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關燈
:“她的好處實在說不盡!” 潘曾绶原是俗語所說的“少年公子老封君”,隻為生來有個好父親,又有個好兒子,上叨餘蔭,下受供養,是一般人最豔羨的福氣人。

    官做得不大,潘世恩在日就告了“終養”,平時飲酒看花,也“逛胡同”,也做“老鬥”,垂老風流,去年還納妾生子。

    因此,對于洪鈞所談,不但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動容了。

     “看來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水中蓮。

    既然如此,何不早早納諸金屋。

    ”他又加了一句:“想來你們總有齧臂之盟吧?” “回太老師的話,難處就在這裡。

    ”洪鈞很吃力地說,“她決不肯屈居側室。

    ” 潘曾绶一聽這話,愣住了!将傳聞與洪鈞親口所說的話,合在一起細想一想,失驚的說:“怎麼?你騙了她了?” 這一下洪鈞也愣住了,結結巴巴地說:“小門生沒有騙她。

    ” “你沒有騙她,她何以敢這樣膽大妄為?公然開賀,自稱狀元娘子,不是以正室自居嗎?” 這幾句話封住了洪鈞的嘴,急得滿頭大汗;但又不能不開口,漲紅了臉,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答道:“太老師明鑒,我沒有騙她,她是洪家的——” “洪家的什麼?”潘曾绶厲聲問道:“洪家的媳婦?” 這是問罪的語氣。

    師道尊嚴,何況太老師?洪鈞不由得下跪了。

     “小門生荒唐!”最難出口的一句話不必再說,他覺得話容易說了,“不過,小門生是奉的老母之命!” 潘曾绶越發詫異,“你先起來。

    ”他說,“令堂何以有此亂命?” 這是連洪老太太亦責備在内,洪鈞益感到事态嚴重,着實要大費一番口舌。

    有此想法,他反倒沉着了。

    定一定神,盡量用從容的語氣,解釋他有兼桃的身份,照習俗可以娶兩房妻室。

    而藹如于己有恩,亦即是于洪家有恩,迎娶廟見,應可邀得宗族的諒解。

    而況藹如德言容工,四德俱備,足可做個賢妻良母。

     潘曾绶聽這番話,就不是開頭聽他贊藹如的那種神情了,不時将頭擺一擺,作出不以為然的樣子。

    等他說完,益發大大地搖頭。

     “四德俱備,還要加上一塵不染才好!” “白壁之暇,也就是淪落風塵這一點。

    這是造化弄人,絕非她的本心。

    ” “風塵中有幾個是自甘下賤的?文卿,”潘曾绶神态緩和了些,“你不要跟我争!我先請問你,你是不是要用花轎擡她進你們洪府的門。

    ” 洪鈞略一遲疑,旋即加重了語氣答一聲:“是!” “在哪裡辦喜事?” “這,還沒有定。

    ” “總是在蘇州啰?” “大概是。

    ” “好!這是歸娶。

    ”潘曾绶放下水煙袋,很起勁地說,“狀元歸娶,是百年難遇的美談,勢必轟動四海。

    文卿,你想過沒有,人家要打聽你這位狀元娘子的出身,打聽清楚了,人家會怎麼想?” 這一問将洪鈞問住了,強自辯道:“她亦是名臣之後。

    ” “皇帝之後也沒有用,明太祖的子孫還讨飯呢!這且不談,我再請問,歸娶是不是要請假?” “那當然。

    ” “然則,你請假的折子上如何措詞?你别忘記,殿試的大卷子上,有你親筆寫的履曆,有妻有子;發妻在室,不是續弦,怎又歸娶?至于你所說的兼桃得娶兩房妻室,我還沒有翻過‘會典’,不知道是何說法?不過,一定要事先奏準,是可想而知的。

    ”潘曾绶略停一下,提高了聲音說:“準不準,事在未定之天;就算準了,能不能容你娶妓為妻,又是一回事!” “娶妓為妻”四字,刺耳痛心;洪鈞默然半晌,不自覺地吐出一句話來:“照太老師的意思,莫非讓小門生唱一出‘海神廟’?” “海神廟”是元朝的雜劇,明朝王玉峰曾加改編,題名“焚香記”,描寫的是王魁負桂英的故事。

