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羽斬顔良,誅文醜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條條都符合。
” “你這個書呆子啊,腦子真死性。
”曹操又好氣又好笑,“光看那些有什麼用,敵人十萬你才兩千,翻一萬卷書你也擋不住啊!别耽誤時間了,召集百姓趕緊撤!咱們得盡快回官渡,免得被敵人半路襲擊。
” “諾。
”劉延這才怏怏而去。
曹操環顧四外,兵士們正在撿袁軍抛下的辎重,臉上都喜氣揚揚的。
他又忍不住回頭看看一臉漠然的關羽:“今日之事多虧雲長啊!” “在下理當驅馳,明公何必客套。
”話雖這麼說,關羽心裡可算是有底了。
今日立下斬顔良之功,以後也可以全身而退了…… 袁紹渡河 戰鬥剛剛打響,袁紹的煩心事就一樁接着一樁。
他兒子袁譚為了彰顯征讨曹操的正義性,借着迎接劉備的機會将北海隐士鄭玄也“請”到了黎陽。
鄭玄乃是經學泰鬥高賢大德,無論是不是自願,來到軍中畢竟是件好事,袁紹也很興奮,設擺酒宴隆重接待。
但不知鄭玄是年紀太大還是偶染急病,喝着喝着酒突然伏倒在地,糊裡糊塗就斷了氣! 一位響當當的大人物崩于軍中,喜事變喪事,袁紹還得忙着給鄭玄準備棺椁辦理後事,不但敗了興緻還搞得人心惶惶。
崔琰、國淵等鄭氏門生趕來奔喪,私下裡指指點點,都不給他父子好臉色瞧。
好不容易把鄭玄的喪事忙完了,長史田豐又來給他添亂。
關于該不該出兵的問題已經争論了好幾次,他仍然固執己見。
如今路線确定了、兵馬也調齊了、戰鼓都敲響了,田豐還拉着袁紹的缰繩阻止出兵,說什麼“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又是什麼“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句句都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袁紹忍無可忍,命人将田豐押回邺城打入堅牢,這才别别扭扭率軍離開黎陽城。
到了大河之畔,袁紹差派顔良為先鋒,當先渡河攻打白馬。
都督沮授也開始鬧别扭,說什麼“顔良性格促狹,雖骁勇,不可獨任。
”袁紹知他不贊成這次南征,因而不聽他的話,按原計劃渡河。
不料顔良剛剛渡河就得到探報,曹操兵進延津,意欲渡河北上從背後突襲。
十年前各路義軍讨董卓,袁紹自稱車騎将軍,與王匡屯兵河内,本可以渡過孟津直搗洛陽,就因為董卓暗渡小平津偷襲其後才功敗垂成。
那是袁紹舉兵的第一仗,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如今同樣是在大河兩岸,曹操又擺出了一模一樣的戰法,袁紹豈能無動于衷?他馬上決定分兵,令強烈主戰的郭圖、淳于瓊繼續渡河,自己與沮授以及文醜、張郃、高覽等沿河西進堵截曹操。
一路上緊趕慢趕,可到達延津北岸時曹軍已經撤向官渡,河對面隻留下一座座燒毀的空寨…… 袁紹舉目望着對岸情形,抱怨道:“這曹孟德耍的什麼滑頭,我來了他卻走了。
” 軍師審配卻感覺良好,冷笑道:“曹操色厲内荏,必是被将軍的威武之師吓跑了。
” “咱們中了人家的聲東擊西之計啦!”沮授見他們不曉事,愁得搖頭不已,“曹操引誘咱們至此,必是趁機去解白馬之圍了。
