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的八股文章
關燈
小
中
大
‘胸中有十萬甲兵’,你信不信?”
“我不知道。
”燕紅笑道,“我不忍說不信,可是我亦不敢說信,總得要有證據。
” “好個‘不忍’,好個‘要有證據’。
用兵講韬略,韬略由何而來?在于熟悉山川形勝,地勢險阻,然後論守則據險扼要,論攻則乘暇蹈隙。
大緻戍守必重屯墾,方為可長可久之計,試問不明地勢,不知水土,如何下手?你别以為我隻好辭章,對西域地理,我下過廢寝忘食的工夫。
無奈如今不比宋明,倘有邊患,命将出師,總挑八旗世臣,此輩大半除了聲色犬馬以外,一無所知。
我不知道我将來會不會立邊功,不過如俗語所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我是連命都肯賣的,隻不知大好頭顱,何人來砍?”說着,龔定庵平伸右掌,在自己脖子上使勁砍了一下。
看他慷慨激昂地議論,燕紅亦為之鼓舞,但想到自己是出家人,不該在心底大起波瀾,心思便冷淡了。
“再念一首詠西湖的詞我聽。
” 龔定庵自我激起淋漓的興會,有滿腹鎮邊的經綸,想為燕紅一吐,見此光景,不免掃興,苦笑着說:“一時竟想不起來。
” “你必是神馳塞外了。
”燕紅說道,“隻念着‘長煙落日孤城閉’,哪管他‘山映斜陽天接水!’” “你對範希文的詞好熟。
”龔定庵想起來一首舊作,“有了,也是一首《湘月》,是後兩年,我前頭的妻子段氏,病殁徽州,三月裡我扶柩回杭州,偷閑逛一逛西湖,一時寄懷之作。
” “是寫悼亡之情?” “不然。
”龔定庵默想了一會念道: “湖雲如夢,記前年此地,垂楊系馬,一抹春山螺子黛,對我輕颦妖冶。
蘇小魂香,錢王氣短,俊筆連朝寫,鄉邦如此,幾人名姓如此?” “這是半阙。
”燕紅笑着說,“‘一抹春山螺子黛,對我輕颦妖冶’,未免唐突西子。
” 龔定庵微笑不答,停了一下說道:“下半阕,你會笑我。
” “怎麼呢?” “下半阙太自負了。
”接着便念, “平生沈俊如侬,前賢倘作,有臂和誰把?問取山靈渾不語,且自徘徊其下,幽草黏天,綠蔭送客,冉冉将初夏,流光容易,暫時着意潇灑。
” 念完了,他情不自禁地從牙縫中吸了口氣笑道:“連我自己都覺得齒冷。
不過那年我才廿三歲,還不識天高地厚。
” 燕紅心不在焉地點點頭,很奇怪,何以竟無一語悼亡?看起來,他跟他作為表妹的元配,感情似乎不甚融洽。
這樣愣愣地想,突然省悟,已經出家了,還問人家夫婦的感情幹什麼?抛開了閑心思,再來想他的詞,已經不大記得了。
“大少爺,前面就是淨慈了。
”坐在船尾的阿興問道,“轎子等在山門口,是不是在淨慈吃了齋再走?” “喔,”龔定庵問燕紅,“你餓了沒有?” “一點都不餓。
” “如果不餓,就從淨慈上轎,到煙霞洞吃飯。
”龔定庵說,“煙霞洞有個和尚叫印心,一臉酒肉氣,然而做得一手好素齋,談禅論藝,頭頭是道,人很不俗。
人不可貌相,我也見過幾個表裡不一緻者,惟此人為最。
” “好!咱們就到煙霞洞。
” 到淨慈上岸,少不得到寺中随喜一番。
淨慈是南宋高僧道濟的道場,這個和尚說話行事,瘋瘋癫癫,杭州人稱之為“濟癫僧”。
有關他的傳說甚多,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起造淨慈寺大殿時,他運用大神通,由海道運來巨木,寺中有口井,謂是“海眼”,巨木即從井中運出。
