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三講 青梅煮酒
關燈
小
中
大
的名氣。
袁術就曾經非常蔑視地說,“術生年以來,不知有劉備”,就是我袁術活了一輩子沒聽說過什麼劉備的。
還有個事情可以證明劉備沒有名,就是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孔榮當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了,沒有辦法,派太史慈突圍出來找劉備,請劉備去救援。
太史慈找到劉備,劉備的反應是什麼?《後漢書》的記載是: “驚曰:孔北海乃複知天下有劉備耶?” 很吃驚地說,孔融還知道天下有個叫劉備的?這個情節在《三國志》的描述是:劉 “備斂容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 斂容就是很嚴肅的臉。
那麼這兩個記錄哪一個更真實呢?我認為是《後漢書》的更真實,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這兩種表情。
太史慈來說我們孔北海被黃巾軍包圍了,請劉将軍派兵救援,劉備肅然起敬說,哦,孔北海還知道有劉備啊!這是一種表情;“驚曰”是什麼呢?啊,孔北海還知道天下有劉備啊!可見沒有名嘛,而且希望有人知道。
所以劉備是沒有強大的隊伍,沒有穩固的地盤,沒有像樣的戰功,沒有太大的名氣。
可是這樣一個人所到之處卻倍受歡迎和尊敬,舉兩個人就可以了,一個是曹操,劉備投奔曹操以後曹操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 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就是出去以後坐一輛車子,進來以後坐一個席位,待遇高吧!後來他去投奔袁紹,袁紹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出城二百裡相迎。
那麼為什麼呢?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這些人都認為劉備是英雄,除了袁術。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劉備開始并沒有自己的地盤,整日東奔西走,到處寄人籬下,看别人的臉色行事,他在很多方面的表現看上去都不太像是一個英雄。
到了小說《三國演義》中更是把劉備描寫得窩窩囊囊,除了一會哭、二會跑,别的本事是一樣沒有。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劉備是英雄嗎? 是。
有什麼證據?四個證據。
第一,劉備有英雄之志。
劉備投奔劉表以後有一次和劉表縱論天下英雄,有個叫許汜的人就發表一個議論,就說到一個叫陳登的人,陳登的字叫元龍,許汜說陳元龍這個人沒有禮貌,他說我到下邳去見陳元龍,陳元龍半天不跟我說話,最後自顧自地跑到一個大床上去睡,讓我睡小床。
劉備就發表意見了,說許先生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素有國士之名,大家都把你看做國士,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正是需要你這樣的國士出來為國家分憂,來平定天下的,可是你整天幹什麼呢?“求田問舍”,整天買地買房子,這樣的人元龍先生是看不起的,他怎麼會跟你說話?實話說,你也是運氣好碰上了元龍先生,你要是碰到我劉備這樣的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樓上,讓你睡地下!還說什麼大床小床! 有英雄之志。
而且這個例子還說明什麼?說明劉備有英雄之氣。
劉備并不是我們想象的窩窩囊囊、隻會跑隻會哭的窩囊廢,他也是性情中人。
第三點,劉備有英雄之魂。
我們知道劉備的前半生是很糟糕的,史書上的說法是八個字: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敗。
說實在,換了别人,尤其是一個以英雄自诩的人,不說是早就自殺了吧,至少也早就灰心喪氣了,早就不耐煩了。
但是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何曾見過劉備灰心喪氣,隻見他屢敗屢戰,他不甘心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有英雄之魂。
最後一點,劉備有英雄之義。
對于劉備這個人,史書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一個評價是呂布的部将的評價,因為劉備短時間地投靠過呂布,呂部的部将當時就跟呂布說,劉備這個人 反覆難養 這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養不住的白眼狼,你别養他了,叫做“反覆難養”。
另一個評價是袁紹做出來的,說 劉玄德弘雅有信義 說劉備這個人是很講誠信和義氣的,袁紹也還是會看人的,也不是那麼差。
那麼這個評價是相反的,但是不矛盾,為什麼不矛盾呢?很簡單,看對誰。
劉備是一個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的人,所以他絕不會心甘情願地、長時間地、永遠地寄人籬下,所以對于他的投靠對象他是“反覆
