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三十一講 乘虛而入

關燈
而可以形成一個唇齒相依的關系,不是很好嗎?所以,劉璋其實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

     但是可惜啊,劉備的算盤珠子不是由劉璋來撥動的,劉璋有劉璋的算盤,劉備有劉備的算盤。

    劉璋至少有兩個沒有想到,就是第一個沒想到劉備不聽指揮,第二個沒想到勸他迎接劉備的兩個人,張松和法正并不是他的忠臣,反倒是兩個出賣他的人。

     *張松和法正為什麼要投降劉備、出賣劉璋呢?原來張松看中的是劉備叫闆曹操的勇氣,因為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的時候,張松曾經受劉璋之命出使曹營希望表示友好,但張松卻遭到了曹操的羞辱,張松從此恨曹操入骨,他投降劉備就是因為劉備的立場是反對曹操。

    而法正投降劉備則是因為他在劉璋手下得不到重用,心中郁郁寡歡,希望有發揮自己能力的舞台。

     法正和張松又是好朋友,兩個人私下裡一嘀咕:對,你看我們這個主人,劉璋又是個不中用的,劉備又是個英雄,我們幹脆把益州賣給劉備吧!所以劉璋派法正将兵四千去迎劉備,這不但是引狼入室,而且是送貨上門。

    那麼法正一見到劉備當然先辦公事,傳達劉璋的意思,然後坐下來就開始講:劉豫州還是趁機把這個蜀郡拿下吧!這時候法正對劉備說,他說:你看,将軍你是一大英雄,我們那個呢,又是個不中用的,何況裡面還有張松可以做内應,拿下蜀郡易如反掌啊。

    劉備沒有接受,猶豫。

    這個時候龐統也來說相同的話,龐統也向劉備提出來趁機把蜀郡拿下的這樣一個建議。

    因為龐統是自己人嘛,法正畢竟是人家的人,那麼劉備就跟龐統說:哎呀,這個事情不好辦啊。

    他說你知道的,現在天下和我視同水火的就是曹操,曹操是我的頭号敵人。

    所以我做事,每件事情都是和曹操相反的,處處和曹操相反,曹操急切,我就寬和;曹操殘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詐,我就忠厚,“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我要處處和他相反,我的事情才做得成。

    但現在人家劉璋又是我們劉家的人,他請我去幫他看家護院,我趁機把他幹掉了,這個事兒,不可以吧。

     那麼我們分析劉備的這一段話,有的曆史學家說劉備這個話是叫做言不由衷,其實在我看來叫做半真半假,他确實是有這個顧慮,但是他也确實是很想趁這個機會把蜀郡拿下來。

    因為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做的規劃,這個益州是必須拿下來的,而且劉備現在處境并不好,表面上他得到了荊州的江南四郡,但是他夾在曹操和孫權之間日子并不好過,他必須向西發展,必須利用這個機會。

    所以這段話在《資治通鑒》裡面,司馬光改了字,就把劉備的最後的結論改成了兩個字:“奈何”,怎麼辦?這是很準确的。

    那麼龐統說:不要緊不要緊,這有什麼關系呢?第一,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死心眼,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你不能一條道兒走到黑,劉璋他反正是守不住這地方的,守不住的那個地方我們把他拿過來那是天經地義的;再說了,我們把蜀郡拿下來以後封他一個大官,厚待他嘛,那也不算背信棄義,那也不算失信于民嘛,有什麼關系呢;再說我們要是不去拿下蜀郡,那就便宜别人了。

     這個話呢,其實是混帳邏輯,等于說什麼?人家有一棟樓是人家的,人家請我去做客,我做了客以後說我把這棟樓拿下,拿下來以後說我分他一間大房子,就對得起他了?沒道理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它不是個講道理的時代,而且法正、龐統的這個話也有道理,就是你不拿别人拿。

    那麼好,劉備接受了這個建議,在建安十六年的十二月命令諸葛亮、關羽、張飛守荊州,趙雲做後備,自己和龐統帶兵入蜀。

    事先因為劉璋一路打了招呼了,所以入境如歸,就像回家一樣得就進去了。

    進去了以後,劉璋還從成都趕到涪城,就是現在的綿陽,和劉備相見,給了劉備很多軍隊,也給了他很多錢财,還給了他很多軍需物資。

    劉備的力量很強大了,他就請劉備去打張魯。

     *劉璋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他不顧别人的反對,堅持派兵迎接劉備入蜀,他希望劉備能按照他設想的那樣去打張魯,同時還能利用劉備和他都是劉氏宗親的關系來震懾想造反的部下。

    但問題是,劉備會聽他的嗎?劉備入蜀,真的會去打張魯嗎? *因為有外患還有内憂,劉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請來同為劉氏宗親的劉備,希望借助劉備的力量幫他抵禦外患,同時震懾内部想造反的勢力。

    那麼,劉備會聽他的嗎?劉備入蜀,真的會去打張魯嗎? 那麼劉備他去了嗎?沒有。

    這就要講到劉備終于得到益州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劉備厲害。

    當時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的時候,龐統、張松和法正就跟劉備說:劉璋跟将軍要有一次宴會,将軍就在宴會上幹了他!劉備說那不行,他說我們剛來,還沒有得到人心,這個不合适。

    所以劉備的做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