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環的打簧表
關燈
小
中
大
吳語;君聽取,未要量珠,雙角山頭路,生來篷戶,隻阿母憨憐,年華嬌長,寒暖仗郎護。
筝和笛,十載教他原誤,人生百事辛苦,王侯門第非侬宅,剩可五湖同去。
卿信否,便千萬商量,千萬依分付。
花間好住,倘燕燕歸來,紅簾雙卷,認我寫詩處。
“真沒有想到,作得這麼好的詞。
而且情深一往,體貼備至;定庵,羨煞我也!” 龔定庵自是歡喜得不知怎麼才好,愣愣地癡笑着,忽然冒出來一句話:“這首詞是你看着她作的?” “是啊!不然我怎麼知道她用了綠珠的典?” 綠珠的典故,便是“雙角山頭路”那一句。
雙角山在廣東博白,山下梁家,有女綠珠,生具殊色,妙擅音律。
石崇當交趾采訪使時,量明珠數斛聘得。
吳梅村的詩中“珍珠十斛買琵琶”,用的就是這個典。
但燕紅卻說“未要量珠”,隻是“寒暖仗郎護”。
又說“便千萬商量,千萬依分付”,這就是承諾,不但願守他一年。
即令連道光二年恩科,三年正科,連番落第,她也願意再守三年。
“不過,有一處地方,我不大明白。
”顧千裡問道,“‘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吳語。
’這兩句怎麼解釋?” “幽是幽州,并是并州。
她生在蒲州,以後随父僑居正定,所以說‘生小幽并住’。
” “容我作個自作多情的解說。
”龔定庵答道,“我跟她談過,多年來我常到蘇州來看我外祖;她之所謂‘悔不十年吳語’,意思是早就應該到蘇州來的;倘或如此,也許早就相逢了。
” “雲英未嫁,才子多情,如今相逢也不晚。
不過,定庵,她好像擔心你會負心呢!” “何以見得?” “詞中結尾,把你比作離巢燕子,用一個‘倘’字,就有怕你一去不歸的意味在内。
” “是嗎?”龔定庵将“倘燕燕歸來,紅簾雙卷,認我寫詩處”這三句詞,低聲吟哦了兩遍,覺得顧千裡的話似乎有點道理。
“千言并一句,但願來年春闱得意;倘或大魁天下,薛燕紅就堪與李桂官媲美了。
” 那是六十多年前畢秋帆的故事,他與龔定庵一樣,也是中舉以後,未能聯捷,捐了個内閣中書,一面供職,一面用功,預備再度會試。
其時京師聲色正盛,畢秋帆迷戀一個小旦李桂官;但他是個窮京官,哪裡有選歌征色的資格,不過趁他上戲園時,追逐香車,一睹顔色。
京中稱優伶為“相公”,狎客為“老鬥”,李桂官有這麼一個“老鬥”,當時已成了笑柄。
那知李桂官風塵巨眼,竟是個“雄紅拂”,親自去訪畢秋帆,勸他下帷苦讀,日常用途,不勞費心;而且下戲以後,總要設法抽工夫來陪他。
于是畢秋帆心無旁鹜,一心隻望成進士,來報答這個“紅粉”知己。
不久,畢秋帆考上了軍機章京,接着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會試中式;殿試的前一天,與同事在西苑值班,應該值夜的諸重光跟他說:“今天要你替我值宿,我得回家好好休息。
我們總算字還寫得不醜,有鼎甲之望;像你的書法,就不必作非分之想了。
”說完,不待答複,揚長而去。
筝和笛,十載教他原誤,人生百事辛苦,王侯門第非侬宅,剩可五湖同去。
卿信否,便千萬商量,千萬依分付。
花間好住,倘燕燕歸來,紅簾雙卷,認我寫詩處。
“真沒有想到,作得這麼好的詞。
而且情深一往,體貼備至;定庵,羨煞我也!” 龔定庵自是歡喜得不知怎麼才好,愣愣地癡笑着,忽然冒出來一句話:“這首詞是你看着她作的?” “是啊!不然我怎麼知道她用了綠珠的典?” 綠珠的典故,便是“雙角山頭路”那一句。
雙角山在廣東博白,山下梁家,有女綠珠,生具殊色,妙擅音律。
石崇當交趾采訪使時,量明珠數斛聘得。
吳梅村的詩中“珍珠十斛買琵琶”,用的就是這個典。
但燕紅卻說“未要量珠”,隻是“寒暖仗郎護”。
又說“便千萬商量,千萬依分付”,這就是承諾,不但願守他一年。
即令連道光二年恩科,三年正科,連番落第,她也願意再守三年。
“不過,有一處地方,我不大明白。
”顧千裡問道,“‘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吳語。
’這兩句怎麼解釋?” “幽是幽州,并是并州。
她生在蒲州,以後随父僑居正定,所以說‘生小幽并住’。
” “容我作個自作多情的解說。
”龔定庵答道,“我跟她談過,多年來我常到蘇州來看我外祖;她之所謂‘悔不十年吳語’,意思是早就應該到蘇州來的;倘或如此,也許早就相逢了。
” “雲英未嫁,才子多情,如今相逢也不晚。
不過,定庵,她好像擔心你會負心呢!” “何以見得?” “詞中結尾,把你比作離巢燕子,用一個‘倘’字,就有怕你一去不歸的意味在内。
” “是嗎?”龔定庵将“倘燕燕歸來,紅簾雙卷,認我寫詩處”這三句詞,低聲吟哦了兩遍,覺得顧千裡的話似乎有點道理。
“千言并一句,但願來年春闱得意;倘或大魁天下,薛燕紅就堪與李桂官媲美了。
” 那是六十多年前畢秋帆的故事,他與龔定庵一樣,也是中舉以後,未能聯捷,捐了個内閣中書,一面供職,一面用功,預備再度會試。
其時京師聲色正盛,畢秋帆迷戀一個小旦李桂官;但他是個窮京官,哪裡有選歌征色的資格,不過趁他上戲園時,追逐香車,一睹顔色。
京中稱優伶為“相公”,狎客為“老鬥”,李桂官有這麼一個“老鬥”,當時已成了笑柄。
那知李桂官風塵巨眼,竟是個“雄紅拂”,親自去訪畢秋帆,勸他下帷苦讀,日常用途,不勞費心;而且下戲以後,總要設法抽工夫來陪他。
于是畢秋帆心無旁鹜,一心隻望成進士,來報答這個“紅粉”知己。
不久,畢秋帆考上了軍機章京,接着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會試中式;殿試的前一天,與同事在西苑值班,應該值夜的諸重光跟他說:“今天要你替我值宿,我得回家好好休息。
我們總算字還寫得不醜,有鼎甲之望;像你的書法,就不必作非分之想了。
”說完,不待答複,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