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找到一處了。
“婢子以為宣曲宮之南的扶荔宮,最堪流連。
” “你很會挑!”皇帝微笑着表示嘉許:“此宮是元鼎六年,破了南越以後所修,内多奇草異木,可惜,荔枝始終沒有種活。
如今,就賜你住扶荔宮。
” 原來問她喜愛何處的用意在此!韓文喜出望外,笑盈盈地上拜:“蒙皇上厚恩,榮耀無比。
” “好好去吧!過幾天我再把你接來談談。
” 于是韓文拜辭皇帝,由周祥領着出殿。
等孫鎮迎了上來,周祥将皇帝的話,一一交代清楚,很客氣地向韓文說道:“韓姑娘請當心,夜深天寒,着了涼不是耍的。
” 孫鎮卻納悶,第一、皇帝何以不留韓文侍寝?第二、如說韓文忤旨,卻又何以有這樣的厚賜?第三、既有如此厚賜,又何以不賜封号?而以掖庭女子,賜住上林苑扶荔宮,也是件于禮制不合,情理不通的事。
不過,有一點他是想通了,韓文很受皇帝的重視,因此,他亦格外巴結,親自照料她上車,然後領了作為天子使者身份的節,騎馬先到城門校尉的廨署,宣旨開城,順便要了一隊兵,火炬輝煌,馬蹄奔騰,将韓文護送到上林苑。
那一隊兵有二十多人,二十多枚火炬照耀,目标很大。
上林苑的監丞得報,以為皇帝深夜駕到,來看昭君,急忙起身, 束具紮帶,迎将出來,不道卻是韓文。
“監丞,”孫鎮将手中的節一揚:“看到了沒有?” “原來是欽使!”監丞跪下答說:“聽宣聖旨。
” “奉旨:賜掖庭女子韓文住扶荔宮。
” “遵旨。
”監丞站起身來,有些茫然。
“你趕快把扶荔宮收拾出來!” “不必、不必!”韓文急忙攔着孫鎮的話說:“等明天再收拾。
今夜,我仍住在宣曲宮好了。
” “是、是!”監丞躬身說道:“不必下車,徑駛宣曲宮好了。
” “請你不用管我。
”韓文指着士兵們說:“他們都辛苦了,請你酒食慰勞,明天我自送一切費用給你。
” “這不消韓姑娘費心,照例要接待的,小事、小事!” “小事”當然交給手下去辦。
監丞的“大事”是護送韓文到宣曲宮。
孫鎮亦是如此,盡管韓文一再辭謝,而他堅持要将她送到宣曲宮,當面交代給昭君,才算達成皇帝交付的任務。
于是車聲辘辘,沿着昆明池向西而去。
到得宣曲宮,已是曙色初現。
昭君與林采都正好夢方酣,為宮女喚醒,急切間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急急披衣出迎,看到韓文滿面春風,方始安心。
“怎麼在這時候,突然回來?”昭君問道:“莫非……” “二姊,”韓文搶着說:“一切都等回頭細談。
如今請二姊先接見掖庭令,他有話面陳。
” 于是昭君重新穿着整齊,方始出見。
一看孫鎮持着節,立即又轉到下方,準備跪聽宣旨。
“沒事、沒事!”孫鎮趕緊解釋:“孫鎮持節為使,與長公主無關,隻是以掖庭令的身份,來向長公主複命,韓姑娘未蒙皇上留下,所以我仍舊護送她回上林苑。
不過,韓姑娘雖未留在宮中,卻另有恩命,孫鎮順便來報喜。
”接着,他将皇帝對韓文的賞賜,說了一遍。
昭君有着意外的驚喜,向孫鎮及監丞道了謝。
等他們一走,随即趕到韓文哪裡,隻見一屋子的人——都是來趕熱鬧的宮女,看見長公主來了,一個個逡巡退去,隻剩下林采及奉命為韓文執役的兩名宮女了。
“三妹,恭喜,恭喜!”昭君含笑道賀:“想來奏對稱旨,今天必還有賜封的後命。
” “不!二姊,不會有的。
” 韓文一面卸妝,一面細談與皇帝見面的情形。
林采與昭君都十分驚異。
尤其是昭君,想不到她對匈奴的了解,竟比自己還多。
“事到今天,情勢才算明顯,将來的一切,大緻就是這個樣子!”林采說道:“我們姊妹三個,大概還有七八個月的團聚。
良辰無多,不要辜負才好。
” 昭君同意她的說法——開春就會用兵,奏凱議和,總在初夏時分可以獲得化幹戈為玉帛的結果。
然後新涼天氣,送韓文出塞,算起來确是隻有七八個月的團聚。
“大姊,”昭君感動而不安地說:“三妹這樣替我設想,我真不知何以為報?” “倒也不是全為二妹,”林采另有看法:“三妹是一片報國的忠忱。
” 不管她是忠君報國,還是為了成全昭君,反正自願作寒荒萬裡之行這件事,即以須眉而言,勇氣亦為常人所不及,何況巾帼?至于姊妹情深,一别恐永難再見,離愁特重。
唯有在這七八月的聚首之中,盡量相慰,更是林采與昭君共有的感覺。
因此,這兩個做姊姊的人,從這天起,幾乎與韓文寝食不離,形影相共。
