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曹操在皇宮展開大清洗運動
關燈
小
中
大
子與曹公的關系,真乃天下第一陰毒奸佞之人!”
董昭這篇大論可謂一錘定音,咬定密诏是僞造的,把全部事實都颠倒了。
在場之人全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皆是曹操這條船上的分子,不光為了主子,這裡面還牽扯自己的身家性命呢!郭嘉用異樣的眼光掃向董昭——這麼“大義凜然”的一番話,虧他這麼快就編造出來了!想至此不甘落後,也朗聲道:“董尹君說得沒錯,還有那吳碩、種輯都是無狀小人,劉服身為宗室竟助纣為虐,請曹公把這幫亂臣賊子全部處死!” 他這麼一喊,其他人也都随聲呐喊起來,氣勢洶洶群情激奮。
隻丁沖、郗慮、毛玠、何夔等幾個較傳統的人沒有吭聲:董承、劉服這幫人固然是黑,但曹操也未見得就是白,“玉帶诏事件”頂多算君臣争權的一樁醜聞,絕沒有什麼正邪之分。
曹操的腰杆硬了,提了一口氣道:“你們說得沒錯,待事情審明之後就将這亂臣賊子一并誅之!”案子還未審清楚,這邊已經定了罪。
董昭補充道:“矯诏謀亂戕害三公乃重罪,還請将他們滿門族滅以示懲戒。
” “不錯!”這話正對曹操胃口,斬草必要除根。
郗慮坐在那裡皺着眉頭,有件事他一直想提,但幾度欲言又止,這會兒眼見不提不行了,起身作揖道:“那董貴人……”隻說了這四個字又不知該如何措辭了。
不過就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帳中立馬就安靜了。
董貴人乃是董承之女,既要禍滅滿門,她算不算一個?董昭連猶豫都沒猶豫就說:“天子所幸當有順德,董氏有如此悖逆之父,豈可再侍奉君王,當一并處死。
”在他口中董貴人已經被降為董氏了。
郗慮瞟了他一眼,心道——天下一筆寫不出兩個“董”字,你可真夠狠的。
想至此又拱手道:“曹公啊,董氏固然有罪,但身懷龍種已有八個月,是不是等她誕育之後再行處置?” 董昭暗笑他不曉事,豈能留此禍種?又駁道:“郗大人真是婦人之仁,自古宮中皆是子以母貴,莫說皇子沒有生下,就是生下了,有此狂悖之事也當一并治罪。
”說完再不給郗慮分辨的機會,硬生生跪倒在帥案前,“貴人乃天子内屬,非聖允不得治罪。
下官懇請号召滿朝公卿同至宮門跪拜,求天子持正割愛!”有群臣跪求,天子再下令廢殺貴人可就跟曹操毫沒關系了,沾不到一點兒血污。
曹操連連點頭:“很好,尹君就去吧。
” “諾。
”董昭站起身,看看郗慮、丁沖道:“二位大人随我同去吧,咱們分頭去通知各位公卿。
”郗慮咽了口唾沫,隻好跟着他走。
丁沖從懷裡掏出個酒葫蘆,這點兒嗜好當多大官也改不了,悶了一口才跟着出去。
三人趨步而出,帳簾未落又見許都令滿寵急匆匆趕來,曹操一陣詫異:“這麼快就審完了嗎?” 素來冷峻沉穩的滿寵此刻卻面有難色,跪拜道:“此案中間另有曲折,下官不敢自專。
”說着遞上份竹簡,“這是董承、劉服的口供。
” 曹操看都不看:“又怎麼了?” 滿寵把頭壓得低低的:“此不獨為謀害大臣案,還是謀反。
” “謀反?!”曹操來了精神。
