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暗箭難防,皇帝在背後陰了曹操
關燈
小
中
大
縱虎歸山
濟陰太守袁叙雖愚蠢,但還是可以猜到自身處境的。
曹操決戰袁紹之前不會輕易動他,還要把他樹為汝南袁氏忠于朝廷的幌子,但打完仗之後可就不客氣了。
若曹操戰勝,要肅清的人肯定有他,畢竟名字前面有個“袁”字,那是無法洗脫的原罪!可若是曹操戰敗,則處境更可怕,那個不遠不近的族兄殺過來,憤于他“吃裡爬外”,必要扣他個協助逆臣為虎作伥的罪名。
袁叙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铤而走險。
他知曹操監視自己與邺城的來往,便轉而派心腹家人勾結青州袁譚,進而又充當袁術北上的聯絡人。
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袁叙也暗中打點行囊,打算秘密逃亡徐州與袁術會合。
但即便他加了十二萬分小心,還未出濟陰的邊界,就被薛悌的人拿住,兩封重要的書信也被截獲。
薛悌看罷書信大驚失色,感覺事态嚴重不容怠慢,即刻将袁叙披枷帶鎖打入囚車,将郡中事務全權交托呂虔,攜帶兩封書信趕往許都呈交曹操。
曹操得到袁紹在河北大起營壘的消息,料知他已決意對陣,趕緊策劃出兵迎戰,見薛悌突然跑來,不禁皺起了眉頭:“孝威啊,你也是一郡之将,大戰在即這等小事豈用你親自跑?打發個小吏押着囚車給我送來也就罷了。
” “主公不知,袁術陰謀北上青州啊!”薛悌忙把截獲的兩封密信擺到帥案上,“看其中言語恐怕已經不是第一次通信了,我一心防備北面,沒想到袁叙這厮會跟袁術串通。
請主公治我失察之罪!” “這不是你的錯。
袁叙自找倒黴,你還攔得住嗎?至于那袁術,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弄得天怒人怨衆叛親離,我早料到他有窮途末路這一天。
要是不觍着臉皮投他兄長,那才真見鬼呢!”曹操滿不在乎地拿起一張帛書打開觀看,是袁術給袁紹寫的親筆信: 〖漢之失天下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
豪雄角逐,分割疆宇。
此與周末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
加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
今君擁有四州,民戶百萬,以強則無以比大,以德則無所比高。
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曹操看罷笑了:“袁公路當了幾年土皇帝,武略才幹越來越不濟,但整天寫僞诏,文筆倒是大有長進。
這滿篇都是向袁本初服軟投降的話,就是不見‘投降’二字。
高!實在是高!” 薛悌憤憤道:“僭逆袁術昔日鄙視袁紹為婢女所生,如今窮途末路竟又屈媚賊兄,真真厚顔無恥!袁紹也是個不長記性的,把豫州之争都忘了,周氏兄弟的仇也不管了,還允許他來。
這對兄弟都是朝秦暮楚全無心肝的東西!” “你想錯了。
