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四講 天生奇才
關燈
小
中
大
了,曹操說你們的意見是長久之計,我的取勝是僥幸的,這個故事我們以前也講過了。
那麼這些人反對打烏丸的理由是什麼呢?兩條,第一條,他們說袁尚和袁熙是亡虜,是兩個打敗了仗的家夥,烏丸是夷狄,是少數民族,貪而無親,就是這兩夥人他是搞不到一起去的,他們不可能聯合起來,不用打。
第二個顧慮,就是我們如果勞師遠征、虛國遠征,我們南方的那個劉表會來打我們,因為劉備這個枭雄現在跑到劉表那兒去了,劉備肯定慫恿劉表來打我們,這也是後顧之憂啊。
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是吧,但是郭嘉主張打。
郭嘉主張打有三個理由,第一,他說烏丸是遠,但是正因為烏丸遠,所以他們絕對想不到我們會去打他,這叫做“恃遠無備”,他是沒有準備的,如果我突然襲擊一下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這叫做“可以打”。
第二個理由呢,就是袁紹對烏丸是有恩的,袁紹的兒子跑到烏丸去以後他們肯定會結合起來,他們一旦結合起來,不但是統一中國北方的目标不能實現,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占有的冀州和青州說不定都不是我們的了,這叫做“應該打”。
第三點,劉表這個人來偷襲我們要不要擔心?郭嘉說不用擔心,為什麼呢?郭嘉說劉表“坐談客耳”,什麼意思呢?說劉表這個家夥他是個誇誇其談的家夥,坐在這兒聊天可以,打仗他不行;是的,劉備是到了他那個地方,劉備也确實是個英雄,但是劉表是不會信任劉備的,因為劉表很清楚劉備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他絕不肯也不敢信任劉備;而且劉表現在此刻是根本不知道拿劉備怎麼辦,信任他吧,委以重任吧,派以重兵吧,怕劉備将來奪自己的地位,不信任他吧,劉備怎麼肯給他出力呢。
所以郭嘉跟曹操說,明公放心,劉表肯定不會來襲擊我們。
這個就叫做料事如神啊!果然曹操的軍隊出發以後,劉備就建議劉表說我們現在趁虛而入,趕快打到許昌把皇上接到我們荊州來,就是襄陽,我們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劉表說,啊,等等吧,看看吧,想想吧,他不動彈劉備是沒有軍隊的,劉表不派兵劉備就沒有辦法。
等到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烏丸幹掉了以後,班師回朝的時候,劉表才來找劉備說哎呀,兄弟,這個事好像是,你看這個我錯過一次機會了。
唉,劉備拿這個不争氣的宗室――都是他們劉家人嘛――沒有辦法,隻好說,啊,也沒有什麼關系啦,現在我們反正是一個戰争年代,機會多得很,這個,隻要下回咱不錯過了就行了啊。
其實劉表哪裡還有機會啊?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烏丸,十三年就來打劉表,曹操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打劉表的,八月份劉表就死了,他哪裡有機會?沒有機會。
這就是郭嘉的料事如神。
那麼我們現在就知道郭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他是什麼呢?他是看透了人。
他最早看透了袁紹,他知道袁紹成不了大氣候,他投奔曹操;他後來看透了呂布,曹操征呂布的時候,眼看就要勝利的時候曹操準備撤兵,郭嘉要他打下去,把呂布滅掉了;他看透了孫策,這個故事以後我們再講;他看透了劉表,他幾乎把曹操所有的敵人都看透了,而且他也看清了自己的主人。
郭嘉去世以後,曹操上表朝廷要表彰郭嘉、獎勵郭嘉,曹操說了這樣的話,他說每次重大行動之前,我曹操往往決定不下來,都是郭嘉當機立斷,所以平定天下郭嘉的功勞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在每次重大的軍事政治行動之前都是郭嘉替曹操出謀劃策,而且做出決定,那麼郭嘉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把曹操看得很清楚,他知道曹操是一個能夠接受、采納正确意見的人,如果是像袁紹那樣剛愎自用、像袁紹那樣嫉賢妒能、像袁紹那樣猶豫不決、像袁紹那樣自以為是,郭嘉的智慧又有什麼用呢?你要知道郭嘉出的是險招啊。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仗的時候,孫策準備從南面襲擊曹操,也是到許昌去搶皇帝,也是郭嘉斷定他不會來。
*現在我們知道,郭嘉對于曹操來說确實非常重要。
郭嘉來到曹操身邊後,曹操一路凱歌,伐呂布、戰袁紹、征烏丸,一切都很順利,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裡面郭嘉的建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按理說,像郭嘉這樣聰明絕頂的人該不會看不透劉備吧,那麼,郭嘉對劉備是什麼态度呢? 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曹操集團是有兩種意見的,一種意見主張殺了劉備,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不能殺劉備,郭嘉的态度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的注裡面,裴松之并列了兩種郭嘉的意見。
第一種是《魏書》上說的,說曹操去找郭嘉,說現在大家都說劉備這個家夥那不是個什麼善類,放在我這兒肯定是要給我惹是非的,要我殺了他,你覺得怎麼樣?郭嘉說,明公你手提三尺寶劍,起
