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麼你看呢?”林采問道:“有什麼主意,說來商量!”
“有什麼主意。
老太後那道懿旨一頒,什麼主意都沒有了!” 林采想了一會,欲言又止,而終于忍不住說了出來:“妹夫是自己人了,我不妨實在說。
老太後的懿旨,還在其次,主要的是,長公主自己願意和番。
” “噢!”陳湯的那雙眼顯得更大了,俯身向前,輕聲問道:“大姊,莫非長公主願意做阏氏?” “嗨!妹夫,你這話可是太唐突了長公主!” “是,是!”陳湯誠惶誠恐地,但軍人的性格,遇到這些地方是不容許含蓄的,所以率直問道:“大姊!長公主自願和番,是為了什麼!” “你去想!”林采答說:“你應該細想一想。
” “大姊,”陳湯有些心急了:“你别讓我猜了!老實告訴我吧!” “好!我告訴你,為的是不願輕動幹戈。
” “并不是大動幹戈!”陳湯接口說道:“計出萬全,決不會搞得國家喪元氣。
” 林采有些不悅,但不便與他争辯,隻說:“我要你細細想一想的道理就在此!” “是的。
”陳湯低沉惋惜地說:“我謀不用,是,是很失策的事。
” “我謀不用?”林采睜大了眼問。
“是!我為這件事殚精竭慮,一切都布置好了。
可惜——” “可惜皇太後不許,是不是?” “是啊!我不懂皇太後怎會知道我在這裡。
” “我告訴你,”屏風後面有人應聲,接着閃出來一條纖影。
正是昭君:“妹夫!我或者又要叫你陳将軍了!陳将軍,我們細細辯一辯。
” “不敢!”陳湯惶恐萬分:“也許是我失言了,不該問的。
” “不!沒有什麼問不得。
而且我可以告訴你,是我禀告了皇太後的。
因為我覺得隻有這樣做,才于國,于君,于公,于私,于人,于已都有利。
” 陳湯将她的六個“于”複誦了一遍,到最後困惑了,“長公主,”他問:“怎麼說,于你亦有利?” “我達成了報答君恩的志願,豈非于我有利?” 陳湯的一張長方臉,笑起來時是很雄偉的長隆臉,此時卻有棱有角,像石刻一般,隻為昭君所說報答君恩的話,在他看來大謬不然。
“長公主,如果所示不準駁回,陳湯奉之唯謹,倘或容人請教,實有不解之處。
” “不要緊,不要緊!”昭君預備破斧沉舟跟他辯駁一番,所以從容不迫地說:“我懂得你的意思,你覺得我的話說錯了是不是?” “我不敢說長公主錯了——” “不必,”昭君有力地揮一揮手:“不必加上不必要的修飾。
實話直說,如何?” “那就放肆了!”陳湯的口齒也很犀利,交代了這一句,随即問道:“請問長公主,如何為孝?” “順者為孝。
”昭君脫口相答。
“孝要順,忠就可逆?” “妹夫,”昭君笑道:“你的打算錯了!我不會在這上頭上你的當。
你是說,順者為孝,則忠更當馴順,是不是?” “是!”陳湯斬釘截鐵般回答。
“但願這不是你的本意。
孝固非順不可;忠則決不是非順不可。
” “莫非逆亦可謂之順。
” “是看怎麼樣的逆?”昭君答說:“豈不聞‘忠言逆耳’的成語?又道是“逢君之惡’,逢君不就是順嗎?” 陳湯默然,是被駁倒了,但卻是口服而心不服的神氣。
昭君心想,陳湯是漢朝的大員,忠心耿耿,智勇雙全,但如不該用而用,他個人的成就有限,對國家真是一大損失。
為了驚醒他的愚忠君,昭君決計下一劑猛藥。
