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這般短見?打仗講究随機應變,豈不聞‘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言語中頗有輕慢之意。
随機應變的論調沮授并不反對,但現在出兵卻是他所不願的。
他久任統帥,深知滅公孫瓒的代價,連續打了這麼多年,士卒疲憊期盼休養。
他不屑地瞟了郭圖一眼,意味深長地道:“随機應變,說着容易做起來難啊!上至咱們大将軍下至各部将校,哪個能比曹操老謀深算?” 袁紹最不願聽人家說自己不如曹操,狠狠瞪了沮授一眼:“我意已決無須再言!速速緻書沿河諸縣,叫他們先行修築營壘,預備大軍屯駐……逄元圖留下,其他人散帳。
” 沮授知道自己招了忌諱,望了田豐一眼,彼此都是滿臉無奈,起身作揖而去。
其他人也紛紛起身,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搖頭歎息,亂哄哄都走了,唯有郭圖坐在杌凳上紋絲未動。
逄紀知道袁紹必有私密之事交代自己辦,見郭圖賴着不走,趕忙笑呵呵問道:“公則兄還有什麼事嗎?”他與郭圖的關系也不是很好,但忌憚此人陰狠冷峻,不敢似對付田豐那樣輕易招惹。
郭圖瞥了他一眼,不屑地撇撇嘴:“我有要事跟主公說,你先出去!” “你……”逄紀見郭圖這般驅趕自己,心中甚是不服,但畢竟招惹不起,“你可快些說,我還有事兒呢!”說罷悻悻出了大帳。
郭圖緊盯着逄紀背影,直到見他出了帳口拐個彎不見了,才湊到帥案前:“主公,有件事請您多加留意。
” 袁紹見他神秘兮兮的,立時關注起來:“什麼事?” “此番南下仍以沮授為帥不太合适吧?” “嗯?!”袁紹一愣,思想片刻覺得有些道理,“沮授不贊成此時用兵,若仍然以他指揮軍隊,難免畏首畏尾錯失戰機。
” 郭圖窺觊兵權已久,早欲取沮授而代之,借此機會大進讒言:“豈止是錯失戰機,我看此人還會壞了主公的大事呢!” “此話怎講?”袁紹越發警覺。
“沮授久典兵馬,監統内外威震三軍,又立過些功勞,難免居功自傲結黨營私。
今天您也看到了,明明主公已經決定的事情,他還要說那些風涼話,足見日益驕縱。
長此以往有了尾大之事,主公将何以抑制?” 要說沮授鬧些想法袁紹承認,但要說他有不臣之心袁紹卻不怎麼信,畢竟他統帶三軍兢兢業業。
與其說河北四州是袁紹打下來的,還不如說是沮授替袁紹打下來的!袁紹蹙眉良久,搪塞道:“話雖這樣說,然沮授典軍已久,無故更之軍心必然浮動。
” “主公既知更換沮授軍心浮動,難道就不想想這是為什麼嗎?”郭圖一臉陰霾,“就是因為他權力太大,已經與張郃、高覽等将有了默契。
今日他不主張速戰,那幫人就跟着他說,您沒注意到嗎?” 袁紹本來耳根就軟,聽了這番話頓覺有理:“他們都成了一夥?” “是不是一夥在下不敢斷言,但軍權不可旁落。
《三略》有言,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尾大之事不可不防啊!” 袁紹矜持的臉上已滿是不安:“也不至于吧?” “且不論沮授忠誠與否,單論此番南下用兵,恐怕不宜再以此人總統三軍了吧?萬一兩軍對戰之際他與主公意見相左,因一時之憤串通曹操幹出什麼蠢事來,那……”郭圖故意隻說一半。
“是要小心呐。
”袁紹的臉頰輕輕抽動了一下,冷冰冰道,“既然你全力主戰,自今日起就由你暫代沮授之職,待克定曹操之日再叫他官複原職。
” “謝主公。
”郭圖暗自冷笑——克定曹操有不世之功,那時沮授豈還有資格跟他争? 袁紹雖把權力給了他,卻知郭圖剛有餘而柔不足,皺着眉頭問道:“你既為統帥,可有什麼破敵制勝的計謀?” 郭圖笑道:“軍貴疾而不貴久,既然已決定南下,主公就該火速行動。
