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人小鬼大
關燈
小
中
大
是林家的帳房孫秀才和管家老仆林福;第二起是大老爺的書童小福和官媒何三嬸婆――池大老爺在跟朱蓮甫交談過後,就已想到,要想順順利利,客客氣氣地查勘地道,似乎無望,說不得要動權威,硬闖硬上。
倘或林家女眷撒潑,諸多不便,所以命小福趕緊去召喚官媒,總算及時趕到。
有此四個人出現,交道就容易打了;池大老爺先喊一聲“孫秀才!” “生員在。
” “本家是苦主,又是女眷,不必抛頭露面。
你不妨跟你女東家去說,派一個抱告來應訊。
” 刑訴的規矩,職官或婦女,涉及官司,不便到堂,可以委派親屬或者仆人替代,稱為抱告。
池大老爺這麼吩咐,看似體恤,其實是一種深怕與林家母女直接沖突,造成尴尬情勢,有意避免的手法。
孫秀才自然樂從,便先将林采春勸了進去;同時将池大老爺的話轉達給林太太。
結果是派管家林福當抱告應訊;池大老爺将想好的話說了出來:“我是來替你家洗刷冤枉的;有人告密,說你家有條地道,其中隐藏着與你家命案有關系的許多秘密。
我也不相信有這樣的事;無奈告密的人,言之鑿鑿,外面也有許多風言風語,如果謠言滿天飛,不但林家的名譽有關,我做縣官的不聞不問,也難交代;所以我今天特地親自來踏勘。
看明白并沒有什麼地道,謠言自然平息。
想來這也是你們林家求之不得的事。
” 林福一聽吓傻了,結結巴巴地答道:“大老爺不要聽人家的謠言。
” “我不說過?我也不相信這種謠言。
不過查一查明白,大家可以安心。
你跟你主母去說,女眷都回避,我隻看一處地方,決不叫他們騷擾,盡管放心好了。
” 林福隻得應諾,入内請示。
這一去去了不少時候,然後将孫秀才也找了進去;又是好久,孫秀才來說,池大老爺為林家洗刷名譽,感激不盡。
時已近午,備一杯水酒,略表敬意,請池大老爺賞臉。
“不必!”池大老爺峻然拒絕,同時決定不再容林家拖延,立即動手,因而叫一聲:“書辦!” 刑房書辦不在跟前;正悄悄為林家請到别室,由林福在向他讨情,希望池大老爺不必追究,願意奉上一筆豐厚的“壽禮”。
此外總送五百兩銀子,請刑房書辦表散給三班六房。
“不行!”刑房書辦大搖其頭,“我們這位大老爺脾氣僵得很,一定不肯。
” “大爺,你沒有去說,怎麼知道不肯?” “我知道。
說了白碰釘子。
” “就碰個釘子也不要緊。
”說着,林福已塞了個紅包過來,豎起一個手指,輕輕說了三個字:“是整數。
” “整數”大概是一百兩;但一千兩也不能要。
刑房書辦掉頭就走,恰好遇見小福來喚;一起到池大老爺面前待命。
“這家人家好不知趣!”池大老爺慢慢發威,沉下臉來,表示不滿,“我給他們面子,清早磨到現在,倒像我大老爺要哀求他賞賜什麼似的,真正豈有此理!” 這幾句是說給孫秀才和接踵而來的林福聽的。
俗語道的是“滅門縣令”,縣大老爺最得罪不得;孫秀才和林福少不得好言央求,略略平息了池大老爺的怒氣,兩個人又趕進去見林太太。
“看樣子決計拖不過去了。
”孫秀才不知内中的秘密,便這樣勸說:“就讓他們看一看,又有何妨?” 林太太說不出的苦,臉色潔白如紙;好久才恨恨地說:“這姓池的‘前世一劫’!大不了一條命,就讓他們看。
” “慢點!”林福了解内幕,真怕鬧出事來,連累吃官司,還将希望寄托在邵定侯身上;不過當着孫秀才不便明說,隻往後面指一指,“等那面的消息來!” “還有什麼消息?人都走掉了。
” 林福不知此話怎講?孫秀才無心聽他們打他所不解的啞謎;隻為林太太已松了口,池大老爺面前好交差,所以掉頭就走,想攔亦已不及。
