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秀、北山幽

關燈
龍在《警世通言》中的改寫。

    ” “好了。

    咱們重拾話題,你講一講雷峰夕照何以成為一景。

    ” “這一景要跟南屏晚鐘同時來領略。

    日落黃昏,雷峰塔籠在夕照之中,萬道金光,眩人耳目,是他處所無的奇景。

    ” “這倒非要看看不可。

    ” “好!向晚歸舟,來看雷峰夕照,順便聽一聽南屏晚鐘。

    ”龔定庵又說,“過淨慈,湖中貫穿南北的一道堤,就是坡公所築的蘇堤,這上面有兩景,一景是‘蘇堤春曉’,一景是‘花港觀魚’。

    堤盡處便是嶽武穆廟,沿白居易所築的白堤下來,先是‘平湖秋月’,然後是‘斷橋殘雪’。

    至于‘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你已經看到,就不必詞費了。

    ” 燕紅欣然颔首,西湖十景是四時的景緻,要長住才能觀得盡。

    “能住西湖,這份清福真不知幾生修到?”她停了一下又說,“你詠西湖的詩跟詞,一定不少吧?” “略有幾首。

    ” “能不能念來聽聽?” 龔定庵沉吟着說:“純粹寫景的可是不多,恐怕未必如你所期。

    ” “不!不!本來就要情景相生,融情入景的才好。

    ” “好!我念一首題虎跑寺的七絕你聽:‘南山跸路丙申開,庚子詩碑鎖綠苔,曾是純皇親幸地,野僧還盼大行來。

    ’這首詩是嘉慶廿五年,仁宗駕崩以後寫的。

    ” 燕紅念了兩遍,皺着眉說:“我全然不解,‘純皇’當然是高宗,丙申、庚子不知道哪一年,想來也是乾隆年間,可怎麼又扯到嘉慶呢?” “這首詩弄了個小小的狡猾,所以看起來費解。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高宗七十萬壽,早在四十一年丙申,浙中大吏就已奉到密旨,定在庚子年南巡,以前幾次都隻巡幸靈隐、韬光,是北山一路,這回要遊南山,自然要開跸路。

    庚子年還到了虎跑寺,禦筆題詩。

    這就是上面兩句詩的來曆。

    ” “那麼,大行指誰呢?不會指高宗吧?” “當然不是。

    皇帝賓天,尚無谧宗、廟号以前,暫稱‘大行’,這‘大行’是指仁宗,庚子年曾以皇子身份随扈,到過虎跑。

    當時仁宗的遺诏還未頒到浙江,百姓還不知道,所以野僧還在盼望。

    ” “等我想一想,你這首詩裡面,說了些什麼?”燕紅吟哦了兩遍,方又開口,“仁宗乾隆四十五年随扈,到他嘉慶二十五年駕崩,時隔四十年,野僧猶盼再來,足見仁宗有令人難忘之處。

    你這首詩名為題虎跑寺,其實是悼念仁宗?” “可人、可人!”龔定庵拊掌而言,“我輩小官,又不是天子近臣,如果也來個大行皇帝挽詩四章,未免令人齒冷,隻好借題發揮,聊表哀思而已。

    ” “還有呢?”燕紅說道,“不要借題發揮,要你自己陶寫情感的詩。

    ” 于是龔定庵回憶幾次遊湖的情形,覺得有一首詞可以念給她聽,他說:“我廿一歲那年,由副貢考充武英殿謄錄,目的是想多讀禁中秘籍,哪知這年三月裡,父親放了徽州府,随行回南,跟我母親到蘇州去看我外公金壇段先生,順便娶了我表妹,回杭州祭祖。

    也是這種天氣,我來逛湖。

    說實話,小時候逛西湖,隻覺得好玩,并不能領略西湖的好處。

    别來十年,重到西湖,才知道果然清麗。

    當時填過一首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