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四十五講 情天恨海

關燈
使用,各盡其能。

    但是遺憾的是孫權的這些優點,都表現在他的早年和前期,步入晚年的孫權,就是另一個樣子了,那麼晚年的孫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孫權到晚年、到後期不要說跟他的群臣不再有什麼骨肉之恩,就是他自己的親生骨肉,都已經沒有情感可言。

    我們來看看孫權的幾個兒子吧,孫權一共七個兒子,第一個兒子叫做孫登,他是孫權的第一任太子,三十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這個算是善終,但是他這個太子是當得很不愉快的,現在沒有時間去講他。

    第二個兒子呢,叫孫慮,二十歲的時候也去世了,這個也算是善終了。

    第三個兒子叫孫和,第四個兒子叫孫霸,孫和是孫權的第二任太子,孫登去世了以後,二兒子孫慮不是也去世了嗎,那就三兒子孫和來當太子,這個孫和當了太子以後呢,和這個四兒子孫霸兩個人鬧。

    為什麼呢?因為孫權既喜歡孫和,他也喜歡孫霸,他冊封孫和為太子,同時又冊封孫霸為魯王,而兩個人的禮儀待遇沒有任何區别,這下子就鬧起來了,鬧起來的結果是孫和被廢,孫霸被殺、被賜死。

    為什麼要廢孫和呢?道理很簡單,朕還在,你不能鬧。

    為什麼要殺孫霸呢?道理也很簡單,朕不給,你不能搶。

    第五個兒子叫孫奮,孫奮後來也被殺了,不過不是孫權殺的,是他是侄子孫皓殺的,這個以後再說。

    那麼第六個兒子叫孫休,第七個兒子叫孫亮,孫亮是孫和以後的第三任太子,也是孫權以後的第二任皇帝,但是他比較倒黴,他十歲登極,十六歲就被人廢了,被下面的權臣給廢了,廢了以後還被他的哥哥,就是老六孫休給殺了。

    因為孫休接着他當了皇帝,當了第三任皇帝,那就要把前任皇帝要殺掉,孫休還不錯,孫休也算是壽終正寝自己死的。

    但是孫休死了以後,他的皇後和他的兩個兒子,又被孫皓殺了,孫皓是誰呢?孫皓就是那個孫和的兒子。

    我估計大家這會兒已經聽迷糊了,所以我總結了這個四句話:父親殺兒子,哥哥殺弟弟,侄兒殺叔叔,宗室殺皇族。

    反正就是大家記住一條,姓孫的殺姓孫的,他們自個兒家的人互相殺。

    這叫骨肉之恩嗎?這叫骨肉相殘,這是家庭。

     那麼朝廷呢?如果說家庭是骨肉相殘,朝廷就是特務統治。

    孫權晚年設了一個官,叫做校事官,這個校事官有好多名稱,幹什麼呢?就是刺探臣民們都幹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誰跟誰來往,然後彙報到孫權那兒,說白了就是特務嘛。

    這個特務非常的嚣張,孫權又聽他們的,不相信他的文武大臣,甚至搞逼供信。

    比方說,這個校事官其中最猖狂的一個人叫呂壹,這個呂壹就跟孫權說,有一個叫刁嘉的人诽謗朝廷,孫權馬上就相信了,就抓起來關進去,然後拷問,然後還要問跟這個刁嘉有來往的這些人,你們都聽見他诽謗朝廷了嗎?所有的人都因為害怕這個特務,都說他聽見了聽見了,他确實是诽謗朝廷,一個個查查查,最後查到是儀這個人,這個人的名字有點怪,他姓是不是的“是”,禮儀的“儀”,查到是儀,是儀說我沒聽到,孫權說怎麼可能呢,所有的交往的人都聽說他诽謗朝廷,怎麼你沒聽到呢?!再問,再問是儀說我還是沒聽到,再問,再問我還是沒聽到。

    最後逼問,是儀說:哎呀,刀都架在我脖子上了,我幹嗎要護着那個人啊,拿自己腦袋開玩笑,我沒聽到就是沒聽到嘛,實事求是嘛!這才知道是冤案。

    那如果不是是儀頂住了,那不一個冤案就造起來了嗎? 實際上孫權這個人,到了晚年叫做神經過敏、疑神疑鬼、喜怒無常,所以嚴冷先生的《三國史話》随筆就說,孫權是不是得了老年癡呆症,嚴先生這個話當然是個玩笑話。

    所以陳壽說孫權這個人有勾踐之奇,這是一語雙關啊,就是他前期創業的時候,那個忍辱負重,那個先裝孫子後當霸王,先識時務後成俊傑,跟勾踐一樣,到了晚年殺功臣,懷疑自己的人也跟勾踐一樣。

    而且陳壽還對孫權有這樣一個評價:性多嫌忌,果于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什麼意思?就是孫權這個人本來就是個疑心很重的人,本來就是個敢殺人的人,到了晚年他就更嚴重了,越到晚年越他疑心,有人就會問前面那麼多情,那麼以情感人,怎麼到了晚年成這個樣子呢?這也不奇怪,多情必多疑啊,你說重情的人,他是不是疑心就比較重,他老懷疑他自己愛的人會不會背叛自己,所以情天往往同時也是恨海,所以孫權的變化很正常,雖然變得很厲害,而且正是由于孫權晚年的這種變化,他冷落張昭,他逼死陸遜,那麼冷落張昭和逼死陸遜又是怎麼回事呢?請看下集——《冷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