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第二天一早,昭君一面請上林苑丞親自到長安為她奏報,請求觐見太後,一面不待有何懿旨,便帶着秀春上車了。

     這一去到傍晚才回來。

    雙頰生春,頗有中酒的模樣。

    問起來,果然,是太後賜宴,命宮眷拿玉觥勸酒,不由自主地多喝了些。

     “太後恩準了!”昭君很興奮地說:“大姊,準你伴我一起到雁門。

    回來論功行賞,另有恩命。

    大姊,你倒不妨說,你想要什麼?我還有機會跟太後面奏。

    ” “還有面奏的機會?”林采很注意地問說。

     “是的!”昭君毫不含糊地答說:“動身那一天,太後還要在慈壽宮會見,算是送我的行。

    ” “是的!”林采在想,不知昭君陳奏了什麼,但一定頗中太後的意,是可想而知的。

     “大姊,”昭君笑道:“太後很誇獎你呢!” “喔,”林采自然也綻開了笑容:“太後怎麼說?” “說你很穩重。

    這一次伴我從雁門歸來,立刻放你出宮,而且,還要挑選一個英俊有為的郎官,把你許配給他。

    ” 一聽這話,林采又羞又喜,眼前立刻浮起侍從在皇帝左右,那些服飾鮮明,儀表俊偉的郎官——漢朝的制度,大臣的子弟得“納赀為郎”,在禦前供職。

    所以郎官的家世,無不高人一等。

    蓬門碧玉,托絲蘿于高門,而又出于皇太後的恩命,能有這樣的收緣結果,實在是一無所憾了。

     心裡高高興興地這樣在想,口頭上少不得還要做作一番,“二妹,”她薄嗔似地說:“何苦拿我開玩笑。

    ”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趁早自己物色吧!趁我未出關之前,可以替你代奏。

    ” “越說越得勁了!”林采記在心裡,而亂以他語:“太後還跟你說了些什麼?” “談得很多!”昭君想了半天,毅然決然地說:“大姊,我給你看樣東西。

    ” 這樣東西是連秀春、逸秋都不能看的。

    昭君将她們兩人遣走,親自去關了殿門,才将放在手邊的一個錦袱解開,裡面是黃絲繩所紮的一個木簡。

     “是敕命!” “輕點、輕點!”昭君急忙攔住她。

     “二妹,你見了皇上了?” “沒有啊!”昭君詫異地:“大姊,你何出些言?” “我是說,這敕命——” “喔!”昭君搶着說:“這是懿旨。

    太後親筆寫了第一次的懿旨。

    ” “給誰的?” “你想呢?” “我想不出,總不會是給二妹你的吧?” “雖不是給我的,卻與我相關,是給陳将軍的。

    寫得很好。

    可惜已用‘封泥’緘識了,不然我可以拿給你看看。

    ” “你隻告訴我好了。

    ”林采問說:“必是不準陳将軍攔阻你出關?” “意思是這樣的意思,不過說得很婉轉,最後有句話很重。

    陳将軍大概不能不聽。

    ” “懿旨雖可抵消皇上的诏令,不過,二妹,你要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何況是太後給外臣的懿旨?” “太後給外臣的懿旨,說來不大合禮,不過事非得已,陳将軍亦不會膠柱鼓瑟。

    ” “隻要二妹有這個自信就可以了。

    ” “我的自信,出自最後的一句話:‘毋贻君以不孝之名、終天之恨!’” “終天之恨?”林采大吃一驚:“皇上的終天之恨,不就是老太後賓天了嗎?” “太後的說法,正是如此。

    如果陳将軍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借口,擅動幹戈,太後憂急憤懑,因則成疾,竟緻不起。

    大姊,你倒想想,這是闖的多大的一場禍?” 林采有些心驚肉跳,“這可是太嚴重了!”她說:“陳将軍決不敢再出關了!” “正是,我想他亦不敢冒這個天下的大不韪。

    ” “可是!”林采仍有些不放心:“陳将軍的性情剛強。

    萬一一意孤行,可又怎麼處?” 昭君微笑不語。

    眼中又充滿了那種難以形容的喜悅,帶着點憧憬、帶着點狡猾,竟不知她是想到了什麼? “二妹”林采有些失望:“我也算是會猜心思的,哪知道這會兒竟一點都摸不着邊!” “大姊,你先納悶些日子,将來會有補償。

    ” “好吧,我不知道你說些什麼,反正不想問了。

    言歸正傳,說陳将軍吧!” “你不說他性情剛烈嗎?大姊,我有把握,把他的百煉鋼化作繞指柔。

    ” “當然!二妹你做得到,可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