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二十二講 力挽狂瀾
關燈
小
中
大
魯肅是江東集團政治路線和政治戰略的設計師。
看過《隆中對策》這一集的觀衆朋友們都還記得,魯肅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就有一個東吳版的“隆中對”,魯肅在這個東吳版的“隆中對”裡面提出來的戰略是保江東而觀成敗,先三分而後一統,這是他給孫權做的規劃。
這個規劃包括三步:第一步,保住江東集團的既得利益,這是你的根據地你不能丢了;第二步,奪取荊州和益州,和曹操劃江而治;第三步,在适當的時候北伐,一統天下,稱王稱帝。
所以魯肅對于江東集團未來的發展是有一個成套的這樣一個想法。
那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原因,魯肅才主張孫劉聯盟。
因為魯肅的這個戰略規劃的實現有一個前提,就是荊州必須在劉表的手上,因為魯肅的三分是孫權、劉表、曹操,但是劉表死了啊,劉表死,荊州不是落在劉備的手上就是落在曹操的手上,所以魯肅這才急了,才親自跑到當陽去見劉備。
所以這個時候,孫權和劉備如果不能夠形成聯盟,諸葛亮着急,魯肅他也着急,他甚至更着急。
那麼妙在什麼地方呢?曆史有時候是很好玩兒的,它好玩在什麼地方呢?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曹操莫名其妙地寫來了一封信,幫了魯肅的大忙。
曹操這封信怎麼寫的呢?曹操這封信是寫給孫權的,他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
”他說近來老夫奉皇上和朝廷的命令來讨伐那些有罪的人,老夫的軍旗往南方一指,劉琮那小子就把自個兒的手捆起來了,投降了。
“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
”現在老夫又整治了八十萬水軍,準備和孫權孫将軍您在您待的那個地方打打獵。
好大的口氣,據史書的記載,這封信送到江東的時候幾乎是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曹操的這封信是本案的一個關鍵,因為它是這個事件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我們知道曹操順江東下是打劉備的,但是如果曹操寫了這封信,那麼他順江東下那就是打孫權的,曹劉戰争就變成了曹孫戰争,這個很重要啊,很關鍵的。
因為在此之前孫權完全可以隔岸觀火,作壁上觀,因為打的是人家,現在打到自己頭上了,那你還能夠袖手旁觀嗎?不能夠啊。
所以我們就很想弄清楚三個問題:第一,曹操是不是寫了這封信?第二,曹操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第三,曹操這封信是什麼時候送到孫權手上的? 曹操這封信很可疑,因為這封信不見于《三國志》的正文,就是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沒有收錄這封信,記載在什麼地方呢?《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江表傳》是晉代人的作品,它的作者叫做虞溥,後來由他的兒子虞勃獻給了晉元帝,那麼它成書在《三國志》之後,陳壽當然看不到。
但是,如果當時曹操當真寫了這麼一封信,應該說是件大事,陳壽怎麼會不知道呢?這是一個可疑的地方。
第二,曹操這封信寫得蹊跷,他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當時曹操南下東征的時候,據《三國志?程昱傳》的記載,劉備跑到了孫權那裡,而曹操的謀士們都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隻有程昱說不會。
也就是說曹操這個時候對形勢的估計無非兩種,一種是孫權會殺了劉備,這用不着寫封信給孫權啊;還有一種是孫權和劉備會聯合起來,那就更不能寫這封信了,為什麼更不能寫這封信呢?因為你寫這封信起到的作用隻能是促使他們的聯盟。
所以有人說這是一封恐吓信,為什麼說是恐吓信呢?你看曹操的話是怎麼說的,今治水軍八十萬衆,這曹操的陸軍和水軍加起來他也沒有八十萬,他哪來的水軍八十萬?這明明是虛張聲勢嘛。
當然古人這個算兵力從來就是虛張聲勢的,比方說十萬人号稱二十萬。
但是你打一個折扣,四十萬水軍也是不能的,這是虛張聲勢,虛張聲勢的目的是什麼呢?恐吓,恐吓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跟孫權說你小子可注意了啊,老夫現在要拿下荊州幹掉劉備,你别插手,一邊待着去,你要亂插手的話,八十萬水軍,啊,老夫不是好惹的。
那麼恐吓信的這個說法當然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他這樣做會不會适得其反呢?當時他的重要謀士程昱就斷定,劉備和孫權會聯合起來,他的道理是孫權雖然很英雄,但是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威望;而劉備是公認的天下枭雄,又有關羽和張飛那都是萬人敵。
孫權肯定要利用劉備這個力量,而劉備走投無路了也肯定要依靠孫權,所以他們非聯合不可。
就算沒有程昱的這個話,根據曹操的一貫做法他也不應該這樣。
看過前面節目的觀衆朋友們一定記得,當時袁尚和袁熙兩個跑到遼東去投靠公孫康,手下的人都主張曹操去打,曹操說用不着打,他們是同床異夢的,你要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就結成死黨,我們要放他一馬他們就窩裡鬥,等着公孫康把袁尚和袁熙的人頭給我送來,結果公孫康果然把這兩個人的人頭給曹操送來了。