“董承等人籌謀事成之後僭立梁王子劉服為帝!” 在場之人全傻了,沒料到還有意外收獲。
曹操趕緊拿起口供細看:董承招出王子服以兵權要挾,逼董承事後立他為帝,還将那日兩人趁雨天密謀的情形和盤托出;劉服拒不承認強硬抗拒,有盧洪一旁作證,刑訊之下才松口供認,卻說董承假意應允,實際上是想當外戚大将軍。
兩個人互相诋毀互相推诿,都把更多罪責扣給對方。
“就這麼兩個家夥還想跟我鬥?皇上就……”皇上就看中了這麼兩個野心家!這話不能說出來。
曹操既覺傷心又覺滑稽,忽然發出怪異的大笑,那聲音竟有點兒像哭。
此事可給了曹操一個把柄,治董承等人“謀害三公”的罪名遠不如扣一個“謀反大罪”服人。
現在事情鬧到這一步,什麼株連滿門、什麼廢掉董貴人都成了理所應當的事了。
滿寵見曹操笑得可怕,清清喉嚨提醒道:“劉服這個身份不太好辦吧。
” 一旁郭嘉等人都聽得心驚膽戰——劉服乃梁王劉彌之子,這件事不單是大臣謀反,而且是宗室謀反,要株連到梁王的。
事情越鬧越大,無怪滿寵躊躇不定了。
郭嘉起身欲谏,卻見曹操收住笑容,将竹簡往帥案上一摔,陰森森對滿寵道:“你個鐵證如山怎麼也來問我?國家有國家的法令,梁國王子獲罪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自作孽不可活,這樣的事先朝沒有過嗎?照着做不就成了嘛。
” 按照本朝故事,宗室諸王稍有不軌就會被削封地,而涉嫌謀反更是必死無疑。
明帝當朝時,廣陵王荊陰謀奪位,被逼自殺;楚王英自造圖谶結交術士,惶恐自盡;和帝當朝時,清河王蒜被梁冀誣以謀反,貶谪逼害,封國廢除;距離最近的靈帝朝,渤海王悝被宦官王甫誣告謀反,被迫自殺,親屬近百口同死獄中,渤海國廢除,自渤海相以下所有官員以“導王不忠”之罪全部被處死……若遵循此例,梁王劉彌非死不可,妃嫔也都保不住。
但當此敏感時期,殺宗室是多麼容易讓人诟病的事情?隻要邁出這一步,天下所有人都會懷疑曹操的用心,而大戰在即更會影響到天下輿論方向。
郭嘉、毛玠等全都站了起來:“請主公三思……” 曹操把手一擺,臉上不但沒有動容之色,相反還騰起了殺氣,冷冰冰道:“董承我一點兒都不恨,誰叫我當初搶了他的主政大權?可劉服憑什麼害我?當初起兵之日他就暗揣自立之心,我睜一眼閉一眼就罷了,沒想到他連我也算計了。
沒有我他哪來的這個偏将軍?金銀美女錦衣玉食我哪裡虧待過他?我自己都沒這麼享受過一天啊!”這倒是實話,曹操生活格外節儉,“更何況陰謀篡逆是何等樣罪?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滿門滅族是他自找的。
即便梁王彌不知其情,那也隻能怪他自己養了個好兒子,本朝故事遵照執行。
” 道理不能說不對,但放在現在這個尴尬時期,多少人瞪大眼睛盯着他呢!即便公正也是不公正,戕害宗室的罵名是逃不過的。
郭嘉與毛玠對視了一眼,都想再勸兩句,但瞧曹操滿臉凝重不容置疑,又把話咽下去了。
滿寵把心一橫,咬牙道:“下官明白,定将此案辦個徹徹底底!”說罷轉身便要走。
“伯甯且慢……” 衆人都以為曹操心思活動了,哪知他卻提起另外一件事:“我已上表加封李通為裨将軍,叫他屯駐汝南。
等辦完這件案子,我再調你為汝南太守。
你回去準備一下吧。