這時林家大門口已聚集了無數看熱鬧的人,雖然大門緊閉,但人聲嘈雜,直透進圍牆中來。
到此地步,千目所視,池大老爺就想偃旗息鼓,又如何走得出去?因而聽得孫秀才說是林家同意查看,雖有些怕查不出什麼來,難以下場,也隻得硬起頭皮,下令仔細踏勘。
“你們可仔細了!”刑房書辦承命警告差役:“誰要動了本家一草一木,‘吃不了,兜着走’,你們自己有數。
” 差役暴諾一聲,乖乖地站着,不敢亂走;然後由刑房書辦分派,派一個老成的,陪着何三嬸婆,再是他自己,一共三個人踏進林采春的閨閣。
一望之下,最觸目的就是一張黃楊木的雕花床,碩大無朋。
刑房書辦拉開窗簾,仔細看了一會,便對何三嬸婆說:“你到床後頭去看看。
” 床後有條夾弄,向來是閩閣中最隐秘的所在;何三嬸婆跟林家丫頭要盞美号燈,進去仔細看過,毫無異狀。
“三嬸婆,委屈你,鑽進去看看。
” “鑽到哪裡?” “床底下。
” 一說“床底下”三字,有個丫頭,顔色大變;另外一個緊閉着嘴,一雙眼睛眨個不住。
不用說,找對了地方。
“三嬸婆;你拿這個到床底下各處敲一敲!”刑房書辦将一個槌背用的棉花送了給她。
何三嬸婆鑽到床底,虛實一探便知;再拿美孚油燈一照,形迹越發明顯:“書辦大爺,書辦大爺!”她高聲喊道,“有塊活闆。
” “當心!當心!” 刑房書辦的話還沒有完,隻聽砰然大響;接着是有樣重物摔在泥磚地上的那種低問沉重的聲音;再下來便是何三妹婆呼痛:“阿唷哇!腰摔斷了。
” “怎麼?”池大老爺在窗外問道:“怎麼回事?” 小福機警,聞聲便知究竟,喜滋滋地說:“老爺,何三嬸婆摔到地道裡去了!” “果然有地道!”池大老爺不自覺地挺了挺腰,舒服地籲口氣,回眼去看孫秀才和林福。
兩個人的神态不同,一個是驚異之中還有些不甚相信如夢似幻的迷惘之色;一個臉色蒼白,微微發抖,恨不得能拔腳開溜似的。
“大老爺!”刑房書辦已問了出來,疾趨而前,精神抖擻地禀報:“地道出口找着了,在林采春床底下。
書辦請示,要不要拆床?” “拆!”池大老爺毫不遲疑地回答。
“喳!”一院子的差役,齊聲答應。
“人不必多。
”池大老爺吩咐:“好好拆。
” 于是進去了四個人,七手八腳将一張黃楊木雕花床拆開;床背後夾弄中,婦女見不得人的亵物,盡皆顯露,這時自然沒有人去注意,所有的視線,都集中那塊活闆上。
那塊活極約有三尺寬、五尺長,正中裝着活槽,前端隻能上掀,後端隻能下墜――放平了嚴絲合縫,不仔細看不會覺察;如果在後端一掀,前端翹起,便成了個出入口。
何三嬸婆剛才不知就裡,一個身子都在活闆後一半上,自然翻落地道之中。
撬去活極,扶起何三妹婆,池大老爺親自俯身察看,隻見那地道深有八尺,出口之處,砌着台階;兩壁和地底都用油灰築實,光滑異常,可想而知,經常有人進出。
“叫他們的人來看!” 孫秀才和林福被喚了進來,一望之下,孫秀才的舌頭一伸,眼中好奇多于驚恐。
林福卻是緊閉着嘴,也緊握着手,仿佛不是這麼使勁撐持,就會站立不住。
“林家的抱告,”池大老爺問道:“這條地道通到哪裡?” “回大老爺的話,小人不知道。
” “你不知道,誰知道?” 林福不作聲,臉上卻是極顯然的悔恨的表情;可以想象得到,他悔恨的是錯過了一個解釋的機會,如今隻有請他的主母或者小姐來應訊了。
池大老爺卻還不願與林家母女打交道,向刑房書辦說道:“派兩個人下去,看着通到哪裡?地道中藏着什麼?” 由于這裡在洞房花燭之夜,便有新郎發狂投河的怪事,難免使人疑心是不是有鬼作祟?如今望着黑黝黝的地道,自己吓自己,便覺背脊發冷,汗毛站班;奉派的兩名差役,面面相觑,有遲疑卻步的模樣了。
