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隻要石顯見情,其他都可不問。
“石中書,笑話,笑話!”他的機變亦很快,拍着石顯的背說:“你我至交,腦袋都可以相共,何在乎身外之物?我是說笑話的,你千萬不能認真。
和親成不成,是另外一件事。
即或不成,我還是感激你的。
而況除了這件事以外,我要請你幫忙的地方還很多,幾顆珠子算得了什麼?你收下來賞人吧!” 這番話有些雜亂無章,但亂中有不亂之意在。
石顯是真心接納,即或這一次事與願違,以後也還可以補他的情。
想到這裡,覺得如再推辭,就顯得自己有了成見,不願深交。
或者以為和親之事必不可行,因而節外生枝,生出其他無謂的誤會。
然則,于私于公,豈非兩皆失策? 于是,他很誠懇地答說:“單于,我們有句成語,叫做‘恭敬不如從命’。
我觍顔拜受厚賜,隻為來日方長,不争一時。
” 這話可不大妙。
不過話已說在前面,不能不做出很漂亮的樣子,“原是,原是!”他說:“交朋友的日子長得很!” “是!”石顯凝神靜思了一會,突然問說:“單于明日可得暇?” 呼韓邪無法回答,轉臉問胡裡圖:“明天有什麼事?”。
“明天,”胡裡圖想一想答說:“事情很多,總要到黃昏才有功夫。
” “那麼,”石顯又問:“晚上可有約會?” “此刻還沒有。
” “既無預約,我就占先了!”石顯對呼韓邪說:“明日晚晌,奉屈單于小酌。
” “何必客氣!” “決非客套!”石顯很鄭重地說:“明天我想找兩位達官,與單于見個面。
” “喔,”呼韓邪很有興趣地問:“是哪兩位?” “一位是馮大鴻胪;一位是——”石顯姑且先空下來:“匡丞相。
” 聽說是丞相,呼韓邪自然重視。
怕弄錯了人,特意問一聲:“可是鑿壁偷光的匡丞相?” “是!正是他。
” 這匡衡字稚圭,籍隸東海郡,原是農家子,境況清苦。
哪知匡衡生來好讀書,白天下田,晚上才能用功,卻又買不起蠟燭,因而在牆上鑿個洞,借東鄰富家的光讀書。
以後聽說邑中有一家大戶,藏書極富,便即登門自薦,願為傭工,不計報酬,但願得窺典籍。
那家主人,大為感歎,允如所請。
匡衡多年苦學,終于成名。
博聞強記,兼以口才過人,議論風生,由此得蒙先朝外戚大将軍史高的賞識,薦為郎中。
在仕途中扶搖直上,沒有幾年竟做到丞相。
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來應該大有作為。
無奈匡衡學問雖好,能說不能行,所以大權旁落成了石顯的工具。
不過,由于少年苦學,有鑿壁偷光的那段佳話,所以呼韓邪頗為敬重。
聽說石顯邀他作伴飲宴,更覺興奮,欣然樂從。
到了第二天下午,中書府熱鬧非凡。
石顯除了邀請匡衡與馮野王以外,又廣延賓客,多征歌妓,香衣鬓影,舄履交錯,幾乎到了淳于髡所說的“一石亦醉”的那種境界。
呼韓邪樂不可支,喝得酩酊大醉。
當夜便宿在中書府,直到第二天近午時分方醒。
等起身盥洗已畢,午宴卻又齊備。
這一次的陪客隻有一個大鴻胪馮野王。
此人在朝中亦是響當當的人物。
他是上黨潞縣人氏,名将馮奉世的次子。
馮奉世九男四女,不但兒子個個傑出,長女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巾帼須眉。
馮奉世的長女名叫馮媛,選入掖庭,頗承恩寵,封為馮婕妤。
一天皇帝攜同妃嫔,臨幸上林苑觀獸鬥,不想有頭大熊,突然逸出栅欄,直撲禦座。
皇帝左右隻是些宮眷,見此光景,都吓得大叫一聲,返身便跑。
唯有馮婕妤從皇帝身後閃出來,一直往前,擋住了熊的去路,幸虧有此一擋,左右護衛的郎官,才能及時趕到,斧钺交施,制服了那頭大熊。
皇帝驚魂雖定,卻不免困惑。
問馮婕妤說:“那麼一頭猙獰蠢惡的大熊,人人都怕,何以你就不怕?” “臣妾何能不怕?”馮婕妤答說:“不過臣妾聽說熊性與其他猛獸不同,得人而止。
為了保護聖上,冒險一試。
” 因為有此救駕之功,馮婕妤在後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後,尤其是太後,對她更為看重。
是故石顯特邀馮野王作陪,一半固是表示尊重他的職掌,一半也是有意為他與呼韓邪拉攏——石顯料事比較精明,預見到求婚公主一事,恐有窒礙,到時候或許要請馮婕妤出來斡旋。
而外廷臣子中唯一能向馮婕妤有所請托的人,就是馮野王。
那呼韓邪粗中有細,聽石顯一提馮野王與馮婕妤是兄妹,便知他的用意,所以席間不斷為前夕的大醉失态而道歉,同時也很恭維馮野王,