” “諾。
”滿寵心裡似明鏡一般。
汝南是袁氏的老家,門生故吏多會與此,曹操調他為汝南太守,是要他協助李通看住那些人。
滿寵走出大帳時,腦子裡已經開始籌謀鎮壓汝南鄉黨的計劃了…… 滿寵剛離開一會兒,又聽外面衛兵禀報:“荀令君與劉老常伯①到!”綿簾一挑,滿身雪花的荀彧攙着老侍中劉邈慢慢悠悠走進來。
曹操心裡咯噔一下——這老頭子來添什麼亂呀! 神混意亂 劉邈乃光武帝嫡系後裔,琅琊王劉容的弟弟,曆任九江太守,如今已是七十多的老翁了。
昔日曹操讨董失敗到揚州募兵,在刺史陳溫的引薦下結識此公。
後來劉邈到西京拜谒天子,盛贊曹操文武雙全忠實可靠,幫他賺得了兖州牧的任命,又在逢迎天子及遷都時幫了不少忙。
朝廷穩定之後,曹操感激恩德将其拜為侍中,實際待遇跟三公差不多,叫他舒舒服服養老,天子念他是宗室老人也頗為尊重。
因為年齡大了劉邈基本上已不上朝,現在突然出現在行轅之中,穿得跟個老财主一樣——身着藍緞子便衣,外罩白狐腋裘,滿頭稀疏白發梳個小鬏,别個翠玉簪子;足蹬薄底便鞋,手拄着四棱青竹拐杖,還挂着個紅漆葫蘆。
老頭駝着背晃晃悠悠走進來,一捋颔下銀髯,擡頭朝曹操微然一笑,滿臉的皺紋跟核桃皮似的。
按理說沒有三公拜見侍中的,但歲數、身份、情分都擺着,曹操趕緊起身賠笑:“這大冷天又是夜裡,怎麼還把您老人家驚動了?”說着話搶過去一把攙住,輕輕拍落他身上的雪花。
劉邈一把年紀卻耳聰目明口齒清晰:“出了這麼大的事兒,老朽得來看看您呀。
” 所有人都站起來了,好幾張杌凳主動遞過來,曹操與荀彧一左一右攙扶他坐下。
夏侯惇怕吓着老頭,帶着許褚、段昭等武夫退了出去。
曹操埋怨地看了一眼荀彧:“是令君驚動老常伯的?” 劉邈笑呵呵一擺
在場之人全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皆是曹操這條船上的分子,不光為了主子,這裡面還牽扯自己的身家性命呢!郭嘉用異樣的眼光掃向董昭——這麼“大義凜然”的一番話,虧他這麼快就編造出來了!想至此不甘落後,也朗聲道:“董尹君說得沒錯,還有那吳碩、種輯都是無狀小人,劉服身為宗室竟助纣為虐,請曹公把這幫亂臣賊子全部處死!” 他這麼一喊,其他人也都随聲呐喊起來,氣勢洶洶群情激奮。
隻丁沖、郗慮、毛玠、何夔等幾個較傳統的人沒有吭聲:董承、劉服這幫人固然是黑,但曹操也未見得就是白,“玉帶诏事件”頂多算君臣争權的一樁醜聞,絕沒有什麼正邪之分。
曹操的腰杆硬了,提了一口氣道:“你們說得沒錯,待事情審明之後就将這亂臣賊子一并誅之!”案子還未審清楚,這邊已經定了罪。
董昭補充道:“矯诏謀亂戕害三公乃重罪,還請将他們滿門族滅以示懲戒。
” “不錯!”這話正對曹操胃口,斬草必要除根。
郗慮坐在那裡皺着眉頭,有件事他一直想提,但幾度欲言又止,這會兒眼見不提不行了,起身作揖道:“那董貴人……”隻說了這四個字又不知該如何措辭了。
不過就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帳中立馬就安靜了。
董貴人乃是董承之女,既要禍滅滿門,她算不算一個?董昭連猶豫都沒猶豫就說:“天子所幸當有順德,董氏有如此悖逆之父,豈可再侍奉君王,當一并處死。
