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會相信?” 這無異刺他幼稚。

    呼韓邪心頭惱火,沉下臉來說:“老毛,你好沒道理!看得我也不過三歲的小孩,是不是?” “是的。

    ” “什麼?”呼韓邪大怒。

    一掌便掃了過去。

     那一掌掃着,毛延壽的半邊臉會發腫。

    而他敢捋此胡須,自然早有防備,身子一閃,躲開兩步不慌不忙地說道:“單于,你聽我說個道理。

    如果不對,你再揍我也不遲。

    ” “哼!我也不揍你。

    你如果說得沒理,我讓匡衡把你領回去。

    ” “好!我說的道理,單于如果聽不進去,也就相處不下去了,不走何等?”毛延壽說:“單于,我先請問你一句話,既然明妃是明妃、昭君是昭君,明妃何用撤除封号?” “你不聽匡衡說了嗎,為的是怕我誤會。

    ” “這就怪了!如果與昭君無幹,單于誤會些什麼?換了我,一定這樣答複:明妃不是昭君,昭君住在上林苑待嫁。

    不信,你自己來看。

    至于明妃,姓甚名誰,何方人氏,有冊封的诏書為憑。

    何得妄加幹渎?單于,那時候不怕他不自己乖乖認錯!” 呼韓邪不作聲。

    想來想去,他的話駁不倒,内心怕真的有蹊跷。

     “單于,我把他們的用心說給你聽吧,明妃就是昭君,暫撤封号,是要看你單于态度。

    如果息事甯人,馬馬虎虎算了。

     他們樂得把假昭君送了來,真昭君仍舊封妃。

    倘或單于一發狠,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 “怎麼不同?” “單于,你倒想想匡衡的話!你發一發脾氣,把我老毛給你送回來了。

    再發一發脾氣,把明妃的封号撤消了。

    單于啊單于,你的脾氣真管用。

    ” “原來發脾氣有那麼大的好處!”呼韓邪失聲說道:“我自己還覺得過分了呢!” “一點都不過分,”毛延壽很起勁地說:“旁觀者清,什麼都瞞不過我老毛。

    單于,你該大大再發一回脾氣。

    一發,準保天下第一美人,歸你的懷抱。

    ” 呼韓邪沉吟了好一回,終于下了決心,“好,”他說:“再大大地發他一回脾氣!” 牛皮帳外大雪紛飛,帳内溫暖如春,匡衡先還有點拘束,因為胡婦行酒,未語先笑。

    而且勸作“不中規矩”,肌膚相觸,不算回事,這在講禮法的匡衡看來,是一件很令人受窘的事。

     可是新釀的青稞酒,幾杯下肚,肥腴的燒羊肉,補充了精力之後,他的心境不同了,想起淳于髡所說的“一鬥亦醉,一石亦醉”的不同境界。

    油然而起放浪形骸的欲望,同時因為爐火熾旺,身上燠熱難受,索性卸去長衣,換了胡裝的短服,擁着胡婦,歡然快飲了。

     可惜言語不通,未免煞風景。

    舉座所可交談的,隻是呼韓邪與胡裡圖,因而他想起一個人,“毛延壽呢?”他問。

     “毛延壽水土不服,也怕冷。

    ”呼韓邪說:“我送他到比較暖和的地方養病去了。

    ” “喔!”匡衡趁機說道:“既然他水土不服,不如我把他帶了回去。

    ” “那怕不行,”呼韓邪說:“他住的地方,得好幾天路程,恐怕趕不及。

    匡少府,你預備哪一天回去?” “隻要單于歇兵和好,我随時可以走。

    ” “歇兵和好也容易,”呼韓邪說:“我暫時不動手,等他們把甯胡長公主送來。

    ” “當然,當然!”匡衡立即接口:“我一回去就奏聞皇上,擇吉啟程,将甯胡長公主連一份極豐厚的嫁妝,一起送來。

    說不定,我還要走一趟。

    ” “辛苦,辛苦!感激不盡。

    不過,匡少府,你總知道甯胡長公主姓甚名誰?”說至這裡,呼韓邪的臉色一變,“煩你上覆太後,把真昭君送來成親,萬事皆休。

    不然,哼!哼!” 這一下,将匡衡的酒興绮念,一掃而空。

    推開陪酒的胡婦,雙手按在膝上,正色問道:“單于,為何出此要挾之言?” “這不算要挾,我隻是重信用,要讨回公道。

    ” 匡衡暫不作聲。

    因為心中怒氣難平,怕語言決裂,無法轉圓。

    歇了好一會,方始開口,但話中仍有悻悻然之意。

     “單于,我就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昭君不可!昭君死了呢,莫非你就不要别的婦人了?” “死了我也要!”呼韓邪脫口相答:“既然昭君已許婚給我,死了也要埋在我這兒。

    ” 說出這樣的話,言盡意決,再無磋商的餘地了。

    匡衡憤極反笑,“好,好,呼韓邪單于,”他端起酒說:“今天你替我接風,可也是餞行。

    多謝多謝,哈、哈!” 大笑聲中,匡衡喝幹了酒,起身向帳外便走。

     箫聲嗚咽,淡月溶溶,昭君左右的宮女,這一夜都有這麼一種恍恍惚惚的感覺,不辨是春是秋。

     “别再吹了吧!”逸秋低聲自語,仿佛禱告似地:“吹得人心都酸了。

    ” 但箫聲卻越發凄清激越了。

    随風飄度,引來冉冉一盞紅燈,跟在燈後的是皇帝。

     “皇上――” “别作聲,”皇帝輕喝:“你們别管我,我是聽箫來的。

    ” 逸秋與一起接駕的女伴,輕答一聲:“是!”悄悄退在一旁。

     皇帝示意周祥掩蔽燈光,自己站在花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