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麼是誰要你說的呢?——”
“好了!三妹,”昭君不能不用威嚴的聲音阻止:“其實說出來也好!讓我有個辯解的機會。
不然,口中不說,心裡是怎樣在想,反倒使我覺得有不白之冤!” 這是深一層的看法,陳湯頗有如釋重負之感。
但不敢開口。
韓文的情緒也緩和了些,靜待下文。
隻有林采忍不住說:“原是我們想錯了!明妃隻是皇上想這麼封而已。
甯胡長公主的封号,到底是奉了懿旨的。
” “這也是可以作為理由之一的一種說法,不過我的本意并不在此。
皇恩深重,自然隻有我感受得最深切,為報君恩,就我自己來說,有個做起來最容易,而且會赢得千秋萬世,無數感歎的法子。
可是我想來想去,不以為那是符合我本心的做法。
” “那麼,”林采問說:“那是怎麼個做法。
” “就如當初皇太後所決定的辦法,把我的屍首送給呼韓邪!” 原來昭君已萌死志,林采、韓文與陳湯無不心頭一震,臉色都很不自然了。
“你們看!”昭君從貼香口袋中取出一個小小的絹包,打開來,裡面是紅色的粉末:“這是鶴頂紅……。
” 一語未畢,眼明手快的韓文已将這包毒藥搶到手中,順手交給了陳湯——她是怕昭君會來奪回,交給陳湯就不礙了。
“要死随時随地可死!”昭君微笑着,不過嘴角微有悲慘的意味:“我想通了。
我不能死!” “是的!”韓文喘看氣說:“二姊你一死,至少是兩條命。
” 這意思是韓文亦會自殺。
昭君拉着她的手,感動地說:“三妹,你不要怕,我要死,早就死了。
說實話,皇太後當初賜死之時,我倒真是向往一瞑不視,千愁皆消的境界。
當時死不成,如今就不能死了!因為死于掖庭,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死在公然出長安之後,将要出雁門關之前,請問你們三位,你們心裡會怎麼想?” 三人面面相觑,都不想回答。
也都認為不必回答。
但昭君卻偏要有答複。
“妹夫,你向來不說假。
你告訴我,你心裡會怎麼想?” “是君恩未斷,隻好殉情。
” “是的,我是殉情。
不但殉情,亦可說是從一而終,保全了我自己的名聲。
可是,皇上呢?這不是替皇上蒙了惡名?你們去想,長公主因為皇帝而殉情,即使我是賜封的異姓公主,到底也不是一樁可以在名教禮節上交代得過去的事吧?” “是,”陳湯這下可衷心欽服了:“長公主真正愛君以德!也真正是用情甚深!” “是的,我對皇上的感情,隻有我自己知道,皇上對我的感情,也隻有我知道得最清楚,我,”昭君忽然激動了:“我隻希望皇上恨我,罵我,才會把我的影子從他心中抹掉,上承慈養,下撫黎庶,做一個對天下後世交代得過去的皇帝。
如果我竟輕生不願出塞,請問,皇上又是怎麼一個想法?” “自然是朝思暮想,嗟歎不絕。
”林采答說:“想到天所遣愁時,必是武帝邀方士作法,召請李夫人一般,聊慰相思。
“那是武帝,雄才大略,提得起放得下;當今皇上,”昭君看着陳湯說:“妹夫,你說皇上能像武帝那樣嗎?” “長公主!”陳湯肅然下拜:“皎皎此心,天日皆鑒!陳湯敬佩之忱,非言可喻。
” 昭君笑了,是極其安慰的笑。
但一想到皇帝的恩情不覺五中如焚——多少天以來,她強自克制,學着去忘掉春花秋月,禁苑雙攜的往事,而此一刻塵封的記憶,被抖露了開來,一發不可收拾了! 誰也不明白她的神色,何以突然變得這麼難看?林采與韓文都以為她是得了什麼病。
或不是一路感受風寒,遽爾發作,便急急扶住她,不約而同地問:“可是病了?” “不要緊!”昭君強自支持着,用極威嚴的聲音發命令:“陳湯、韓文,你們去談你們的事,不要管我!” 韓文欲有所言,卻為林采的眼色所阻止,松開手答應一聲:“是!”陳湯退到别室。
“大姊,你今夜陪陪我,好不好?” “當然,當然!”林采說道:“如果不是身上病,必是心裡有病,說出來就好了!” “這話不錯。
” 于是兩人在昭君的卧處,攤衾倚坐,追憶兒時,懷念鄉關。
從欽使選美一直談到掖庭結義。
然後就必得提到毛延壽。
昭君說不下去了。
“唉!不提吧!” 她歎口氣:“我在想,我如今有個最好的出處,無奈辦不到。
” “怎的辦不到?” “我在想,最好在香溪上遊,山水深處,結一座茅廬,容你靜靜地過日子。
你想這辦得到嗎?” “就辦得到我也不贊成。
青春不能就這樣子埋沒了。
” “埋沒總比糟蹋好!” 林采默然,心潮起伏,想了又想,終于說出一句話來,“二妹,如果你覺得是糟蹋了青春,倒不如照原議進行。
