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說,将昭君與韓文亦帶來了抑郁不歡。
林采大為懊悔,但無從彌補。
不過,趙美去世已久,悲痛已為時間沖淡,所以沉默了一會,各人皆能自我排遣,以淡淡的落寞的心情,又追憶起掖庭的舊事。
就這樣一直到曙色初現,方始覺察到時光過得好快。
“真要睡了,今天還有好多事。
”昭君将在打瞌睡的秀春、逸秋喚來吩咐:“午前必得把我叫醒了,别忘記!” 到此時候,林采才得有機會将藏在心裡已經半夜的一句話,趁韓文不在眼前,悄悄問昭君:“二妹,仍舊是你出塞,三妹複回長安這件事,你該告訴她了。
” “我自有道理。
此刻告訴她,徒然引起争辯,無補于事。
” “喔!”林采問說:“你是要召陳将軍宣示了懿旨,再告訴三妹?” “也可以這麼說。
”昭君神秘地一笑:“事實上,宣懿旨時,三妹也不妨在場。
” “這與她什麼相幹?莫非懿旨中也提到了她?” “到時自知。
”昭君笑道:“大姊快睡去吧!回頭有得熱鬧呢!” 午前被喚醒來的昭君,第一件事便是派秀春傳話出去,請匡衡去約陳湯來,聽宣懿旨。
“這可是怪事了。
”陳湯大惑不解:“怎麼還有懿旨?匡公你可知道是什麼事?” “不知道!我也在納悶不過,由長公主帶一道懿旨來,這件事不能算意外。
” “匡公!”陳湯大搖其頭:“我可不去,拜托轉陳長公主,為将在外,怎麼樣也談不上跟皇太後有何關涉。
我可以不必聽宣了。
” “好罷,”匡衡想了一下說:“其實不會有什麼緊要的話,無非叮囑你善為保護長公主而已。
” “正就是為此,我不能聽宣懿旨,因為我保護的是韓文,不是長公主!匡公,你想,我不知道猶可說,知道了,而所保護的不是長公主,豈非變成違旨了?” “這,”匡衡一時無法分辨是非:“這也不緻于那麼嚴重。
” “這樣吧!”陳湯說道:“請匡公先去見長公主,問明究竟。
如果與我無關,我就不去聽宣了。
” “那也好!” 說着匡衡起身而去。
行館都集中在一處,相距甚近,去不多時,匡衡複又回轉,臉上的神色,頗為嚴肅。
“長公主說:是關于出塞的大事。
又說:皇太後面谕:倘或陳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話違抗懿旨,要給他知道:君命固可不受,并沒有準他太後的話亦可不聽。
在邊關固奈何他不得,回到長安,問他可畏廷尉衙門的辦法?” 陳湯伸一伸舌頭,“好厲害!”他說:“既是出塞之事,我就去聽聽。
” 于是相偕來到行館,隻見院子裡已擺設了香案,代州的地方官亦在伺候。
一看匡、陳二人已到,随即通報,請長公主宣旨。
不久,裡面擡出來一架胡床,上面擺着一個錦袱,供在香案後面,全副盛裝的昭君,步履穩重地踏了出來。
面容肅穆地親手解開錦袱。
内中的簡冊,用封泥封固,擊碎封泥,取第一塊簡冊在手中,高聲說道:“聽宣懿旨!” 匡衡、陳湯及所有在場的官員,都跪了下來。
昭君便用清朗的聲音念道:“甯胡長公主傳谕匡衡、陳湯知悉……” 懿旨中說,應呼韓邪國單于之請,以甯胡長公主昭君和親,此是兩國交好,長治久安的大事,無論如何,必須踐約。
