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八講 江東基業

關燈
魯肅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都主張“先三分後一統”,也都把占領荊州看做實現其集團霸業和帝業的第一步。

    然而,當孫權羽翼豐滿以後準備實施這個計劃時,卻遭到江東老臣張昭的反對。

    張昭為什麼反對孫權進攻荊州呢?孫權最終又是如何決策的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

     諸葛亮的《隆中對》稱孫吳集團“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魯肅版的《隆中對》則更認為他們可以“建号帝王以圖天下”。

    事實上,以孫權為首的江東集團經過父兄三世的積累,已經成為未來三國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

    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他們的政治意圖和路線又是什麼呢?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揭示江東集團的崛起之謎,《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留下一個問題,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時候,甘甯舊話重提,向孫權提出建議,立即進攻黃祖,進一步拿下荊州,這樣巴蜀就可能是在将來變成我們的了,第一步,滅黃祖。

    而孫權的首席謀士,也是孫權的秘書長張昭表示反對,張昭和甘甯就争論起來了。

    那麼孫權是怎麼表态的呢?興霸是甘甯的字,古人稱字是表示尊敬,孫權端起一杯酒來,對甘甯說:興霸,滅黃祖這個事就像這杯酒一樣,孤就托付給你了,好自為之,凱旋歸來。

    那孫權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表态呢?為什麼要支持甘甯去讨伐黃祖呢?這個要從孫權集團的興起說起。

     孫權這個集團我們也稱之為江東集團,什麼叫江東?我們知道長江基本上是由西往東流的,但是在蕪湖和南京之間這一段長江偏北流,這一段江段的東西兩岸古人就稱之為江東和江西,而把現在咱們的湖南省稱為江南,也就是說三國時代的江南不是蘇州那個地方,是我們現在的湖南。

     江東集團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它的創始人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發展壯大使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是孫權。

    孫堅字文台,史書上說他是孫武之後,這個靠不住,又說他們家世代仕吳,這個大概是靠得住的。

    孫堅這個人從小就膽識過人,有一次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出門坐船,來到一個地方準備靠岸,發現江上很多船都不敢靠岸,為什麼呢?因為碼頭上有一夥強盜正在那兒分贓。

    當時孫堅十七歲,站在船頭看了一下,說這一夥毛賊,可以幹掉他們嘛!拎了一把刀他就上岸了,上岸以後他就指指劃劃。

    強盜一看,說哎呀,官兵來了,這個小夥子是個指揮官,正在吩咐,什麼這邊抄後路啊什麼東西。

    強盜就放下贓物,一哄而散,孫堅提起刀就跑,追上一個,啪,頭砍下來。

    那麼這件事情就轟動了,轟動了以後,地方政府就任命他做縣尉,也就是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後來又升到縣丞,那就是副縣長。

    但是真正讓天下人都知道孫堅,是在董卓之亂的後面。

     我們知道當時董卓在洛陽造亂,袁紹、曹操啊這些人起來組成關東聯軍讨伐董卓,這個時候孫堅已經擔任了長沙太守,也起兵讨伐董卓,但是他這個時候地位還比較低,所以他還是投靠了袁術,作為袁術麾下的一員戰将。

    我們知道關東聯軍組成以後是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隻有兩個人去打董卓,一個是曹操,打了一下打敗了,還有一個就是孫堅。

    孫堅可是所向披靡,一路凱歌,誰擋他的橫他就殺誰,一路上殺了很多人,一直打到洛陽跟前,殺掉了董卓的大将華雄,所以《三國演義》說關羽溫酒斬華雄那是編出來的,華雄是孫堅殺的。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一個是袁術這個家夥小心眼,看到孫堅的力量這麼強,就害怕将來孫堅不聽他的指揮,就扣押孫堅的軍糧。

    孫堅得到消息以後,連夜跑了一百裡路去見袁術,孫堅說:請将軍想一想,我孫堅和董卓前世無冤後世無仇,我為什麼要冒着這麼大的風險讨伐董卓呢?――上報效國家,下報答将軍,因為袁将軍你的家人已經被董卓殺光了,我是給你報仇啊,你為什麼還要不相信孫堅呢?袁術說不好意思,軍糧給你。

    第二件事情就是董卓害怕了,董卓派個人去找孫堅,說我們不打了,我們和親好不好,我們做個兒女親家。

    孫堅說什麼,說:你董卓禍國殃民,是天底下頭号國賊,我恨不得拎着你的腦袋到全國各地去巡回,和什麼親?董卓一聽這話吓壞了,劫持了皇帝,劫持了百官,燒了洛陽,跑西安去了。

    這就是孫堅啊,當之無愧的亂世英雄。

     *孫堅号稱“江東猛虎”,他出身縣吏,由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到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時已是長沙太守。

    孫堅有勇有謀,連當時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錯了人,跟在小心眼的袁術手下,始終不被信任,後來在打劉表的過程中由于輕敵而陣亡,死時年僅37歲。

    于是,十八歲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