至今井中還留有一段餘木。
”燕紅笑道,“我不忍說不信,可是我亦不敢說信,總得要有證據。
” “好個‘不忍’,好個‘要有證據’。
用兵講韬略,韬略由何而來?在于熟悉山川形勝,地勢險阻,然後論守則據險扼要,論攻則乘暇蹈隙。
大緻戍守必重屯墾,方為可長可久之計,試問不明地勢,不知水土,如何下手?你别以為我隻好辭章,對西域地理,我下過廢寝忘食的工夫。
無奈如今不比宋明,倘有邊患,命将出師,總挑八旗世臣,此輩大半除了聲色犬馬以外,一無所知。
我不知道我将來會不會立邊功,不過如俗語所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我是連命都肯賣的,隻不知大好頭顱,何人來砍?”說着,龔定庵平伸右掌,在自己脖子上使勁砍了一下。
看他慷慨激昂地議論,燕紅亦為之鼓舞,但想到自己是出家人,不該在心底大起波瀾,心思便冷淡了。
“再念一首詠西湖的詞我聽。
” 龔定庵自我激起淋漓的興會,有滿腹鎮邊的經綸,想為燕紅一吐,見此光景,不免掃興,苦笑着說:“一時竟想不起來。
” “你必是神馳塞外了。
”燕紅說道,“隻念着‘長煙落日孤城閉’,哪管他‘山映斜陽天接水!’” “你對範希文的詞好熟。
”龔定庵想起來一首舊作,“有了,也是一首《湘月》,是後兩年,我前頭的妻子段氏,病殁徽州,三月裡我扶柩回杭州,偷閑逛一逛西湖,一時寄懷之作。
” “是寫悼亡之情?” “不然。
”龔定庵默想了一會念道: “湖雲如夢,記前年此地,垂楊系馬,一抹春山螺子黛,對我輕颦妖冶。
蘇小魂香,錢王氣短,俊筆連朝寫,鄉邦如此,幾人名姓如此?” “這是半阙。
”燕紅笑着說,“‘一抹春山螺子黛,對我輕颦妖冶’,未免唐突西子。
” 龔定庵微笑不答,停了一下說道:“下半阕,你會笑我。
” “怎麼呢?” “下半阙太自負了。
”接着便念, “平生沈俊如侬,前賢倘作,有臂和誰把?問取山靈渾不語,且自徘徊其下,幽草黏天,綠蔭送客,冉冉将初夏,流光容易,暫時着意潇灑。
” 念完了,他情不自禁地從牙縫中吸了口氣笑道:“連我自己都覺得齒冷。
不過那年我才廿三歲,還不識天高地厚。
” 燕紅心不在焉地點點頭,很奇怪,何以竟無一語悼亡?看起來,他跟他作為表妹的元配,感情似乎不甚融洽。
這樣愣愣地想,突然省悟,已經出家了,還問人家夫婦的感情幹什麼?抛開了閑心思,再來想他的詞,已經不大記得了。
“大少爺,前面就是淨慈了。
”坐在船尾的阿興問道,“轎子等在山門口,是不是在淨慈吃了齋再走?” “喔,”龔定庵問燕紅,“你餓了沒有?” “一點都不餓。
” “如果不餓,就從淨慈上轎,到煙霞洞吃飯。
”龔定庵說,“煙霞洞有個和尚叫印心,一臉酒肉氣,然而做得一手好素齋,談禅論藝,頭頭是道,人很不俗。
人不可貌相,我也見過幾個表裡不一緻者,惟此人為最。
” “好!咱們就到煙霞洞。
” 到淨慈上岸,少不得到寺中随喜一番。
淨慈是南宋高僧道濟的道場,這個和尚說話行事,瘋瘋癫癫,杭州人稱之為“濟癫僧”。
有關他的傳說甚多,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起造淨慈寺大殿時,他運用大神通,由海道運來巨木,寺中有口井,謂是“海眼”,巨木即從井中運出。
至今井中還留有一段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