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六講 三顧茅廬

關燈
是最好的人選,就是作為一個老闆的人選,這個道理我們在前面也已經說過了。

    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孫權,甚至不就近就便為劉表服務,他就是要為自己選一個最好的老闆,而劉備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他豈肯在隆中坐等劉備“三顧”呢?那劉備不顧呢,不來找他怎麼辦?所以劉嘯說,這等于說諸葛亮在那兒下了一個決心,你劉備不出來請我三次,我就在這個地方做一輩子農民了,這可能嗎?你說他這樣一個自比管仲、樂毅的人,他待在隆中幹什麼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二點,劉備是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個人;諸葛亮需要老闆,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闆,是一個老闆。

    那麼請大家想一想,是需要一群人的迫切呢,還是需要一個人的迫切呢?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劉嘯先生說,以諸葛亮的智慧和當時他的社會地位,他發現劉備應該比劉備發現他要早。

    劉備因為很有名了,天下枭雄了,真是天下誰人不識君,誰不知道有一個劉備呢?劉備未必知道有一個諸葛亮。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是諸葛亮去找劉備,何況當時形勢已經非常緊急,已經到了燃眉之急的這樣一個程度,他怎麼可能坐在隆中還去等這個不一定有把握的三顧茅廬呢?所以劉嘯先生得出一個結論來,三顧茅廬在邏輯上無法讓人接受這個結論。

    應該說他這個分析還是有他的道理,那麼這樣一來就意味着我們要否定《三國志》、否定《出師表》,而這個是不可以否定的,就是《三國志》你可以否定,《出師表》否定不了,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出師表》是僞作,《出師表》怎麼說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這說得非常清楚,“由是”“遂許”這兩個詞把因果關系說出來了,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而且和他讨論了當世之事,使他産生感激之心,這才同意追随劉備,遂許嘛。

    所以《出師表》否定不了,那麼現在問題就隻有這樣一個辦法了,就是既不否定《出師表》,也不否定《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那又是怎麼回事呢?我有一個猜想,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所說的這個事情也是真的:諸葛亮去找了劉備,有了那一番談話,而且劉備也采納了他的建議,但是還是沒把他當做一等一的人才,于是諸葛亮他又回去了。

    回去了以後,劉備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恍然大悟,這個人才是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我必須把他請回來,那麼就去了三次,再把他請回來。

    先有登門自薦,後有三顧茅廬。

    但是這個說法我說清楚,純粹是我的猜想,沒有任何其他的佐證。

     *三顧茅廬,這個被世代傳唱的經典故事,在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裡卻是另外一個面孔,不是劉備親自上門邀請,而是諸葛亮的自我推薦。

    這多少讓喜歡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

    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記載的是事實的話,那麼在諸葛亮的《出師表》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這句話又該如何解釋?難道是諸葛亮說了假話?還是《出師表》根本就不是諸葛亮所作呢?那麼,曆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要解清這個謎呀,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劉備從袁紹那兒跑出來,然後投奔了劉表,在荊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為什麼六年工夫諸葛亮和劉備都沒有見過面?這其實也是本案的一個關鍵,那麼也有不少曆史學家試圖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覺得這個事情說不過去,于是提出一種說法,說實際上劉備是找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去沒見着,第二次去又沒見着,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來荊州六年之後,第三次他才見着了。

    這個說法有點問題,你說劉備這三顧,是不是建安十年一次、建安十一年一次、建安十二年一次,一年去找他一次?好像很難說得通,平均兩年找他一次,更很難說通。

    也有人提出說,那是因為諸葛亮不好找,住得很隐秘,這個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我們武俠小說裡寫的那種躲避仇家追殺的大俠,隐姓埋名躲在一個旮旯裡,你找他不着,他老早就來到了荊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是劉表的親戚啊,他和荊州的官場,和荊州的上流社會,和荊州的士人集團是有往來的,他怎麼是一個找不到的人呢?所以這些理由看來是不能成立的。

     對于這個問題也有曆史學家試圖做出解釋,比方說尹韻公先生就提出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認為諸葛亮當時的知名度不夠。

    我們去讀《三國志》對諸葛亮的描述是什麼呢?“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就是說諸葛亮自己自信是很強的,但是當時荊州的士人集團并不是一緻認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對他不以為然。

    那麼劉備聽到别人對諸葛亮的介紹的時候,劉備會掂量一下,說這個是真呢還是假呢?他會猶豫,這麼一猶豫幾年就過去了。

     另一方面,在諸葛亮這方面有心理障礙。

    因為諸葛亮給自己設計的這個目标,是到了這個集團以後他一定要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