”在他口中董貴人已經被降為董氏了。
郗慮瞟了他一眼,心道——天下一筆寫不出兩個“董”字,你可真夠狠的。
想至此又拱手道:“曹公啊,董氏固然有罪,但身懷龍種已有八個月,是不是等她誕育之後再行處置?” 董昭暗笑他不曉事,豈能留此禍種?又駁道:“郗大人真是婦人之仁,自古宮中皆是子以母貴,莫說皇子沒有生下,就是生下了,有此狂悖之事也當一并治罪。
”說完再不給郗慮分辨的機會,硬生生跪倒在帥案前,“貴人乃天子内屬,非聖允不得治罪。
下官懇請号召滿朝公卿同至宮門跪拜,求天子持正割愛!”有群臣跪求,天子再下令廢殺貴人可就跟曹操毫沒關系了,沾不到一點兒血污。
曹操連連點頭:“很好,尹君就去吧。
” “諾。
”董昭站起身,看看郗慮、丁沖道:“二位大人随我同去吧,咱們分頭去通知各位公卿。
”郗慮咽了口唾沫,隻好跟着他走。
丁沖從懷裡掏出個酒葫蘆,這點兒嗜好當多大官也改不了,悶了一口才跟着出去。
三人趨步而出,帳簾未落又見許都令滿寵急匆匆趕來,曹操一陣詫異:“這麼快就審完了嗎?” 素來冷峻沉穩的滿寵此刻卻面有難色,跪拜道:“此案中間另有曲折,下官不敢自專。
”說着遞上份竹簡,“這是董承、劉服的口供。
” 曹操看都不看:“又怎麼了?” 滿寵把頭壓得低低的:“此不獨為謀害大臣案,還是謀反。
” “謀反?!”曹操來了精神。
“董承等人籌謀事成之後僭立梁王子劉服為帝!” 在場之人全傻了,沒料到還有意外收獲。
曹操趕緊拿起口供細看:董承招出王子服以兵權要挾,逼董承事後立他為帝,還将那日兩人趁雨天密謀的情形和盤托出;劉服拒不承認強硬抗拒,有盧洪一旁作證,刑訊之下才松口供認,卻說董承假意應允,實際上是想當外戚大将軍。
兩個人互相诋毀互相推诿,都把更多罪責扣給對方。
“就這麼兩個家夥還想跟我鬥?皇上就……”皇上就看中了這麼兩個野心家!這話不能說出來。
曹操既覺傷心又覺滑稽,忽然發出怪異的大笑,那聲音竟有點兒像哭。
此事可給了曹操一個把柄,治董承等人“謀害三公”的罪名遠不如扣一個“謀反大罪”服人。
現在事情鬧到這一步,什麼株連滿門、什麼廢掉董貴人都成了理所應當的事了。
滿寵見曹操笑得可怕,清清喉嚨提醒道:“劉服這個身份不太好辦吧。
” 一旁郭嘉等人都聽得心驚膽戰——劉服乃梁王劉彌之子,這件事不單是大臣謀反,而且是宗室謀反,要株連到梁王的。
事情越鬧越大,無怪滿寵躊躇不定了。
郭嘉起身欲谏,卻見曹操收住笑容,将竹簡往帥案上一摔,陰森森對滿寵道:“你個鐵證如山怎麼也來問我?國家有國家的法令,梁國王子獲罪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自作孽不可活,這樣的事先朝沒有過嗎?照着做不就成了嘛。
” 按照本朝故事,宗室諸王稍有不軌就會被削封地,而涉嫌謀反更是必死無疑。
明帝當朝時,廣陵王荊陰謀奪位,被逼自殺;楚王英自造圖谶結交術士,惶恐自盡;和帝當朝時,清河王蒜被梁冀誣以謀反,貶谪逼害,封國廢除;距離最近的靈帝朝,渤海王悝被宦官王甫誣告謀反,被迫自殺,親屬近百口同死獄中,渤海國廢除,自渤海相以下所有官員以“導王不忠”之罪全部被處死……若遵循此例,梁王劉彌非死不可,妃嫔也都保不住。