袁術就曾經非常蔑視地說,“術生年以來,不知有劉備”,就是我袁術活了一輩子沒聽說過什麼劉備的。
還有個事情可以證明劉備沒有名,就是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孔榮當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了,沒有辦法,派太史慈突圍出來找劉備,請劉備去救援。
太史慈找到劉備,劉備的反應是什麼?《後漢書》的記載是: “驚曰:孔北海乃複知天下有劉備耶?” 很吃驚地說,孔融還知道天下有個叫劉備的?這個情節在《三國志》的描述是:劉 “備斂容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 斂容就是很嚴肅的臉。
那麼這兩個記錄哪一個更真實呢?我認為是《後漢書》的更真實,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這兩種表情。
太史慈來說我們孔北海被黃巾軍包圍了,請劉将軍派兵救援,劉備肅然起敬說,哦,孔北海還知道有劉備啊!這是一種表情;“驚曰”是什麼呢?啊,孔北海還知道天下有劉備啊!可見沒有名嘛,而且希望有人知道。
所以劉備是沒有強大的隊伍,沒有穩固的地盤,沒有像樣的戰功,沒有太大的名氣。
可是這樣一個人所到之處卻倍受歡迎和尊敬,舉兩個人就可以了,一個是曹操,劉備投奔曹操以後曹操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 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就是出去以後坐一輛車子,進來以後坐一個席位,待遇高吧!後來他去投奔袁紹,袁紹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出城二百裡相迎。
那麼為什麼呢?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這些人都認為劉備是英雄,除了袁術。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劉備開始并沒有自己的地盤,整日東奔西走,到處寄人籬下,看别人的臉色行事,他在很多方面的表現看上去都不太像是一個英雄。
到了小說《三國演義》中更是把劉備描寫得窩窩囊囊,除了一會哭、二會跑,别的本事是一樣沒有。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劉備是英雄嗎? 是。
有什麼證據?四個證據。
第一,劉備有英雄之志。
劉備投奔劉表以後有一次和劉表縱論天下英雄,有個叫許汜的人就發表一個議論,就說到一個叫陳登的人,陳登的字叫元龍,許汜說陳元龍這個人沒有禮貌,他說我到下邳去見陳元龍,陳元龍半天不跟我說話,最後自顧自地跑到一個大床上去睡,讓我睡小床。
劉備就發表意見了,說許先生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素有國士之名,大家都把你看做國士,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正是需要你這樣的國士出來為國家分憂,來平定天下的,可是你整天幹什麼呢?“求田問舍”,整天買地買房子,這樣的人元龍先生是看不起的,他怎麼會跟你說話?實話說,你也是運氣好碰上了元龍先生,你要是碰到我劉備這樣的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樓上,讓你睡地下!還說什麼大床小床! 有英雄之志。
而且這個例子還說明什麼?說明劉備有英雄之氣。
劉備并不是我們想象的窩窩囊囊、隻會跑隻會哭的窩囊廢,他也是性情中人。
第三點,劉備有英雄之魂。
我們知道劉備的前半生是很糟糕的,史書上的說法是八個字: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敗。
說實在,換了别人,尤其是一個以英雄自诩的人,不說是早就自殺了吧,至少也早就灰心喪氣了,早就不耐煩了。
但是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何曾見過劉備灰心喪氣,隻見他屢敗屢戰,他不甘心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有英雄之魂。
最後一點,劉備有英雄之義。
對于劉備這個人,史書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一個評價是呂布的部将的評價,因為劉備短時間地投靠過呂布,呂部的部将當時就跟呂布說,劉備這個人 反覆難養 這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養不住的白眼狼,你别養他了,叫做“反覆難養”。
另一個評價是袁紹做出來的,說 劉玄德弘雅有信義 說劉備這個人是很講誠信和義氣的,袁紹也還是會看人的,也不是那麼差。
那麼這個評價是相反的,但是不矛盾,為什麼不矛盾呢?很簡單,看對誰。
劉備是一個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的人,所以他絕不會心甘情願地、長時間地、永遠地寄人籬下,所以對于他的投靠對象他是“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