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三十三講 白衣渡江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要保命啦。
他既然處于一個要保命的這樣一個地步,他怎麼可能還跟你是哥們兒呢?而且關羽他應該知道孫權早就在向曹操暗送秋波了,秋天的菠菜早送過去了,早就私下有來往了。
而且他還應該想到一點什麼呢,就是這回曹操也有聯合孫權的需要了。
因為你的軍隊把樊城那麼死死地圍住,給曹操那麼大的打擊,曹仁孤軍守在樊城,曹操能不保嗎?所以,曹孫雙方都有互相勾結或者說互相聯盟的願望。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降于禁、斬龐德以後,《三國志·關羽傳》的說法是“威震華夏”,就是整個中原地區都震動了。
曹操召集會議,讨論遷都問題,要避開關羽的鋒芒。
當然,曹操是不是真有遷都的這個想法,學術界也是有争議的,雖然它是正史明文這麼記載,但是也有曆史學家說曹操還不至于。
但是,曹操方面感到震驚這點是肯定的,所以曹操也召開了這個會議來讨論這個形勢,這個也是可以肯定的。
那麼在這個會議上面司馬懿他們就提出來一個建議——聯合孫權。
司馬懿他們說,劉備取得這樣大的一個成就,絕對不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孫權的心思其實很清楚,他當年赤壁之戰的時候和劉備聯盟是想讓劉備做他的馬仔,現在看到劉備這麼大了,他絕對不願意。
所以司馬懿、蔣濟這些人就建議曹操說,給孫權許個願,讓他在後面幹一下。
曹操同意,向孫權發出信号。
孫權馬上回應,寫了一封信給曹操,“乞以讨羽自效”,說請丞相批準我讨伐關羽,報效朝廷;但是有一個請求,請保密。
曹操把孫權的信拿來交給大家看,你們覺得應不應該答應,應不應該保密呀?大家說那當然要保密了,軍事行動就是要機密嘛,最好是孫權悄悄地開過來,突然出現打關羽一下,不挺好嗎?但是有一個謀臣叫做董昭的,——這個董昭在我們的節目裡面以前是多次出現過的,觀衆朋友已經不陌生的一個人物,——董昭說:不,丞相,我們不但不給孫權保密,我們要洩密。
為什麼呢?保密,對孫權有利;洩密,對我們有利。
請丞相想一想,我們一旦洩密會發生什麼事?無非是關羽知道了。
關羽知道了,他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他立即調過頭去打孫權,那我們樊城之圍不就立即解除了嗎?還有一種可能呢,是關羽他不立即回去打孫權,因為關羽這個人他太牛了。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讓我們樊城的守将知道事情有救了。
不管哪種可能,我們都要洩密。
曹操點頭,對。
下命令,把孫權寫來的信抄上幾份,用箭射出去,有的射到曹仁的樊城,有的射到關羽的軍營。
于是曹仁和關羽都知道了,曹仁知道以後馬上宣布,說孫權要從後面來打關羽了,全軍歡呼,士氣倍增,有希望了嘛。
*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的孫權終于謀劃成功,在襄樊前線,曹操的軍隊士氣倍增。
在關羽的後方南郡,孫權表面友好,暗地裡正磨刀霍霍,夾在中間的關羽還能夠突圍嗎?接到曹孫聯盟的信件以後,關羽會做何反應呢?那麼,等待他的又将是什麼呢? 關羽拿到信以後就猶豫了,關羽果然猶豫了,因為現在關羽确實騎虎難下。
這個樊城它被洪水泡着,那個牆都是快被泡塌了的,他覺得這個樊城唾手可得啊,如果現在撤軍,前功盡棄,他不甘心;另外他覺得他的江淩、公安不是孫權一下子可以拿下的,所以他沒有撤軍。
關羽沒有撤軍,曹操這邊就動作了,一方面是曹仁的守軍士氣倍增,另外一方面是徐晃的援軍他也士氣倍增,正好曹操又派了十二營人馬來增援徐晃,徐晃下令進攻關羽。
那麼,這一仗打得關羽沒有抵擋得住,隻好撤軍。
樊城之圍解了。
孫權那邊呢?孫權那邊一接到關羽開始調兵前往襄樊前線的消息,呂蒙的病就好了,陸遜也不書生了,兩路出發,去抄關羽的老窩。
而且呂蒙采取了一個什麼辦法呢?曆史上稱之為“白衣渡江”。
就是他讓他的士兵都穿上白衣服,把自己的軍隊裝扮為商隊,把兵船裝扮為貨船,沿着長江向江陵進發。
沿途碰見關羽的崗哨,就說我們做生意的啊,聊着聊着天這邊人上去把崗哨幹掉了。
一路上靜悄悄地就來到了南郡,呂蒙的軍隊一到南郡,守江陵的和守公安的人投降了,這兩個人馬上就投降了。
所以,呂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郡。
而陸遜呢?也是一路凱歌,陸遜的軍隊到了哪裡?到了夷道,把住了長江的峽口,以防劉備的援軍前來進攻。
所以我們看一下這個地圖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時候關羽的情況是什麼呢?襄樊是曹操的軍隊,夷道是陸遜的軍隊,南郡是呂蒙的軍隊,這麼一個大口袋,已經把關羽圍起來了。