”此言一出張郃、許攸、韓荀等紛紛點頭。
袁紹明知自己上當,卻顧忌臉面不肯承認,矜持道:“如此伎倆又有何用?顔良坐鎮前敵,淳于瓊大軍督後,諒曹賊也救不了白馬,圍城打援正中下懷!我料想……” 哪料這話還未說完,便聞馬蹄驟響,自東面馳來十餘騎,打着自家的旗号,漸漸奔近才看清楚,為首者竟是都督郭圖。
衆人面面相觑,已預感到出了不詳之事。
“啟禀主公,大事不好!”郭圖來不及下馬就放聲喊道,“白馬之軍遭曹操突襲,顔良将軍戰死了!” 顔良是河北第一勇将,聽說連他都戰死了,衆将皆顯慌亂。
袁紹怎麼也想不明白,把馬鞭往地上一摔,氣哼哼道:“大膽曹賊焉敢欺我……還有,你們是怎麼搞的?這麼多兵竟擋不住他,真是廢物!” 不待郭圖解釋,沮授就先苦笑道:“這還用問嗎?必是顔良好勇鬥狠疏于防備,加之大隊人馬渡河緩慢不及援助。
這個渡河計劃真是漏洞百出啊……” 袁紹以為沮授譏諷自己,狠狠瞪了他一眼。
張郃見氣氛不對,趕緊插了話:“主公,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袁紹恨曹操恨得咬牙切齒,甩臉問郭圖:“大軍現在如何?” 郭圖咽了口唾沫,翻着眼皮道:“正由淳于将軍統領向這邊轉移,在下先行一步向您報訊。
另外有斥候禀報,曹操已動員白馬縣百姓南撤,可能要棄城了。
” 聽說曹操雖勝而退,袁紹又是信心大長:“哼!曹操不過是一時僥幸,還不是畏懼本将軍的威力?”他伸手一指對岸,“速速過河!就在延津渡河直搗官渡,我非把曹操打得體無完膚不可!” 半天沒說話的許攸一陣皺眉,插嘴道:“主公啊,淳于都督大軍未到,是不是等他來了,咱們再……” “不必了!”袁紹打斷他的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渡河說不定還能堵截到曹操呢。
” “我勸主公再考慮考慮。
”沮授明知他對自己大是猜忌,但為了河北十萬兒郎的性命,還是苦口婆心地勸道:“勝負變化,不可不慎。
主公若執意要戰,不妨屯駐此間,分兵進取官渡,這樣前軍不利還可設法救援。
如果全軍過河,一旦戰敗如何逃回河北啊?” 袁紹聽這話裡話外全是敗仗,氣得渾身哆嗦,右手緊緊攥住劍柄,但終究不敢把他如何。
沮授與田豐不一樣,他曾任總監軍,平公孫、敗張燕廣有功勞,又跟張郃、高覽、韓荀等将關系甚好,若是把他殺了或者囚禁,那些将領定會不滿。
許攸見袁紹不說話,還以為他心思活了,又谏道:“沮都督所言不無道理,顔良之勇尚且戰殁,咱們還是慎……”說了一半就見袁紹刀子般的眼光朝自己掃來,趕緊把嘴閉上了。
但是張郃、高覽、韓荀等将還是搖頭不語,依舊無人影響渡河的決定。
郭圖是堅決主戰的,翹着胡子向大家解釋道:“白馬之敗不過是無關痛癢的小得失,聽說曹操赢得僥幸,是個手擎大刀的紅面武夫突施暗算刺死顔良,他們才勉強解圍的。
這樣偶然的事絕不會再發生,咱們渡河沒有問題!” 劉備沒有參與讨論,他身為寄人籬下之将,凡事三緘其口,站得遠遠的留神傾聽,可這會兒聽到“手擎大刀的紅面武夫”,心頭不禁一震,馬上想到了失散的關羽。
對劉備而言自然盼着袁紹快些打曹操為自己報仇,現在似乎又有了關羽的消息,他按捺不住興奮,信馬來至衆人近前拱手道:“大将軍,末将也有幾句話想說,又恐冒犯各位,不知當講不當講。
” 袁紹雖看不起這個常敗将軍,但見他說話很客氣,便也以禮相待:“劉使君不必客氣,暢所欲言便是。
” “諾。