于是她說:“妹夫,我再說一句,孝固非順不可,忠則決不是非順不可。
忠君出于孝子,話誠不錯,但孝子縱為忠臣,卻不一定是良臣,甚至隻是着重順之一字,會成為佞臣。
妹夫,倘或事君隻是一個順字,那是妾婦之道。
” 聽得這話,連林采都大吃一驚,因為将陳湯罵得太刻毒了——陳湯,臉一陣青、一陣白,壯闊的胸脯起伏不已。
林采真擔心他會有何不禮貌的行動,或者,至少是冒犯長公主尊嚴的語言。
“妹夫,”昭君又說:“為我這件事,朝廷已經很受傷了。
倘或食言,既損國格,又傷國體,萬萬不能再翻覆了。
” 許了呼韓邪的事,忽然翻悔,誠然“有損國格”,但是“有傷國體”,則陳湯卻另有看法。
不過他覺得他的看法,能不說最好不說,所以這樣問道:“請教長公主,‘有傷國體’這四個字,作何解釋?” “為了留住不遣,想出許多花樣,說一句很率直的話,實在是有欠光明磊落的。
” “長公主的意思是,陳湯原來的計劃不夠光明?這,長公主,須知兵法有言:‘兵不厭詐’,似乎不可一概而論。
” “兵不厭詐,誠然!要看用兵的目的如何?目的光明正大,為了保國衛民,不妨使盡各種手段,隻求勝利;倘或隻是為了一個女子以奇襲暗襲獲勝,史筆無情,我們不能不為皇上身後的名聲着想。
”昭君緊接着說:“不過,我的所謂有欠光明磊落的花樣,并不是指你的進行計劃而言。
譬如,毛延壽!” 她搖搖頭,是很不以為然的神氣。
“毛延壽,”林采插進來問:“此人怎的傷了國體?” “大姊你想,”昭君答說:“像毛延壽這樣的奸人,早就該明正典刑,一伸國法,隻是為了要利用他做間諜,容他苟且偷生到如今。
甚至石中書以堂堂宰相之尊,竟跟毛延壽這樣的人,鈎心鬥角在打交道,這不是有傷國體。
” “是,是。
”林采完全同意,轉臉向陳湯說:“妹夫,這确是有傷國體。
” “是!”陳湯答說:“既然長公主這麼說,我倒有句話,如骨鲠在喉。
” 話雖如此,卻不說出口。
昭君毫不考慮地說:“不要緊,你有話盡管說。
” “長公主已受過明妃的封号,如今又作呼韓邪的阏氏,豈不也是有傷國體?” 此言一出,大驚失色的是林采,還有去而複轉在屏風後面悄悄靜聽的韓文。
接着,便看到突如其來地的一條人影出現,正是來自屏風背後的韓文,她那尖銳的聲音,割破了像要窒息樣的沉默。
“你怎麼這樣子說話?簡直有點不通人性了!” 宛然是悍婦責備丈夫的神态,但林采不但未曾攔阻也引出她卡在喉頭的話。
“妹夫!你這話錯盡錯絕,有說出來的必要嗎?” “你少說一句都不行?”韓文依舊氣鼓鼓地,對滿臉漲得通紅的陳湯毫不留情的說:“我平時對你的印象,都在這句話中一筆勾銷了!罷罷!那怕得罪了皇太後,我也不奉懿旨。
” 陳湯與林采都不明白她的意思,昭君卻聽出來了,所謂“不奉懿旨”,便是不願遵從太後将她許配陳湯的好意。
為了自己,以緻于他們美滿的婚姻破裂,縱使咎不在已,她亦大感不安,不能不開口了。
“三妹,你不要這麼說。
妹夫亦是有口無心——” “哪裡什麼有口無心?他自己說的,有如骨鲠在喉,似乎是非說不可的一句話。
”韓文轉臉又問陳湯:“你喉嚨裡一根刺拔掉了,你輕松了吧,舒服了吧?是不是?” 陳湯又悔又恨又着急,恨不得自己在自己的臉上,狠狠掴兩下。
無奈到底是大将的身份,做不出這種弄臣的姿态,隻哭喪着臉說:“我原不該說的。
