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呼韓邪大鬧中書府的消息,很快地傳到了昭君耳中,不由得大驚失色。
這個風波如果鬧大了,一定瞞不過太後,亦一定會傳召诘責。
那時何辭以對? 因此,昭君囑咐秀春,務必設法跟周祥取得聯絡,請皇帝駕臨,以便面奏其事。
其實皇帝亦已有所聽聞,心裡對石顯非常不滿,也覺得事情很麻煩。
不過為了寬昭君的心,表面上不動聲色,用堅定的語氣向她保證,石顯一定會有妥善的辦法。
而石顯之對皇帝,亦猶如皇帝之對昭君,心裡着急,臉上泰然。
他承認有這回事,不過不足為憂,自有應付之道。
“你怎麼應付?” “一口咬定,呼韓邪在上林苑所見的麗人,确是甯胡長公主王昭君。
憑什麼說不是?他拿不出證據來的。
” 聽得這話,皇帝比較放心了。
“不過”,皇帝說:“話雖如 此,他既有不滿之意,諒必還要來糾纏。
” “臣自有安撫之法。
” “此事有關朝廷體面,更不可讓風波鬧大了,免得皇太後生氣,你不妨跟匡衡、馮野王他們商量一下,集思廣益,善為處置。
” “是!” 石顯遵照皇帝的意思,約請匡、馮二人到府議事。
另外還約了一個史衡之,别有話說。
等賓客到齊,做主人的先談了事實的經過,轉達了皇帝的旨意,又說了他自己的意見,方始請教賓客,有何指教。
“事已如此,隻好如石公所說的,硬不承認。
”匡衡笑說:“隻要沒有把柄,呼韓邪亦就隻好委屈了。
” “馮公呢?” “此事關系我大漢朝的威信,若說欺騙了呼韓邪,四夷番邦,會生異心,所關不細。
” “是!我與馮公的想法,正複相同。
因此,我要請諸公切切關照部屬,眼前住在上林苑的是甯胡長公主王昭君!如果有人說,那不是王昭君,而為他人冒充,就是瞎造謠言。
”石顯鄭重其事地說:“請諸公嚴厲糾正。
” “這當然。
不過,”馮野王說:“但願是名實相符的王昭君。
” 石顯心中一動,他要跟史衡之談的,正是這件事,此刻馮野王與自己所見正同,似乎不妨跟他深一層地談。
隻是馮婕妤夾在中間,而且皇帝對馮野王的印象也不好。
想想還是算了! 送走匡、馮,留下史衡之。
石顯裝作閑談似地,從容說道:“現在跟呼韓邪的糾紛,好比打官司,被告明知理屈,但以原告舉不出證據,不妨硬賴。
就怕原告官司輸了,心終不服,到頭來還是拉破臉。
” “是!”史衡之說:“平心而論,這件事做得太過分了一點,應該把王昭君嫁給他。
” “大家都是這樣的看法,無奈皇上不肯放手。
我想,必須釜底抽薪,才能挽回。
” “相爺。
”史衡之想了一下問:“何謂釜底抽薪?” “無非王昭君自願和番。
” 史衡之細細咀嚼他這句話,認為很有道理,“留得住她的人,留不住她的心,沒有什麼意思。
”他說:“果然王昭君作此表示,我想,皇上也許就肯放她了。
” “正是這話。
”石顯拍着他的肩說:“衡之,這要拜托你了。
你深宮内院,出入無阻,便得請你把這番意思透露給昭君。
” “遵命。
” “不過要小心。
” “相爺是怕昭君會把我們勸她的話,奏知皇上,惹起麻煩?”史衡之自問自答地說:“不會!昭君深明大義,知道事情的輕重,在皇上面前說話很有分寸的。
” “好!此事辦成,加官晉爵,在我身上。
” 由于石顯作此承諾,史衡之大為興奮。
細細籌劃了一番,第二天上午到昭君宮裡求見。
這是昭君被封為長公主以後,第一次得見史衡之。
究竟在掖庭相處多日,頗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之感。
接見賜坐,殷殷垂詢。
周旋了好一會兒,方始問起來意。
“是有幾句話陳告長公主。
”史衡之一面說,一面看着秀春。
這是要求秀春回避,昭君會意。
随即以飼鵬鹉為借口,将秀春遣開,好容史衡之開口。
“長公主,呼韓邪大鬧石中書家,不知有所聞否?” “是啊,我也聽說了。
”昭君很關切地:“何緻于鬧得破臉?” “說起來是我們的理屈。
如今文武百官都很為難,呼韓邪得理不讓人,大有決裂之意。
果真到了這一步,百姓恐怕又要遭刀兵之災了!” “既然如此,應該奏聞皇上。
” “誰敢?”史衡之以手作勢,砍一砍後頸:“馮大鴻胪、匡少府,小差點丢掉腦袋?” “然則,列位就坐視不管了?” “正以不能坐視,所以進宮來見長公主。
”史衡之的臉色凝重:“我是受了大家的囑托,來求長公主作主。
” “我作主?”昭君茫然反問:“軍國大計,我又何能為力?” “不然!”史衡之用低沉而清晰的聲音說:“化幹戈為玉帛,全在長公主一念之間。