袁紹自然不在乎袁術那點兒殘兵敗将,顧念兄弟之情更是胡扯,他要的是袁術手裡那顆傳國玉玺!”曹操滿臉厭惡,“符瑞炳然……光靠一方玉玺就能定天下嗎?” 薛悌又拿起另一張帛書塞到他手裡:“您再看看這個,這是袁叙寫給袁紹的,其中措辭更是悖逆,足以給袁氏兄弟定罪!” 曹操微然一笑,取過來再看: 〖今海内喪敗,天意實在我家,神應有征,當在尊兄,南兄與臣下欲使即位。
南兄言,以年則北兄長,以位則北兄重。
便欲送玺,恐曹操斷道。
〗 “又是南兄又是北兄的,叫得多親呢!可真夠他忙活的!”曹操越發冷笑挖苦,“袁叙這家夥也算個世間奇人,無論咱以為他有多蠢,他總能辦出更蠢的事來給咱看!巴結袁紹還算有點志氣,巴結袁術那狗都不睬的爛屎,虧他是怎麼想出來的!” “人我已經押來了,您要不要見一下?” “不用見了,我才沒工夫搭理那等下作東西呢!叫他把脖子洗幹淨了,起兵之日我好砍他的腦袋祭旗!”曹操眼神熠熠,“袁術譏諷我欲扶衰拯弱,那我就做給他們瞧瞧,不但要勝袁紹,還要把他們打得體無完膚!” “當務之急咱們應當調遣兵馬将袁術迅速殲滅。
”薛悌提醒道。
“殲滅我看就不必了,他已缺兵少糧窮途末路,根本沒有跟我鬥的本錢,将其阻擋回去就夠了。
你不用擔心,老夫自有安排。
”曹操還不想滅了袁術,留着他還可以繼續牽制孫策。
而且袁術是僭逆僞帝,除了袁紹沒人會給他幫助,隻要不北上與袁紹合流,根本不存在什麼威脅。
曹操把兩封書信丢到薛悌懷中,“我正愁師出無名,他們就主動給我個把柄。
你把這兩封信給荀令君送去,叫他即刻寫份表章,這次我要公開披露袁氏兄弟的陰謀,讓天下人瞧瞧,這幫四世三公的子弟究竟是什麼嘴臉!” “諾。
”薛悌應了一聲,又建議道,“袁氏門生故吏甚多,要不要将朝裡與袁氏有關系的人都徹底盤查一遍?” “千萬不可!若搞得雞犬不甯人人自危,滿朝輿論必歸咎于我,那太失人心啦……”曹操眼中露出一絲無奈,“隻要不出什麼亂子,暫且睜一眼閉一眼,有什麼賬以後再算!” 薛悌瞪着一對鷹隼般的眼睛,依舊咬住不放:“明公寬仁固然是好,但似袁叙之事恐非一例,即便不能盤查朝中文武,那袁氏一族總得加點兒小心。
别忘了,在汝南還有不少袁家的親戚故舊呢!” “這個我早有打算,你不必管了。
先把表章之事辦好,然後火速回轉泰山。
聽說昌霸很不安分,連臧霸、孫觀那幫老朋友的面子都不看了,公然與黃巾餘寇徐和來往。
可得把他看住了,東邊好不容易穩下來,别叫他這個時候給我添亂!” 薛悌走後,曹操讓王必去行轅把劉備、朱靈、路昭三将找來,差派他們領兵阻擋袁術。
接着親自寫下一封書信,給屯兵汝南的振威中郎将李通,命令他監視袁氏族人動向。
又招妹夫任峻、内弟卞秉,叮囑糧草運輸、軍械修繕之事……等把手頭的軍務有條不紊處理完,還忙中偷閑到後面抱了抱小兒子,估計荀彧已将表章寫得差不多了,這才更換朝服準備車馬,前往皇宮與之一同面聖。
有袁紹勾結僭逆、索取傳國玉玺的證據,出兵河北就由袁曹恩怨上升到了“大是大非”的問題,足可以要求天子明發诏書讨伐叛逆。
曹操來至皇宮穿過儀門,遠遠就見荀彧手捧表章早準備好了,而少府孔融竟也跟在他身邊,念念叨叨不知說些什麼。
“文舉兄,什麼風把您吹來了?”曹操雖膩歪這個饒舌的家夥,但面子上還得客客氣氣的。
孔融滿臉悲憫之色,低聲道:“祢衡死了……” 那祢衡天性傲慢,當初擊鼓罵曹惹得曹操好不震怒,曹操以邊讓之事為鑒不擔害賢之名,将其綁縛馬上遣往荊州,有借刀殺人之意。
