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關燈
洪鈞是第一次到江甯。

    但即令過去毫無印象,今昔無可比較,那一片到處斷垣殘壁,荒煙蔓草的景象,入目也足夠使人傷感了。

     進城以後,很少見到人煙。

    而城南卻别有天地,貢院已經修好了;安置舉子的客棧紛紛複業了;應運而生的飯館、茶店、書坊、估衣鋪,家家生意興隆,證明曾國藩以奏請補行鄉試為第一急務的做法,對于振興市面,确有極大的幫助。

     由于結伴同行的吳大澄的建議,洪鈞投宿在鈔庫街的招賢客棧。

    因為隔河就是貢院,進場出場方便。

     “我要去買書。

    ”安置了行裝,洪鈞說道:“在蘇州聽人說,曾中堂開了書局,‘四書’、‘十三經’都刻好了,書價也不貴。

    他這番嘉惠士林的盛意,不可不領。

    ” “好!我也要去逛書坊。

    不過,我是去訪碑帖,看看有沒有舊家流落出來的好東西。

    ” “那就走吧!”洪鈞看一看天色,“倒像要下雪的光景;但願天公作美,不然就無趣了。

    ” “近在咫尺。

    就下了雪,回來也很方便。

    怕什麼?” “雨雪載途,想觀光就辦不到了。

    ”洪鈞不勝向往地說,“‘闆橋雜記’中的豔迹,我急于想印證一番。

    ” “這怕很難了!乾隆末年所出的‘續闆橋雜記’,你總也看過。

    這部書中,說‘舊院在鈔庫街與貢院隔河相對’,然則,你我此刻的立足之地,也許正就是當年‘橫波夫人’的‘眉樓’遺址。

    你能想象兩百年前,玉笑珠香,笙歌徹夜的盛況嗎?” 聽得這一說,洪鈞大為掃興,“罷了,罷了!”他苦笑着,“買完書,買隻闆鴨回來,圍爐喝酒吧。

    ” “我的話煞風景,是不是?”吳大澄笑道,“如果你持着訪古的心清,則舊院豔迹,雖不可尋,乾嘉韻事,倒還可以印證。

    ” 有此一個轉筆,洪鈞的興緻又被鼓了起來。

    在夫子廟前的書坊,買好了書,關照店夥送回客棧;便申前約,要求吳大澄去印證乾嘉年間的風流韻事。

     “這段韻事,距今不過三十年,應有遺迹可尋。

    ”吳大澄問道:“江夏陳芝楣制軍,你知道這個人不?” “是陳銮?” “對!陳銮。

    ” “怎麼不知道?他那一榜是名榜。

    ” 洪鈞的所謂“名榜”,是指嘉慶二十五年庚辰正科。

    這一榜的狀元是“三元及第”——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是極難能可貴的殊榮。

    清朝開國以來,“三元及第”的一共隻有兩個人,第一個出在蘇州,姓錢名囗字振威,乾隆四十四年己亥解元,四十六年辛醜會元、狀元。

     第二個姓陳名繼昌,字守壑,廣西臨桂人。

    嘉慶十八年癸酉解元,十九年甲戌、什二年了醜、加上什四年己卯恩科,三試春闱,名落孫山。

    直到什五年庚辰正科,方始揚眉吐氣,連中會元。

    狀元。

    那一榜的榜眼是杭州的許乃普,探花就是陳銮。

    不過三元及第的陳繼昌,官運不如文運,做官隻做到署理江蘇巡撫;而榜眼許乃普官至吏部尚書;陳銮則署理過兩江總督,所以吳大澄稱他“制軍”。

     “陳芝楣制軍的這段韻事,出在離此不遠,利涉橋以東的釣魚巷——” ※※※ 嘉慶末年,釣魚巷的名妓,首推李小紅。

    有一天送客出門,偶然看到一個三十剛過的男子,一領藍衫,是讀書人的打扮,而且一望而知是個落魄的讀書人。

     再看一眼,李小紅覺得這個落魄的讀書人,與衆不同。

    一件打了補釘的藍布大褂,一雙露趾的破皂靴,穿在他身上,偏不顯得寒酸。

    臉上自然又黃又瘦,憔淬非凡;可是意态軒昂,尤其是那雙眼中的光芒,英爽逼人。

    使得李小紅幾乎要疑心,是什麼貴介公子,有意喬妝改扮來遊戲風塵的。

     “請裡面坐!” 話一出口,李小紅方始發覺不自知地說了這麼一句客套。

    此人亦不推辭,含笑進門,大大方方地在廳上坐了下來。

     于是一面獻茶敬煙,一面請教姓氏。

    此人就是陳銮,一口流亮而沉着的湖北口音,讓李小紅又增添了若幹好感。

    待客既罷,少不得往深處去問:“陳相公,家住江甯?” “不!”陳銮答道:“到江甯來投親。

    ” 以李小紅的閱曆,一聽這話就明白了,是來投親“告幫”。

    于是接下來問一句:“想是投親不遇?” “遇倒遇到了——” 欲言又止,便有文章。

    先以為他投親不遇,以緻有流落他鄉的模樣;已遇而仍如此,則是未遂所願。

    既然這樣,又何以不回湖北,是在等待什麼,還是缺乏回鄉的盤纏? 轉念到此,李小紅決定幫他幾兩銀子。

    不過,讀書人常有股不受商量的戆氣,而且看他也是有骨氣的人,不肯輕易受人的恩惠,所以話要說得小心。

     想了一會,她這樣問道:“陳相公,想來你那位親戚,不是至親?” 她是為他開路——當然不是至親,告幫才會被拒。

    隻要陳銮是這樣回答,以話搭話,便可透露自己的本意。

     哪知他的答複,完全出乎她的意料,甚至還不能相信,“怎麼不是至親?”陳銮很快地說,“是我嶽家。

