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

關燈
試帖詩五言八韻,限韻用平聲,如為詩句,往往用這句詩的最後一個字,如“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得花字”,花字麻韻,便得将“六麻”中所有的字,都寫在後面。

    麻煩便在這裡,不能脫漏,更不能寫錯,否則舉子在試帖詩中用了這一個字,責任便在考官了。

     寫完題紙,立即傳預先在内簾待命的刻字匠至聚奎堂刻題,這是主考最當注意的一件事,因為僅僅寫明四書題及試帖詩題很方便,譬如“‘用之則行’三句”,便知是論語題目:“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假使是“‘大學之道’一節”,題目當然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當刻題之時,正是舉子進場最熱鬧的時候,倘或題目洩漏,後果不堪設想。

     刻題便是刻闆,總要一下午才能完事,接着便是印題,更須嚴密監督,以防私下竊取,傳人号舍。

    題紙先定數目,較入場舉子人數多得極其有限,大約到得亥末子初,印好題紙,内簾叫門,監臨、外提調、監試,一齊至内簾門外迎接,門外先擊雲闆,門内答以梆子,表示人已到齊,門啟則四總裁蟒袍補褂,隔門相互作揖,題紙點數選出,内簾封門;外簾散發題紙,由号門木栅以外傳入,号軍分送,每人一張。

     通常子正也就是午夜時分,題紙一定可以到手,但這一間由于欽命題到得較晚,而試帖詩限韻,又是字數甚多的“七陽”,因此龔定庵直到子末三刻才收到題紙。

     四書文三個題目,出在《論語》、《中庸》、《孟子》上,龔定庵逐題思索了一番,已有了大意,暫且丢開;再看試帖詩題是“賦得‘萬戶搗衣聲’,得聲字”。

    不由得精神一振,在他覺得這個題目很容易,但也很難。

    容易是因為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二十字中,情緻無限,大有發揮的餘地。

     難的是在試帖詩名家路閏生的《柽花館試帖》中,即有此題,連限的韻都相同。

    龔定庵心想,以自己的詩名,不但不能撿便宜,而且亦不能襲其意,即令所見相同,亦須避忌;句法也應該務求不同。

    假如原作句庸意淺,倒也無所謂,因為出語一定勝過原作,偏偏路閏生的這首試帖詩,是他極欣賞的,真所謂“珠玉在前”,要别出機杼而又勝于原作,那就難了。

     難的先動手!他立刻作了決定,因為八股文先作,可是後來時不我與,試帖詩就作得馬虎了;八股不好不要緊,詩可不能落褒,而且夜靜更深,遠比人來人往,嘈雜喧嚣的明天白晝,更宜于吟詠。

     作詩不可無酒!于是他從考籃中取出一皮壺的白幹;打開油紙包,達五替他預備的肉魚幹;然後将路閏生的原作,默寫出來,一面飲酒,一面構思。

     五言八韻便是十六句,試帖詩向來以兩句為一聯;首末兩聯,不用對仗,第一句不用韻,否則便成了五言九韻。

     把那首詩分聯排列,下面注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