒地看起來。

     新來的夥計王仁山恭恭敬敬地奉上茶來:“東家,您喝茶。

    ” 張幼林應了一聲,漫不經心地問:“隔壁他們把相片兒送來了嗎?” 王仁山搖搖頭:“沒聽說,我給您去問問掌櫃的。

    ” 不一會兒,莊虎臣從鋪子後門進來:“幼林,相片兒還沒送來。

    ”他在張幼林身邊坐下,壓低了聲音:“不知你聽說了沒有,這些日子,革命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