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烽火台一個接一個,燃起狼糞,黃濁的狼煙,直沖半天。
烽煙起了! 是由北面來的警報!除卻呼韓邪興兵,還有誰呢?石顯驚疑莫釋,但敵人侵犯的大事,不敢隐瞞延誤,随即入朝面奏。
“有這樣的事,”皇帝憤怒多于一切:“呼韓邪真是在自速其死了。
” “臣亦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
”石顯答說:“第一,呼韓邪方有書信到來,不等回音,便即興兵,于理不合;第二,呼韓邪應該自己度德量力,何敢與天朝為敵?” “那麼烽煙莫非有誤?” “烽煙不可能出錯誤的。
” “那就是了,邊關一定有警,呼韓邪居然敢如此無禮!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下令:“召集廷議!” 其時朝中大臣,都已獲知警報。
但都不大能信其為真實,因為想來想去,呼韓邪沒有理由稱兵犯境。
及至跟石顯見了面,得知有此一封要挾的書信,才恍然事出有因了。
廷議的氣氛當然很沉重。
皇帝尤其顯得激動。
連連拍着禦案,厲聲說道:“呼韓邪欺人太甚,不想想我漢朝幫過他多麼大的忙,竟敢無故侵犯,你們大家看,應該怎麼懲治他?” 群臣相顧無言,都覺得這是必須慎重考慮的一件事。
“石顯,”皇帝指名問道:“你怎麼說?” ‘臣以為,”石顯慢吞吞地答說:“和戰大計,總要先請皇上裁定。
戰是戰的辦法,和是和的打算。
” “哪裡談得到和字?當然要發兵迎頭痛擊!” “啟奏皇上,”馮野王又忍不住了:“發兵一事,不可輕言,自古兵兇戰危。
而且,似乎師出無名。
” 最後一句話又觸怒了皇帝,“什麼叫師出無名?匈奴打過來,我們發兵抵擋,這叫師出無名嗎?” 馮野王正要申辯,匡衡拉了他一把,示意勿言,然後他平靜地說:“發兵禦敵,理所當然。
不過,事先沒有準備,戰事就沒有把握,臣以為能和得下來,還是以和為貴。
” “這還像一句話。
”皇帝的氣消了些。
“皇上既如此垂谕,臣以為今日廷議,應以談和為主。
” “不是談和為主,是談和為先。
”皇帝氣憤地說:“呼韓邪有無理要求,我絕不能答應。
” “皇上的意思是,呼韓邪如果能收回天理的要求,就可以和得下來?” “對了!不過,備戰還是要加緊。
那樣子,和不下來,也不要緊。
” “是,是!”石顯緊接着皇帝的話說:“如今是備戰求和。
” “不錯!”皇帝格外回重語氣:“備戰求和!” 這四個字,便成了對付呼韓邪興兵的方針。
石顯以宰相的地位,無形中主持廷議,到此時開始談實際的行動。
“大計已定!”他說:“請皇上先指派談和的專使!” “大鴻胪職司列邦交涉。
”匡衡提議:“臣請以馮野王充任專使!” 皇帝不答,隻搖搖頭。
否定了匡衡的建議,卻不說理由。
顯然的,是他個人對馮野王不滿。
“臣舉少府匡衡!” 對石顯的舉薦,匡衡不願接受。
但皇帝卻搶在他前面說道:“匡衡,你不許推辭!你跟呼韓邪去說,隻要他收回無理的要求,别的都好商量。
不過喪權辱國的條件,絕不能接受。
” “是!”匡衡無奈,隻好再拜受命:“微臣遵旨。
” “至于備戰之責,石顯無可旁貸。
” “是!”石顯早已料到,這個責任必落在自己頭上。
所以答奏之語,亦早就想好了:“調兵遣将,征發糧秣,其事甚緊,容臣另行上奏。
” 皇帝也知道,軍事機密,不宜付諸廷議。
所以傳旨退朝,但卻留下石顯在禦書房中密議。
陳湯是已經發文書去宣召了。
調兵現成,亦沒有什麼可商量的,所要研究的第一件大事是軍費籌劃調度。
這一點石顯亦是胸有成竹。
國家财用,歸大司農及少府職掌。
少府握有山澤之利,尤為重要,石顯保薦匡衡出使,用意就在希望兼攝少府,一掌财權,便有許多好處。
而皇帝卻想不到他有私心,隻覺得石顯負責戰備,為了調度軍費便利,兼攝少府是順理成章的事。
“皇上請放心!”石顯很起勁地:“足食足兵,臣有把握。
隻待陳湯一到,商議如何發兵鎮壓,就可以定奪。
” “嗯!”皇帝忽然想起:“備戰之事,務須不動聲色!” 這又何消說得?石顯口中答應着。
