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十二講 天下歸心

關燈
曹操會用人,這在曆史上幾乎是公認的,他可以說是深知“用人之機”。

    但問題并不在于他做了什麼,而是怎樣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術”,而是“道”。

    那麼曹操用人之道的“道”究竟是什麼呢?他又為什麼能夠掌握這個“道”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天下歸心》。

     在上一集講到,袁紹與曹操的人才之争中有很多人離開袁紹投奔曹操,其中有一位關鍵人物——謀士郭嘉。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地感覺到天下即将大亂,于是隐居以待時機。

    最初郭嘉投奔到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麾下,袁紹也對他極為敬重,并把他作為人才厚禮款待。

    然而郭嘉卻在曹操招賢納士之時神秘地離開袁紹,投奔曹操的帳下。

    郭嘉可以說是對袁紹和曹操都有獨到的見解,那麼郭嘉為什麼要離開袁紹,投奔曹操呢?這裡面究竟有着怎樣的玄機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将為您細品曹操的用人之道,《易中天品三國》之“天下歸心”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到,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诩,都是主動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個人來自曹操的對手的陣營,郭嘉和荀彧是從袁紹那裡投奔曹操的。

    郭嘉臨走的時候跟袁紹的謀士說了一番話,這番話很重要,郭嘉是這麼說的,他說: “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 郭嘉的這段話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一個智慧的人,尤其是一個準備做謀士的人,要能夠善于為自己選擇一個好老闆。

    你要是老闆選錯了,那你這一肚子的學問、知識、謀略,那你就沒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闆選對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

    第二層意思,袁紹不是一個好老闆,為什麼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麼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就是說他正在洗頭,突然有人通報說有一個人才來了,馬上停止洗頭,把頭發抓住去接見。

    正在吃飯的時候,有人通報說人才求見,馬上把嘴巴裡的飯吐出來,然後出去接見。

    洗一次頭他三握發,吃一餐飯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賢若渴。

    郭嘉說,這個樣子袁紹是學會了,但是沒有學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紹的禮賢下士是靠不住的,何況袁紹本人還有一些什麼毛病,所以袁紹不是好老闆。

    還有第三層意思,郭嘉沒有明說,我們可以猜出來,那就是曹操是個好老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謀士郭嘉的眼裡,曹操才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決然地離開袁紹投奔曹操。

    也就是說,人才都是擇賢主而歸附的,因為人才隻有在一個好老闆手底下才會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做一個好老闆呢?易中天先生又為什麼認為曹操是一個好的老闆呢? 那麼曹操怎麼就是個好老闆呢?也有以下幾點表現: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統一的。

    什麼叫知人善任?包括三個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種類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這些人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适。

    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

    比方說我們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們的特點是什麼呢?作風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讓他們去主持組織部和幹部部的工作,選拔官員,果然他們兩個選拔推薦上來的那都是德才兼備的。

    再比方說棗祗和任峻這兩個人,這兩個人的特點是什麼呢?任勞任怨,曹操就讓他們去屯田,結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貫徹和落實,曹操獲得了豐厚的糧草和經濟基礎。

    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個特點,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這個特點,連最讨厭曹操的人,比方說寫《容齋随筆》的洪邁,他也承認,洪邁對曹操的用人也有這麼一個評價:“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就是說他不管安排什麼人做什麼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稱職,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推誠取信,用人不疑。

    這個是用人的一般原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會用人的人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曹操這裡有一點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處亂世,亂世的特點是什麼呢,人心浮動,人際關系緊張,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和誠意,用曹操的話說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是曹操的雙重角色,曹操這個人用周瑜的話說叫“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當然這個事情我們現在也不能肯定地說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漢賊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曹操在前期他還是想把漢王朝維護下去的,他後期的個人野心膨脹,變成奸雄,想取而代之。

    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嘗沒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名義上是為漢王朝招納人才,實際上它是希望這些人才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