但當此敏感時期,殺宗室是多麼容易讓人诟病的事情?隻要邁出這一步,天下所有人都會懷疑曹操的用心,而大戰在即更會影響到天下輿論方向。
郭嘉、毛玠等全都站了起來:“請主公三思……” 曹操把手一擺,臉上不但沒有動容之色,相反還騰起了殺氣,冷冰冰道:“董承我一點兒都不恨,誰叫我當初搶了他的主政大權?可劉服憑什麼害我?當初起兵之日他就暗揣自立之心,我睜一眼閉一眼就罷了,沒想到他連我也算計了。
沒有我他哪來的這個偏将軍?金銀美女錦衣玉食我哪裡虧待過他?我自己都沒這麼享受過一天啊!”這倒是實話,曹操生活格外節儉,“更何況陰謀篡逆是何等樣罪?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滿門滅族是他自找的。
即便梁王彌不知其情,那也隻能怪他自己養了個好兒子,本朝故事遵照執行。
” 道理不能說不對,但放在現在這個尴尬時期,多少人瞪大眼睛盯着他呢!即便公正也是不公正,戕害宗室的罵名是逃不過的。
郭嘉與毛玠對視了一眼,都想再勸兩句,但瞧曹操滿臉凝重不容置疑,又把話咽下去了。
滿寵把心一橫,咬牙道:“下官明白,定将此案辦個徹徹底底!”說罷轉身便要走。
“伯甯且慢……” 衆人都以為曹操心思活動了,哪知他卻提起另外一件事:“我已上表加封李通為裨将軍,叫他屯駐汝南。
等辦完這件案子,我再調你為汝南太守。
你回去準備一下吧。
” “諾。
”滿寵心裡似明鏡一般。
汝南是袁氏的老家,門生故吏多會與此,曹操調他為汝南太守,是要他協助李通看住那些人。
滿寵走出大帳時,腦子裡已經開始籌謀鎮壓汝南鄉黨的計劃了…… 滿寵剛離開一會兒,又聽外面衛兵禀報:“荀令君與劉老常伯①到!”綿簾一挑,滿身雪花的荀彧攙着老侍中劉邈慢慢悠悠走進來。
曹操心裡咯噔一下——這老頭子來添什麼亂呀! 神混意亂 劉邈乃光武帝嫡系後裔,琅琊王劉容的弟弟,曆任九江太守,如今已是七十多的老翁了。
昔日曹操讨董失敗到揚州募兵,在刺史陳溫的引薦下結識此公。
後來劉邈到西京拜谒天子,盛贊曹操文武雙全忠實可靠,幫他賺得了兖州牧的任命,又在逢迎天子及遷都時幫了不少忙。
朝廷穩定之後,曹操感激恩德将其拜為侍中,實際待遇跟三公差不多,叫他舒舒服服養老,天子念他是宗室老人也頗為尊重。
因為年齡大了劉邈基本上已不上朝,現在突然出現在行轅之中,穿得跟個老财主一樣——身着藍緞子便衣,外罩白狐腋裘,滿頭稀疏白發梳個小鬏,别個翠玉簪子;足蹬薄底便鞋,手拄着四棱青竹拐杖,還挂着個紅漆葫蘆。
老頭駝着背晃晃悠悠走進來,一捋颔下銀髯,擡頭朝曹操微然一笑,滿臉的皺紋跟核桃皮似的。
按理說沒有三公拜見侍中的,但歲數、身份、情分都擺着,曹操趕緊起身賠笑:“這大冷天又是夜裡,怎麼還把您老人家驚動了?”說着話搶過去一把攙住,輕輕拍落他身上的雪花。
劉邈一把年紀卻耳聰目明口齒清晰:“出了這麼大的事兒,老朽得來看看您呀。
” 所有人都站起來了,好幾張杌凳主動遞過來,曹操與荀彧一左一右攙扶他坐下。
夏侯惇怕吓着老頭,帶着許褚、段昭等武夫退了出去。
曹操埋怨地看了一眼荀彧:“是令君驚動老常伯的?” 劉邈笑呵呵一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