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皇上。

    ” 聽得這話,一個個将雙眼睜得好大。

    林采問道:“那麼,二妹,你送了沒有呢?” 昭君不答。

    韓文開口了:“大姊,你這話問得多餘!如果送了,何緻于會有今天?” “是的。

    ”趙美點點頭:“毛延壽一定畫了很醜的一張圖送到禦前。

    也許——”“四妹!”林采急急打斷她的話。

    因為她已經想到,趙美未說出來的那句話是:“也許正因為畫得太醜,所以皇帝舍得把二姊遠嫁塞外。

    ”這話如果說出口,昭君會更難過,故而趕緊攔阻。

     “一切都是命!”昭君歎口氣說:“我誰也不怪,隻怪我自己。

    ” 她怪自己什麼呢?是不聽姊妹的勸告,不肯對毛延壽稍假詞色,以緻落得這樣一個結果,還是另有别的想法?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肯問,怕更惹她傷感。

     “我在想,”林采強笑着,打破了難堪的沉寂,“不知道二妹穿上公主的服飾,是怎麼個樣子?” “那也不難想像。

    ”韓文接口說道:“必是雍容華貴,儀态萬千。

    ” 正說到這裡,隻見傅婆婆迤逦而來,後随兩老媪,手中捧一大一小兩個木盒。

    傅婆婆入門先笑盈盈地賀喜,然後揭開那個大的盒蓋,裡面正是一套長公主的禮服。

     皇後的禮服,名為“蠶服”。

    長公主的禮服次一等,名為“助蠶服”,是淡青的所謂“缥色”,極其樸素。

    但另有一副形似團裙的绶帶,正好與助蠶服相反,華麗非凡。

    而長公主身份的尊貴,亦就在此——自長公主及諸侯的封君以上,禮服才有绶帶。

    長公主赤绶,紅地彩繡,另加四條飄帶,顔色不同,赤、黃、淡青和深青帶紅的顔色,帶鈎是一個黃金的辟邪品。

     較小的那個木盒,其實是一個圓形的帽籠,内裝一頂假發,盒底另有一個長方小盒,置着全副首飾,玳瑁簪子碧玉钗,垂珠耳珰金步搖,共是四件。

     “好富麗,好珍貴!”趙美高興地喊:“大姊,我們快替二姊打扮起來。

    ” “慢慢!先謝了傅婆婆再說。

    ” 林采很會做人,從不疏忽對下人應有的體恤。

    先替昭君開了賞錢,打發了傅婆婆一行三人,方始領頭為昭君上妝。

     上妝自然是先梳頭。

    從春秋戰國以來,貴婦盛行高髻,但是,頭發少梳不成,多了梳起來也很麻煩,因而使用假發,其名為“鬃”。

    久而久之,成了制度,自皇後以次的貴婦,在比較隆重的場合,都戴假發。

     而為昭君妝飾,從頭上開始,就有了意見,“二姊的頭發又黑、又多、又亮,為什麼不梳一個高髻?”趙美說道:“戴鬃,既不好看,又不舒服!” “說得不錯!”韓文立即附和,而且引經據典:“毛詩上有兩句鰅發如雲,不屑鬃也!’意思是說,自己有很好的頭發,何必借助于假發?” “你們倆的話,都有道理。

    ”林采說道:“不過戴鬃發是禮節。

    昭君進宮謝恩,第一次見太後就失禮,似乎很不妥當。

    ” “這——”韓文看着昭君說:“二姊,你自己怎麼說?” 昭君報以歉然的笑容:“三妹,”她握着韓文的手說:“我想,我還是應該聽大姊的話。

    禮不可廢!” “你這麼說,我也不反對!”韓文看着假發說:“亦應該施以膏沐。

    我來。

    ” 于是韓文自告奮勇去整理假發,梳光上油,費了好半天才收拾妥貼。

     這時的昭君,已經在林采與趙美的細心照料之下,換上了“助蠶服”,拖曳在後的下擺,配上前面的绮麗赤绶,别有一種莊嚴的美,及至戴上光亮高聳的假發,配備了全副首飾,頓覺儀态一變,看去挺立如松,仿佛高不可攀,但望到她雙瞳剪水、皓齒櫻唇的一張宜喜宜嗔春風面,不自覺地會浮起滿腔的傾倒愛慕,隻想倚伏在她裙幅之下,希望得到她的一顧。

     “長公主——”“三妹!”昭君趕緊糾正韓文:“我說過,我們還是姊妹相稱。

    ” “不!”韓文答說:“我不是有意改用尊稱,我是心口如一。

     我心裡在想,一位公主就正該是這華貴的模樣!” “是的。

    ”趙美接口:“我有同感。

    ” “看來,”林采笑道:“荊山香溪的靈氣所鐘,我們秭歸注定要出一位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