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三雄聚會

關燈
不清楚了。

     因此,他相反地出以平靜的态度:“懂是有點懂,還不太明白;你慢慢說。

    ” 小張略停一下,咽了口唾沫說:“千言并一句:我們老的,現在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 “那好啊!”劉不才不由得興奮,“老人家真是大徹大悟了。

    ” “他跟我說:朱某人的眼光、手腕,他是佩服的。

    好像押寶一樣,跟他走決不會錯。

    所以,他要跟朱道台搭一條線;跟官兵方面通通消息。

    朱道台人在上海,他跟曾國藩、左宗棠有啥往來,長毛自然曉得;也要忌他一腳。

    這樣子你想,如果有人說:張某某跟朱某某,本來不大和睦;現在忽然好了,朱某人的家眷就住在張某人那裡。

    這話傳到長毛耳朵裡,還不起疑心?” “有理啊,有理!”劉不才一面深深點頭;一面輕輕拍着桌子,“我倒見不到此。

    說起來到底是老人家看得多,料得透。

    ” “好了,現在你明白了。

    事情我們分開來談,第一是老孫送朱家眷屬的事,今天晚上我約了他在阿狗嫂那裡吃酒,你們當面商量。

    ” “好的。

    ”劉不才問。

    “第二件呢?” “第二件,就是我們以後怎麼樣聯絡。

    我跟你,當然是一條線;不過也不能每樣事情,都是我們兩個人碰頭傳話。

    總還要另外安排一個跑腿的。

    ” “說得不錯。

    ”劉不才略想一想說:“這個人,最好你來安排。

    為啥呢,我說實話,這個人如果出了毛病;對你們這方面的關系大,對大器設有什麼大關系,他人在上海夷場上,長毛拿他沒奈何。

    所以,這個人,要你們這方面信得過的才好。

    ” “既然你這樣子說,那我也就說老實話了;人,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這趟就想跟了你去,讓朱道台看看――他的眼光厲害,看看這個人靠得住靠不住?靠不住不用,不必客氣。

    ” 這樣處置,異常誠懇周到。

    劉不才大為佩服,同時也對小張另眼相看了;先當他不過是比較精明的纨绔子弟,哪知胸中竟大有邱壑。

     “再還有一句話,我也想到上海去玩一趟。

    ” “這話真的,還是假的?”劉不才很認真地問。

     “這,”小張微感詫異,“我用不着騙你。

    ” “好!這一趟一起走。

    ”劉不才拍拍胸脯,“一切都是我的。

    吃喝玩樂,統通不用你費心,而且還要你稱心如意。

    玩到明年春天,說不定還可以帶個萬把銀子回杭州。

    ” 有這樣的樂事,小張一顆心都像飛走了。

    不過也還有所不解。

     “怎麼說,還可以帶個萬把銀子回來呢?” “我好好賭他幾場。

    “劉不才扳着手指數:“江蘇的蘇、松、太;我們浙江的嘉興、湖州,天底下最富庶的五府,加上揚州、鎮江,那班石庫牆門裡的大少爺,像蝗蟲一樣都飛到上海了,吃飽逛厭,還是賭桌上最有勁,輸赢出入極大;賭得精的固然不少,賭脾氣的更多――” “慢慢!”小張打斷他的話問,“怎麼叫賭脾氣?” “大少爺脾氣啊!”劉不才說,“大少爺脾氣是,輸錢不要緊;不能輸面子。