那麼曹操這一回為什麼不像
看過《隆中對策》這一集的觀衆朋友們都還記得,魯肅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就有一個東吳版的“隆中對”,魯肅在這個東吳版的“隆中對”裡面提出來的戰略是保江東而觀成敗,先三分而後一統,這是他給孫權做的規劃。
這個規劃包括三步:第一步,保住江東集團的既得利益,這是你的根據地你不能丢了;第二步,奪取荊州和益州,和曹操劃江而治;第三步,在适當的時候北伐,一統天下,稱王稱帝。
所以魯肅對于江東集團未來的發展是有一個成套的這樣一個想法。
那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原因,魯肅才主張孫劉聯盟。
因為魯肅的這個戰略規劃的實現有一個前提,就是荊州必須在劉表的手上,因為魯肅的三分是孫權、劉表、曹操,但是劉表死了啊,劉表死,荊州不是落在劉備的手上就是落在曹操的手上,所以魯肅這才急了,才親自跑到當陽去見劉備。
所以這個時候,孫權和劉備如果不能夠形成聯盟,諸葛亮着急,魯肅他也着急,他甚至更着急。
那麼妙在什麼地方呢?曆史有時候是很好玩兒的,它好玩在什麼地方呢?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曹操莫名其妙地寫來了一封信,幫了魯肅的大忙。
曹操這封信怎麼寫的呢?曹操這封信是寫給孫權的,他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
”他說近來老夫奉皇上和朝廷的命令來讨伐那些有罪的人,老夫的軍旗往南方一指,劉琮那小子就把自個兒的手捆起來了,投降了。
“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
”現在老夫又整治了八十萬水軍,準備和孫權孫将軍您在您待的那個地方打打獵。
好大的口氣,據史書的記載,這封信送到江東的時候幾乎是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曹操的這封信是本案的一個關鍵,因為它是這個事件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我們知道曹操順江東下是打劉備的,但是如果曹操寫了這封信,那麼他順江東下那就是打孫權的,曹劉戰争就變成了曹孫戰争,這個很重要啊,很關鍵的。
因為在此之前孫權完全可以隔岸觀火,作壁上觀,因為打的是人家,現在打到自己頭上了,那你還能夠袖手旁觀嗎?不能夠啊。
所以我們就很想弄清楚三個問題:第一,曹操是不是寫了這封信?第二,曹操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第三,曹操這封信是什麼時候送到孫權手上的? 曹操這封信很可疑,因為這封信不見于《三國志》的正文,就是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沒有收錄這封信,記載在什麼地方呢?《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江表傳》是晉代人的作品,它的作者叫做虞溥,後來由他的兒子虞勃獻給了晉元帝,那麼它成書在《三國志》之後,陳壽當然看不到。
但是,如果當時曹操當真寫了這麼一封信,應該說是件大事,陳壽怎麼會不知道呢?這是一個可疑的地方。
第二,曹操這封信寫得蹊跷,他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當時曹操南下東征的時候,據《三國志?程昱傳》的記載,劉備跑到了孫權那裡,而曹操的謀士們都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隻有程昱說不會。
也就是說曹操這個時候對形勢的估計無非兩種,一種是孫權會殺了劉備,這用不着寫封信給孫權啊;還有一種是孫權和劉備會聯合起來,那就更不能寫這封信了,為什麼更不能寫這封信呢?因為你寫這封信起到的作用隻能是促使他們的聯盟。
所以有人說這是一封恐吓信,為什麼說是恐吓信呢?你看曹操的話是怎麼說的,今治水軍八十萬衆,這曹操的陸軍和水軍加起來他也沒有八十萬,他哪來的水軍八十萬?這明明是虛張聲勢嘛。
當然古人這個算兵力從來就是虛張聲勢的,比方說十萬人号稱二十萬。
但是你打一個折扣,四十萬水軍也是不能的,這是虛張聲勢,虛張聲勢的目的是什麼呢?恐吓,恐吓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跟孫權說你小子可注意了啊,老夫現在要拿下荊州幹掉劉備,你别插手,一邊待着去,你要亂插手的話,八十萬水軍,啊,老夫不是好惹的。
那麼恐吓信的這個說法當然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他這樣做會不會适得其反呢?當時他的重要謀士程昱就斷定,劉備和孫權會聯合起來,他的道理是孫權雖然很英雄,但是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威望;而劉備是公認的天下枭雄,又有關羽和張飛那都是萬人敵。
孫權肯定要利用劉備這個力量,而劉備走投無路了也肯定要依靠孫權,所以他們非聯合不可。
就算沒有程昱的這個話,根據曹操的一貫做法他也不應該這樣。
看過前面節目的觀衆朋友們一定記得,當時袁尚和袁熙兩個跑到遼東去投靠公孫康,手下的人都主張曹操去打,曹操說用不着打,他們是同床異夢的,你要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就結成死黨,我們要放他一馬他們就窩裡鬥,等着公孫康把袁尚和袁熙的人頭給我送來,結果公孫康果然把這兩個人的人頭給曹操送來了。
那麼曹操這一回為什麼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