” “
老太後那道懿旨一頒,什麼主意都沒有了!” 林采想了一會,欲言又止,而終于忍不住說了出來:“妹夫是自己人了,我不妨實在說。
老太後的懿旨,還在其次,主要的是,長公主自己願意和番。
” “噢!”陳湯的那雙眼顯得更大了,俯身向前,輕聲問道:“大姊,莫非長公主願意做阏氏?” “嗨!妹夫,你這話可是太唐突了長公主!” “是,是!”陳湯誠惶誠恐地,但軍人的性格,遇到這些地方是不容許含蓄的,所以率直問道:“大姊!長公主自願和番,是為了什麼!” “你去想!”林采答說:“你應該細想一想。
” “大姊,”陳湯有些心急了:“你别讓我猜了!老實告訴我吧!” “好!我告訴你,為的是不願輕動幹戈。
” “并不是大動幹戈!”陳湯接口說道:“計出萬全,決不會搞得國家喪元氣。
” 林采有些不悅,但不便與他争辯,隻說:“我要你細細想一想的道理就在此!” “是的。
”陳湯低沉惋惜地說:“我謀不用,是,是很失策的事。
” “我謀不用?”林采睜大了眼問。
“是!我為這件事殚精竭慮,一切都布置好了。
可惜——” “可惜皇太後不許,是不是?” “是啊!我不懂皇太後怎會知道我在這裡。
” “我告訴你,”屏風後面有人應聲,接着閃出來一條纖影。
正是昭君:“妹夫!我或者又要叫你陳将軍了!陳将軍,我們細細辯一辯。
” “不敢!”陳湯惶恐萬分:“也許是我失言了,不該問的。
” “不!沒有什麼問不得。
而且我可以告訴你,是我禀告了皇太後的。
因為我覺得隻有這樣做,才于國,于君,于公,于私,于人,于已都有利。
” 陳湯将她的六個“于”複誦了一遍,到最後困惑了,“長公主,”他問:“怎麼說,于你亦有利?” “我達成了報答君恩的志願,豈非于我有利?” 陳湯的一張長方臉,笑起來時是很雄偉的長隆臉,此時卻有棱有角,像石刻一般,隻為昭君所說報答君恩的話,在他看來大謬不然。
“長公主,如果所示不準駁回,陳湯奉之唯謹,倘或容人請教,實有不解之處。
” “不要緊,不要緊!”昭君預備破斧沉舟跟他辯駁一番,所以從容不迫地說:“我懂得你的意思,你覺得我的話說錯了是不是?” “我不敢說長公主錯了——” “不必,”昭君有力地揮一揮手:“不必加上不必要的修飾。
實話直說,如何?” “那就放肆了!”陳湯的口齒也很犀利,交代了這一句,随即問道:“請問長公主,如何為孝?” “順者為孝。
”昭君脫口相答。
“孝要順,忠就可逆?” “妹夫,”昭君笑道:“你的打算錯了!我不會在這上頭上你的當。
你是說,順者為孝,則忠更當馴順,是不是?” “是!”陳湯斬釘截鐵般回答。
“但願這不是你的本意。
孝固非順不可;忠則決不是非順不可。
” “莫非逆亦可謂之順。
” “是看怎麼樣的逆?”昭君答說:“豈不聞‘忠言逆耳’的成語?又道是“逢君之惡’,逢君不就是順嗎?” 陳湯默然,是被駁倒了,但卻是口服而心不服的神氣。
昭君心想,陳湯是漢朝的大員,忠心耿耿,智勇雙全,但如不該用而用,他個人的成就有限,對國家真是一大損失。
為了驚醒他的愚忠君,昭君決計下一劑猛藥。
于是她說:“妹夫,我再說一句,孝固非順不可,忠則決不是非順不可。
忠君出于孝子,話誠不錯,但孝子縱為忠臣,卻不一定是良臣,甚至隻是着重順之一字,會成為佞臣。