我建議不要回邺城了,趕緊領中軍屯駐黎陽,其他各路兵馬可以随後趕往,但務必要作出一個臨河威懾的态勢,先在氣勢上壓倒曹操,那時大河以南人心惶惶,這仗就容易打了。
” 袁紹覺得有點道理:“我考慮考慮,你先回去吧。
” “考慮考慮?”郭圖一愣,“主公,戰議已定便不可遲疑。
如果叫曹操搶先一步,那就影響士氣了。
望您速速決斷搶占先機啊!” 袁紹不耐煩了:“我不是已經命令沿岸諸縣修築營壘禦敵了嗎?另外還要進一步拉攏劉表、張繡,結成泰山壓頂之勢。
等這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出兵。
”他手撚胡須胸有成竹,不想再聽郭圖唠叨下去了,“你先去安排吧,順便把元圖給我叫來。
” 郭圖了解袁紹的脾氣,不敢再言趨步退出,又見逄紀正靠在帳邊發呆,連句話都不屑跟他說,朝大帳撇了撇嘴便揚長而去。
逄紀暗罵郭圖狂妄,卻不敢與他争執,趕緊滿臉堆笑忙不疊跑進大帳湊到袁紹面前:“主公有何吩咐?” “你替我去一趟青州。
” “去青州?!”逄紀與袁紹幼子袁尚關系密切,卻與坐鎮青州的袁譚不太和睦,不大想領這個差事,“備戰之際去青州幹什麼?” 袁紹冷笑道:“最近我兒送來幾封書信,是袁公路托他轉來的。
” “嗯?袁術無緣無故寫信幹什麼?” “他那個皇帝在淮南混不下去了。
”袁紹幸災樂禍道,“打算北上投靠咱們。
多虧曹操手下有我一個族弟袁叙在濟陰,他幫咱們牽線搭橋才把消息傳過來的。
” 逄紀還是不明白:“那我去青州幹什麼?” “袁術如今兵微将寡,恐怕難以闖過曹操領地,你去督促我兒發兵迎候一下。
另外……”袁紹眼中迸出一股貪婪的光芒:“接到我那兄弟之後,把他手上的傳國玉玺給我拿過來!” 原來如此,主公想要玉玺……逄紀連忙賠笑:“放心吧,我一定把傳國寶給陛下您捧回來!” 袁紹聽他口稱陛下,連忙斥責道:“别胡說八道。
”但心裡卻是美滋滋的。
逄紀見他高興,趁機探問道:“剛才郭公則跟您說什麼?” “沒什麼。
”袁紹避重就輕,“沮授不贊同速戰,我已改任他為三軍總監。
” “啊?”逄紀暗叫不好——此事與袁紹家務有關。
袁紹長成之子有三,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袁譚治軍多年頗有才幹,隻是待人刻薄,袁紹寵愛相貌儒雅的三子袁尚,常流露出廢長立幼之意。
屬下因此分為兩派,審配、逄紀擁護袁尚,郭圖、辛評主張立袁譚,至于田豐、沮授等都沒有明确表态。
立幼派中審配是河北第一豪族,逄紀深受袁紹信賴;而立長派的郭圖、辛評都是客居河北的颍川人,沒有與他們争鬥的本錢。
現在郭圖把軍權搶去,無形中使袁譚添了軍隊為政治籌碼,這可吓了逄紀一大跳,連忙勸谏:“主公切不可令郭公則總攬大權!” “為什麼?” “此人鷹視狼顧絕非良善之輩,再者他與大公子相交深厚,難道主公不怕他挾制軍隊向三公子發難嗎?” 又來了這麼一位,袁紹也煩了,擺手道:“行了行了,你們都是這一套話,搞得我都不知道該信任誰了。
暫且這樣安排,有什麼事等平滅曹操以後再說。
” “到那時就完啦!”逄紀也是同樣的話,“兵權不可旁落于他人。
” “不要再說了,郭公則力主速戰,此番南下我一定要用他。
” 逄紀眼見無可挽回,索性和稀泥道:“主公既然執意堅持,在下不敢強求。
但兵權利器萬萬小心,專任一人不如分設督率,令多人各點一軍相互制約,也免得有人起不臣之心。
” “咦?這倒是個好辦法。
”袁紹素好猜忌,覺得這是個可行之策,也可緩解更換沮授的影響,便拍闆道,“我看這樣吧,從今以後撤銷三軍總監之職,将所有兵馬集合到邺城,平分為三部,改設三位都督。
沮授為其一,郭圖督一部,另外淳于瓊也當都督。
”淳于瓊自洛陽之時就跟随袁紹,頭腦單純忠心耿耿,有了這個對袁紹絕對忠誠的人,就可以避免沮授、郭圖勢力坐大。
但袁紹忽略了一個問題,回軍邺城規劃各部兵馬浪費不少時間,三部人馬互不統屬又會産生矛盾。