除了命匡衡送親以外,并責成陳湯保護出塞,不得違誤,“毋贻君以不孝之名,終天之悔!懔之,懔之!” 俯伏在地的陳湯,聽到前面的那段話,氣憤多于一切,不知道是誰洩露了整個計劃,以緻太後作此令人措手不及的幹預!心裡不斷在想,非将此人找出來,奏明皇帝,治以應得之罪,方解心頭之恨,但聽到最後那幾句話,心頭大震,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擡眼看時,匡衡與他的表情,亦複相似,栗于太後的警告之嚴重,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見此光景,昭君将竹簡放下,同時站到側面說道:“匡少府、陳将軍,請起來!” “是!”兩人同聲答應着,站起身來,面面相觑。
“陳将軍,”昭君問道:“懿旨聽清楚了?” “是的。
” “有何話說?” “我能有什麼話說?皇太後以此相責,就是皇上亦不敢冒這個大不韪。
” “皇太後是為國為民。
”昭君平靜地說:“陳将軍須仰體慈恩。
” 陳湯不答。
隻問:“請長公主告訴我,如今我該怎麼辦?” “懿旨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懿旨是責成陳湯護送昭君至塞外,他當然也知道,所要問的是韓文的出處。
原想昭君會有指示。
此時卻不能不明說了。
“我是指韓姑娘。
” “喔!”昭君很高興地笑道:“皇太後另有一道懿旨,是專為處置我那義妹韓文的。
與陳将軍,亦有關系,應該一起宣!” 說着轉臉吩咐,召韓文來領旨。
韓文已經得到消息,事情起了絕大的變化,心裡亂糟糟地,不知是悲是喜,隻覺得困惑萬分。
正在向林采探詢,未得要領之際,聽說太後特為下達關于她的懿旨,更覺驚異,神色就不免躊躇了。
“快去吧!”林采推着她說:“皇太後一定是因為你吃了一趟辛苦,加恩賞賜什麼,快去,是好消息。
” 林采還隻猜對了一半,加恩固然,卻非有何賞賜。
是贊賞陳湯忠心耿耿,韓文深明大義,特為主婚,将韓文許配陳湯為妻。
竟是這樣一道懿旨,所以在場的人,無不大感意外,亦無不覺得這是世間最有趣的一件事,唯一的例外是韓文,當時,便忍不住嗚咽流涕。
這好像太離奇了,但細想一想便不難明白,是韓文感激涕零之故。
當時林采便趕上去相勸,而另一面匡衡與州官亦笑容滿面地向陳湯緻賀,一時記不起還有長公主在,倒将昭君冷落了。
昭君照預定的步驟,有一件很急需之事,必須即刻交代,便喊一聲:“匡少府!” “匡衡在。
” “請你即刻看管毛延壽。
” “啊!”這下提醒了陳湯。
沒有功夫請示,甚至沒有功夫交代下,急步如飛地迎身則去,怕遲得一步就會讓毛延壽逃走。
” 韓文竟是哭不停了,一開頭是感激涕零而哭,先感激太後,次感激昭君,便是兩場哭。
然後想到昭君出塞,從此再難相見,以及一路黃塵漠漠的苦楚,眼淚越發止不住。
一面哭,一面想,想起在家鄉的父母,心頭又酸又甜,隻是想哭,又想起掖庭的姊妹,為她們委屈,索性替她們哭一哭。
就這樣哭得林采都煩了。
“你哪裡來的那麼多眼淚?” “不要怪她!”昭君攔住她說:“你讓三妹把心裡的傷感委屈,一股腦兒都哭了出來。
往後就是每天都是笑的日子了!” 就這一句話,将韓文剛止住的淚水又引了出來,于是林采又怪昭君。
不過韓文的淚水卻真是流完了,捧着胸,帶些惶恐的聲音說:“大姊、二姊,不好!我心裡空落落地發慌!” “過一會就好了!”昭君想說,打入冷宮的時候,夜夜流淚到天明,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但念頭剛轉,便覺得此話不妥,自然而然地咽了回去。
“我好餓!”韓文又說。
“是哭得累了,”林采說:“這好辦,我有法子治。
” 果然,隻一盂肉羹,便将韓文又餓又累,心裡發慌的毛病都治好了。