    隻要抓住這個訣竅,穩紮穩打,包你得手。

    ” 這一說小張越發喜心翻倒,手都有點發癢了。

    于是當時作了決定,随朱家眷屬的船,一起到上海――這在劉不才又算加了一重保障;有小張在船上是更安全、更方便了。

     酒菜早已齊備,孫祥太卻還不到;劉不才倒有些擔心,因為長毛的宵禁很嚴,應付不得法,就會被扣,怕孫祥太出了什麼毛病。

    但小張力保無他;說約好了是先由他善後局派人去接,一路必可通行無阻。

    此時不到,或許是因為孫祥太臨時有事耽擱,決非被扣。

     那就隻好等了。

    好在這兩個人氣味相投,言不及義的話多得很;圍爐喝茶,想到哪裡,談到哪裡,辰光倒也易于打發。

     正談得起勁,阿招打扮得花枝招展地進來,“祭竈了!”他向劉不才說,“請你去磕頭。

    ” 劉不才有些啼笑皆非,“怎麼要我去祭竈?”他推辭着。

     “自然要你羅。

    ”阿招振振有詞地,“‘男不拜月,女不祭竈。

    ’” “這我曉得。

    你們家的竈,狗皮倒竈,亂七八糟;我算啥?我又不是你們的一家之主。

    ” “怎麼不是一家之主?這是小竈,不是前面的大竈;從前沒有的,今年你要住常了,才起的竈。

    什麼狗皮倒竈,亂七八糟?從你來了以後,我跟你兩個人安安分分過日子;隻有你在别處地方亂七八糟,我是大門都難得出一步。

    這樣子你還嫌我!”阿招越說越委屈,粉臉上立刻出現了兩條溝,“總是嫌我不會說話,嫌我不上台盤;不管有人沒有人,開口就罵。

    現在索性冤枉我狗皮倒竈。

    小張大爺,你倒評評理看!” 用不着小張評理;劉不才見機,站起身來拉着阿招說:“好,好!祭竈,祭竈;‘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阿招很老實,而且倒是一片真心;劉不才可以将她玩弄于股掌之上,所以兩句好話一說,她立刻回嗔作喜,很起勁地領着劉不才去祭竈送竈,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小張看在眼裡,有些好笑,丢開他們,一個人撥着爐火想自己的心事――他雖是浪蕩子弟,其實倒是像劉不才所看出來的,胸中頗有邱壑;他知道他們父子的名聲不好,必得做一件驚世駭俗,大有功于鄉邦的奇行偉舉,才能“一床錦被”遮蓋得許多劣迹,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機會要等官軍攻到;做個内應,攆走長毛,光複杭州。

    那時朝廷褒獎,授官補缺,這個從軍功上來的官,比捐班還漂亮些,豈不揚眉吐氣了? 因此,現在跟朱大器搭一條線,确是明智之舉。

    不過做這種事,最要緊的是未見好的,先想壞的;不能一廂情願,隻是打自己的如意算盤。

    傳話的人要靠得住;接頭的地方要長毛防不到,最好另外租房子、設機關。

    租房子當然要像“做人家”;那就少不得女眷。

    想到這裡,靈機一動;覺得有個主意倒不妨試一試。

     于是等劉不才祭完竈回來;他便問道:“老劉,你這個地方是怎麼回事?阿招說單為你起的竈,倒像是租的阿狗嫂的房子,自己立個門戶?” “這件事說不清楚。

    我不在,這裡就算阿狗嫂的;我來了,就算我的。

    ” “這是以前。

    以後呢?”小張提醒他說,“阿招說是‘一家之主’,以後你家裡總不能再有亂七八糟的人來,那不真的狗皮倒竈了?” “是啊!”劉不才說,“我心裡也這麼在想。

    既然你也是這麼看法,那我就決定那樣子做了,按月給阿招幾兩銀子,叫她一個人過日子;算是我來來往往一個歇腳的地方。

    ” 這正是小張所想象的情形;“老劉,我倒有個主意,”他看一看門外,放低了聲音說:“好不好就拿這裡作個通消息的地方?有人來了,就作為你的朋友,住在這裡。

    因為阿狗嫂那裡生張熟魏,哪個都好來;所以即使有比較陌生的人,也不容易惹眼,彼此搭線方便。

    ” “這倒也不妨。

    就有一點顧慮,阿招這個人不知道輕重,喜歡信口胡說。

    ” “不要緊。

    ”小張答道:“能夠幹到這種差使,沒有一個不是謹慎機警的;隻要告訴他們有這樣子一個懵懵懂懂,喜歡多嘴多話的人,要格外小心就是了。

    其實照我看,阿招倒是懵懂得好;換了個心思靈巧的。

    嘴裡不說,心裡七猜八測在疑心,反而容易出事。

    ” “說得對,就這麼辦。

    ” 剛說到這裡,阿招急急忙忙奔了進來,“客人來了!”她指着外面說,“一對大燈籠照了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