“大老爺在這裡,”刑房書辦喝道:“怕什麼?” 縣令雖隻七品,卻是正印官,百邪不侵。
那兩名差役由這句話上壯了膽,大白日裡點起兩盞燈籠,拾級而下;一路照着,步步留心,往此走到盡頭,也是五級台階;走上兩級,舉手便與地面相齊,其中身高的一個将燈籠往後領口一插,舉起雙手往上一托,誰知文風不動;再使上一把勁,依舊枉然。
“喂,喂!”此人大聲喊着,将頂上那塊木闆拍得“蓬蓬”地響;聽得出口上面不曾有什麼箱寵之類的重物壓住。
“下來吧!”另一個說:“不必自費功夫,必是讓人封住了。
” “說得有理。
走吧!” “慢來,還得看看。
” 要看的是台階,視灰塵多寡,判斷封閉了多少日子?拿燈籠一照,隻見光滑如入口;可見得封閉不久,說不定就是片刻之前的事。
轉回來複命,池大老爺想想不算意外,邵定侯得到消息,自然嚴拒不納。
不過這一來,自己的一片好心就要落空了。
他原來還算是體恤林家母女的想法,隻等差役循地道找着出口,發覺是邵家,一切便着落在邵定侯身上,眼前就不須林家母女再抛頭露面,然而此刻卻說不得了,仍然隻有在林家這方面追。
“書辦!”池大老爺問道,“這地道出口不知是哪一家;情形不明,你看怎麼辦?” “老爺,”小福低聲插嘴,“為啥不拿羅盤來定一定方向?再查問四鄰,不是都弄清楚了。
” “說得有理!”池大老爺看着林福說,“我看你還是老實說的好。
查究出來,你是知情的,罪加一等,你要小心。
” 這個能夠解釋的機會不可再錯過,“回大老爺的話,小人仿佛聽人說過――” 他所解釋的,邵定侯所以要挖這條地道的原因,與王木匠所說,一般無二。
這個原因,任憑他說得天花亂墜,池大老爺隻當秋風過耳;所要的就是有人咬出邵定侯。
于是一面發火簽傳提邵定侯到案,一面打道回衙。
此時整條街上像看迎神賽會一般,幾乎家家都在大門外打聽消息,談論林家的新聞。
不過池大老爺的導子經過,自動讓出一條路來;這就是百姓愛戴的明
倘或林家女眷撒潑,諸多不便,所以命小福趕緊去召喚官媒,總算及時趕到。
有此四個人出現,交道就容易打了;池大老爺先喊一聲“孫秀才!” “生員在。
” “本家是苦主,又是女眷,不必抛頭露面。
你不妨跟你女東家去說,派一個抱告來應訊。
” 刑訴的規矩,職官或婦女,涉及官司,不便到堂,可以委派親屬或者仆人替代,稱為抱告。
池大老爺這麼吩咐,看似體恤,其實是一種深怕與林家母女直接沖突,造成尴尬情勢,有意避免的手法。
孫秀才自然樂從,便先将林采春勸了進去;同時将池大老爺的話轉達給林太太。
結果是派管家林福當抱告應訊;池大老爺将想好的話說了出來:“我是來替你家洗刷冤枉的;有人告密,說你家有條地道,其中隐藏着與你家命案有關系的許多秘密。
我也不相信有這樣的事;無奈告密的人,言之鑿鑿,外面也有許多風言風語,如果謠言滿天飛,不但林家的名譽有關,我做縣官的不聞不問,也難交代;所以我今天特地親自來踏勘。
看明白并沒有什麼地道,謠言自然平息。
想來這也是你們林家求之不得的事。
” 林福一聽吓傻了,結結巴巴地答道:“大老爺不要聽人家的謠言。
” “我不說過?我也不相信這種謠言。
不過查一查明白,大家可以安心。
你跟你主母去說,女眷都回避,我隻看一處地方,決不叫他們騷擾,盡管放心好了。
” 林福隻得應諾,入内請示。
這一去去了不少時候,然後将孫秀才也找了進去;又是好久,孫秀才來說,池大老爺為林家洗刷名譽,感激不盡。
時已近午,備一杯水酒,略表敬意,請池大老爺賞臉。
“不必!”池大老爺峻然拒絕,同時決定不再容林家拖延,立即動手,因而叫一聲:“書辦!” 刑房書辦不在跟前;正悄悄為林家請到别室,由林福在向他讨情,希望池大老爺不必追究,願意奉上一筆豐厚的“壽禮”。
