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妹連翩而至了,便即起身,肅然等待。

     “長公主到!”逸秋揭帷輕喊。

     陳湯不知該如何自稱,隻好低聲說道:“拜見長公主。

    ” 擡頭看時,陳湯頓有目眩神迷之感,隻覺得昭君豔光照人,不敢逼衆。

    就這刹那間,他一直存在心底的一種困感,風流雲散,消失得幹幹淨淨了。

     他以前沒有見過昭君,所以不能想像,為什麼萬乘天子會為一個女人颠倒如此?竟而不惜大舉兵戎。

    此刻他明白了,隻要設身處地去想一想,他自己也會這樣去做。

     “長公主、陳将軍、大姊,請坐!” 由于韓文的聲音,陳湯才發覺還有一陌生的麗人。

    豐容盛節,穩重沉靜,心知即是林采,便深深低首,作為緻禮。

     “三妹,”昭君指着席位說:“相去太遠交談不便。

    我想陳将軍是皇上所倚重信任的大将,而且此時此地亦不須避什麼嫌疑,不如接席而坐。

    你看可使得?” “我跟長公主同感。

    ” “既如此,”昭君微笑着說:“請陳将軍自己動手吧!” “是!”陳湯将客位的一方錦席,移近主位——主位是居中,林采與韓文一左一右相陪。

    雖說接席,主客雙方仍有五、六尺的距離。

     “久聞陳将軍英名蓋世,今天能識面,亦是一大快事。

    ”昭君從容地寒暄着。

     “長公主誇獎了。

    ”陳湯是軍人的風格,開門見山地轉入正題:“呼韓邪無禮,陳湯受命,加以膺懲,但此行由于種種限制,不能不秘密行事。

    成敗系于彼此的合作是否密切,因而奉旨來向長公主及韓姑娘,陳述此行的一切細節,倘或詞不達意,有欠明晰,請長公主及韓姑娘不必客氣,盡量詢問。

    ” “是的。

    這是無須客氣的事,不過,我們亦希望陳将軍明白,此去我們全在鼎力保護之下,應該怎麼做,陳将軍不妨視如軍令下達,千萬不必有所顧忌,免得誤了大事。

    ” “長公主這樣子說,陳湯就更有信心了!” “那再好不過。

    就請細細說吧。

    ” 先說韓文。

    而陳湯一開始便覺得礙口。

    因為照計劃,須他先帶着韓文悄悄趕到雁門關去埋伏,以便出關之時,暗中與昭君相換。

    而一男一女,欲求行蹤隐秘,旅途方便,莫如扮作夫婦,兄妹同行,有時亦不免不便,譬如住處,兄妹同宿一室,終覺于禮不合,夫婦則不僅同室,同榻亦自不妨。

    這樣處處就都方便了。

     但要說與韓文扮作夫婦,這話便覺礙口,所以期期艾艾地,一上來就有受窘的感覺,語言也就越發遲鈍。

     畢竟還是韓文爽朗,“陳将軍的意思是,要拿我當妻子?”她問。

     這又太爽朗了,開口大有語病。

    陳湯急忙頓首答說:“不敢不敢,我是說,為求行動方便隐秘,請韓姑娘權且扮為拙荊。

    ” “可以。

    ” 有了一個開頭,話就好說了。

    “韓姑娘,我告罪在先。

    ”他說:“夫婦之間,說話行動都很随便,為求逼真,也許我有得罪韓姑娘的地方,請韓姑娘切切記住,不可認真,否則露了馬腳,一着錯,滿盤輸。

    ” “我知道,這不消陳将軍囑咐。

    ” “不但我如此,要請韓姑娘亦如此,隻是我拿韓姑娘當妻子,韓姑娘不拿我當丈夫,還是會有破綻。

    ” 這就難了!韓文未曾出嫁,不知如何侍奉丈夫?雖然“周禮”上說得很詳細,但也不是一時學得會的,就算學會了,對一個素昧平生的男子,又如何做得出妻子的模樣? 念頭轉到這裡,不由得擡眼去看陳湯。

    這一看的心情,自然是極微妙的,因而陳湯在她眼中,也就不同了。

    三十多歲年紀,兩道極濃的劍眉,一雙炯炯的眸子,鼻直口方,皮膚黑得發亮,不但英武,而且英俊。

    得婿如此,應該可以心滿意足。

     怎會有這樣的想法?韓文羞慚地在心裡自責,臉上頗有些不自在,昭君與林采都發覺了,看她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知道她心裡的為難,都有不忍之心。

     于是昭君說道:“陳将軍,我這妹妹,心思最靈敏。

    到時候她一定知道,怎麼樣才裝得像,這一點請陳将軍放心。

    我想隻要陳将軍多費心,随處為她掩飾,想來不緻會露出破綻。

    ” 陳湯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免強人所難,隻好這樣答說:“但願如此!” 他們這樣一折沖,将韓文的窘态遮了過去,恢複常态,便又問道:“請問陳将軍,出國以後,是坐車還是騎馬?” “先坐車,”昭君代為回答:“一入沙漠,隻有騎馬。

    ” “這就要好好想一想了。

    ”韓文說道:“車有車帷,可以不讓人識面。

    在馬上,可讓誰都看得清清楚楚,會不會發現換了人呢?” “韓姑娘顧慮得極是。

    ”陳湯答說:“整個計劃,就是這上頭不夠完美。

    不過,我仔細想過,隻要步驟周密,行動小心,亦自不妨。

    ” 這下面的解說,便與昭君亦有極大的關系了。

    照陳湯的設計,昭君登車,隻須讓毛延壽看清楚。

    中途盡量不露面,但至雁門關時,又須毛延壽再見一次,及至一出了關,可以先遣毛延壽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