    蘇州人熟悉昆腔,潘曾绶當然知道“海神廟”的内容,不由得勃然大怒,“你這叫什麼話?”他氣得吹胡子:“為你好,你倒說我陷你于不義!真正豈有此理!” 洪鈞悔之莫及!實在想不到這一句話會得罪了長者,唯有趕緊請罪,“太老師,小門生失言了!”他請個安自責:“小門生荒唐,該死!” 這時在窗外屏後偷聽的人,少不得現身排解。

    其中吳大澄最熱心,一再為洪鈞解釋,請大老師消氣。

    費了好些功夫,才将一場紛擾,平息下來。

     “我沒法子再說了!”潘曾绶說:“文卿執迷不悟,非搞出大亂子來不可!清卿,” “是。

    ”吳大澄很恭敬地答應。

     “你們談談。

    有些話,我亦不便說。

    ” “是!大老師先請進去;我跟文卿來細談。

    ” 于是洪鈞起身肅立,目送潘曾绶的背影消失以後,頹然倒在椅上,不住用手捶頭。

     接着,吳大澄将洪鈞邀入他的卧室——潘祖蔭最好金石碑版,而吳大澄對此道很下過一番功夫,所以特地為他布置一間卧室,以便朝夕切磋。

    那間卧室中,到處是三代銅器、漢魏殘碑,以及各式各樣的拓片,在潘家是一處不準等閑婢仆接近的禁地,所以正宜于密談。

     私下相處,吳大澄無須掩飾顧忌,憂容滿面的問道:“文卿,聽說你有親筆書信在李藹如手裡,稱她‘夫人’,稱她母親‘嶽母’。

    這,不會是真的吧?” 從反面相問,表示他希望并無其事;洪鈞意會到此,不由得有些着慌,“這是誰說的?”他問。

     “潘葦如。

    ” “喔,是他!他來了,我怎麼不知道?”洪鈞恍然大悟,所有關于煙台的消息,都是潘葦如帶來的。

     “他住了一夜就趕回天津去了,過兩天還來。

    ”吳大澄又問一句:“有沒有那樣的信?” 這是不容抵賴,也是洪鈞不便抵賴的,他很吃力地答說:“有的。

    ” “壞了壞了!”吳大澄頓足埋怨,“文卿,你也太輕率了,怎麼能用這樣的稱呼,而且還形之于筆墨?” 見他這副神情,洪鈞的心也就亂了;強自克制,定定神細想:事到如今,錯也隻有錯了!如果說些失悔的話,反倒惹人恥笑。

     這一念之轉,态度便變得比較從容沉着了,“清卿,這件事我隻錯在事先沒有告訴大家,做可沒有做錯。

    ”他說,“我有今天,藹如之功不可沒;閨閣知己,義不可負。

    王道不外乎人情,哪怕奉旨诘責,我隻要說明經過,皇上也會體恤我不得已的苦衷。

    ” “你還提皇上呢!”吳大澄再一次跺腳!“壞就壞在你是皇上親筆點的‘天子門生’!” 聽得這句話,洪鈞如當胸着了一拳!知道吳大澄不是故作驚惶,這個狀元真是當“壞了”! “皇上學習政事,這是第一次親閱進呈的前十本,你是皇上的第一個門生。

    如果鬧出事來,你想皇上心裡會怎麼想?” 會怎麼想呢?洪鈞不敢多想。

    總之,皇帝絕不會無動于衷。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敦品重于勵學;如說皇上親筆點中的狀元,行止有虧,這就讓皇上也失面子。

    你想想,皇上這樣的年紀,豈有個不争強好勝的?失了面子,一定震怒;那一來,會興大獄。

    ” “興大獄?”洪鈞失驚地問,“我不懂你的意思!” “你倒想想,狀元雖說皇上朱筆親點,進呈的十本,是讀卷大臣公拟的。

    那一來,從倭中堂起,不都會獲嚴譴?” 提到倭仁,洪鈞不由得想起當日初谒師門,所受的一番訓誨。

    看起來,倭仁知道了這件事,首先會将自己逐出門牆。

     “文卿,你要知道,盡管你自己問心無愧,振振有詞,士論不會寬容你的。

    名器不可假借,‘停妻再娶’是何處分,律有明文。

    倘或士林公論,安上你一個‘寵妾滅妻’的罪名,那就更不得了!” “‘停妻再娶’?‘寵妾滅妻’?”洪鈞一面搖頭,一面喘氣,“全不是那回事!” “唉!”吳大澄有些不耐煩了,“你到現在還執迷不悟!莫非真要‘都老爺’上了彈章,你才知道厲害?” “什麼?”洪鈞驚問:“誰要參我?” “現在還沒有!”吳大澄很清楚地說,“如果你一意孤行,就一定會有人參你。

