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都是我不好。

    ” “這話也不必去說它了!隻是兩兒一女,還有外甥,都無下落,這件事真叫我放心不下!” “我又派人到巴東去了。

    也許王興上次去的時候,他們還在路上,兩下錯過了。

    ”王夫人又說,“我們倆一生都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

    老天爺不會這麼無眼,活生生奪走我們兩兒一女。

    你放心,一定好好的在那裡。

    ” “一回來,你要連夜派人來通知我。

    ” “當然,當然!”王夫人指着王興說,“我派他一路跟着你進京。

    行李、衣服,還有錢,都交給他了。

    ” 接着,王夫人又重托了兩名解差,沿途照應。

    暗示将有重禮送到他們家。

    兩名解差均會意,滿口答應,決不讓王襄受苦。

     于是,老夫妻灑淚而别,檻車辘辘地出東城而去。

    日中時分,在一處郵亭暫歇,解差将檻車打開,讓王襄下車活動。

     随行的王興很能幹,先買了酒肉請解差享用,然後服侍王襄吃飯,陪着閑話。

     這處郵亭,地當要沖,車馬絡繹,異常熱鬧,但各人管各人互不驚擾。

    哪知突然間店客紛紛起立,有的趕出門去,有的探頭注目,王襄不免詫異,關照王興也去看看,是出了什麼事。

     王興奔出去一看,驚喜莫名。

    愣得一愣,方始醒悟,應該趕緊去告訴主人。

     “老爺,老爺!”他一路奔、一路喊:“天大的喜事!” “是何喜事?”王襄投着而起,也向門外走去,要自己去看個明白。

     也就是話剛出口的時候,門外馬停,随即出現一條飄逸的影子,一路散播着神奇的魔力,将所有的視線都吸引住了。

     “昭君!”王襄大喊。

     “爹!”昭君撲了過來,伏在父親的肩上,用她那一頭黑亮如漆,柔滑如絲的長發,不斷地摩着,眼中含淚而唇邊綻開了滿足的笑容。

     一時肅靜無聲,大家屏聲息氣看着他們父女,幾乎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

    終于,還是昭君那銀鈴般的聲音,打破了異樣的靜寂。

     “爹!你吃苦了沒有?” “沒有!沒有!”王襄有千萬句話要問,卻不知先提那一句?定一定神才發現他跟女兒如此受人矚目,心中浮起一片驕傲又不安的感覺,便高拱雙手,大聲說道:“攪擾各位,抱歉之至!請各自便,請各自便!” 這一說,郵亭中的過客,大都不好意思盯着看了,進餐的進餐,交談的交談,原來幹什麼的,還是幹什麼。

    不過,不論在幹什麼,視線總是不時飄過來,有意無意地在昭君左右繞一繞。

     他們父女倆的激動心情,也比較平靜了,坐下來先談昭君的行蹤。

     “你們到哪裡去了?”五襄猶不免有埋怨之意,“你莫非不曾想到,我跟你娘會怎麼樣的着急?” 聽得這話,昭君異常不安。

    不過有些話,她還不便說——都要怪母親不好,派人來通知,避難巴東,實在是多此一舉。

     若非如此,就不會迷路陷身在深山中,幾乎活活困死。

     其次要怪她大哥王傳,當時她就表示,母親的辦法行不通。

    皇帝所限,不是躲避得了的事,而王傳卻堅持須遵母命,先到巴東再說。

    這話也不便明告父親,她隻歉然地笑着說: “爹,女兒現在不是在你身邊了嗎?” “你是怎麼回來的呢?” “是在山中迷路。

    到得巴東,才知道爹派王興來過,立刻從水路趕了回來,到家才知道闖了大禍!我衣服都來不及換,急着來看爹。

    可惜,遲了一天,要是昨天趕到就好了。

    ” 如果昨天趕到,王襄就無須過堂起解。

    不過他倒也不在乎坐一趟檻車,他關心的是妻子的态度,是不是依舊堅持原意? “你見了你娘沒有?”他這樣問。

     “見了。

    ” “你娘怎麼說?” “娘,”昭君微皺着眉說:“好像又高興、又發愁的模樣。

    ” 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愛女無恙,當然會高興。

    然而遠上京華,長居深宮,想到從此與愛女見面無期,又何能不發愁? 發愁亦無用,事到如今,已成定局。

    王襄隻能這樣叮囑愛女:“昭君,你先要把心思放寬來,别哭哭啼啼地,那會害得你娘更舍不下。

    ” “是!”昭君垂着眼說,聲音中帶些幽怨。

     王襄亦沉浸在悲思中,默然無語。

    于是王興便趁此機會上來回話。

     “老爺,”他說,“兩位解差哥說,小姐一回來,情形就不同了。

    今天不如就住在這郵亭等城裡的動靜。

    ” 這下提醒了王襄,“縣裡可知道你安全歸來的消息?”他問昭君。

     “娘派大哥到縣裡去面報了。

    ” “這麼說,”王襄回答王興,“兩位解差的主意不錯。

    隻要他們肯擔待,我自然落得少受些罪,今天就住在這裡。

    ” “兩位解差哥肯擔保的。

    不過——”王興故意不說下去,做個眼色示意。

     “當然,當然,應該酬謝。

    ”王襄急忙答說:“你斟酌好了。

    ” 要斟酌的是酬謝的數目。

    王興倒也像主人一樣大方,出手不菲,兩名解差都很滿意。

    為了表示謝忱,特獻殷勤,向管理郵亭的亭長去辦交涉,假借縣令的名義,要了兩間上好的房間,供王襄父女留宿。

     這就少不得道破昭君的來曆,亭長大感興奮,急急備了現成的酒食,來向王襄父女緻賀,好好應酬了一番,方始親自引導着去安頓他們的宿處。

     “昭君,”王襄體恤地說:“你一定累了,去歇個午覺。

    ” 昭君并不想歇午覺,隻是看父親倒像是累了,如果自己不回卧室,父親就不能休息,所以答一聲:“爹也好好歇一歇。

    ” “心裡有事,不會睡得着。

    ” “閉目養養神也是好的。

    ”昭君将父親扶坐在靠壁之處,輕輕将他的眼皮抹下來,然後關上窗戶,方始悄然到隔壁自己的卧室。

     在昭君溫柔的侍奉之下,王襄恬适地進入夢鄉。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覺得有人在搖撼他的身子。

    睜眼一看,是滿面興奮的王興。

     “老爺、老爺,縣官陪着孫欽使來拜訪。

    ” “喔,”王襄揉一揉睡眼,不自覺地說:“今天用不着宿在郵亭了。

    ” 于是,王襄站起身來便走。

    王興卻一把拉住他說:“老爺,這一身衣服——”王襄這才想起,自己穿一身赭色布衣,乃是罪服,便問:“有何不妥?” “要不要換一換?”王興答說:“箱籠中帶着老爺的便衣。

    ” 王襄想了一下,答說:“不!不能擅自更換,否則解差會受責備。

    ” 說罷往外走去,隻見孫鎮與陳和在院子裡站着迎候,他那身衣服非常惹眼,陳和一見便不安地大聲說道:“請王公更衣!” 這是免罪的表示。

    王襄想起無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