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三十一講 乘虛而入
關燈
小
中
大
白了,這是打不過去了,就把孫瑜又叫回去了。
那麼孫瑜被孫權叫過去了以後,劉備自己進去了,劉備自己最後入蜀了。
所以後來孫權得到這個消息,氣得咬牙切齒地罵:劉備你這個滑頭,你竟敢使用詐術! *因為劉備的阻撓,孫權隻能暫時放棄圖謀益州的打算。
但孫權放棄後,劉備卻趁機獨吞了益州,孫權因此氣的大罵劉備滑頭。
那麼,我們回頭來看,劉備究竟是怎樣獨吞益州的呢?益州的州牧劉璋會将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嗎? *易中天先生認為,劉備能夠成功奪取益州,原因之一就是同樣有野心的孫權在具體行動中面臨很多困難,不得不放棄,這樣,劉備就占得了先機。
但劉備想要獨吞益州,還要面對益州的州牧劉璋的抵抗。
我們知道,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并不強,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奪取益州呢? 第二個原因,劉璋窩囊。
劉璋是劉焉的兒子,劉焉是最早來做益州牧的,後來傳位給他的兒子劉璋。
劉璋這個人跟劉表比較相像,就是胸無大志,欲守不能,他的心思就是守住這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但他守不住啊,守不住而且也很擔憂自己守不住,這樣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曹操就讓鐘繇去讨伐張魯。
*曹操讨伐張魯,實際的目的是要逼反關中的馬超和韓遂,将馬超和韓遂逼反後,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蕩平關中。
但出兵之前,曹操放出的風聲是讨伐張魯,而張魯的駐地緊臨益州,曹操一宣布打張魯,益州的劉璋就緊張了。
劉璋一緊張,他手下有一個叫張松的就跑去跟劉璋說:将軍啊,不得了了,曹公要打漢中。
張魯我們知道他哪是曹公的對手啊,曹公一旦拿下了漢中,我們怎麼辦啊?請問将軍我們如何抵抗啊?劉璋說:是啊,你看這個事我就正發愁嘛,為之奈何?張松說:好辦好辦,請劉豫州來幫忙啊,劉豫州和将軍你是一家子,和他曹操是死對頭,如果劉豫州能夠進入漢中取代張魯,替我們擋住這個門戶,不就安全了嗎!劉璋認為有道理,于是派法正率兵四千去迎接劉備。
張松這個主意,吃裡扒外,明擺着就是要引狼入室,何況就算不是引狼入室,你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把劉備請來了,你還能把他送出去嗎?你還送得出去嗎?所以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以後,蜀中的一些重臣都表示反對,當時強烈表示反對的有一個叫做黃權,黃權就去跟劉璋說:“左将軍素有骁名”,左将軍就是劉備了,劉備這個人曆來就有天下枭雄的名聲,他來了以後請問将軍你如何對待呢?你如果把他當作下屬,當作部下來對待,他幹嗎?他怎麼肯做你的部下?如果你把他當作客人來對待,和他平起平坐,一國不容二君,你怎麼處理?結果是“客有泰山之安,主有累卵之危”啊,他安全了我們就危險了。
這是黃權的意見,對于劉璋來說無疑是正确的,那麼劉璋為什麼不聽呢?是劉璋糊塗嗎? *史書記載,劉璋生性柔弱,為人寬厚仁慈,缺乏謀略。
但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能作為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劉璋也不至于糊塗到公然引狼入室的地步,那麼他為什麼要派兵迎接劉備入蜀? 原因就在于劉璋另有打算。
據史料記載,當時張松去說服劉璋的時候還說了這麼一番話,他說:現在我們這個地方不安靜,也不安全,手下的很多将領都一個是居功自傲,第二個有謀反的動機,這個時候如果曹操拿下了漢中,來攻打我們蜀郡,那麼敵攻其外、民攻其内,一定是敵人在外面打,我們裡面造反,那個時候就不好辦了。
這句話說到了劉璋的心病,因為劉璋他這個政權是他父親劉焉建立的,劉焉建立的這個政權它是一個外來政權,它依靠的是劉焉從外面帶進來的以及從外面流浪進來的、避難進來的那樣一批人,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東州集團。
這個東州集團和土著的,也就是蜀郡土生土長的那些益州人,是有矛盾的,那些人也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益州集團。
現在是外來的東州集團在統治着土著的、土生土長的、本地的益州集團,這個矛盾是很激烈的。
劉焉在世的時候就鎮壓了一次,劉璋繼位以後又鎮壓了一次,但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些人是口服心不服,劉璋最怕的就是這個。
所以呂思勉先生說:“事實所患者,實在蜀中諸将。
”就是這個時候劉璋最害怕的不是外面的人,是家裡的人。
那麼他就打了一個如意算盤:他說我要把劉備請來,請來以後我并不讓他進蜀郡,我是讓他去打漢中,去打張魯;打下張魯以後漢中這塊地方我就送給劉備,反正這個漢中也不是我的,給誰不是給;劉備在那個地方,北邊他給我擋住曹操,南邊他幫我看住蜀中諸将,因為蜀中諸将都知道又來了一個姓劉的,我們姓劉的都是一家子;雖然我們益州這麼大,名義上我還是益州牧,劉備在漢中他可以獨立自主,我們可以相安無事,不存在一國不容二君的這樣一個問題,反