“婢子以為宣曲宮之南的扶荔宮,最堪流連。
” “你很會挑!”皇帝微笑着表示嘉許:“此宮是元鼎六年,破了南越以後所修,内多奇草異木,可惜,荔枝始終沒有種活。
如今,就賜你住扶荔宮。
” 原來問她喜愛何處的用意在此!韓文喜出望外,笑盈盈地上拜:“蒙皇上厚恩,榮耀無比。
” “好好去吧!過幾天我再把你接來談談。
” 于是韓文拜辭皇帝,由周祥領着出殿。
等孫鎮迎了上來,周祥将皇帝的話,一一交代清楚,很客氣地向韓文說道:“韓姑娘請當心,夜深天寒,着了涼不是耍的。
” 孫鎮卻納悶,第一、皇帝何以不留韓文侍寝?第二、如說韓文忤旨,卻又何以有這樣的厚賜?第三、既有如此厚賜,又何以不賜封号?而以掖庭女子,賜住上林苑扶荔宮,也是件于禮制不合,情理不通的事。
不過,有一點他是想通了,韓文很受皇帝的重視,因此,他亦格外巴結,親自照料她上車,然後領了作為天子使者身份的節,騎馬先到城門校尉的廨署,宣旨開城,順便要了一隊兵,火炬輝煌,馬蹄奔騰,将韓文護送到上林苑。
那一隊兵有二十多人,二十多枚火炬照耀,目标很大。
上林苑的監丞得報,以為皇帝深夜駕到,來看昭君,急忙起身, 束具紮帶,迎将出來,不道卻是韓文。
“監丞,”孫鎮将手中的節一揚:“看到了沒有?” “原來是欽使!”監丞跪下答說:“聽宣聖旨。
” “奉旨:賜掖庭女子韓文住扶荔宮。
” “遵旨。
”監丞站起身來,有些茫然。
“你趕快把扶荔宮收拾出來!” “不必、不必!”韓文急忙攔着孫鎮的話說:“等明天再收拾。
今夜,我仍住在宣曲宮好了。
” “是、是!”監丞躬身說道:“不必下車,徑駛宣曲宮好了。
” “請你不用管我。
”韓文指着士兵們說:“他們都辛苦了,請你酒食慰勞,明天我自送一切費用給你。
” “這不消韓姑娘費心,照例要接待的,小事、小事!” “小事”當然交給手下去辦。
監丞的“大事”是護送韓文到宣曲宮。
孫鎮亦是如此,盡管韓文一再辭謝,而他堅持要将她送到宣曲宮,當面交代給昭君,才算達成皇帝交付的任務。
于是車聲辘辘,沿着昆明池向西而去。
到得宣曲宮,已是曙色初現。
昭君與林采都正好夢方酣,為宮女喚醒,急切間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急急披衣出迎,看到韓文滿面春風,方始安心。
“怎麼在這時候,突然回來?”昭君問道:“莫非……” “二姊,”韓文搶着說:“一切都等回頭細談。
如今請二姊先接見掖庭令,他有話面陳。
” 于是昭君重新穿着整齊,方始出見。
一看孫鎮持着節,立即又轉到下方,準備跪聽宣旨。
“沒事、沒事!”孫鎮趕緊解釋:“孫鎮持節為使,與長公主無關,隻是以掖庭令的身份,來向長公主複命,韓姑娘未蒙皇上留下,所以我仍舊護送她回上林苑。
不過,韓姑娘雖未留在宮中,卻另有恩命,孫鎮順便來報喜。
”接着,他将皇帝對韓文的賞賜,說了一遍。
昭君有着意外的驚喜,向孫鎮及監丞道了謝。
等他們一走,随即趕到韓文哪裡,隻見一屋子的人——都是來趕熱鬧的宮女,看見長公主來了,一個個逡巡退去,隻剩下林采及奉命為韓文執役的兩名宮女了。
“三妹,恭喜,恭喜!”昭君含笑道賀:“想來奏對稱旨,今天必還有賜封的後命。
” “不!二姊,不會有的。
” 韓文一面卸妝,一面細談與皇帝見面的情形。
林采與昭君都十分驚異。
尤其是昭君,想不到她對匈奴的了解,竟比自己還多。
“事到今天,情勢才算明顯,将來的一切,大緻就是這個樣子!”林采說道:“我們姊妹三個,大概還有七八個月的團聚。
良辰無多,不要辜負才好。
” 昭君同意她的說法——開春就會用兵,奏凱議和,總在初夏時分可以獲得化幹戈為玉帛的結果。
然後新涼天氣,送韓文出塞,算起來确是隻有七八個月的團聚。
“大姊,”昭君感動而不安地說:“三妹這樣替我設想,我真不知何以為報?” “倒也不是全為二妹,”林采另有看法:“三妹是一片報國的忠忱。
” 不管她是忠君報國,還是為了成全昭君,反正自願作寒荒萬裡之行這件事,即以須眉而言,勇氣亦為常人所不及,何況巾帼?至于姊妹情深,一别恐永難再見,離愁特重。
唯有在這七八月的聚首之中,盡量相慰,更是林采與昭君共有的感覺。
因此,這兩個做姊姊的人,從這天起,幾乎與韓文寝食不離,形影相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