怔怔地看着
林采大為懊悔,但無從彌補。
不過,趙美去世已久,悲痛已為時間沖淡,所以沉默了一會,各人皆能自我排遣,以淡淡的落寞的心情,又追憶起掖庭的舊事。
就這樣一直到曙色初現,方始覺察到時光過得好快。
“真要睡了,今天還有好多事。
”昭君将在打瞌睡的秀春、逸秋喚來吩咐:“午前必得把我叫醒了,别忘記!” 到此時候,林采才得有機會将藏在心裡已經半夜的一句話,趁韓文不在眼前,悄悄問昭君:“二妹,仍舊是你出塞,三妹複回長安這件事,你該告訴她了。
” “我自有道理。
此刻告訴她,徒然引起争辯,無補于事。
” “喔!”林采問說:“你是要召陳将軍宣示了懿旨,再告訴三妹?” “也可以這麼說。
”昭君神秘地一笑:“事實上,宣懿旨時,三妹也不妨在場。
” “這與她什麼相幹?莫非懿旨中也提到了她?” “到時自知。
”昭君笑道:“大姊快睡去吧!回頭有得熱鬧呢!” 午前被喚醒來的昭君,第一件事便是派秀春傳話出去,請匡衡去約陳湯來,聽宣懿旨。
“這可是怪事了。
”陳湯大惑不解:“怎麼還有懿旨?匡公你可知道是什麼事?” “不知道!我也在納悶不過,由長公主帶一道懿旨來,這件事不能算意外。
” “匡公!”陳湯大搖其頭:“我可不去,拜托轉陳長公主,為将在外,怎麼樣也談不上跟皇太後有何關涉。
我可以不必聽宣了。
” “好罷,”匡衡想了一下說:“其實不會有什麼緊要的話,無非叮囑你善為保護長公主而已。
” “正就是為此,我不能聽宣懿旨,因為我保護的是韓文,不是長公主!匡公,你想,我不知道猶可說,知道了,而所保護的不是長公主,豈非變成違旨了?” “這,”匡衡一時無法分辨是非:“這也不緻于那麼嚴重。
” “這樣吧!”陳湯說道:“請匡公先去見長公主,問明究竟。
如果與我無關,我就不去聽宣了。
” “那也好!” 說着匡衡起身而去。
行館都集中在一處,相距甚近,去不多時,匡衡複又回轉,臉上的神色,頗為嚴肅。
“長公主說:是關于出塞的大事。
又說:皇太後面谕:倘或陳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話違抗懿旨,要給他知道:君命固可不受,并沒有準他太後的話亦可不聽。
在邊關固奈何他不得,回到長安,問他可畏廷尉衙門的辦法?” 陳湯伸一伸舌頭,“好厲害!”他說:“既是出塞之事,我就去聽聽。
” 于是相偕來到行館,隻見院子裡已擺設了香案,代州的地方官亦在伺候。
一看匡、陳二人已到,随即通報,請長公主宣旨。
不久,裡面擡出來一架胡床,上面擺着一個錦袱,供在香案後面,全副盛裝的昭君,步履穩重地踏了出來。
面容肅穆地親手解開錦袱。
内中的簡冊,用封泥封固,擊碎封泥,取第一塊簡冊在手中,高聲說道:“聽宣懿旨!” 匡衡、陳湯及所有在場的官員,都跪了下來。
昭君便用清朗的聲音念道:“甯胡長公主傳谕匡衡、陳湯知悉……” 懿旨中說,應呼韓邪國單于之請,以甯胡長公主昭君和親,此是兩國交好,長治久安的大事,無論如何,必須踐約。
除了命匡衡送親以外,并責成陳湯保護出塞,不得違誤,“毋贻君以不孝之名,終天之悔!懔之,懔之!” 俯伏在地的陳湯,聽到前面的那段話,氣憤多于一切,不知道是誰洩露了整個計劃,以緻太後作此令人措手不及的幹預!心裡不斷在想,非将此人找出來,奏明皇帝,治以應得之罪,方解心頭之恨,但聽到最後那幾句話,心頭大震,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擡眼看時,匡衡與他的表情,亦複相似,栗于太後的警告之嚴重,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見此光景,昭君将竹簡放下,同時站到側面說道:“匡少府、陳将軍,請起來!” “是!”兩人同聲答應着,站起身來,面面相觑。