此外總送五百兩銀子,請刑房書辦表散給三班六房。
“不行!”刑房書辦大搖其頭,“我們這位大老爺脾氣僵得很,一定不肯。
” “大爺,你沒有去說,怎麼知道不肯?” “我知道。
說了白碰釘子。
” “就碰個釘子也不要緊。
”說着,林福已塞了個紅包過來,豎起一個手指,輕輕說了三個字:“是整數。
” “整數”大概是一百兩;但一千兩也不能要。
刑房書辦掉頭就走,恰好遇見小福來喚;一起到池大老爺面前待命。
“這家人家好不知趣!”池大老爺慢慢發威,沉下臉來,表示不滿,“我給他們面子,清早磨到現在,倒像我大老爺要哀求他賞賜什麼似的,真正豈有此理!” 這幾句是說給孫秀才和接踵而來的林福聽的。
俗語道的是“滅門縣令”,縣大老爺最得罪不得;孫秀才和林福少不得好言央求,略略平息了池大老爺的怒氣,兩個人又趕進去見林太太。
“看樣子決計拖不過去了。
”孫秀才不知内中的秘密,便這樣勸說:“就讓他們看一看,又有何妨?” 林太太說不出的苦,臉色潔白如紙;好久才恨恨地說:“這姓池的‘前世一劫’!大不了一條命,就讓他們看。
” “慢點!”林福了解内幕,真怕鬧出事來,連累吃官司,還将希望寄托在邵定侯身上;不過當着孫秀才不便明說,隻往後面指一指,“等那面的消息來!” “還有什麼消息?人都走掉了。
” 林福不知此話怎講?孫秀才無心聽他們打他所不解的啞謎;隻為林太太已松了口,池大老爺面前好交差,所以掉頭就走,想攔亦已不及。
這時林家大門口已聚集了無數看熱鬧的人,雖然大門緊閉,但人聲嘈雜,直透進圍牆中來。
到此地步,千目所視,池大老爺就想偃旗息鼓,又如何走得出去?因而聽得孫秀才說是林家同意查看,雖有些怕查不出什麼來,難以下場,也隻得硬起頭皮,下令仔細踏勘。
“你們可仔細了!”刑房書辦承命警告差役:“誰要動了本家一草一木,‘吃不了,兜着走’,你們自己有數。
” 差役暴諾一聲,乖乖地站着,不敢亂走;然後由刑房書辦分派,派一個老成的,陪着何三嬸婆,再是他自己,一共三個人踏進林采春的閨閣。
一望之下,最觸目的就是一張黃楊木的雕花床,碩大無朋。
刑房書辦拉開窗簾,仔細看了一會,便對何三嬸婆說:“你到床後頭去看看。
” 床後有條夾弄,向來是閩閣中最隐秘的所在;何三嬸婆跟林家丫頭要盞美号燈,進去仔細看過,毫無異狀。
“三嬸婆,委屈你,鑽進去看看。
” “鑽到哪裡?” “床底下。
” 一說“床底下”三字,有個丫頭,顔色大變;另外一個緊閉着嘴,一雙眼睛眨個不住。
不用說,找對了地方。
“三嬸婆;你拿這個到床底下各處敲一敲!”刑房書辦将一個槌背用的棉花送了給她。
何三嬸婆鑽到床底,虛實一探便知;再拿美孚油燈一照,形迹越發明顯:“書辦大爺,書辦大爺!”她高聲喊道,“有塊活闆。
” “當心!當心!” 刑房書辦的話還沒有完,隻聽砰然大響;接着是有樣重物摔在泥磚地上的那種低問沉重的聲音;再下來便是何三妹婆呼痛:“阿唷哇!腰摔斷了。
” “怎麼?”池大老爺在窗外問道:“怎麼回事?” 小福機警,聞聲便知究竟,喜滋滋地說:“老爺,何三嬸婆摔到地道裡去了!” “果然有地道!”池大老爺不自覺地挺了挺腰,舒服地籲口氣,回眼去看孫秀才和林福。
兩個人的神态不同,一個是驚異之中還有些不甚相信如夢似幻的迷惘之色;一個臉色蒼白,微微發抖,恨不得能拔腳開溜似的。
“大老爺!”刑房書辦已問了出來,疾趨而前,精神抖擻地禀報:“地道出口找着了,在林采春床底下。
書辦請示,要不要拆床?” “拆!”池大老爺毫不遲疑地回答。