這會兒曹操得知自己陰謀得逞,心中甚是惬意,卻裝作一臉無辜道:“哎喲喲!早知如此我真不該把他派到荊州,劉景升也算是當代名士,怎忍誅殺賢良?真真豈有此理!” 孔融垂頭喪氣:“不是劉表,是黃祖下的毒手。
剛才與韓嵩閑聊,偶然說起的,已經死了倆月了。
” 原來那祢衡剛到襄陽時,劉表甚服其才,待之禮數有加,又常請他撰寫詩文。
可日子一長,祢衡那桀骜不馴的臭脾氣又發作了,對劉表冷嘲熱諷頗有诋毀,劉表明着敷衍暗裡記恨,也跟曹操一樣不願擔害賢之名,又把他遣往江夏太守黃祖處。
黃祖武夫出身性子急躁,自然容不得祢衡那等人,幸有黃祖之子章陵太守黃射附庸風雅時常回護。
後來孫策欲伐江夏,黃祖也謹慎備戰,有一日在艨艟船上大會諸将,祢衡狂性又發公開辱罵黃祖為“死公”。
黃祖恚怒至極将其斬殺。
黃射憐愛其才厚加棺殓,将祢衡葬于長江之中的鹦鹉洲①上,終年二十六歲。
孔融一一講來悲痛欲絕,曹操卻覺解氣,拍着他的肩膀假模假式安慰道:“祢正平素有狂悖之性,今因惡言喪于黃祖之手,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文舉兄不要再難過了。
” 孔融拭去眼角的淚花道:“當初祢正平奉明公之命去往荊州,按理說也是朝廷的人,他孤墳立于大江之中,還請朝廷派人将靈柩迎回,運至家鄉安葬。
”他入宮找荀彧就是為了這件事。
曹操哪管這麼許多,搪塞道:“天下戰亂未平,朝廷政事繁多,此又非急務,過一陣子再說吧!”說罷就要上殿。
孔融忙跨兩步攔在曹操身前:“明公怎忍心讓祢正平客死他鄉?莫忘了‘唯送死者以當大事’的道理啊。
” 曹操見這饒舌佬又把自己纏上了,苦笑道:“文舉兄,荒亂之際多少人不能魂歸故裡?你也在北海抗過黃巾,一場
曹操決戰袁紹之前不會輕易動他,還要把他樹為汝南袁氏忠于朝廷的幌子,但打完仗之後可就不客氣了。
若曹操戰勝,要肅清的人肯定有他,畢竟名字前面有個“袁”字,那是無法洗脫的原罪!可若是曹操戰敗,則處境更可怕,那個不遠不近的族兄殺過來,憤于他“吃裡爬外”,必要扣他個協助逆臣為虎作伥的罪名。
袁叙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铤而走險。
他知曹操監視自己與邺城的來往,便轉而派心腹家人勾結青州袁譚,進而又充當袁術北上的聯絡人。
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袁叙也暗中打點行囊,打算秘密逃亡徐州與袁術會合。
但即便他加了十二萬分小心,還未出濟陰的邊界,就被薛悌的人拿住,兩封重要的書信也被截獲。
薛悌看罷書信大驚失色,感覺事态嚴重不容怠慢,即刻将袁叙披枷帶鎖打入囚車,将郡中事務全權交托呂虔,攜帶兩封書信趕往許都呈交曹操。
曹操得到袁紹在河北大起營壘的消息,料知他已決意對陣,趕緊策劃出兵迎戰,見薛悌突然跑來,不禁皺起了眉頭:“孝威啊,你也是一郡之将,大戰在即這等小事豈用你親自跑?打發個小吏押着囚車給我送來也就罷了。
” “主公不知,袁術陰謀北上青州啊!”薛悌忙把截獲的兩封密信擺到帥案上,“看其中言語恐怕已經不是第一次通信了,我一心防備北面,沒想到袁叙這厮會跟袁術串通。
請主公治我失察之罪!” “這不是你的錯。