” “原議?”昭君問說:“什麼原議?” “仍舊照陳湯的計劃。
二妹,你的青春隻有在未央宮中,才不會糟蹋!” 昭君勃然色變,心如刀絞。
自己的心迹,至今還不能讓親密知已如林采這樣的人明了,那是件太令人傷心的事!夫複何言?她在心裡說,就讓人誤解去吧,死且不畏,何有于此?自己隻當自己是已死未埋之人,一切毀譽榮辱,便都隻是漠不相關的他人之事,那就不會覺得痛苦,當然也不會快樂! “大姊,我倦了!”她說:“睡吧!” 她的表情令人莫測高深,怯怯地問說:“二妹,是不是我的話說錯了。
” “沒有!”她搖搖頭,再無多話。
林采默然地退了出去,順手掩上房門,昭君茫然四顧,隻覺得心裡空落落地,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不會想了。
雙眼真個澀重得難受,不自覺地合上了。
眼前一片明滅的光,閃現出高山、流泉、老樹、野花,聽得母親在喊:“昭君回來!昭君回來……” 母親在哪裡?蓦地裡驚醒來,一時不辨身在何處,但見一燈如豆,影綽綽有個人在燈後。
“誰?” “是我,”林采閃身出來:“二妹,我聽見你在夢裡頭哭。
” “是嗎?”昭君摸到臉上,淚痕猶在。
同時也明白了,為何看林采的影子是模糊的。
“二妹,”林采坐下來說:“你這樣去我實在不放心。
” “夢到娘親才哭的。
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能讓我哭的事了。
”昭君又恢複為那種堅毅的神色:“大姊,你盡管放心,我自己會排遣。
将醒作夢,将夢作醒。
夢中有好些親人,有好些趣事,一樣能使我快快活活!” “然則将醒作夢呢?” 昭君無法回答了。
黃塵漠漠,舉目無親。
伴着個既老且醜的呼韓邪,那不是個噩夢?噩夢,日日如此,是個不會醒的噩夢! 昭君的聲音越來越低,窗外潇潇雨聲也越來越清楚了。
“大姊,你請吧!我要去做夢了,不,是把噩夢驚醒來,過我自己的日子。
”她迷茫地望着空中:“看,杏花春雨,蒙蒙遠山,好美的景緻!” 光暈中照出她滿足的微笑。
面長長的睫毛中,卻含着兩滴晶瑩的淚珠。
林采歎口無聲的氣,拖着鉛樣的腳步,悄悄出來。
她一直以為是了解昭君的,此時卻忽然不了解了。
“誰也不了解她。
”林采在心中自語:“千秋萬世,沒有一個人會了解昭君。
”
不然,口中不說,心裡是怎樣在想,反倒使我覺得有不白之冤!” 這是深一層的看法,陳湯頗有如釋重負之感。
但不敢開口。
韓文的情緒也緩和了些,靜待下文。
隻有林采忍不住說:“原是我們想錯了!明妃隻是皇上想這麼封而已。
甯胡長公主的封号,到底是奉了懿旨的。
” “這也是可以作為理由之一的一種說法,不過我的本意并不在此。
皇恩深重,自然隻有我感受得最深切,為報君恩,就我自己來說,有個做起來最容易,而且會赢得千秋萬世,無數感歎的法子。
可是我想來想去,不以為那是符合我本心的做法。
” “那麼,”林采問說:“那是怎麼個做法。
” “就如當初皇太後所決定的辦法,把我的屍首送給呼韓邪!” 原來昭君已萌死志,林采、韓文與陳湯無不心頭一震,臉色都很不自然了。
“你們看!”昭君從貼香口袋中取出一個小小的絹包,打開來,裡面是紅色的粉末:“這是鶴頂紅……。
” 一語未畢,眼明手快的韓文已将這包毒藥搶到手中,順手交給了陳湯——她是怕昭君會來奪回,交給陳湯就不礙了。
“要死随時随地可死!”昭君微笑着,不過嘴角微有悲慘的意味:“我想通了。
我不能死!” “是的!”韓文喘看氣說:“二姊你一死,至少是兩條命。
” 這意思是韓文亦會自殺。
昭君拉着她的手,感動地說:“三妹,你不要怕,我要死,早就死了。
說實話,皇太後當初賜死之時,我倒真是向往一瞑不視,千愁皆消的境界。
當時死不成,如今就不能死了!因為死于掖庭,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死在公然出長安之後,将要出雁門關之前,請問你們三位,你們心裡會怎麼想?” 三人面面相觑,都不想回答。
也都認為不必回答。
但昭君卻偏要有答複。
“妹夫,你向來不說假。
你告訴我,你心裡會怎麼想?” “是君恩未斷,隻好殉情。
” “是的,我是殉情。
不但殉情,亦可說是從一而終,保全了我自己的名聲。