那麼關羽将如何辦呢?請看下集——敗走麥城。
他既然處于一個要保命的這樣一個地步,他怎麼可能還跟你是哥們兒呢?而且關羽他應該知道孫權早就在向曹操暗送秋波了,秋天的菠菜早送過去了,早就私下有來往了。
而且他還應該想到一點什麼呢,就是這回曹操也有聯合孫權的需要了。
因為你的軍隊把樊城那麼死死地圍住,給曹操那麼大的打擊,曹仁孤軍守在樊城,曹操能不保嗎?所以,曹孫雙方都有互相勾結或者說互相聯盟的願望。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降于禁、斬龐德以後,《三國志·關羽傳》的說法是“威震華夏”,就是整個中原地區都震動了。
曹操召集會議,讨論遷都問題,要避開關羽的鋒芒。
當然,曹操是不是真有遷都的這個想法,學術界也是有争議的,雖然它是正史明文這麼記載,但是也有曆史學家說曹操還不至于。
但是,曹操方面感到震驚這點是肯定的,所以曹操也召開了這個會議來讨論這個形勢,這個也是可以肯定的。
那麼在這個會議上面司馬懿他們就提出來一個建議——聯合孫權。
司馬懿他們說,劉備取得這樣大的一個成就,絕對不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孫權的心思其實很清楚,他當年赤壁之戰的時候和劉備聯盟是想讓劉備做他的馬仔,現在看到劉備這麼大了,他絕對不願意。
所以司馬懿、蔣濟這些人就建議曹操說,給孫權許個願,讓他在後面幹一下。
曹操同意,向孫權發出信号。
孫權馬上回應,寫了一封信給曹操,“乞以讨羽自效”,說請丞相批準我讨伐關羽,報效朝廷;但是有一個請求,請保密。
曹操把孫權的信拿來交給大家看,你們覺得應不應該答應,應不應該保密呀?大家說那當然要保密了,軍事行動就是要機密嘛,最好是孫權悄悄地開過來,突然出現打關羽一下,不挺好嗎?但是有一個謀臣叫做董昭的,——這個董昭在我們的節目裡面以前是多次出現過的,觀衆朋友已經不陌生的一個人物,——董昭說:不,丞相,我們不但不給孫權保密,我們要洩密。
為什麼呢?保密,對孫權有利;洩密,對我們有利。
請丞相想一想,我們一旦洩密會發生什麼事?無非是關羽知道了。
關羽知道了,他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他立即調過頭去打孫權,那我們樊城之圍不就立即解除了嗎?還有一種可能呢,是關羽他不立即回去打孫權,因為關羽這個人他太牛了。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讓我們樊城的守将知道事情有救了。
不管哪種可能,我們都要洩密。
曹操點頭,對。
下命令,把孫權寫來的信抄上幾份,用箭射出去,有的射到曹仁的樊城,有的射到關羽的軍營。
于是曹仁和關羽都知道了,曹仁知道以後馬上宣布,說孫權要從後面來打關羽了,全軍歡呼,士氣倍增,有希望了嘛。
*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的孫權終于謀劃成功,在襄樊前線,曹操的軍隊士氣倍增。
在關羽的後方南郡,孫權表面友好,暗地裡正磨刀霍霍,夾在中間的關羽還能夠突圍嗎?接到曹孫聯盟的信件以後,關羽會做何反應呢?那麼,等待他的又将是什麼呢? 關羽拿到信以後就猶豫了,關羽果然猶豫了,因為現在關羽确實騎虎難下。
這個樊城它被洪水泡着,那個牆都是快被泡塌了的,他覺得這個樊城唾手可得啊,如果現在撤軍,前功盡棄,他不甘心;另外他覺得他的江淩、公安不是孫權一下子可以拿下的,所以他沒有撤軍。
關羽沒有撤軍,曹操這邊就動作了,一方面是曹仁的守軍士氣倍增,另外一方面是徐晃的援軍他也士氣倍增,正好曹操又派了十二營人馬來增援徐晃,徐晃下令進攻關羽。
那麼,這一仗打得關羽沒有抵擋得住,隻好撤軍。
樊城之圍解了。
孫權那邊呢?孫權那邊一接到關羽開始調兵前往襄樊前線的消息,呂蒙的病就好了,陸遜也不書生了,兩路出發,去抄關羽的老窩。
而且呂蒙采取了一個什麼辦法呢?曆史上稱之為“白衣渡江”。
就是他讓他的士兵都穿上白衣服,把自己的軍隊裝扮為商隊,把兵船裝扮為貨船,沿着長江向江陵進發。
沿途碰見關羽的崗哨,就說我們做生意的啊,聊着聊着天這邊人上去把崗哨幹掉了。
一路上靜悄悄地就來到了南郡,呂蒙的軍隊一到南郡,守江陵的和守公安的人投降了,這兩個人馬上就投降了。
所以,呂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郡。
而陸遜呢?也是一路凱歌,陸遜的軍隊到了哪裡?到了夷道,把住了長江的峽口,以防劉備的援軍前來進攻。
所以我們看一下這個地圖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時候關羽的情況是什麼呢?襄樊是曹操的軍隊,夷道是陸遜的軍隊,南郡是呂蒙的軍隊,這麼一個大口袋,已經把關羽圍起來了。
那麼關羽将如何辦呢?請看下集——敗走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