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二十二講 力挽狂瀾

關燈
上一回一樣,等着孫權把劉備的人頭給他送過來呢?他為什麼要采取一個相反的做法,去逼一下孫權,激一下孫權,逼得他們兩個結為死黨呢?就曹操的一貫作風來說他也說不通啊。

    而且曹操這個時候至少他會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孫權能夠像袁紹和劉表那樣對待劉備,怎麼樣對待呢?供養起來,束之高閣,那也行啊,為什麼要逼他們聯盟呢? 那麼如果這封信寫了,就隻有一個推測,就是那是真要打孫權。

    那麼這封信就不是恐吓信,是下戰表。

    這當然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曹操這個時候志得意滿,驕傲得不得了。

    我們知道曹操這個人是非常驕傲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這四個字用在他身上很合适,他是一得意了以後他那個尾巴就翹起來當旗杆的,他藏都不藏的。

    這個時候他覺得自己牛得不得了,也沒把孫權二十七歲這個小子放在眼裡,幹脆摟草打兔子,打劉備順便把孫權也幹掉算了,或者是也不真打,我寫封信吓唬吓唬他,他沒準就投降了。

    也是說不清楚,因為張昭這些人是準備投降的,如果不是魯肅和周瑜還有諸葛亮他們來頂住,說不定也就投降了,也都是難講的事,所以有這個可能。

    所以結論是,第一,曹操可能寫了這封信,也可能沒寫;第二,如果寫了這封信,那麼應該是下戰表。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在赤壁之戰前,曹操莫名其妙地給孫權寫了一封信,關于這封信,史學界有不同的意見。

    如果真有這封信,這對諸葛亮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這封信的存在一下把孫權和曹操直接對立起來,本來事不關己的孫權不得不介入這個戰争之中。

    但問題是,這封信是什麼時候到的?它對孫權做出決定有什麼影響?魯肅又會拿着這封信怎樣為孫權算賬呢? 那麼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封信什麼時候送到的呢?應該是諸葛亮和魯肅回到柴桑的時候,這個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這麼認為,隻不過他是說魯肅和諸葛亮到了柴桑以後,諸葛亮馬上就見到了孫權,然後孫權就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就召集會議讨論是不是聯合劉備對抗曹操,這個時候信送到了,他說“是時”,他用了這兩個字,“是”就是這,這個時候曹操的信正好到了。

    那麼我們的看法呢,信應該也就是同時到了,但是我不認為孫權收到這封信以後他還不先開會,先找諸葛亮談談,我認為他應該先開會,開内部會議,自己家裡人關起門來先讨論讨論怎麼辦再說。

    那麼在這個會上,是一片投降論調,都主張投降曹操,隻有一個人沒說話,魯肅,會就開不下去了,孫權就起來上廁所,然後魯肅就跟了過去,孫權馬上明白了,魯肅有話要說,而且魯肅的這個話是不能當衆說的,是悄悄話,于是孫權就會過頭來拉住魯肅的手說:子敬,有什麼話要跟我說嗎?魯肅說:是有話說,剛才我聽子布他們,就是張昭他們,都勸将軍投降曹操,這是誤将軍啊,曹操能不能投降,要看誰,比如我魯肅是可以投降的,但是将軍您是不能投降的,為什麼呢?我魯肅投降了曹操,了不起回家鄉去再做個老百姓,我在家鄉做個老百姓我還可以通過地方上的考核推薦再報考公務員啊,我還可以從什麼縣丞、縣令啊這些小官一步一步地做起,做到老了我做個太守,做個州牧那總是沒有問題吧,我總可以坐着一輛牛車去跟士大夫交往吧;将軍您投降了曹操,到哪兒去呢?很重要的八個字:将軍迎曹,欲安所歸。

    也就是像你這樣稱霸一方的諸侯,你投降了曹操,有歸宿嗎? 這話說到孫權心眼裡去了,而孫權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這才既是他集團的利益,又是他個人的利益。

    你想想劉琮當年投降曹操,傅巽是怎麼跟他算賬的?傅巽跟他說将軍您想想看,要抵抗曹操靠誰呢,靠劉備,那麼劉備抵擋得住嗎?如果抵擋不住将軍您完蛋,如果劉備抵擋得住曹操他還會做您的部下嗎?劉琮一想,對啊,我還是投降吧。

    那麼魯肅這樣一算,孫權說對啊,我投降了以後我當什麼呢?于是他拉着魯肅的手說,這是上天把足下賜給我呀。

    這個話是諸葛亮說不了的,因為立場不一樣嘛,他不是孫權的人,不是他沒有這個水平啊,他不是孫權的人,他不能說,他也說不了。

    隻有魯肅這樣的自己人,而且是幫孫權策劃過建号帝王以圖天下這樣一個規劃的人,他才能說,他也才說得出,孫權也才聽得進,而且他們之間也才能達成這樣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才能夠做到一點就通,而且這個話打動了孫權。

     *一提到魯肅,人們就會想到一個忠厚長者的形象,《三國演義》把魯肅塑造成為誠實君子,對他的才能表現不足。

    其實曆史上的魯肅是一個具有政治眼光的人,他設計的東吳版的“隆中對”,就顯示了他高人一等的戰略眼光,讓孫權極為佩服。

    劉表死後,魯肅提出聯劉抗曹,親自出使荊州,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