    而且參你的人,決不止一個。

    你信不信?你不信,我跟你打賭。

    ” 洪鈞如何不信?言官“聞風言事”,說錯了也不礙。

    何況事本不假,而這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件事。

    且不說有言責的都禦史、給事中,隻怕兼“日講起注官”,可以專折奏事的翰林,就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個好題目。

     愣了好一會,洪鈞總覺得大家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公平,因而憤憤地說:“且不談畢秋帆之于李桂官;陳芝楣之于李小紅,不有先例可援。

    清卿,你莫非就忘了當年同赴鄉闱,白門舊院,尋小紅豔迹的往事?” “提起這件事,我倒真有些懊悔。

    不知道你是不是因為有此一段佳話,才會異想天開,尊李藹如為夫人?”吳大澄緊接着又說:“文卿,果然如此,你可是欠深思了!要知道,你不能比陳芝楣;李藹如更不能比李小紅。

    至于李桂官的‘狀元夫人’,不過袁子才的詩:‘若叫内助論勳績,合使夫人讓法封’。

    無非戲谑而已!” 想想果然,洪鈞自己不能與陳銮相比的是,已娶未娶;未娶就談不到“停妻再娶”,更無所謂“寵妾滅妻”。

    而李小紅則雖出身風塵,但嫁陳銮時,乃是鹽商之女的身份,這又是藹如所不及的。

     看他怔怔不語,吳大澄知道快說服他了;話風一轉,談到彌補之道,“文卿,”他說,“為今之計,你得趕緊寫信到煙台,第一。

    絕不可再招搖;第二、收回‘夫人’那個稱呼——” 不等他說完,洪鈞脫口打斷他的話:“那怎麼可以?” “有何不可?”吳大澄的聲音比他更快、更高:“如果李藹如真如你所說的那麼好,一定會體諒你情非得已,自甘退步?” “怎麼個退步?” “居于側室。

    ” “決不可能!”洪鈞斬釘截鐵地說。

     那就談不下去了!不僅一場無結果,且是不歡而散。

     ※※※ 這一夜洪鈞繞室訪惶,深宵不寐;心裡不知是憂、是急、是憤? 自己細辨一辨,一顆心揪得緊緊地,還是恐懼多于一切,設想着嚴旨诘責,禍在不測,那時一家大小,李氏母女,還有許多至親好友,一起跟着憂心忡忡。

    無端到此地步,豈得不懼? 如果真有這樣的嚴旨,到底會得一個什麼罪名?當然不緻于下獄;也許會革職;至少是降級調用——倘或降級外調,狀元去當縣官;攜着如花美眷上任,倒也是一段佳話。

     這樣怔怔地向往了好半天,忽然醒悟,自覺匪夷所思,無聊得可笑!且不說不會有此結果;即令有了這樣一個結果,前程也就有限了!天恩祖德,諸般機緣湊泊而能大魁天下,極士林罕有之榮,就這樣糟蹋了,怎麼對得起自己。

     然則,真照吳大澄的建議,跟藹如坦率直言如何?此念甫動,立即又浮起藹如那種長眉微掀,凜然不可侵犯的剛烈神态,頓覺不寒而栗,不敢再往下想了。

     蹀躞終宵,心中的郁悶依舊不解,隻有出去走走。

    會館後面有座小園,疊石為山,雜莳花木,此時都歸他一個人管領了。

    在曉風殘月之中,飽吸了平旦清明之氣,洪鈞自覺頭腦比較清楚了,覺得張司事人雖俗氣,但有些見解,着實可取,在他認為最堪重視的一種看法是:為了一個女人,得罪了所有的人,是不是值得?應該好好考慮。

     這不是片刻之間,所能作得下決定的。

    然則眼前的應付辦法,無非一個拖字。

     “就這樣!”他不自覺地自語:“靜以觀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