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輕舟直下,到了江陵作短暫的逗留,等各地采選的良家女子集中之後,方始轉由陸路北上。

    自襄陽折往西北,出紫荊經藍田,入長安。

     長安城高三丈五尺,周圍六十五裡,南北形狀不同,城南是南鬥,城北為北鬥形,所以有人叫長安城為鬥城。

     鬥城中經緯各長三十二裡十八鬥,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帝都繁華,甲于天下。

    但昭君未能細細領略。

    安車自長安東面的青城門駛入。

    一直便趨掖庭。

     掖庭在未央宮,是漢初所建的三宮之一。

    周圍有二十八裡之廣,内有殿閣三十二處,金鋪玉戶、青瑣丹墀,富麗非凡。

    妃嫔所住的後宮。

    名為椒房殿,以花椒和泥塗壁,取其芬香溫燥。

    其中共分八區,或稱殿、或稱舍,最有名的是第一區昭陽殿與第三區增成舍,玉砌朱欄黃金檻,處處與衆不同。

     掖庭就在後宮的兩翼,分東西兩處,秭歸四美,分配在東掖庭,入門之初,照例登錄,首先上前的是韓文。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管登錄的宦官問。

     “我叫韓文,荊襄秭歸人。

    ” “長得倒還文靜。

    ”那宦官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又問:“有什麼特長?” “我會刺繡。

    ” “那很好。

    深宮寂寞,不愁日子不能打發了!”宦官提高了聲音叫:“下一個。

    ” 下一個便是趙美,自己報了姓名籍貫。

    不知怎麼,那宦官對她的印象不好,話就不好聽了。

     “名美而已!” 雖隻四個字,卻讓趙美如箭穿心般難受。

    林采見她滿臉通紅,淚光閃現,知道她聽懂了那宦官的刻薄話,說她“名美人不美”,急忙握住她的手,投以撫慰的眼色。

     “你呢?”宦官不理趙美,看着林采問:“是何名字?” “林采。

    雙木林,風采的采。

    ” “風采不壞!那裡人?” “我們四個,都是秭歸來的。

    ”林采一面回答,一面回頭看着昭君。

     這一下,使得原本為衆所矚目的昭君,越發吸引了所有的視線。

    那宦官将她從頭看到腳,不斷地點着頭。

     為了掩飾羞窘,昭君索性自己報名,“我叫王嫱。

    ” “哪個祥?吉祥的祥?” “是女字旁,一個吝啬的啬字。

    ” “這個字倒少見。

    ” “她又叫昭君。

    ”林采接口,“昭彰的昭,君王的君。

    ” “這個名字好!冊籍上就登記王昭君好了。

    ” 突如其來地插嘴,兼以聲音陰冷,昭君與林采都微一吃驚。

    擡眼看去,方始發現宦官身後,高大宮門所遮蔽的陰影中站着一個又幹又瘦的中年人,臉如削瓜,鷹鼻鼠眼,看上去不似善類。

    但看他的服飾,聽他發号施令的口氣。

    便知他的身分不低。

    林采比較世故。

    便即報以一笑,那人卻毫無表情,一雙眼睛隻盯着昭君。

     那宦官登錄了名字,便又問道:“你有什麼特長?” “一無所長?” “不,不!”林采趕緊又說:“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精于女紅,是我們秭歸的第一美人。

    ” “名不虛傳。

    ”宦官指着昭君所提的布囊問:“那是什麼?” “琵琶。

    ” “琵琶!好極了,好極了。

    恭喜你!聖上最喜愛的樂器,就是琵琶。

    ” 昭君誠然多才多藝,但灑掃鋪設這些收拾屋子的瑣事。

    在家絕少自己動手。

    所以一到了被指定的住處,望着蕭然四壁,與地上雜置的箱籠,領有茫然之感。

     “昭君,”出現在門口的林采,詫異地問:“你在發什麼愣?” “我不知道從何措手?” “喔,”林采笑道:“你從沒有自己做過,難怪你!來,我來幫你。

    ” 于是反客為主,一切都是林采安排,昭君反而隻是聽指揮、供奔走而已。

     一面做事一面說閑話。

    林采的行李不多。

    老早布置好了,還去各處串門,打聽到好些有關掖庭的情形,此時一一說與昭君。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掖庭令孫鎮調職了。

     “怪不得!我老在納悶,怎麼到了掖庭,是他自己所管的地方,反倒不見他的蹤影。

    ”昭君接着問說:“那麼,新任的掖庭令是誰呢?” “就是站在大門口,陰恻恻,臉上沒有四兩肉的那個人,名叫史衡之。

    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