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

關燈
字,因為試帖詩的八聯,亦如八股,每一聯都有一定的作法,不能任意而為,所以需要注明第幾聯,以免混淆不清: 東西深不辨, 空外但聞聲。

    (一) 共搗三更月, 誰知萬戶情?(二) 寒衣新浣出, 密線舊縫成。

    (三) 遠近驚秋早, 光陰入夜争。

    (四) 力微拼用盡, 辛苦說分明。

    (五) 涼意生雙杵, 繁音滿一城。

    (六) 深閨今日寄, 絕塞幾人征?(七) 露布頻聞捷, 铙歌報太平。

    (八) 試帖詩的作法,入手先看題旨,所以一定要先明出處,光看“萬戶搗衣聲”一句,不知原詩,就抓不住深閨念遠,争送寒衣的本意,題旨亦就無從發揮了。

     這個題目的題旨很容易了解,既然是寫情,便須空靈;而試帖詩的對仗,雖以用典穩妥為上,但求空靈,則用典不如白描。

    龔定庵完全贊成路閏生的作法。

     首先要研究“點題”。

    試帖詩的規矩,第一二聯須将題目字全數點出,亦名“出題”;如果題目字數太多,至少要将重要的字眼點出,或者在他處補點。

    這首詩第二句點“聲”;第三句點“搗”;第四句點“萬戶”;第五句點“衣”,點題共用三聯,仿佛差一點,但立意是以彌補缺點。

    龔定庵心想,此題之情,重在“萬戶”,如一開頭便寫搗衣,“萬戶”便難照顧;而且不宜正面去寫搗衣的情狀,要像李白一樣,聞聲興感,才能寫得婉轉深刻。

    是故“東西深不辨,空外但聞聲”,雖不知此聲何聲;但聲音之密,且為同樣的聲音,則已曲曲寫出。

     第二聯“共搗三更月,誰知萬戶情”,至此不但緊扣題意,而且李白的原作品寫了三句,隻差一個時序;于是第三聯“寒衣新浣出,密線舊縫成”,用“寒衣”點明秋字,而又兼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意,說明關切征人的不僅是深閨嬌妻,還有高堂老母。

     第四聯“遠近驚秋早,光陰入夜争”,是龔定庵最心許的,因為将原作未達之情亦補足了。

    良人遠征,應送寒衣,早就可以預備了,何必都擠在一起?原來本可從容的,隻以這年秋早,就不能不臨時抱佛腳了,下一“驚”字,精警異常,而用“遠近”形容“萬戶”,信手拈來,舉重若輕;接以“光陰入夜争”,将原作的一二兩句寫得氣足神充,這也就是非白描不為功之故。

     第四聯情景交融,第五聯則專寫關切之情;第六聯又寫情景相生,但不同于第四聯的是,有旁人之情在,若問“萬戶搗衣聲”感覺如何?答複便是“繁音滿一城”,龔定庵認為這一句值得大圈特圈。

     前面六聯,皆在“萬戶搗衣聲”五字内,着力描寫,雖可看出寒衣寄遠,卻不知遊子是負笈他鄉,還是江湖貿遷?第七聯寫出題外,補足題旨,寒衣亦是征衣;于是第八聯頌揚朝廷,這是類似題目必不可少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