“喳!”一院子的差役,齊聲答應。
“人不必多。
”池大老爺吩咐:“好好拆。
” 于是進去了四個人,七手八腳将一張黃楊木雕花床拆開;床背後夾弄中,婦女見不得人的亵物,盡皆顯露,這時自然沒有人去注意,所有的視線,都集中那塊活闆上。
那塊活極約有三尺寬、五尺長,正中裝着活槽,前端隻能上掀,後端隻能下墜――放平了嚴絲合縫,不仔細看不會覺察;如果在後端一掀,前端翹起,便成了個出入口。
何三嬸婆剛才不知就裡,一個身子都在活闆後一半上,自然翻落地道之中。
撬去活極,扶起何三妹婆,池大老爺親自俯身察看,隻見那地道深有八尺,出口之處,砌着台階;兩壁和地底都用油灰築實,光滑異常,可想而知,經常有人進出。
“叫他們的人來看!” 孫秀才和林福被喚了進來,一望之下,孫秀才的舌頭一伸,眼中好奇多于驚恐。
林福卻是緊閉着嘴,也緊握着手,仿佛不是這麼使勁撐持,就會站立不住。
“林家的抱告,”池大老爺問道:“這條地道通到哪裡?” “回大老爺的話,小人不知道。
” “你不知道,誰知道?” 林福不作聲,臉上卻是極顯然的悔恨的表情;可以想象得到,他悔恨的是錯過了一個解釋的機會,如今隻有請他的主母或者小姐來應訊了。
池大老爺卻還不願與林家母女打交道,向刑房書辦說道:“派兩個人下去,看着通到哪裡?地道中藏着什麼?” 由于這裡在洞房花燭之夜,便有新郎發狂投河的怪事,難免使人疑心是不是有鬼作祟?如今望着黑黝黝的地道,自己吓自己,便覺背脊發冷,汗毛站班;奉派的兩名差役,面面相觑,有遲疑卻步的模樣了。
“大老爺在這裡,”刑房書辦喝道:“怕什麼?” 縣令雖隻七品,卻是正印官,百邪不侵。
那兩名差役由這句話上壯了膽,大白日裡點起兩盞燈籠,拾級而下;一路照着,步步留心,往此走到盡頭,也是五級台階;走上兩級,舉手便與地面相齊,其中身高的一個将燈籠往後領口一插,舉起雙手往上一托,誰知文風不動;再使上一把勁,依舊枉然。
“喂,喂!”此人大聲喊着,将頂上那塊木闆拍得“蓬蓬”地響;聽得出口上面不曾有什麼箱寵之類的重物壓住。
“下來吧!”另一個說:“不必自費功夫,必是讓人封住了。
” “說得有理。
走吧!” “慢來,還得看看。
” 要看的是台階,視灰塵多寡,判斷封閉了多少日子?拿燈籠一照,隻見光滑如入口;可見得封閉不久,說不定就是片刻之前的事。
轉回來複命,池大老爺想想不算意外,邵定侯得到消息,自然嚴拒不納。
不過這一來,自己的一片好心就要落空了。
他原來還算是體恤林家母女的想法,隻等差役循地道找着出口,發覺是邵家,一切便着落在邵定侯身上,眼前就不須林家母女再抛頭露面,然而此刻卻說不得了,仍然隻有在林家這方面追。
“書辦!”池大老爺問道,“這地道出口不知是哪一家;情形不明,你看怎麼辦?” “老爺,”小福低聲插嘴,“為啥不拿羅盤來定一定方向?再查問四鄰,不是都弄清楚了。
” “說得有理!”池大老爺看着林福說,“我看你還是老實說的好。
查究出來,你是知情的,罪加一等,你要小心。
” 這個能夠解釋的機會不可再錯過,“回大老爺的話,小人仿佛聽人說過――” 他所解釋的,邵定侯所以要挖這條地道的原因,與王木匠所說,一般無二。
這個原因,任憑他說得天花亂墜,池大老爺隻當秋風過耳;所要的就是有人咬出邵定侯。
于是一面發火簽傳提邵定侯到案,一面打道回衙。
此時整條街上像看迎神賽會一般,幾乎家家都在大門外打聽消息,談論林家的新聞。
不過池大老爺的導子經過,自動讓出一條路來;這就是百姓愛戴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