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八講 江東基業
關燈
小
中
大
孫策接替了孫堅未竟的事業,而《三國演義》中的孫策是一個性急少謀的形象,那麼曆史上的孫策果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孫策又是憑借什麼來子承父業的呢?
孫策是個少年英雄,當時吳這個地方的人把孫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為孫郎、周郎,就是孫帥哥、周帥哥。
而吳郡的太守叫做許貢的上書朝廷,說孫策這個人非常骁勇,就像當年的項羽,因此孫策得到了一個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麼意思呢?小項羽。
但是在我看來孫策這個人比項羽可愛,我讀史書老實說,沒怎麼發現項羽太多可愛的地方,項羽後來受到人們的同情、喜歡,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都不喜歡劉邦,劉邦這個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劉邦打敗的項羽。
而在我看來孫策比項羽可愛,孫策人長得非常漂亮,也喜歡漂亮,史書上的說法叫做“美姿顔”。
他第二個特點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語”,喜歡說笑話,“性闊達”,就是很大度,所以史書上說,“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緻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見到孫策都非常喜歡他,願意為他去死,可見其人格魅力。
孫策和項羽不同的一點還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聽過我講漢代風雲人物的都知道,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不會用人,劉邦後來做了一個總結嘛,說項羽就一個範增,還不會用,他哪兒有不失敗的呢?但是孫策很善于用人,孫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當然有一些是他父親給他留下來的,比方說程普、黃蓋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說周瑜,比方說張昭。
張昭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幹的人,而且寫得一筆好字,所以張昭到了孫策那裡,孫策讓他當秘書長,把軍務政務都交給張昭。
所以當時甚至到這種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隻知道江東有一個張昭,不知道江東有一個孫策,給江東寫信總是把這些功勞都歸于張昭。
張昭接到信他就緊張啊,這個事情怎麼辦呢?我把這些信給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氣瞞着孫策那我更加說不清楚了,好像我有個人野心,很為難。
孫策知道了以後哈哈大笑,孫策說:你們知不知道齊桓公啊?齊桓公當年是把所有的軍務政務都交給管仲啊,而且稱管仲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齊桓公那請示工作,齊桓公說你去問我叔,再來請示工作,他說你去問我叔。
旁邊就有一個人說齊桓公了,一則告仲父,二則告仲父,為君其易乎?你有什麼事你就問管仲,有什麼事問管仲,你這個國君也當得太容易了吧?齊桓公說什麼呢,這個當國君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沒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難的,有了仲父以後我就不困難了。
他說國君有難有易,有勞也有逸,勞在什麼呢?勞在找人,國君辛苦在什麼地方?辛苦在尋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
孫策把這個故事講了以後對周圍的人,也對張昭說:“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所以齊桓公成就了霸業,張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張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張昭難道我就沒有功勞嗎?難道我就沒有名聲嗎?哈哈大笑,非常大氣,非常聰明。
你要知道一個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麼呢?功高蓋主,或者準确地說他最害怕被認為功高蓋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認為他功高蓋主。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人殺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蓋主啊,賞無可賞。
而孫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人才來輔佐自己,要讓這些人才盡心盡力必須解除他們的思想負擔。
那麼這個故事孫策就等于告訴大家,在我這裡是不用害怕功高蓋主的,我不怕你們功高蓋主,你們也蓋不了我,所以非常大氣,而且聰明。
那麼這樣的一種作風就使得孫策這個少年英雄英氣逼人,充滿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說太史慈。
太史慈原來是劉繇的部下,而劉繇是和孫策打仗的。
有一次他們狹路相逢,孫策這邊帶了十三個人,太史慈隻有一個人,那你敢跟我單打、單挑嗎?單打獨練,行啊!兩個人就打起來了,短兵相接的時候,就發展到近乎肉搏,這個時候孫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撥下來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孫策的頭盔拿下來了,他們有過這樣一段遭遇,當然後來大部隊來了以後兩個人就分開了。