“陳将軍,”昭君問道:“懿旨聽清楚了?” “是的。
” “有何話說?” “我能有什麼話說?皇太後以此相責,就是皇上亦不敢冒這個大不韪。
” “皇太後是為國為民。
”昭君平靜地說:“陳将軍須仰體慈恩。
” 陳湯不答。
隻問:“請長公主告訴我,如今我該怎麼辦?” “懿旨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懿旨是責成陳湯護送昭君至塞外,他當然也知道,所要問的是韓文的出處。
原想昭君會有指示。
此時卻不能不明說了。
“我是指韓姑娘。
” “喔!”昭君很高興地笑道:“皇太後另有一道懿旨,是專為處置我那義妹韓文的。
與陳将軍,亦有關系,應該一起宣!” 說着轉臉吩咐,召韓文來領旨。
韓文已經得到消息,事情起了絕大的變化,心裡亂糟糟地,不知是悲是喜,隻覺得困惑萬分。
正在向林采探詢,未得要領之際,聽說太後特為下達關于她的懿旨,更覺驚異,神色就不免躊躇了。
“快去吧!”林采推着她說:“皇太後一定是因為你吃了一趟辛苦,加恩賞賜什麼,快去,是好消息。
” 林采還隻猜對了一半,加恩固然,卻非有何賞賜。
是贊賞陳湯忠心耿耿,韓文深明大義,特為主婚,将韓文許配陳湯為妻。
竟是這樣一道懿旨,所以在場的人,無不大感意外,亦無不覺得這是世間最有趣的一件事,唯一的例外是韓文,當時,便忍不住嗚咽流涕。
這好像太離奇了,但細想一想便不難明白,是韓文感激涕零之故。
當時林采便趕上去相勸,而另一面匡衡與州官亦笑容滿面地向陳湯緻賀,一時記不起還有長公主在,倒将昭君冷落了。
昭君照預定的步驟,有一件很急需之事,必須即刻交代,便喊一聲:“匡少府!” “匡衡在。
” “請你即刻看管毛延壽。
” “啊!”這下提醒了陳湯。
沒有功夫請示,甚至沒有功夫交代下,急步如飛地迎身則去,怕遲得一步就會讓毛延壽逃走。
” 韓文竟是哭不停了,一開頭是感激涕零而哭,先感激太後,次感激昭君,便是兩場哭。
然後想到昭君出塞,從此再難相見,以及一路黃塵漠漠的苦楚,眼淚越發止不住。
一面哭,一面想,想起在家鄉的父母,心頭又酸又甜,隻是想哭,又想起掖庭的姊妹,為她們委屈,索性替她們哭一哭。
就這樣哭得林采都煩了。
“你哪裡來的那麼多眼淚?” “不要怪她!”昭君攔住她說:“你讓三妹把心裡的傷感委屈,一股腦兒都哭了出來。
往後就是每天都是笑的日子了!” 就這一句話,将韓文剛止住的淚水又引了出來,于是林采又怪昭君。
不過韓文的淚水卻真是流完了,捧着胸,帶些惶恐的聲音說:“大姊、二姊,不好!我心裡空落落地發慌!” “過一會就好了!”昭君想說,打入冷宮的時候,夜夜流淚到天明,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但念頭剛轉,便覺得此話不妥,自然而然地咽了回去。
“我好餓!”韓文又說。
“是哭得累了,”林采說:“這好辦,我有法子治。
” 果然,隻一盂肉羹,便将韓文又餓又累,心裡發慌的毛病都治好了。
怔怔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