可是,皇上呢?這不是替皇上蒙了惡名?你們去想,長公主因為皇帝而殉情,即使我是賜封的異姓公主,到底也不是一樁可以在名教禮節上交代得過去的事吧?” “是,”陳湯這下可衷心欽服了:“長公主真正愛君以德!也真正是用情甚深!” “是的,我對皇上的感情,隻有我自己知道,皇上對我的感情,也隻有我知道得最清楚,我,”昭君忽然激動了:“我隻希望皇上恨我,罵我,才會把我的影子從他心中抹掉,上承慈養,下撫黎庶,做一個對天下後世交代得過去的皇帝。
如果我竟輕生不願出塞,請問,皇上又是怎麼一個想法?” “自然是朝思暮想,嗟歎不絕。
”林采答說:“想到天所遣愁時,必是武帝邀方士作法,召請李夫人一般,聊慰相思。
“那是武帝,雄才大略,提得起放得下;當今皇上,”昭君看着陳湯說:“妹夫,你說皇上能像武帝那樣嗎?” “長公主!”陳湯肅然下拜:“皎皎此心,天日皆鑒!陳湯敬佩之忱,非言可喻。
” 昭君笑了,是極其安慰的笑。
但一想到皇帝的恩情不覺五中如焚——多少天以來,她強自克制,學着去忘掉春花秋月,禁苑雙攜的往事,而此一刻塵封的記憶,被抖露了開來,一發不可收拾了! 誰也不明白她的神色,何以突然變得這麼難看?林采與韓文都以為她是得了什麼病。
或不是一路感受風寒,遽爾發作,便急急扶住她,不約而同地問:“可是病了?” “不要緊!”昭君強自支持着,用極威嚴的聲音發命令:“陳湯、韓文,你們去談你們的事,不要管我!” 韓文欲有所言,卻為林采的眼色所阻止,松開手答應一聲:“是!”陳湯退到别室。
“大姊,你今夜陪陪我,好不好?” “當然,當然!”林采說道:“如果不是身上病,必是心裡有病,說出來就好了!” “這話不錯。
” 于是兩人在昭君的卧處,攤衾倚坐,追憶兒時,懷念鄉關。
從欽使選美一直談到掖庭結義。
然後就必得提到毛延壽。
昭君說不下去了。
“唉!不提吧!” 她歎口氣:“我在想,我如今有個最好的出處,無奈辦不到。
” “怎的辦不到?” “我在想,最好在香溪上遊,山水深處,結一座茅廬,容你靜靜地過日子。
你想這辦得到嗎?” “就辦得到我也不贊成。
青春不能就這樣子埋沒了。
” “埋沒總比糟蹋好!” 林采默然,心潮起伏,想了又想,終于說出一句話來,“二妹,如果你覺得是糟蹋了青春,倒不如照原議進行。
” “原議?”昭君問說:“什麼原議?” “仍舊照陳湯的計劃。
二妹,你的青春隻有在未央宮中,才不會糟蹋!” 昭君勃然色變,心如刀絞。
自己的心迹,至今還不能讓親密知已如林采這樣的人明了,那是件太令人傷心的事!夫複何言?她在心裡說,就讓人誤解去吧,死且不畏,何有于此?自己隻當自己是已死未埋之人,一切毀譽榮辱,便都隻是漠不相關的他人之事,那就不會覺得痛苦,當然也不會快樂! “大姊,我倦了!”她說:“睡吧!” 她的表情令人莫測高深,怯怯地問說:“二妹,是不是我的話說錯了。
” “沒有!”她搖搖頭,再無多話。
林采默然地退了出去,順手掩上房門,昭君茫然四顧,隻覺得心裡空落落地,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不會想了。
雙眼真個澀重得難受,不自覺地合上了。
眼前一片明滅的光,閃現出高山、流泉、老樹、野花,聽得母親在喊:“昭君回來!昭君回來……” 母親在哪裡?蓦地裡驚醒來,一時不辨身在何處,但見一燈如豆,影綽綽有個人在燈後。
“誰?” “是我,”林采閃身出來:“二妹,我聽見你在夢裡頭哭。
” “是嗎?”昭君摸到臉上,淚痕猶在。
同時也明白了,為何看林采的影子是模糊的。
“二妹,”林采坐下來說:“你這樣去我實在不放心。
” “夢到娘親才哭的。
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能讓我哭的事了。
”昭君又恢複為那種堅毅的神色:“大姊,你盡管放心,我自己會排遣。
将醒作夢,将夢作醒。
夢中有好些親人,有好些趣事,一樣能使我快快活活!” “然則将醒作夢呢?” 昭君無法回答了。
黃塵漠漠,舉目無親。
伴着個既老且醜的呼韓邪,那不是個噩夢?噩夢,日日如此,是個不會醒的噩夢! 昭君的聲音越來越低,窗外潇潇雨聲也越來越清楚了。
“大姊,你請吧!我要去做夢了,不,是把噩夢驚醒來,過我自己的日子。
”她迷茫地望着空中:“看,杏花春雨,蒙蒙遠山,好美的景緻!” 光暈中照出她滿足的微笑。
面長長的睫毛中,卻含着兩滴晶瑩的淚珠。
林采歎口無聲的氣,拖着鉛樣的腳步,悄悄出來。
她一直以為是了解昭君的,此時卻忽然不了解了。
“誰也不了解她。
”林采在心中自語:“千秋萬世,沒有一個人會了解昭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