袁叙自找倒黴,你還攔得住嗎?至于那袁術,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弄得天怒人怨衆叛親離,我早料到他有窮途末路這一天。
要是不觍着臉皮投他兄長,那才真見鬼呢!”曹操滿不在乎地拿起一張帛書打開觀看,是袁術給袁紹寫的親筆信: 〖漢之失天下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
豪雄角逐,分割疆宇。
此與周末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
加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
今君擁有四州,民戶百萬,以強則無以比大,以德則無所比高。
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曹操看罷笑了:“袁公路當了幾年土皇帝,武略才幹越來越不濟,但整天寫僞诏,文筆倒是大有長進。
這滿篇都是向袁本初服軟投降的話,就是不見‘投降’二字。
高!實在是高!” 薛悌憤憤道:“僭逆袁術昔日鄙視袁紹為婢女所生,如今窮途末路竟又屈媚賊兄,真真厚顔無恥!袁紹也是個不長記性的,把豫州之争都忘了,周氏兄弟的仇也不管了,還允許他來。
這對兄弟都是朝秦暮楚全無心肝的東西!” “你想錯了。
袁紹自然不在乎袁術那點兒殘兵敗将,顧念兄弟之情更是胡扯,他要的是袁術手裡那顆傳國玉玺!”曹操滿臉厭惡,“符瑞炳然……光靠一方玉玺就能定天下嗎?” 薛悌又拿起另一張帛書塞到他手裡:“您再看看這個,這是袁叙寫給袁紹的,其中措辭更是悖逆,足以給袁氏兄弟定罪!” 曹操微然一笑,取過來再看: 〖今海内喪敗,天意實在我家,神應有征,當在尊兄,南兄與臣下欲使即位。
南兄言,以年則北兄長,以位則北兄重。
便欲送玺,恐曹操斷道。
〗 “又是南兄又是北兄的,叫得多親呢!可真夠他忙活的!”曹操越發冷笑挖苦,“袁叙這家夥也算個世間奇人,無論咱以為他有多蠢,他總能辦出更蠢的事來給咱看!巴結袁紹還算有點志氣,巴結袁術那狗都不睬的爛屎,虧他是怎麼想出來的!” “人我已經押來了,您要不要見一下?” “不用見了,我才沒工夫搭理那等下作東西呢!叫他把脖子洗幹淨了,起兵之日我好砍他的腦袋祭旗!”曹操眼神熠熠,“袁術譏諷我欲扶衰拯弱,那我就做給他們瞧瞧,不但要勝袁紹,還要把他們打得體無完膚!” “當務之急咱們應當調遣兵馬将袁術迅速殲滅。
”薛悌提醒道。
“殲滅我看就不必了,他已缺兵少糧窮途末路,根本沒有跟我鬥的本錢,将其阻擋回去就夠了。
你不用擔心,老夫自有安排。
”曹操還不想滅了袁術,留着他還可以繼續牽制孫策。
而且袁術是僭逆僞帝,除了袁紹沒人會給他幫助,隻要不北上與袁紹合流,根本不存在什麼威脅。
曹操把兩封書信丢到薛悌懷中,“我正愁師出無名,他們就主動給我個把柄。
你把這兩封信給荀令君送去,叫他即刻寫份表章,這次我要公開披露袁氏兄弟的陰謀,讓天下人瞧瞧,這幫四世三公的子弟究竟是什麼嘴臉!” “諾。
”薛悌應了一聲,又建議道,“袁氏門生故吏甚多,要不要将朝裡與袁氏有關系的人都徹底盤查一遍?” “千萬不可!若搞得雞犬不甯人人自危,滿朝輿論必歸咎于我,那太失人心啦……”曹操眼中露出一絲無奈,“隻要不出什麼亂子,暫且睜一眼閉一眼,有什麼賬以後再算!” 薛悌瞪着一對鷹隼般的眼睛,依舊咬住不放:“明公寬仁固然是好,但似袁叙之事恐非一例,即便不能盤查朝中文武,那袁氏一族總得加點兒小心。
