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開香堂

關燈
上就不夠了,需要臨時雇工。

    漕船上的入息厚,出手大方,隻求不誤限期,多花幾文不在乎;因而為漕船背纖,是樁好生意。

    久而成例,一到漕船進山東境界,附近幾州縣的鄉下人,都趕到台兒莊來做纖工。

    但是,漕船上所要的人,究竟有限,為了争生意,打得頭破血流是常事。

     這樣常鬧糾紛,漕船上亦很頭痛;同時彼此争奪,用這個得罪那個,用那個得罪這個,取舍之間,亦很為難。

    于是幫中訂定辦法,準許這班人投師入幫,這一來,一方面用纖工自己人優先,取舍不緻漫無标準;另一方面可以用幫規約束,不準滋事。

    這就是“旱碼頭孝祖”的由來。

     但是,在那些纖工,投師人幫,原是為了生意;在漕船,開法領衆,無非權宜之計。

    因而“旱碼頭孝祖”,一切因陋就簡,既沒有開大香堂那些隆重的儀式,自然談不到傳啥“三幫九代”。

    所謂“投師的時候來得慌,去得忙”,無非為了生意投師;投完師趕緊要去上生意,“香爐未冷,燭台未幹,家師少慈悲,傳道師少教誨,幫中之事一概不知”,确是實情。

     不過,盤問時這樣說法,無非作個不願回答的托詞,語似謙卑,實有厭惡渺視之意。

    因此,非到萬不得已,不肯出口;而盤問的人,聽到這話,不管如何不滿,亦應适可而止。

    不然就要破臉了。

     當時那知客師倒又愣住了,看劉不才的态度言語,真所謂“洋不洋、相不相”,看不透是啥路道?遇到這樣的情形,隻有一個辦法,去請教主香。

     孫祥太得知其事,如俗語所說,好比吃了螢火蟲,“肚子裡雪亮”;必是劉不才冒充不過去了,硬作挺撞。

    當時倒對那知客師好生歉然,打個招呼:“都看我面上,不必計較”。

    然後親自出來應付這位“趕香堂”的“怪客”。

     孫祥太的處境甚難,照規矩說,像劉不才這種情形,就是來路不明,應該摒拒不納;否則就得遮人耳目,再作一番盤問,卻又怕劉不才應對乖謬,變成“越描越黑”。

    想來想去,隻有先馬虎了事,甯願事後受人責備,亦比此刻搞得破綻百出,進退兩難為妙。

     好在他是主香的身份,在香堂中原可便宜行事,當時隻打個照面,使個眼色,将小張和劉不才引人右面廂房,悄悄說一句:“請坐!” 小張知道這是“挾帶私貨”的手法。

    此時無須寒暄客套,隻點點頭表示一切心照,自會謹慎小心;然後低聲答說:“你請便。

    ” “你們坐一會。

    我找個人來陪你們。

    ” 等孫樣太一走,小張拉拉劉不才的衣服,并排坐了下來;心中都有些七上八下,因為廂房中的人甚多。

    如果有人上來攀談,又會露馬腳。

    幸好,很快地來了個熟人;就是孫祥太特意找來陪客的趙正濤。

     “你今天也來了?” 小張這句話就說得不合适,倒像他不該來似的。

    趙正濤隻得含含糊糊應一聲,招招手說:“請到裡面坐。

    ” 一出廂房,引入别院;空宕宕一間破敗的屋子,裡面有一張方桌,四條長凳,桌上倒有茶和點心。

    等趙正濤站住腳,小張四面看清,别無外人,才替劉不才引見。

     “自己人不好瞎說。

    我們兩個本來是不該到這裡來的;隻為我這位劉三哥要來開開眼界。

    一切不懂,請多多包涵。

    ” “師父跟我說過了。

    委屈兩位,隻為那面人多,叙起‘道情’來,兩位要受窘;所以讓我在這裡相陪。

    ”趙正濤又說;“我是‘帶毛僧’,還沒有進香堂參祖的資格;别的規矩,也還不熟,不敢亂走一步。

    請兩位包涵。

    ” 這話就是暗示,客人最好不要提什麼要求害他為難。

    但如坐在這裡喝茶吃點心,豈不是白來一趟?劉不才心裡有些着急,便向小張抛了個眼色。

     就是沒有表示,小張也會動問“:“我這位劉三哥,特意要來看香堂――” “我知道,我知道。

    ”趙正濤搶着答說:“開香堂還早。

    師父關照過,到時候會來通知,總歸讓兩位看得到就是。

    不過,要委屈兩位。

    ” “不要緊,你說。

    ” “隻能在外面看看。

    ” “這我們曉得。

    ”小張答道:“連你都不能進香堂;我們兩個更不用談了。

    ” “能體諒我,再好都沒有。

    ”趙正濤很欣慰地;接着為客人斟茶,同時又說:“師父昨天還在說,這趟多虧得小張叔幫忙――” “慢來,慢來!老趙,”小張詫異,“你怎麼矮了一輩?” “你是我師父的好朋友,自然比我長一輩。

    以前身份沒有揭穿,我不便改口,今天當然不同了。

    ” “那不好!我又不在幫裡,各叙各的。

    ” “那怎麼可以?今天在香堂裡,我如果不尊敬師父的朋友,豈不是欺師滅祖?”、 “好,好,随你!”小張問道,“李小毛這幾天住在什麼地方?” “就在這裡。

    ”趙正濤往後面指一指。

     “這裡是什麼地方?” “本來也是人家的莊子,主人家敗落了。

    管莊子的也在幫,所以借他的地方一用。

    李小毛從城裡出來,一直住在這裡,人倒養胖了。

    ” “養胖了?” “一頓十個山東饅頭,一大盤紅燒肉,一大碗鲫魚湯;吃了困,困了吃,怎麼不要養胖?” “你師父倒言而有信!”小張深感安慰,也深為傾倒,“你們幫裡說話算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