他先是拒絕采納沮授的穩妥之策,又于大戰以前浪費時間,這把郭圖搶占先機的計劃也給耽誤了……
随機應變的論調沮授并不反對,但現在出兵卻是他所不願的。
他久任統帥,深知滅公孫瓒的代價,連續打了這麼多年,士卒疲憊期盼休養。
他不屑地瞟了郭圖一眼,意味深長地道:“随機應變,說着容易做起來難啊!上至咱們大将軍下至各部将校,哪個能比曹操老謀深算?” 袁紹最不願聽人家說自己不如曹操,狠狠瞪了沮授一眼:“我意已決無須再言!速速緻書沿河諸縣,叫他們先行修築營壘,預備大軍屯駐……逄元圖留下,其他人散帳。
” 沮授知道自己招了忌諱,望了田豐一眼,彼此都是滿臉無奈,起身作揖而去。
其他人也紛紛起身,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搖頭歎息,亂哄哄都走了,唯有郭圖坐在杌凳上紋絲未動。
逄紀知道袁紹必有私密之事交代自己辦,見郭圖賴着不走,趕忙笑呵呵問道:“公則兄還有什麼事嗎?”他與郭圖的關系也不是很好,但忌憚此人陰狠冷峻,不敢似對付田豐那樣輕易招惹。
郭圖瞥了他一眼,不屑地撇撇嘴:“我有要事跟主公說,你先出去!” “你……”逄紀見郭圖這般驅趕自己,心中甚是不服,但畢竟招惹不起,“你可快些說,我還有事兒呢!”說罷悻悻出了大帳。
郭圖緊盯着逄紀背影,直到見他出了帳口拐個彎不見了,才湊到帥案前:“主公,有件事請您多加留意。
” 袁紹見他神秘兮兮的,立時關注起來:“什麼事?” “此番南下仍以沮授為帥不太合适吧?” “嗯?!”袁紹一愣,思想片刻覺得有些道理,“沮授不贊成此時用兵,若仍然以他指揮軍隊,難免畏首畏尾錯失戰機。
” 郭圖窺觊兵權已久,早欲取沮授而代之,借此機會大進讒言:“豈止是錯失戰機,我看此人還會壞了主公的大事呢!” “此話怎講?”袁紹越發警覺。
“沮授久典兵馬,監統内外威震三軍,又立過些功勞,難免居功自傲結黨營私。
今天您也看到了,明明主公已經決定的事情,他還要說那些風涼話,足見日益驕縱。
長此以往有了尾大之事,主公将何以抑制?” 要說沮授鬧些想法袁紹承認,但要說他有不臣之心袁紹卻不怎麼信,畢竟他統帶三軍兢兢業業。
與其說河北四州是袁紹打下來的,還不如說是沮授替袁紹打下來的!袁紹蹙眉良久,搪塞道:“話雖這樣說,然沮授典軍已久,無故更之軍心必然浮動。
” “主公既知更換沮授軍心浮動,難道就不想想這是為什麼嗎?”郭圖一臉陰霾,“就是因為他權力太大,已經與張郃、高覽等将有了默契。
今日他不主張速戰,那幫人就跟着他說,您沒注意到嗎?” 袁紹本來耳根就軟,聽了這番話頓覺有理:“他們都成了一夥?” “是不是一夥在下不敢斷言,但軍權不可旁落。
《三略》有言,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尾大之事不可不防啊!” 袁紹矜持的臉上已滿是不安:“也不至于吧?” “且不論沮授忠誠與否,單論此番南下用兵,恐怕不宜再以此人總統三軍了吧?萬一兩軍對戰之際他與主公意見相左,因一時之憤串通曹操幹出什麼蠢事來,那……”郭圖故意隻說一半。
“是要小心呐。
”袁紹的臉頰輕輕抽動了一下,冷冰冰道,“既然你全力主戰,自今日起就由你暫代沮授之職,待克定曹操之日再叫他官複原職。
” “謝主公。
”郭圖暗自冷笑——克定曹操有不世之功,那時沮授豈還有資格跟他争? 袁紹雖把權力給了他,卻知郭圖剛有餘而柔不足,皺着眉頭問道:“你既為統帥,可有什麼破敵制勝的計謀?” 郭圖笑道:“軍貴疾而不貴久,既然已決定南下,主公就該火速行動。
我建議不要回邺城了,趕緊領中軍屯駐黎陽,其他各路兵馬可以随後趕往,但務必要作出一個臨河威懾的态勢,先在氣勢上壓倒曹操,那時大河以南人心惶惶,這仗就容易打了。
” 袁紹覺得有點道理:“我考慮考慮,你先回去吧。
” “考慮考慮?”郭圖一愣,“主公,戰議已定便不可遲疑。