别忘了,在汝南還有不少袁家的親戚故舊呢!” “這個我早有打算,你不必管了。
先把表章之事辦好,然後火速回轉泰山。
聽說昌霸很不安分,連臧霸、孫觀那幫老朋友的面子都不看了,公然與黃巾餘寇徐和來往。
可得把他看住了,東邊好不容易穩下來,别叫他這個時候給我添亂!” 薛悌走後,曹操讓王必去行轅把劉備、朱靈、路昭三将找來,差派他們領兵阻擋袁術。
接着親自寫下一封書信,給屯兵汝南的振威中郎将李通,命令他監視袁氏族人動向。
又招妹夫任峻、内弟卞秉,叮囑糧草運輸、軍械修繕之事……等把手頭的軍務有條不紊處理完,還忙中偷閑到後面抱了抱小兒子,估計荀彧已将表章寫得差不多了,這才更換朝服準備車馬,前往皇宮與之一同面聖。
有袁紹勾結僭逆、索取傳國玉玺的證據,出兵河北就由袁曹恩怨上升到了“大是大非”的問題,足可以要求天子明發诏書讨伐叛逆。
曹操來至皇宮穿過儀門,遠遠就見荀彧手捧表章早準備好了,而少府孔融竟也跟在他身邊,念念叨叨不知說些什麼。
“文舉兄,什麼風把您吹來了?”曹操雖膩歪這個饒舌的家夥,但面子上還得客客氣氣的。
孔融滿臉悲憫之色,低聲道:“祢衡死了……” 那祢衡天性傲慢,當初擊鼓罵曹惹得曹操好不震怒,曹操以邊讓之事為鑒不擔害賢之名,将其綁縛馬上遣往荊州,有借刀殺人之意。
這會兒曹操得知自己陰謀得逞,心中甚是惬意,卻裝作一臉無辜道:“哎喲喲!早知如此我真不該把他派到荊州,劉景升也算是當代名士,怎忍誅殺賢良?真真豈有此理!” 孔融垂頭喪氣:“不是劉表,是黃祖下的毒手。
剛才與韓嵩閑聊,偶然說起的,已經死了倆月了。
” 原來那祢衡剛到襄陽時,劉表甚服其才,待之禮數有加,又常請他撰寫詩文。
可日子一長,祢衡那桀骜不馴的臭脾氣又發作了,對劉表冷嘲熱諷頗有诋毀,劉表明着敷衍暗裡記恨,也跟曹操一樣不願擔害賢之名,又把他遣往江夏太守黃祖處。
黃祖武夫出身性子急躁,自然容不得祢衡那等人,幸有黃祖之子章陵太守黃射附庸風雅時常回護。
後來孫策欲伐江夏,黃祖也謹慎備戰,有一日在艨艟船上大會諸将,祢衡狂性又發公開辱罵黃祖為“死公”。
黃祖恚怒至極将其斬殺。
黃射憐愛其才厚加棺殓,将祢衡葬于長江之中的鹦鹉洲①上,終年二十六歲。
孔融一一講來悲痛欲絕,曹操卻覺解氣,拍着他的肩膀假模假式安慰道:“祢正平素有狂悖之性,今因惡言喪于黃祖之手,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文舉兄不要再難過了。
” 孔融拭去眼角的淚花道:“當初祢正平奉明公之命去往荊州,按理說也是朝廷的人,他孤墳立于大江之中,還請朝廷派人将靈柩迎回,運至家鄉安葬。
”他入宮找荀彧就是為了這件事。
曹操哪管這麼許多,搪塞道:“天下戰亂未平,朝廷政事繁多,此又非急務,過一陣子再說吧!”說罷就要上殿。
孔融忙跨兩步攔在曹操身前:“明公怎忍心讓祢正平客死他鄉?莫忘了‘唯送死者以當大事’的道理啊。
” 曹操見這饒舌佬又把自己纏上了,苦笑道:“文舉兄,荒亂之際多少人不能魂歸故裡?你也在北海抗過黃巾,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