”劉備面帶莞爾向諸人作了個羅圈揖,這才慢條斯理道,“在下貧賤出身自不量力,
” “你這個書呆子啊,腦子真死性。
”曹操又好氣又好笑,“光看那些有什麼用,敵人十萬你才兩千,翻一萬卷書你也擋不住啊!别耽誤時間了,召集百姓趕緊撤!咱們得盡快回官渡,免得被敵人半路襲擊。
” “諾。
”劉延這才怏怏而去。
曹操環顧四外,兵士們正在撿袁軍抛下的辎重,臉上都喜氣揚揚的。
他又忍不住回頭看看一臉漠然的關羽:“今日之事多虧雲長啊!” “在下理當驅馳,明公何必客套。
”話雖這麼說,關羽心裡可算是有底了。
今日立下斬顔良之功,以後也可以全身而退了…… 袁紹渡河 戰鬥剛剛打響,袁紹的煩心事就一樁接着一樁。
他兒子袁譚為了彰顯征讨曹操的正義性,借着迎接劉備的機會将北海隐士鄭玄也“請”到了黎陽。
鄭玄乃是經學泰鬥高賢大德,無論是不是自願,來到軍中畢竟是件好事,袁紹也很興奮,設擺酒宴隆重接待。
但不知鄭玄是年紀太大還是偶染急病,喝着喝着酒突然伏倒在地,糊裡糊塗就斷了氣! 一位響當當的大人物崩于軍中,喜事變喪事,袁紹還得忙着給鄭玄準備棺椁辦理後事,不但敗了興緻還搞得人心惶惶。
崔琰、國淵等鄭氏門生趕來奔喪,私下裡指指點點,都不給他父子好臉色瞧。
好不容易把鄭玄的喪事忙完了,長史田豐又來給他添亂。
關于該不該出兵的問題已經争論了好幾次,他仍然固執己見。
如今路線确定了、兵馬也調齊了、戰鼓都敲響了,田豐還拉着袁紹的缰繩阻止出兵,說什麼“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又是什麼“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句句都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袁紹忍無可忍,命人将田豐押回邺城打入堅牢,這才别别扭扭率軍離開黎陽城。
到了大河之畔,袁紹差派顔良為先鋒,當先渡河攻打白馬。
都督沮授也開始鬧别扭,說什麼“顔良性格促狹,雖骁勇,不可獨任。
”袁紹知他不贊成這次南征,因而不聽他的話,按原計劃渡河。
不料顔良剛剛渡河就得到探報,曹操兵進延津,意欲渡河北上從背後突襲。
十年前各路義軍讨董卓,袁紹自稱車騎将軍,與王匡屯兵河内,本可以渡過孟津直搗洛陽,就因為董卓暗渡小平津偷襲其後才功敗垂成。
那是袁紹舉兵的第一仗,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如今同樣是在大河兩岸,曹操又擺出了一模一樣的戰法,袁紹豈能無動于衷?他馬上決定分兵,令強烈主戰的郭圖、淳于瓊繼續渡河,自己與沮授以及文醜、張郃、高覽等沿河西進堵截曹操。
一路上緊趕慢趕,可到達延津北岸時曹軍已經撤向官渡,河對面隻留下一座座燒毀的空寨…… 袁紹舉目望着對岸情形,抱怨道:“這曹孟德耍的什麼滑頭,我來了他卻走了。
” 軍師審配卻感覺良好,冷笑道:“曹操色厲内荏,必是被将軍的威武之師吓跑了。
” “咱們中了人家的聲東擊西之計啦!”沮授見他們不曉事,愁得搖頭不已,“曹操引誘咱們至此,必是趁機去解白馬之圍了。
”此言一出張郃、許攸、韓荀等紛紛點頭。
袁紹明知自己上當,卻顧忌臉面不肯承認,矜持道:“如此伎倆又有何用?顔良坐鎮前敵,淳于瓊大軍督後,諒曹賊也救不了白馬,圍城打援正中下懷!我料想……” 哪料這話還未說完,便聞馬蹄驟響,自東面馳來十餘騎,打着自家的旗号,漸漸奔近才看清楚,為首者竟是都督郭圖。