那麼這些人反對打烏丸的理由是什麼呢?兩條,第一條,他們說袁尚和袁熙是亡虜,是兩個打敗了仗的家夥,烏丸是夷狄,是少數民族,貪而無親,就是這兩夥人他是搞不到一起去的,他們不可能聯合起來,不用打。
第二個顧慮,就是我們如果勞師遠征、虛國遠征,我們南方的那個劉表會來打我們,因為劉備這個枭雄現在跑到劉表那兒去了,劉備肯定慫恿劉表來打我們,這也是後顧之憂啊。
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是吧,但是郭嘉主張打。
郭嘉主張打有三個理由,第一,他說烏丸是遠,但是正因為烏丸遠,所以他們絕對想不到我們會去打他,這叫做“恃遠無備”,他是沒有準備的,如果我突然襲擊一下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這叫做“可以打”。
第二個理由呢,就是袁紹對烏丸是有恩的,袁紹的兒子跑到烏丸去以後他們肯定會結合起來,他們一旦結合起來,不但是統一中國北方的目标不能實現,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占有的冀州和青州說不定都不是我們的了,這叫做“應該打”。
第三點,劉表這個人來偷襲我們要不要擔心?郭嘉說不用擔心,為什麼呢?郭嘉說劉表“坐談客耳”,什麼意思呢?說劉表這個家夥他是個誇誇其談的家夥,坐在這兒聊天可以,打仗他不行;是的,劉備是到了他那個地方,劉備也确實是個英雄,但是劉表是不會信任劉備的,因為劉表很清楚劉備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他絕不肯也不敢信任劉備;而且劉表現在此刻是根本不知道拿劉備怎麼辦,信任他吧,委以重任吧,派以重兵吧,怕劉備将來奪自己的地位,不信任他吧,劉備怎麼肯給他出力呢。
所以郭嘉跟曹操說,明公放心,劉表肯定不會來襲擊我們。
這個就叫做料事如神啊!果然曹操的軍隊出發以後,劉備就建議劉表說我們現在趁虛而入,趕快打到許昌把皇上接到我們荊州來,就是襄陽,我們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劉表說,啊,等等吧,看看吧,想想吧,他不動彈劉備是沒有軍隊的,劉表不派兵劉備就沒有辦法。
等到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烏丸幹掉了以後,班師回朝的時候,劉表才來找劉備說哎呀,兄弟,這個事好像是,你看這個我錯過一次機會了。
唉,劉備拿這個不争氣的宗室――都是他們劉家人嘛――沒有辦法,隻好說,啊,也沒有什麼關系啦,現在我們反正是一個戰争年代,機會多得很,這個,隻要下回咱不錯過了就行了啊。
其實劉表哪裡還有機會啊?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烏丸,十三年就來打劉表,曹操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打劉表的,八月份劉表就死了,他哪裡有機會?沒有機會。
這就是郭嘉的料事如神。
那麼我們現在就知道郭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他是什麼呢?他是看透了人。
他最早看透了袁紹,他知道袁紹成不了大氣候,他投奔曹操;他後來看透了呂布,曹操征呂布的時候,眼看就要勝利的時候曹操準備撤兵,郭嘉要他打下去,把呂布滅掉了;他看透了孫策,這個故事以後我們再講;他看透了劉表,他幾乎把曹操所有的敵人都看透了,而且他也看清了自己的主人。
郭嘉去世以後,曹操上表朝廷要表彰郭嘉、獎勵郭嘉,曹操說了這樣的話,他說每次重大行動之前,我曹操往往決定不下來,都是郭嘉當機立斷,所以平定天下郭嘉的功勞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在每次重大的軍事政治行動之前都是郭嘉替曹操出謀劃策,而且做出決定,那麼郭嘉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把曹操看得很清楚,他知道曹操是一個能夠接受、采納正确意見的人,如果是像袁紹那樣剛愎自用、像袁紹那樣嫉賢妒能、像袁紹那樣猶豫不決、像袁紹那樣自以為是,郭嘉的智慧又有什麼用呢?你要知道郭嘉出的是險招啊。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仗的時候,孫策準備從南面襲擊曹操,也是到許昌去搶皇帝,也是郭嘉斷定他不會來。
*現在我們知道,郭嘉對于曹操來說确實非常重要。
郭嘉來到曹操身邊後,曹操一路凱歌,伐呂布、戰袁紹、征烏丸,一切都很順利,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裡面郭嘉的建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按理說,像郭嘉這樣聰明絕頂的人該不會看不透劉備吧,那麼,郭嘉對劉備是什麼态度呢? 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曹操集團是有兩種意見的,一種意見主張殺了劉備,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不能殺劉備,郭嘉的态度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的注裡面,裴松之并列了兩種郭嘉的意見。
第一種是《魏書》上說的,說曹操去找郭嘉,說現在大家都說劉備這個家夥那不是個什麼善類,放在我這兒肯定是要給我惹是非的,要我殺了他,你覺得怎麼樣?郭嘉說,明公你手提三尺寶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