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傳懿旨召見,韓文的蹤迹說不定就會洩露,勢必反引起軒然大波。
這便怎麼處? 急切之間,想不出閃爍避之方。
而像這樣的垂問,應該毫無難答的道理。
如果猶豫不答,立刻就會引起太後的懷疑,後果十分嚴重。
因此,她還是硬着頭皮,據實回答:“一個叫林采,一個叫韓文。
” “呃!”太後問皇後說道:“你派人去看一看,倘或這兩個人,人才不見得出色,不如就放了出去!” “是!” “還有呐?”太後又問。
“已兩蒙恩典。
”昭君答說:“再不敢濫叨慈恩。
” “也罷!好在還有幾天,你想起來再告訴我。
” “是!皇太後恩寵格外,昭君粉身難報。
” “再别說報答不報答的話!”太後忽然歎口氣:“是你命薄,又何嘗不是我的福薄!” 昭君大吃一驚,急急問說:“皇太後何出此言?” “如果我的福氣好,應該生你這麼一個女兒。
” 這話,即令不是出于本心,亦足以使昭君感動得熱淚雙流,幾乎嗚咽出聲。
皇太後一回宮便下了一道懿旨,賜王襄夫婦绮羅、珍玩、滋補養老的藥物,而且特派掖庭令伴送王襄夫婦至上林苑暫住,以便與昭君叙親子之情。
這是逾分的恩寵。
王襄夫婦的感激之情,圖報之念,蓋沒了愛女所将遠離,永難再見的悲傷。
尤其是老母的轉變,使得昭君驚異不止。
“我也認命了,老太後這麼擡舉我,逼得我們隻好舍了親生女兒。
”王夫人這樣對林采說:“我當然很難過,不過不知道怎麼,隻要一想起太後的恩典,我心裡的想法就變過了,唯恐我家昭君出了什麼差錯。
失了父母的面子!所以如今我隻是勸昭君,事到如今,唯有往寬處去想。
林姑娘,照你看,我家昭君是不是一直覺得委屈?” “委屈之心是難免的。
不過昭君妹妹,最識大體,伯母放心好了!” 連林采都不能不這麼說了,昭君愈覺雙肩沉重,幾乎夜不成眠。
輾轉反側,思前想後,終于下了決心。
她悄悄起身,推着林采的身子喊:“大姊,大姊!” 林采倏地驚醒,映着月色,看昭君的臉上,有着一種出奇肅穆的神色,心裡才安穩下來。
“大姊,我想通了。
”她說:“我還是應該照我的初衷去行事。
” “初衷?”林采實在不敢确定她這兩個字的涵義。
“二妹,我不知道你的所謂初衷,是指哪個時候而言?” “大姊,這話問得好。
”昭君微仰着臉一面想,一面說:“在家鄉初奉恩命時,說實話,當然希望能出人頭地。
但後來了解了和番一事,關系邊險甯靜,百姓平安,我就甯願自己受苦,隻求兩國無事了!” “原來你的初衷是指這件事!”林采不信地問:“那麼,二妹,你不是又改了主意,要推翻陳将軍整個計劃吧?” “不是我要推翻他的計劃,隻是他的計劃可以用不着了!” “此話怎麼講?” “我遵懿旨。
”昭君開始有些激動了:“事情很明顯地擺在那裡。
如果我悄悄自雁門去而複返,何可為人?” “這,二妹你過慮了,說閑話的人,或許不免。
但何能理得他們那許多?” “不!為人立身處世,總要站得住腳。
我如果不出塞,便無立足之地。
大姊,你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何能為人?” 這說得太嚴重了!林采駭然。
“二妹!”她說:“你何苦這樣子苛責自己?” “決不是苛責。
大姊,你聽我說給你聽——” 昭君以為許了太後,一心為國,要做到和番的一個“和”字。
其實根本就不打算這麼做。
口是心非,不但不忠,甚至還犯了欺罔的大罪。
其次,仰體親心為孝。
如今連一向舍不得骨肉分離的老母,都期望看她能善以自處,上報慈恩。
倘如去而複返,有失雙親本心,何能謂之為孝?而且這一回來,必是飽受譏諷,辱及父母。
父母又覺得對不起太後的恩賜,中懷耿耿,寝食難安。
不孝之罪,何可輕逭? 至于此去,如照陳湯的計劃,眼前或可無事。
但呼韓邪内心不服,一有機會,便圖報複,倒楣的是百姓。
倘或陳湯的計劃,不能順利達成,勢必引起争戰。