那麼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太史慈做了孫策的俘虜,那麼孫策聽說太史慈被俘了以後,就走上前去親自為太史慈松綁,然後拉着他的手說:太史兄弟,我們又見面了,我問你個問題,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虜會怎麼樣?太史慈說:那就不好說了,那可不一定。
孫策就笑:行了,行了,我們也不要打了,我們合作吧,共計大事。
那麼從此太史慈就成為
而吳郡的太守叫做許貢的上書朝廷,說孫策這個人非常骁勇,就像當年的項羽,因此孫策得到了一個外号,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麼意思呢?小項羽。
但是在我看來孫策這個人比項羽可愛,我讀史書老實說,沒怎麼發現項羽太多可愛的地方,項羽後來受到人們的同情、喜歡,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都不喜歡劉邦,劉邦這個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劉邦打敗的項羽。
而在我看來孫策比項羽可愛,孫策人長得非常漂亮,也喜歡漂亮,史書上的說法叫做“美姿顔”。
他第二個特點是性格好,叫做“好笑語”,喜歡說笑話,“性闊達”,就是很大度,所以史書上說,“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緻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見到孫策都非常喜歡他,願意為他去死,可見其人格魅力。
孫策和項羽不同的一點還在于他善于用人,大家聽過我講漢代風雲人物的都知道,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不會用人,劉邦後來做了一個總結嘛,說項羽就一個範增,還不會用,他哪兒有不失敗的呢?但是孫策很善于用人,孫策的手下有很多的人才,當然有一些是他父親給他留下來的,比方說程普、黃蓋啊,但是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人才,吸引了一些人才,比方說周瑜,比方說張昭。
張昭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很能幹的人,而且寫得一筆好字,所以張昭到了孫策那裡,孫策讓他當秘書長,把軍務政務都交給張昭。
所以當時甚至到這種程度,就是北方的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名士都隻知道江東有一個張昭,不知道江東有一個孫策,給江東寫信總是把這些功勞都歸于張昭。
張昭接到信他就緊張啊,這個事情怎麼辦呢?我把這些信給他看,好像我在炫耀自己,我不吭氣瞞着孫策那我更加說不清楚了,好像我有個人野心,很為難。
孫策知道了以後哈哈大笑,孫策說:你們知不知道齊桓公啊?齊桓公當年是把所有的軍務政務都交給管仲啊,而且稱管仲為仲父,就是叔叔,手下的人到齊桓公那請示工作,齊桓公說你去問我叔,再來請示工作,他說你去問我叔。
旁邊就有一個人說齊桓公了,一則告仲父,二則告仲父,為君其易乎?你有什麼事你就問管仲,有什麼事問管仲,你這個國君也當得太容易了吧?齊桓公說什麼呢,這個當國君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沒有仲父之前我是很難的,有了仲父以後我就不困難了。
他說國君有難有易,有勞也有逸,勞在什麼呢?勞在找人,國君辛苦在什麼地方?辛苦在尋找人才,一旦找到了人才他就安逸了。
孫策把這個故事講了以後對周圍的人,也對張昭說:“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所以齊桓公成就了霸業,張昭就是我的仲父啊,張昭就是我的管仲啊,我有了張昭難道我就沒有功勞嗎?難道我就沒有名聲嗎?哈哈大笑,非常大氣,非常聰明。
你要知道一個做臣下的人他最害怕的是什麼呢?功高蓋主,或者準确地說他最害怕被認為功高蓋主,尤其是怕被他的君主認為他功高蓋主。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人殺功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功高蓋主啊,賞無可賞。
而孫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人才來輔佐自己,要讓這些人才盡心盡力必須解除他們的思想負擔。
那麼這個故事孫策就等于告訴大家,在我這裡是不用害怕功高蓋主的,我不怕你們功高蓋主,你們也蓋不了我,所以非常大氣,而且聰明。
那麼這樣的一種作風就使得孫策這個少年英雄英氣逼人,充滿了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的英雄惺惺相惜,比方說太史慈。
太史慈原來是劉繇的部下,而劉繇是和孫策打仗的。
有一次他們狹路相逢,孫策這邊帶了十三個人,太史慈隻有一個人,那你敢跟我單打、單挑嗎?單打獨練,行啊!兩個人就打起來了,短兵相接的時候,就發展到近乎肉搏,這個時候孫策手快,一把把太史慈背上戟撥下來了,太史慈也手快,一把就把孫策的頭盔拿下來了,他們有過這樣一段遭遇,當然後來大部隊來了以後兩個人就分開了。
那麼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太史慈做了孫策的俘虜,那麼孫策聽說太史慈被俘了以後,就走上前去親自為太史慈松綁,然後拉着他的手說:太史兄弟,我們又見面了,我問你個問題,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虜會怎麼樣?太史慈說:那就不好說了,那可不一定。
孫策就笑:行了,行了,我們也不要打了,我們合作吧,共計大事。
那麼從此太史慈就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