心裡卻在納悶,由皇宮一直想到府邸
烽煙起了! 是由北面來的警報!除卻呼韓邪興兵,還有誰呢?石顯驚疑莫釋,但敵人侵犯的大事,不敢隐瞞延誤,随即入朝面奏。
“有這樣的事,”皇帝憤怒多于一切:“呼韓邪真是在自速其死了。
” “臣亦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
”石顯答說:“第一,呼韓邪方有書信到來,不等回音,便即興兵,于理不合;第二,呼韓邪應該自己度德量力,何敢與天朝為敵?” “那麼烽煙莫非有誤?” “烽煙不可能出錯誤的。
” “那就是了,邊關一定有警,呼韓邪居然敢如此無禮!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下令:“召集廷議!” 其時朝中大臣,都已獲知警報。
但都不大能信其為真實,因為想來想去,呼韓邪沒有理由稱兵犯境。
及至跟石顯見了面,得知有此一封要挾的書信,才恍然事出有因了。
廷議的氣氛當然很沉重。
皇帝尤其顯得激動。
連連拍着禦案,厲聲說道:“呼韓邪欺人太甚,不想想我漢朝幫過他多麼大的忙,竟敢無故侵犯,你們大家看,應該怎麼懲治他?” 群臣相顧無言,都覺得這是必須慎重考慮的一件事。
“石顯,”皇帝指名問道:“你怎麼說?” ‘臣以為,”石顯慢吞吞地答說:“和戰大計,總要先請皇上裁定。
戰是戰的辦法,和是和的打算。
” “哪裡談得到和字?當然要發兵迎頭痛擊!” “啟奏皇上,”馮野王又忍不住了:“發兵一事,不可輕言,自古兵兇戰危。
而且,似乎師出無名。
” 最後一句話又觸怒了皇帝,“什麼叫師出無名?匈奴打過來,我們發兵抵擋,這叫師出無名嗎?” 馮野王正要申辯,匡衡拉了他一把,示意勿言,然後他平靜地說:“發兵禦敵,理所當然。
不過,事先沒有準備,戰事就沒有把握,臣以為能和得下來,還是以和為貴。
” “這還像一句話。
”皇帝的氣消了些。
“皇上既如此垂谕,臣以為今日廷議,應以談和為主。
” “不是談和為主,是談和為先。
”皇帝氣憤地說:“呼韓邪有無理要求,我絕不能答應。
” “皇上的意思是,呼韓邪如果能收回天理的要求,就可以和得下來?” “對了!不過,備戰還是要加緊。
那樣子,和不下來,也不要緊。
” “是,是!”石顯緊接着皇帝的話說:“如今是備戰求和。
” “不錯!”皇帝格外回重語氣:“備戰求和!” 這四個字,便成了對付呼韓邪興兵的方針。
石顯以宰相的地位,無形中主持廷議,到此時開始談實際的行動。
“大計已定!”他說:“請皇上先指派談和的專使!” “大鴻胪職司列邦交涉。
”匡衡提議:“臣請以馮野王充任專使!” 皇帝不答,隻搖搖頭。
否定了匡衡的建議,卻不說理由。
顯然的,是他個人對馮野王不滿。
“臣舉少府匡衡!” 對石顯的舉薦,匡衡不願接受。
但皇帝卻搶在他前面說道:“匡衡,你不許推辭!你跟呼韓邪去說,隻要他收回無理的要求,别的都好商量。
不過喪權辱國的條件,絕不能接受。
” “是!”匡衡無奈,隻好再拜受命:“微臣遵旨。
” “至于備戰之責,石顯無可旁貸。
” “是!”石顯早已料到,這個責任必落在自己頭上。
所以答奏之語,亦早就想好了:“調兵遣将,征發糧秣,其事甚緊,容臣另行上奏。
” 皇帝也知道,軍事機密,不宜付諸廷議。
所以傳旨退朝,但卻留下石顯在禦書房中密議。
陳湯是已經發文書去宣召了。
調兵現成,亦沒有什麼可商量的,所要研究的第一件大事是軍費籌劃調度。
這一點石顯亦是胸有成竹。
國家财用,歸大司農及少府職掌。
少府握有山澤之利,尤為重要,石顯保薦匡衡出使,用意就在希望兼攝少府,一掌财權,便有許多好處。
而皇帝卻想不到他有私心,隻覺得石顯負責戰備,為了調度軍費便利,兼攝少府是順理成章的事。
“皇上請放心!”石顯很起勁地:“足食足兵,臣有把握。
隻待陳湯一到,商議如何發兵鎮壓,就可以定奪。
” “嗯!”皇帝忽然想起:“備戰之事,務須不動聲色!” 這又何消說得?石顯口中答應着。
心裡卻在納悶,由皇宮一直想到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