    ” 那該怎麼說呢?李小紅唯有沉默,但眼中的懷疑與好奇是隐藏不住的。

     “我失言了!”陳銮站起身來,“多謝款待。

    這裡不是我如今該來的地方。

    ”說完,他伸手到口袋裡,似乎在掏摸什麼。

     “不要、不要!”李小紅唯恐他還要丢下一塊碎銀子什麼的,趕緊攔住他說,“我們這裡沒有這個規矩。

    ” “說實話,我也不大懂這裡的規矩。

    ”陳銮已經将一塊碎銀托在掌心裡了,“隻是悶不過随意走走;見識過了,也算不虛此行。

    多謝,多謝!”他将那塊約有兩把重的碎銀子,放在桌上,“給下人的,不成敬意。

    ” 這一下讓李小紅很為難。

    看樣子,硬塞回去,他不但不受,說不定還會生氣;而接受則萬萬不可!情急之下,唯有先将他留了下來再說。

     “陳相公,你請坐!”她特意問一句:“江夏縣屬武昌府?” “是的。

    ” “我有個親戚在武昌。

    想托陳相公捎封信去。

    請先坐一坐!” 李小紅一面留住了陳銮,一面借此抽身,向她的假母明說,要留陳銮吃飯。

    同時告誡下人,不準慢待來客。

    她的假母很忠厚,李小紅說什麼便是什麼,下人更不敢違拗,如她所囑咐的,添菜打酒,準備款客。

     交代妥當了,李小紅又回到廳上,“陳相公,”她問,“你住在哪裡?我給我親戚的那封信,托人寫好了,給你送去。

    ” “喔,我住在狀元境大發棧。

    ” 狀元境是貢院前的一條巷子,那裡客棧最多。

    “大發棧我知道。

    不過,”她又問,“怎麼不住在嶽家?” “說來話長——” “談談不妨!”李小紅用很關切的眼光看着他。

     陳銮沉吟了一下,覺得胸中一口肮髒氣,能向這樣願聽自己的話的人吐露也是一樁快事,便點點頭答應了。

     “說來也是家醜。

    ”陳銮徐徐說道:“我的嶽父是這裡有名的鹽商,原是世交——” 原來陳銮的父親,是那鹽商家的西席。

    十幾年前,陳銮到江甯來省親,年方十八,生得一表人才,又是簇簇新的一名秀才,鹽商便将獨生的愛女,許給了陳銮。

     不幸地,陳家門庭卻緊接着這件喜事以後,逐漸衰落。

    先是陳銮的父親患了重病,不治去世,醫藥喪葬的費用,耗盡了積蓄。

    等陳銮在家守制,三年服滿,家境益發困窘,嶽家的音問,也就逐漸中斷了。

     這一次是因為鄉試期近,陳銮與母親商議,一旦中舉人,有許多花費,必得預先張羅。

    想來想去唯有向嶽家告貸。

    這就是陳銮這一次來投親的目的。

     “陳相公,”談到這裡,李小紅問道,“既然是至親,又是做大買賣的鹽商,想來一定要幫你的忙。

    ” “是的,他幫我的忙,願意跟我做一筆交易:拿五百兩銀子,買回庚帖。

    ” “啊!這是要退婚。

    為什麼?” “那還用說嗎?自然是嫌貧愛富。

    ” “這可是想不到的事!”李小紅接着又問:“那麼,陳相公,你怎麼樣呢?” “我能怎麼樣?我還能賣妻?無非為一張退婚的筆據,給了他們就完了。

    ” 李小紅拿他的話細想了一遍,埋怨他說:“陳相公,你這件事做得魯莽了;倘或那位小姐一片心還是在你身上,你不是太辜負她了嗎?” “那位小姐隻見過一次面。

    幾年以來,她亦從未有過什麼表示。

    若以為她一片心在我身上,豈非我自作多情?再說,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就算我非她不娶,她亦不能違拗父命,非我不嫁。

    那一來,倒是害了她了!我何苦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這番見解,使得李小紅大為欽佩,覺得他不但有骨氣,而且通情達理,為人厚道。

    再看他言語從容,氣概軒昂,決非沒有出頭之日的人,值得幫他一個忙。

     轉念到此,随即就作了一個決定,便即問道:“明天就是中元,不到一個月就要考了。

    陳相公,你怎麼還在這裡閑逛?要趕快回湖北才是啊!” “不,一時不想回去了,得過且過,混着再說。

    ” “那不好!”李小紅的語氣不自覺地重了,“讀書人隻有這一條路才是正途。

    你又不是考不上,怎麼可以因為一時的不順遂,自己跟自己賭氣?” 陳銮一直侃侃而談,是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态度;唯有到了這時候,隻能報以苦笑了。

     “你請坐一坐!”李小紅站起身來說:“我馬上就來。

    ” 她回到卧室,關上了門,打開梳妝台的抽鬥,取出一個藏私房錢的首飾箱,檢點銀票,恰好有五百多兩。

    留下餘數,将湊足了整五百兩的十來張銀票,用個紅封套裝好,揣入懷中,仍回廳上。

     “陳相公,”她特意這樣問:“你不是說話做事不痛快的酸秀才,也不會嫌我的身份看不起我。

    是不是?” “言重,言重!我何敢看不起人?” “那就是了!”她将紅封套取了出來,“我借你五百兩銀子。

    等你得意了加倍還我。

    ” 陳銮大出意外。

    楞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