那麼孫瑜被孫權叫過去了以後,劉備自己進去了,劉備自己最後入蜀了。
所以後來孫權得到這個消息,氣得咬牙切齒地罵:劉備你這個滑頭,你竟敢使用詐術! *因為劉備的阻撓,孫權隻能暫時放棄圖謀益州的打算。
但孫權放棄後,劉備卻趁機獨吞了益州,孫權因此氣的大罵劉備滑頭。
那麼,我們回頭來看,劉備究竟是怎樣獨吞益州的呢?益州的州牧劉璋會将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嗎? *易中天先生認為,劉備能夠成功奪取益州,原因之一就是同樣有野心的孫權在具體行動中面臨很多困難,不得不放棄,這樣,劉備就占得了先機。
但劉備想要獨吞益州,還要面對益州的州牧劉璋的抵抗。
我們知道,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并不強,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奪取益州呢? 第二個原因,劉璋窩囊。
劉璋是劉焉的兒子,劉焉是最早來做益州牧的,後來傳位給他的兒子劉璋。
劉璋這個人跟劉表比較相像,就是胸無大志,欲守不能,他的心思就是守住這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但他守不住啊,守不住而且也很擔憂自己守不住,這樣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曹操就讓鐘繇去讨伐張魯。
*曹操讨伐張魯,實際的目的是要逼反關中的馬超和韓遂,将馬超和韓遂逼反後,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蕩平關中。
但出兵之前,曹操放出的風聲是讨伐張魯,而張魯的駐地緊臨益州,曹操一宣布打張魯,益州的劉璋就緊張了。
劉璋一緊張,他手下有一個叫張松的就跑去跟劉璋說:将軍啊,不得了了,曹公要打漢中。
張魯我們知道他哪是曹公的對手啊,曹公一旦拿下了漢中,我們怎麼辦啊?請問将軍我們如何抵抗啊?劉璋說:是啊,你看這個事我就正發愁嘛,為之奈何?張松說:好辦好辦,請劉豫州來幫忙啊,劉豫州和将軍你是一家子,和他曹操是死對頭,如果劉豫州能夠進入漢中取代張魯,替我們擋住這個門戶,不就安全了嗎!劉璋認為有道理,于是派法正率兵四千去迎接劉備。
張松這個主意,吃裡扒外,明擺着就是要引狼入室,何況就算不是引狼入室,你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把劉備請來了,你還能把他送出去嗎?你還送得出去嗎?所以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以後,蜀中的一些重臣都表示反對,當時強烈表示反對的有一個叫做黃權,黃權就去跟劉璋說:“左将軍素有骁名”,左将軍就是劉備了,劉備這個人曆來就有天下枭雄的名聲,他來了以後請問将軍你如何對待呢?你如果把他當作下屬,當作部下來對待,他幹嗎?他怎麼肯做你的部下?如果你把他當作客人來對待,和他平起平坐,一國不容二君,你怎麼處理?結果是“客有泰山之安,主有累卵之危”啊,他安全了我們就危險了。
這是黃權的意見,對于劉璋來說無疑是正确的,那麼劉璋為什麼不聽呢?是劉璋糊塗嗎? *史書記載,劉璋生性柔弱,為人寬厚仁慈,缺乏謀略。
但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能作為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劉璋也不至于糊塗到公然引狼入室的地步,那麼他為什麼要派兵迎接劉備入蜀? 原因就在于劉璋另有打算。
據史料記載,當時張松去說服劉璋的時候還說了這麼一番話,他說:現在我們這個地方不安靜,也不安全,手下的很多将領都一個是居功自傲,第二個有謀反的動機,這個時候如果曹操拿下了漢中,來攻打我們蜀郡,那麼敵攻其外、民攻其内,一定是敵人在外面打,我們裡面造反,那個時候就不好辦了。
這句話說到了劉璋的心病,因為劉璋他這個政權是他父親劉焉建立的,劉焉建立的這個政權它是一個外來政權,它依靠的是劉焉從外面帶進來的以及從外面流浪進來的、避難進來的那樣一批人,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東州集團。
這個東州集團和土著的,也就是蜀郡土生土長的那些益州人,是有矛盾的,那些人也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益州集團。
現在是外來的東州集團在統治着土著的、土生土長的、本地的益州集團,這個矛盾是很激烈的。
劉焉在世的時候就鎮壓了一次,劉璋繼位以後又鎮壓了一次,但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些人是口服心不服,劉璋最怕的就是這個。
所以呂思勉先生說:“事實所患者,實在蜀中諸将。
”就是這個時候劉璋最害怕的不是外面的人,是家裡的人。
那麼他就打了一個如意算盤:他說我要把劉備請來,請來以後我并不讓他進蜀郡,我是讓他去打漢中,去打張魯;打下張魯以後漢中這塊地方我就送給劉備,反正這個漢中也不是我的,給誰不是給;劉備在那個地方,北邊他給我擋住曹操,南邊他幫我看住蜀中諸将,因為蜀中諸将都知道又來了一個姓劉的,我們姓劉的都是一家子;雖然我們益州這麼大,名義上我還是益州牧,劉備在漢中他可以獨立自主,我們可以相安無事,不存在一國不容二君的這樣一個問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