“石中書,笑話,笑話!”他的機變亦很快,拍着石顯的背說:“你我至交,腦袋都可以相共,何在乎身外之物?我是說笑話的,你千萬不能認真。
和親成不成,是另外一件事。
即或不成,我還是感激你的。
而況除了這件事以外,我要請你幫忙的地方還很多,幾顆珠子算得了什麼?你收下來賞人吧!” 這番話有些雜亂無章,但亂中有不亂之意在。
石顯是真心接納,即或這一次事與願違,以後也還可以補他的情。
想到這裡,覺得如再推辭,就顯得自己有了成見,不願深交。
或者以為和親之事必不可行,因而節外生枝,生出其他無謂的誤會。
然則,于私于公,豈非兩皆失策? 于是,他很誠懇地答說:“單于,我們有句成語,叫做‘恭敬不如從命’。
我觍顔拜受厚賜,隻為來日方長,不争一時。
” 這話可不大妙。
不過話已說在前面,不能不做出很漂亮的樣子,“原是,原是!”他說:“交朋友的日子長得很!” “是!”石顯凝神靜思了一會,突然問說:“單于明日可得暇?” 呼韓邪無法回答,轉臉問胡裡圖:“明天有什麼事?”。
“明天,”胡裡圖想一想答說:“事情很多,總要到黃昏才有功夫。
” “那麼,”石顯又問:“晚上可有約會?” “此刻還沒有。
” “既無預約,我就占先了!”石顯對呼韓邪說:“明日晚晌,奉屈單于小酌。
” “何必客氣!” “決非客套!”石顯很鄭重地說:“明天我想找兩位達官,與單于見個面。
” “喔,”呼韓邪很有興趣地問:“是哪兩位?” “一位是馮大鴻胪;一位是——”石顯姑且先空下來:“匡丞相。
” 聽說是丞相,呼韓邪自然重視。
怕弄錯了人,特意問一聲:“可是鑿壁偷光的匡丞相?” “是!正是他。
” 這匡衡字稚圭,籍隸東海郡,原是農家子,境況清苦。
哪知匡衡生來好讀書,白天下田,晚上才能用功,卻又買不起蠟燭,因而在牆上鑿個洞,借東鄰富家的光讀書。
以後聽說邑中有一家大戶,藏書極富,便即登門自薦,願為傭工,不計報酬,但願得窺典籍。
那家主人,大為感歎,允如所請。
匡衡多年苦學,終于成名。
博聞強記,兼以口才過人,議論風生,由此得蒙先朝外戚大将軍史高的賞識,薦為郎中。
在仕途中扶搖直上,沒有幾年竟做到丞相。
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來應該大有作為。
無奈匡衡學問雖好,能說不能行,所以大權旁落成了石顯的工具。
不過,由于少年苦學,有鑿壁偷光的那段佳話,所以呼韓邪頗為敬重。
聽說石顯邀他作伴飲宴,更覺興奮,欣然樂從。
到了第二天下午,中書府熱鬧非凡。
石顯除了邀請匡衡與馮野王以外,又廣延賓客,多征歌妓,香衣鬓影,舄履交錯,幾乎到了淳于髡所說的“一石亦醉”的那種境界。
呼韓邪樂不可支,喝得酩酊大醉。
當夜便宿在中書府,直到第二天近午時分方醒。
等起身盥洗已畢,午宴卻又齊備。
這一次的陪客隻有一個大鴻胪馮野王。
此人在朝中亦是響當當的人物。
他是上黨潞縣人氏,名将馮奉世的次子。
馮奉世九男四女,不但兒子個個傑出,長女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巾帼須眉。
馮奉世的長女名叫馮媛,選入掖庭,頗承恩寵,封為馮婕妤。
一天皇帝攜同妃嫔,臨幸上林苑觀獸鬥,不想有頭大熊,突然逸出栅欄,直撲禦座。
皇帝左右隻是些宮眷,見此光景,都吓得大叫一聲,返身便跑。
唯有馮婕妤從皇帝身後閃出來,一直往前,擋住了熊的去路,幸虧有此一擋,左右護衛的郎官,才能及時趕到,斧钺交施,制服了那頭大熊。
皇帝驚魂雖定,卻不免困惑。
問馮婕妤說:“那麼一頭猙獰蠢惡的大熊,人人都怕,何以你就不怕?” “臣妾何能不怕?”馮婕妤答說:“不過臣妾聽說熊性與其他猛獸不同,得人而止。
為了保護聖上,冒險一試。
” 因為有此救駕之功,馮婕妤在後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後,尤其是太後,對她更為看重。
是故石顯特邀馮野王作陪,一半固是表示尊重他的職掌,一半也是有意為他與呼韓邪拉攏——石顯料事比較精明,預見到求婚公主一事,恐有窒礙,到時候或許要請馮婕妤出來斡旋。
而外廷臣子中唯一能向馮婕妤有所請托的人,就是馮野王。
那呼韓邪粗中有細,聽石顯一提馮野王與馮婕妤是兄妹,便知他的用意,所以席間不斷為前夕的大醉失态而道歉,同時也很恭維馮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