妹夫,倘或事君隻是一個順字,那是妾婦之道。
” 聽得這話,連林采都大吃一驚,因為将陳湯罵得太刻毒了——陳湯,臉一陣青、一陣白,壯闊的胸脯起伏不已。
林采真擔心他會有何不禮貌的行動,或者,至少是冒犯長公主尊嚴的語言。
“妹夫,”昭君又說:“為我這件事,朝廷已經很受傷了。
倘或食言,既損國格,又傷國體,萬萬不能再翻覆了。
” 許了呼韓邪的事,忽然翻悔,誠然“有損國格”,但是“有傷國體”,則陳湯卻另有看法。
不過他覺得他的看法,能不說最好不說,所以這樣問道:“請教長公主,‘有傷國體’這四個字,作何解釋?” “為了留住不遣,想出許多花樣,說一句很率直的話,實在是有欠光明磊落的。
” “長公主的意思是,陳湯原來的計劃不夠光明?這,長公主,須知兵法有言:‘兵不厭詐’,似乎不可一概而論。
” “兵不厭詐,誠然!要看用兵的目的如何?目的光明正大,為了保國衛民,不妨使盡各種手段,隻求勝利;倘或隻是為了一個女子以奇襲暗襲獲勝,史筆無情,我們不能不為皇上身後的名聲着想。
”昭君緊接着說:“不過,我的所謂有欠光明磊落的花樣,并不是指你的進行計劃而言。
譬如,毛延壽!” 她搖搖頭,是很不以為然的神氣。
“毛延壽,”林采插進來問:“此人怎的傷了國體?” “大姊你想,”昭君答說:“像毛延壽這樣的奸人,早就該明正典刑,一伸國法,隻是為了要利用他做間諜,容他苟且偷生到如今。
甚至石中書以堂堂宰相之尊,竟跟毛延壽這樣的人,鈎心鬥角在打交道,這不是有傷國體。
” “是,是。
”林采完全同意,轉臉向陳湯說:“妹夫,這确是有傷國體。
” “是!”陳湯答說:“既然長公主這麼說,我倒有句話,如骨鲠在喉。
” 話雖如此,卻不說出口。
昭君毫不考慮地說:“不要緊,你有話盡管說。
” “長公主已受過明妃的封号,如今又作呼韓邪的阏氏,豈不也是有傷國體?” 此言一出,大驚失色的是林采,還有去而複轉在屏風後面悄悄靜聽的韓文。
接着,便看到突如其來地的一條人影出現,正是來自屏風背後的韓文,她那尖銳的聲音,割破了像要窒息樣的沉默。
“你怎麼這樣子說話?簡直有點不通人性了!” 宛然是悍婦責備丈夫的神态,但林采不但未曾攔阻也引出她卡在喉頭的話。
“妹夫!你這話錯盡錯絕,有說出來的必要嗎?” “你少說一句都不行?”韓文依舊氣鼓鼓地,對滿臉漲得通紅的陳湯毫不留情的說:“我平時對你的印象,都在這句話中一筆勾銷了!罷罷!那怕得罪了皇太後,我也不奉懿旨。
” 陳湯與林采都不明白她的意思,昭君卻聽出來了,所謂“不奉懿旨”,便是不願遵從太後将她許配陳湯的好意。
為了自己,以緻于他們美滿的婚姻破裂,縱使咎不在已,她亦大感不安,不能不開口了。
“三妹,你不要這麼說。
妹夫亦是有口無心——” “哪裡什麼有口無心?他自己說的,有如骨鲠在喉,似乎是非說不可的一句話。
”韓文轉臉又問陳湯:“你喉嚨裡一根刺拔掉了,你輕松了吧,舒服了吧?是不是?” 陳湯又悔又恨又着急,恨不得自己在自己的臉上,狠狠掴兩下。
無奈到底是大将的身份,做不出這種弄臣的姿态,隻哭喪着臉說:“我原不該說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