長公主,解鈴還須系鈴
這個風波如果鬧大了,一定瞞不過太後,亦一定會傳召诘責。
那時何辭以對? 因此,昭君囑咐秀春,務必設法跟周祥取得聯絡,請皇帝駕臨,以便面奏其事。
其實皇帝亦已有所聽聞,心裡對石顯非常不滿,也覺得事情很麻煩。
不過為了寬昭君的心,表面上不動聲色,用堅定的語氣向她保證,石顯一定會有妥善的辦法。
而石顯之對皇帝,亦猶如皇帝之對昭君,心裡着急,臉上泰然。
他承認有這回事,不過不足為憂,自有應付之道。
“你怎麼應付?” “一口咬定,呼韓邪在上林苑所見的麗人,确是甯胡長公主王昭君。
憑什麼說不是?他拿不出證據來的。
” 聽得這話,皇帝比較放心了。
“不過”,皇帝說:“話雖如 此,他既有不滿之意,諒必還要來糾纏。
” “臣自有安撫之法。
” “此事有關朝廷體面,更不可讓風波鬧大了,免得皇太後生氣,你不妨跟匡衡、馮野王他們商量一下,集思廣益,善為處置。
” “是!” 石顯遵照皇帝的意思,約請匡、馮二人到府議事。
另外還約了一個史衡之,别有話說。
等賓客到齊,做主人的先談了事實的經過,轉達了皇帝的旨意,又說了他自己的意見,方始請教賓客,有何指教。
“事已如此,隻好如石公所說的,硬不承認。
”匡衡笑說:“隻要沒有把柄,呼韓邪亦就隻好委屈了。
” “馮公呢?” “此事關系我大漢朝的威信,若說欺騙了呼韓邪,四夷番邦,會生異心,所關不細。
” “是!我與馮公的想法,正複相同。
因此,我要請諸公切切關照部屬,眼前住在上林苑的是甯胡長公主王昭君!如果有人說,那不是王昭君,而為他人冒充,就是瞎造謠言。
”石顯鄭重其事地說:“請諸公嚴厲糾正。
” “這當然。
不過,”馮野王說:“但願是名實相符的王昭君。
” 石顯心中一動,他要跟史衡之談的,正是這件事,此刻馮野王與自己所見正同,似乎不妨跟他深一層地談。
隻是馮婕妤夾在中間,而且皇帝對馮野王的印象也不好。
想想還是算了! 送走匡、馮,留下史衡之。
石顯裝作閑談似地,從容說道:“現在跟呼韓邪的糾紛,好比打官司,被告明知理屈,但以原告舉不出證據,不妨硬賴。
就怕原告官司輸了,心終不服,到頭來還是拉破臉。
” “是!”史衡之說:“平心而論,這件事做得太過分了一點,應該把王昭君嫁給他。
” “大家都是這樣的看法,無奈皇上不肯放手。
我想,必須釜底抽薪,才能挽回。
” “相爺。
”史衡之想了一下問:“何謂釜底抽薪?” “無非王昭君自願和番。
” 史衡之細細咀嚼他這句話,認為很有道理,“留得住她的人,留不住她的心,沒有什麼意思。
”他說:“果然王昭君作此表示,我想,皇上也許就肯放她了。
” “正是這話。
”石顯拍着他的肩說:“衡之,這要拜托你了。
你深宮内院,出入無阻,便得請你把這番意思透露給昭君。
” “遵命。
” “不過要小心。
” “相爺是怕昭君會把我們勸她的話,奏知皇上,惹起麻煩?”史衡之自問自答地說:“不會!昭君深明大義,知道事情的輕重,在皇上面前說話很有分寸的。
” “好!此事辦成,加官晉爵,在我身上。
” 由于石顯作此承諾,史衡之大為興奮。
細細籌劃了一番,第二天上午到昭君宮裡求見。
這是昭君被封為長公主以後,第一次得見史衡之。
究竟在掖庭相處多日,頗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之感。
接見賜坐,殷殷垂詢。
周旋了好一會兒,方始問起來意。
“是有幾句話陳告長公主。
”史衡之一面說,一面看着秀春。
這是要求秀春回避,昭君會意。
随即以飼鵬鹉為借口,将秀春遣開,好容史衡之開口。
“長公主,呼韓邪大鬧石中書家,不知有所聞否?” “是啊,我也聽說了。
”昭君很關切地:“何緻于鬧得破臉?” “說起來是我們的理屈。
如今文武百官都很為難,呼韓邪得理不讓人,大有決裂之意。
果真到了這一步,百姓恐怕又要遭刀兵之災了!” “既然如此,應該奏聞皇上。
” “誰敢?”史衡之以手作勢,砍一砍後頸:“馮大鴻胪、匡少府,小差點丢掉腦袋?” “然則,列位就坐視不管了?” “正以不能坐視,所以進宮來見長公主。
”史衡之的臉色凝重:“我是受了大家的囑托,來求長公主作主。
” “我作主?”昭君茫然反問:“軍國大計,我又何能為力?” “不然!”史衡之用低沉而清晰的聲音說:“化幹戈為玉帛,全在長公主一念之間。
長公主,解鈴還須系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