呼韓邪大舉入侵,兵連禍結,害慘了百姓,自然是不仁。
“二
這便怎麼處? 急切之間,想不出閃爍避之方。
而像這樣的垂問,應該毫無難答的道理。
如果猶豫不答,立刻就會引起太後的懷疑,後果十分嚴重。
因此,她還是硬着頭皮,據實回答:“一個叫林采,一個叫韓文。
” “呃!”太後問皇後說道:“你派人去看一看,倘或這兩個人,人才不見得出色,不如就放了出去!” “是!” “還有呐?”太後又問。
“已兩蒙恩典。
”昭君答說:“再不敢濫叨慈恩。
” “也罷!好在還有幾天,你想起來再告訴我。
” “是!皇太後恩寵格外,昭君粉身難報。
” “再别說報答不報答的話!”太後忽然歎口氣:“是你命薄,又何嘗不是我的福薄!” 昭君大吃一驚,急急問說:“皇太後何出此言?” “如果我的福氣好,應該生你這麼一個女兒。
” 這話,即令不是出于本心,亦足以使昭君感動得熱淚雙流,幾乎嗚咽出聲。
皇太後一回宮便下了一道懿旨,賜王襄夫婦绮羅、珍玩、滋補養老的藥物,而且特派掖庭令伴送王襄夫婦至上林苑暫住,以便與昭君叙親子之情。
這是逾分的恩寵。
王襄夫婦的感激之情,圖報之念,蓋沒了愛女所将遠離,永難再見的悲傷。
尤其是老母的轉變,使得昭君驚異不止。
“我也認命了,老太後這麼擡舉我,逼得我們隻好舍了親生女兒。
”王夫人這樣對林采說:“我當然很難過,不過不知道怎麼,隻要一想起太後的恩典,我心裡的想法就變過了,唯恐我家昭君出了什麼差錯。
失了父母的面子!所以如今我隻是勸昭君,事到如今,唯有往寬處去想。
林姑娘,照你看,我家昭君是不是一直覺得委屈?” “委屈之心是難免的。
不過昭君妹妹,最識大體,伯母放心好了!” 連林采都不能不這麼說了,昭君愈覺雙肩沉重,幾乎夜不成眠。
輾轉反側,思前想後,終于下了決心。
她悄悄起身,推着林采的身子喊:“大姊,大姊!” 林采倏地驚醒,映着月色,看昭君的臉上,有着一種出奇肅穆的神色,心裡才安穩下來。
“大姊,我想通了。
”她說:“我還是應該照我的初衷去行事。
” “初衷?”林采實在不敢确定她這兩個字的涵義。
“二妹,我不知道你的所謂初衷,是指哪個時候而言?” “大姊,這話問得好。
”昭君微仰着臉一面想,一面說:“在家鄉初奉恩命時,說實話,當然希望能出人頭地。
但後來了解了和番一事,關系邊險甯靜,百姓平安,我就甯願自己受苦,隻求兩國無事了!” “原來你的初衷是指這件事!”林采不信地問:“那麼,二妹,你不是又改了主意,要推翻陳将軍整個計劃吧?” “不是我要推翻他的計劃,隻是他的計劃可以用不着了!” “此話怎麼講?” “我遵懿旨。
”昭君開始有些激動了:“事情很明顯地擺在那裡。
如果我悄悄自雁門去而複返,何可為人?” “這,二妹你過慮了,說閑話的人,或許不免。
但何能理得他們那許多?” “不!為人立身處世,總要站得住腳。
我如果不出塞,便無立足之地。
大姊,你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何能為人?” 這說得太嚴重了!林采駭然。
“二妹!”她說:“你何苦這樣子苛責自己?” “決不是苛責。
大姊,你聽我說給你聽——” 昭君以為許了太後,一心為國,要做到和番的一個“和”字。
其實根本就不打算這麼做。
口是心非,不但不忠,甚至還犯了欺罔的大罪。
其次,仰體親心為孝。
如今連一向舍不得骨肉分離的老母,都期望看她能善以自處,上報慈恩。
倘如去而複返,有失雙親本心,何能謂之為孝?而且這一回來,必是飽受譏諷,辱及父母。
父母又覺得對不起太後的恩賜,中懷耿耿,寝食難安。
不孝之罪,何可輕逭? 至于此去,如照陳湯的計劃,眼前或可無事。
但呼韓邪内心不服,一有機會,便圖報複,倒楣的是百姓。
倘或陳湯的計劃,不能順利達成,勢必引起争戰。
呼韓邪大舉入侵,兵連禍結,害慘了百姓,自然是不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