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七講 深謀遠慮

關燈
董卓廢立、袁紹另立、袁術自立,說明他們充其量不過是亂世枭雄,也反過來證明,隻有曹操才是天才的政治家,因為隻有曹操才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采取了一種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政治策略。

    這是一種什麼策略?曹操采用這一策略背後的玄機又是什麼呢?《易中天品三國之深謀遠慮》即将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在上一集我們講了當時的亂世枭雄們對待皇帝的三種态度和做法,第一種是董卓的,叫做廢立,就是把現任皇帝廢掉然後再立一個皇帝;第二種是袁紹的,叫另立,就是在現任皇帝之外他另外再立一個皇帝,當然這個沒有得逞,未遂;第三種是袁術的做法,叫自立,自己當皇帝,失敗了,那麼這三種态度和做法他們共同的問題是成本高、風險大、效益低。

    相比較而言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号令天下、号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讨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何去何從》一集中,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玠曾經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采納了謀士毛玠的建議,并予以實施。

    也就是說,曹操的路線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

    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讨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

    袁紹怎麼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

    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曆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

    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

    曹操在得到這一消息後,果斷地采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縣以後,立即就把自己的行轅騰了出來作為皇帝的行宮,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禮儀、禮節那是非常地到家,絕不像西北軍閥那樣子無法無天、吆三喝四。

    當年皇帝在從長安遷到洛陽的路上,每天他也是上朝的哩,就找一個農民的院兒,往當中一坐,大家都來行禮如儀。

    那些西北軍的軍閥、軍官和士兵們都在農家院外面看着鬧,啊,這皇帝上朝是這樣的。

    這種事情到曹操這裡是沒有的,曹操完全按照漢官威儀、大漢王朝的禮儀中規中矩地來供奉這個皇帝,而且安排皇帝生活的時候做得非常地周到和細心,很像一個大管家的樣子。

    最讓皇帝感動的是什麼呢?是曹操送來了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你要知道這個皇帝他是個逃難的,他可能臉盆都沒有,曹操把所有的這些東西都送來了,然後上了一份奏折,叫做《上雜物疏》。

    《上雜物疏》怎麼說呢,說陛下,現在臣獻上來的都是當年先帝賜給臣祖父和父親的,禦用的器皿,這些器皿臣的祖父和臣的父親放在家裡從來就沒敢用過,那是先帝的恩德,我們是供奉在家裡的,現在臣覺得應該還給皇上了。

     這一手是做得非常漂亮的,我們知道做人情的訣竅在什麼地方?做人情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在做人情,不要讓對方覺得欠了你的。

    我們很多人不會做人情,錢也沒少花,還老提醒人家,你看我送了你什麼東西啊。

    那麼在這個時候皇帝已經是跟叫花子差不多,有人給他他就很感謝了,當然他還得擺個架子。

    那麼其他的軍閥有沒有送東西的?有,叫做孝敬,但是你再孝敬那也是我孝敬的,這東西還是我的;曹操說這東西都不是我的,這東西本來就是皇上的,現在我是還給皇上,我是還東西,不是送東西。

    這樣