衆人面面相觑,已預感到出了不詳之事。
“啟禀主公,大事不好!”郭圖來不及下馬就放聲喊道,“白馬之軍遭曹操突襲,顔良将軍戰死了!” 顔良是河北第一勇将,聽說連他都戰死了,衆将皆顯慌亂。
袁紹怎麼也想不明白,把馬鞭往地上一摔,氣哼哼道:“大膽曹賊焉敢欺我……還有,你們是怎麼搞的?這麼多兵竟擋不住他,真是廢物!” 不待郭圖解釋,沮授就先苦笑道:“這還用問嗎?必是顔良好勇鬥狠疏于防備,加之大隊人馬渡河緩慢不及援助。
這個渡河計劃真是漏洞百出啊……” 袁紹以為沮授譏諷自己,狠狠瞪了他一眼。
張郃見氣氛不對,趕緊插了話:“主公,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袁紹恨曹操恨得咬牙切齒,甩臉問郭圖:“大軍現在如何?” 郭圖咽了口唾沫,翻着眼皮道:“正由淳于将軍統領向這邊轉移,在下先行一步向您報訊。
另外有斥候禀報,曹操已動員白馬縣百姓南撤,可能要棄城了。
” 聽說曹操雖勝而退,袁紹又是信心大長:“哼!曹操不過是一時僥幸,還不是畏懼本将軍的威力?”他伸手一指對岸,“速速過河!就在延津渡河直搗官渡,我非把曹操打得體無完膚不可!” 半天沒說話的許攸一陣皺眉,插嘴道:“主公啊,淳于都督大軍未到,是不是等他來了,咱們再……” “不必了!”袁紹打斷他的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渡河說不定還能堵截到曹操呢。
” “我勸主公再考慮考慮。
”沮授明知他對自己大是猜忌,但為了河北十萬兒郎的性命,還是苦口婆心地勸道:“勝負變化,不可不慎。
主公若執意要戰,不妨屯駐此間,分兵進取官渡,這樣前軍不利還可設法救援。
如果全軍過河,一旦戰敗如何逃回河北啊?” 袁紹聽這話裡話外全是敗仗,氣得渾身哆嗦,右手緊緊攥住劍柄,但終究不敢把他如何。
沮授與田豐不一樣,他曾任總監軍,平公孫、敗張燕廣有功勞,又跟張郃、高覽、韓荀等将關系甚好,若是把他殺了或者囚禁,那些将領定會不滿。
許攸見袁紹不說話,還以為他心思活了,又谏道:“沮都督所言不無道理,顔良之勇尚且戰殁,咱們還是慎……”說了一半就見袁紹刀子般的眼光朝自己掃來,趕緊把嘴閉上了。
但是張郃、高覽、韓荀等将還是搖頭不語,依舊無人影響渡河的決定。
郭圖是堅決主戰的,翹着胡子向大家解釋道:“白馬之敗不過是無關痛癢的小得失,聽說曹操赢得僥幸,是個手擎大刀的紅面武夫突施暗算刺死顔良,他們才勉強解圍的。
這樣偶然的事絕不會再發生,咱們渡河沒有問題!” 劉備沒有參與讨論,他身為寄人籬下之将,凡事三緘其口,站得遠遠的留神傾聽,可這會兒聽到“手擎大刀的紅面武夫”,心頭不禁一震,馬上想到了失散的關羽。
對劉備而言自然盼着袁紹快些打曹操為自己報仇,現在似乎又有了關羽的消息,他按捺不住興奮,信馬來至衆人近前拱手道:“大将軍,末将也有幾句話想說,又恐冒犯各位,不知當講不當講。
” 袁紹雖看不起這個常敗将軍,但見他說話很客氣,便也以禮相待:“劉使君不必客氣,暢所欲言便是。
” “諾。
”劉備面帶莞爾向諸人作了個羅圈揖,這才慢條斯理道,“在下貧賤出身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