如果叫曹操搶先一步,那就影響士氣了。
望您速速決斷搶占先機啊!” 袁紹不耐煩了:“我不是已經命令沿岸諸縣修築營壘禦敵了嗎?另外還要進一步拉攏劉表、張繡,結成泰山壓頂之勢。
等這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出兵。
”他手撚胡須胸有成竹,不想再聽郭圖唠叨下去了,“你先去安排吧,順便把元圖給我叫來。
” 郭圖了解袁紹的脾氣,不敢再言趨步退出,又見逄紀正靠在帳邊發呆,連句話都不屑跟他說,朝大帳撇了撇嘴便揚長而去。
逄紀暗罵郭圖狂妄,卻不敢與他争執,趕緊滿臉堆笑忙不疊跑進大帳湊到袁紹面前:“主公有何吩咐?” “你替我去一趟青州。
” “去青州?!”逄紀與袁紹幼子袁尚關系密切,卻與坐鎮青州的袁譚不太和睦,不大想領這個差事,“備戰之際去青州幹什麼?” 袁紹冷笑道:“最近我兒送來幾封書信,是袁公路托他轉來的。
” “嗯?袁術無緣無故寫信幹什麼?” “他那個皇帝在淮南混不下去了。
”袁紹幸災樂禍道,“打算北上投靠咱們。
多虧曹操手下有我一個族弟袁叙在濟陰,他幫咱們牽線搭橋才把消息傳過來的。
” 逄紀還是不明白:“那我去青州幹什麼?” “袁術如今兵微将寡,恐怕難以闖過曹操領地,你去督促我兒發兵迎候一下。
另外……”袁紹眼中迸出一股貪婪的光芒:“接到我那兄弟之後,把他手上的傳國玉玺給我拿過來!” 原來如此,主公想要玉玺……逄紀連忙賠笑:“放心吧,我一定把傳國寶給陛下您捧回來!” 袁紹聽他口稱陛下,連忙斥責道:“别胡說八道。
”但心裡卻是美滋滋的。
逄紀見他高興,趁機探問道:“剛才郭公則跟您說什麼?” “沒什麼。
”袁紹避重就輕,“沮授不贊同速戰,我已改任他為三軍總監。
” “啊?”逄紀暗叫不好——此事與袁紹家務有關。
袁紹長成之子有三,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袁譚治軍多年頗有才幹,隻是待人刻薄,袁紹寵愛相貌儒雅的三子袁尚,常流露出廢長立幼之意。
屬下因此分為兩派,審配、逄紀擁護袁尚,郭圖、辛評主張立袁譚,至于田豐、沮授等都沒有明确表态。
立幼派中審配是河北第一豪族,逄紀深受袁紹信賴;而立長派的郭圖、辛評都是客居河北的颍川人,沒有與他們争鬥的本錢。
現在郭圖把軍權搶去,無形中使袁譚添了軍隊為政治籌碼,這可吓了逄紀一大跳,連忙勸谏:“主公切不可令郭公則總攬大權!” “為什麼?” “此人鷹視狼顧絕非良善之輩,再者他與大公子相交深厚,難道主公不怕他挾制軍隊向三公子發難嗎?” 又來了這麼一位,袁紹也煩了,擺手道:“行了行了,你們都是這一套話,搞得我都不知道該信任誰了。
暫且這樣安排,有什麼事等平滅曹操以後再說。
” “到那時就完啦!”逄紀也是同樣的話,“兵權不可旁落于他人。
” “不要再說了,郭公則力主速戰,此番南下我一定要用他。
” 逄紀眼見無可挽回,索性和稀泥道:“主公既然執意堅持,在下不敢強求。
但兵權利器萬萬小心,專任一人不如分設督率,令多人各點一軍相互制約,也免得有人起不臣之心。
” “咦?這倒是個好辦法。
”袁紹素好猜忌,覺得這是個可行之策,也可緩解更換沮授的影響,便拍闆道,“我看這樣吧,從今以後撤銷三軍總監之職,将所有兵馬集合到邺城,平分為三部,改設三位都督。
沮授為其一,郭圖督一部,另外淳于瓊也當都督。
”淳于瓊自洛陽之時就跟随袁紹,頭腦單純忠心耿耿,有了這個對袁紹絕對忠誠的人,就可以避免沮授、郭圖勢力坐大。
但袁紹忽略了一個問題,回軍邺城規劃各部兵馬浪費不少時間,三部人馬互不統屬又會産生矛盾。
他先是拒絕采納沮授的穩妥之策,又于大戰以前浪費時間,這把郭圖搶占先機的計劃也給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