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十講 勝敗有憑

關燈
再不講究一點策略,我們還要急功近利,我們還要先發制人,我們還向畢其功于一役,那麼我們在策略上又輸了一招,這個戰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這個話時說到了根本上,戰争是什麼?戰争是政治的延續,所以進行一場戰争,政治上是否有利、道義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紹的虧是首先就虧在這個地方。

    可以說,政治上失利,道義上失理,戰略上失策,是袁紹失敗的首要原因。

     *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不聽謀士勸告,一意孤行已經在政治上輸了一招。

    但是袁紹畢竟兵多将廣,政治上的失利完全可以通過軍事上的實戰挽救回來,奪取勝利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最終袁紹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另外袁紹在指揮上也失誤。

    曹操栖息白馬的時候,他不守白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是一誤。

    曹操以退為進,拉長他的補給線,袁紹上當受騙,挺進官渡是二誤。

    相持階段,許攸建議袁紹出奇兵突襲許都,劫持天子,袁紹不采納是三誤。

    曹操奇襲烏巢的時候,袁紹不派重兵救烏巢,聽信郭圖的建議,派重兵攻官渡,丢了烏巢,這是四誤。

    可以說在這場戰争中,袁紹的指揮是一誤再誤,所以有人說官渡之戰的結局與其說是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說是袁紹愚蠢透頂。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主帥是這個水平,這場戰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袁紹指揮失誤的根本原因在于此人缺少帥才,他的特點是什麼呢?叫做見事遲,什麼叫見事遲?就是反應慢,總是不能立即做出決斷,而且優柔寡斷。

    我們前面講過,官渡之戰正式打響之前,袁紹的軍隊開過來了,曹操的軍隊也開過來了,隔河相峙,這個節骨眼上曹操居然忙裡偷閑打了劉備一家夥。

    當是曹操決定打劉備的時候大家都反對,說大敵當前,我們的頭号敵人是袁紹啊,為什麼不打袁紹我們去打劉備呢?曹操說劉備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須趁他羽翼還沒有豐滿把他幹掉,否則就來不及了。

    大家說,我們如果去打劉備,袁紹抄我們的後路來襲擊我們怎麼辦?曹操說放心吧,這哥們兒我太熟悉他了,老朋友了,見事遲,等我們打完劉備以後他才反應得過來,你等着吧。

    果然,袁紹就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戰機。

    實際上這個時候田豐是建議袁紹襲擊曹操的,袁紹說什麼呢?你看我這個小兒子正生病呢,發高燒,打什麼仗啊?氣得田豐拿着手杖在地上杵着說,哎呀,有這樣當帥的嗎?大好戰機不趕緊抓住,你管你小兒子發什麼高燒啊你,真是,這是袁紹自己發高燒這叫。

     那麼指揮失誤的又一個原因,是袁紹用人失當。

    袁紹手下是很有些人才的,所以當時袁紹來進攻曹操的時候,孔融就斷定曹操打不赢,孔融就跟荀彧說,孔融說了這樣一段話,孔融說:“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

    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

    顔良、文醜,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

    ”有這麼多人才,我們怎麼打得赢呢?荀彧說不要緊,為什麼?袁紹那邊确實有很多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他都有毛病,什麼毛病呢,荀彧說:“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就是田豐這個人他雖然考慮問題、做出判斷都很對,但這個人脾氣太硬,他老是頂撞上級,這個老頂撞上級的人是沒有哪個領導會喜歡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議不會被袁紹采納。

    許攸這個人的鬼點子也是很多的,但是這個人很貪婪,他貪得袁紹已經不能滿足他了,所以這種人他的忠誠是有問題的。

    審配這個人忠誠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想問題很狹隘,他不周全。

    那麼逢紀這個人忠誠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霸道。

    所以荀彧斷定,他說許攸的家人是肯定要犯案子的,因為貪婪嘛,貪得無厭,他肯定要出事,他一旦出了事,審配和逢紀這兩個人因為是大公無私的,執法如山的,肯定不留情面,會把他的家人給抓起來的,一旦他的家人被抓起來了,許攸一定叛逃;至于顔良、文醜,匹夫之勇,一戰可擒也。

    結果全部都在荀彧的預料之中。

     其實,這些人才有毛病也沒關系,你說誰沒毛病?是人就有毛病,你有毛病,我有毛病,大家都有毛病,所以有毛病它不是個問題,問題在于哪裡呢?問題在于一個主帥要做到知人善任,他要怎麼樣呢?他要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手下每個人都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哪些長處、哪些短處,然後揚長避短地來使用,這就叫做知人善任。

    袁紹沒有這個能耐,袁紹用人的原則很簡單,就是我高興;他高興的原則也很簡單,誰拍他馬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