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兩銀子
關燈
小
中
大
“原主是誰?”
“原主姓顧,定庵先生不必打聽。
”王秀才開門見山地說,“如果有意收藏,我可以做一半主。
” “好極。
”龔定庵亦就不必作什麼客套了,率直問道,“條件如何?” 王秀才伸三指相示:“不能少于這個數。
” 這當然不會是三百兩銀子;但三千兩似乎是獅子大開口了,隻好告個罪,将李增厚拉到一邊去密談。
“這王秀才的為人,老兄是否深知?” “我跟他十幾年的交情。
”李增厚答說,“為人還不錯。
” “他開價三千兩,似乎過分了吧?我跟他初交,有些話不便說,能不能請你問問他,最少幾何?說個實實在在的數目,我們才好磋商。
” “好!我來問他。
” 問來的結果是,最少也要兩千銀子;據王秀才說,已經有人出過這個價錢,他不肯脫手。
因為開價的人很俗氣,但龔定庵有意,又當别論。
“他說:這好比嫁女兒一樣,總要挑一份人家。
這方玉印在你收藏,是名花有主,所以照别人出過的價轉讓。
當然,”李增厚又說,“總還有磋商的餘地。
” “兩千兩銀子,也不算貴;不過,我還要買房子,一下子花得太多,跟家父似乎說不出口。
”龔定庵沉吟了一會問道,“不知道能不能以寶易寶?” “我想,這沒有什麼不行。
他原是幹這一行的。
以寶易寶,他又好多做一筆生意,何樂不為?我看,你們當面談吧!” 果然,王秀才對此頗感興趣,問龔定庵,預備拿什麼來交換? “我有一部好帖。
” “這是‘黑老虎’,價錢很難估。
”王秀才說,“定庵先生不妨談談,是怎麼樣一部好帖?” “‘婁壽碑’。
” 王秀才對此道也是内行,聽說是“婁壽碑”,心中一動,便即問道:“是朱竹收藏的那一部?” “哪裡還有第二部?” “怎麼?”李增厚插嘴問說,“是孤本?” “海内孤本。
”龔定庵問,“你有沒有六一先生的《集古錄》?” “有。
” “孫淵如的《寰宇訪碑錄》呢?” “是在――‘平津館叢書’當中?” “不錯。
” “那也有。
” 李增厚将歐陽修的《集古錄》、孫星衍的《寰宇訪碑錄》都去取了來,龔定庵先翻開《集古錄》,其中有一條記着:“婁壽,字元孝,南陽隆人,初而岐嶷,有志行,好學不厭,隐居不應征辟,門人谧玄儒先生。
” 接着再撿《寰宇訪碑錄》記“玄儒先生婁壽碑”,道是“八分書,熹平三年正月,原石已佚,此宋拓本。
” “孫淵如所說的‘此宋拓本’,就是寒齋所藏的那一本。
康熙朝先由何義門所藏,複歸朱竹。
不但原石已佚,而且人間别無第二本,是不折不扣的孤本。
”龔定庵又說:“此碑肅括宏深,朱竹評為‘漢隸第一’,足與飛燕玉印匹敵。
” 王秀才笑而不言。
李增厚便即催問:“你的意思怎麼樣?” “婁壽碑是宋拓中的精品,如說能與玉印匹敵,這話,實難苟同。
” “那麼,我另奉五百金,這就差不多了吧?” 看龔定庵很痛快,王秀才也就答應了。
“交換是談成了,如何易手?”李增厚問,“你的東西不在手邊?” “在杭州。
”龔定庵答說,“我要先到上海,看一看家父,再回杭州。
兩兄有興,到杭州度歲如何?”
”王秀才開門見山地說,“如果有意收藏,我可以做一半主。
” “好極。
”龔定庵亦就不必作什麼客套了,率直問道,“條件如何?” 王秀才伸三指相示:“不能少于這個數。
” 這當然不會是三百兩銀子;但三千兩似乎是獅子大開口了,隻好告個罪,将李增厚拉到一邊去密談。
“這王秀才的為人,老兄是否深知?” “我跟他十幾年的交情。
”李增厚答說,“為人還不錯。
” “他開價三千兩,似乎過分了吧?我跟他初交,有些話不便說,能不能請你問問他,最少幾何?說個實實在在的數目,我們才好磋商。
” “好!我來問他。
” 問來的結果是,最少也要兩千銀子;據王秀才說,已經有人出過這個價錢,他不肯脫手。
因為開價的人很俗氣,但龔定庵有意,又當别論。
“他說:這好比嫁女兒一樣,總要挑一份人家。
這方玉印在你收藏,是名花有主,所以照别人出過的價轉讓。
當然,”李增厚又說,“總還有磋商的餘地。
” “兩千兩銀子,也不算貴;不過,我還要買房子,一下子花得太多,跟家父似乎說不出口。
”龔定庵沉吟了一會問道,“不知道能不能以寶易寶?” “我想,這沒有什麼不行。
他原是幹這一行的。
以寶易寶,他又好多做一筆生意,何樂不為?我看,你們當面談吧!” 果然,王秀才對此頗感興趣,問龔定庵,預備拿什麼來交換? “我有一部好帖。
” “這是‘黑老虎’,價錢很難估。
”王秀才說,“定庵先生不妨談談,是怎麼樣一部好帖?” “‘婁壽碑’。
” 王秀才對此道也是内行,聽說是“婁壽碑”,心中一動,便即問道:“是朱竹收藏的那一部?” “哪裡還有第二部?” “怎麼?”李增厚插嘴問說,“是孤本?” “海内孤本。
”龔定庵問,“你有沒有六一先生的《集古錄》?” “有。
” “孫淵如的《寰宇訪碑錄》呢?” “是在――‘平津館叢書’當中?” “不錯。
” “那也有。
” 李增厚将歐陽修的《集古錄》、孫星衍的《寰宇訪碑錄》都去取了來,龔定庵先翻開《集古錄》,其中有一條記着:“婁壽,字元孝,南陽隆人,初而岐嶷,有志行,好學不厭,隐居不應征辟,門人谧玄儒先生。
” 接着再撿《寰宇訪碑錄》記“玄儒先生婁壽碑”,道是“八分書,熹平三年正月,原石已佚,此宋拓本。
” “孫淵如所說的‘此宋拓本’,就是寒齋所藏的那一本。
康熙朝先由何義門所藏,複歸朱竹。
不但原石已佚,而且人間别無第二本,是不折不扣的孤本。
”龔定庵又說:“此碑肅括宏深,朱竹評為‘漢隸第一’,足與飛燕玉印匹敵。
” 王秀才笑而不言。
李增厚便即催問:“你的意思怎麼樣?” “婁壽碑是宋拓中的精品,如說能與玉印匹敵,這話,實難苟同。
” “那麼,我另奉五百金,這就差不多了吧?” 看龔定庵很痛快,王秀才也就答應了。
“交換是談成了,如何易手?”李增厚問,“你的東西不在手邊?” “在杭州。
”龔定庵答說,“我要先到上海,看一看家父,再回杭州。
兩兄有興,到杭州度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